常健:將疫情「政治化」,還是攜手共建全球防疫共同體?

2020-12-23 環球網

新冠肺炎疫情是罕見的全球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威脅著世界各國人民的生命健康,也考驗著各國政府的智慧和能力。在疫情面前,是選擇對受難國家進行道德汙名化,將疫情用作政治攻擊的工具,還是協力抵禦疫情蔓延,共建全球防疫共同體?

中國在此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出發,以抑制疫情的全球傳播為己任,採取積極嚴格的應對措施,全力阻擊疫情的蔓延,為世界爭取了寶貴的機會窗口。中國以高度負責任的態度,及時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信息,分享新型冠狀病毒基因序列信息,公布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引物和探針序列,每日向世界公布疫情進展,並與相關國家保持密切的信息溝通。中國積極同有關國家分享防控經驗,發布了7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6版防控方案,在國內防疫人力物力資源非常緊張的情況下,向一些國家派出醫療專家團隊,捐贈口罩、核酸檢測試劑盒、防護服、醫療設備等防疫急需物資,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中國支持聯合國、世衛組織動員國際社會加強政策協調,加大資源投入,特別是幫助公共衛生體系薄弱的發展中國家做好防範和應對準備。中國向世衛組織捐款2000萬美元用於幫助貧窮國家改善公共衛生系統,以便更有效地應對疫情。在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通電話時,習近平主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再次表明,人類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國際社會必須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守望相助,攜手應對風險挑戰,共建美好地球家園」。在致義大利總統馬塔雷拉的慰問電中,習近平主席指出:「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唯有團結協作才能應對各種全球性風險挑戰」。中國的理性呼籲、人文關懷和慷慨解囊,得到世界許多國家的認同和感謝。

然而,世人也見證了一些國家的政客和媒體,不僅隔岸觀火、幸災樂禍,而且借疫情之機落井下石、為己謀利,大肆進行政治攻擊,極盡道德汙名化之能事。這裡既有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的「中國發生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將『有助於製造業加速回流美國』」這樣毫無同理心的言論,也有《華爾街日報》使用「真正的東亞病夫」這樣充滿種族歧視色彩的評論標題,還有包括美國總統在內的一些政客使用「中國病毒」「武漢病毒」這樣的標籤化字眼,並厚顏無恥地將本國疫情防控不利的黑鍋甩給中國。凡此種種,不一而足。一向標榜尊重人權的西方政客和媒體在此刻摘下了偽善的面具,所透露出的傲慢和蔑視,不僅暴露了他們居高臨下的種族優越感,而且充分顯示出他們內心深處的道德冷酷。

患難見真情,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政府、人民和國際組織對中國表達了同情和支持。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170多個國家領導人、4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負責人以電話、信函、聲明等方式對中國表示慰問支持。截至3月2日,共有71個國家和9個國際組織承諾向中國捐助疫情防控物資。為回擊針對中國人的歧視,不少有良知的國外媒體在談到武漢時,引用了17世紀英國埃姆村為防止黑死病疫情擴散而封村做出沉重犧牲的故事。義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等國家的一些地區發起「擁抱中國人」「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等活動。墨西哥衛生部副部長、應對疫情委員會負責人洛佩斯表示,中方及時同世衛組織和國際社會分享信息,為遏制疫情擴散發揮了關鍵作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些來自各國的友好聲音顯示出世界人民人同此情、心同此理,也顯示出西方少數政客的倒行逆施是不得人心的。

公道自在人心,是非自有公論。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聯合國感謝中方為當前處境困難的國家抗擊疫情提供援助,讚賞中國同發展中國家分享疫情防控經驗,並提供醫療物資和疫苗醫藥等寶貴援助」。聯合國人權高級專員巴切萊特敦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各國政府採取所有必要措施應對排外事件和汙名事件,認為「國際團結和合作從來沒有這麼重要過」。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旗幟鮮明地指出,「這是一個需要事實而不是恐懼的時刻,是需要科學而不是謠言的時刻,是需要團結而不是羞辱的時刻。」世衛組織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正式命名為「COVID-19」,「防止名稱使用不準確或是產生侮辱意味」。聯合國、人權高專和世衛組織的這些表態給了那些蠅營狗苟的卑鄙叫囂者一記重重的耳光,彰顯出國際社會致力於構建全球防疫共同體的堅定決心。

1月31日,世衛組織宣布新冠肺炎疫情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3月12日,世衛組織進一步宣布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球大流行」疫情;截至3月17日,中國以外感染新冠肺炎的確診病例已超過11萬人,幾十個國家宣布全國或部分地區進入緊急狀態甚至戰爭狀態;全球十幾個國家的股市多次出現「熔斷」,全球九大指數暴跌超過20%,超過30個股票市場進入「技術性熊市」……冷酷的事實再次告訴全世界,在全球化的新時代,各國彼此深度依賴,在公共衛生、金融、經濟、安全、環境等各領域相互影響、休戚與共。面對像新冠肺炎疫情這樣威脅人類整體生存的全球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如果將疫情當作政治攻擊和道德汙名化的機會和手段,企圖藉此攫取政治和經濟收益,只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只有團結協作構築全球防疫共同體,攜手抵禦疫情的蔓延,才能成功戰勝疫情,實現共贏。

(作者常健為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相關焦點

  • 王文:後疫情時代 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體智庫專家、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呼籲國際社會建立全球防疫信息交換網和疫情風險評級機制,來分享疫情防控狀況、防疫經驗以及重大發現。以下為文章全文。在此情境下,全球疫情衝擊將持續數年,國際秩序受到顛覆性衝擊,重組需要更長時間,新一輪全球治理、國際秩序重組的力度將堪比二戰後的國際秩序重組。第三層,文明興衰級,給世界帶來高烈度層級的衝擊。在此情境下,全球疫情衝擊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影響程度達到事關人類文明興衰的級別,且疫後不存在「恢復」問題,而只存在如何建立新世界、新文明的問題。無論哪個層級,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 王毅:將疫情政治化、標籤化,嚴重侵蝕國際社會團結合作
    王毅說,過去半年來,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了全球。疫情是一面鏡子,照射出複雜的世界圖景,既有像中歐這樣同舟共濟、攜手合作的暖流,也有甩鍋推責、單邊霸凌的逆流。比新冠病毒更可怕的是製造仇恨與對抗的「政治病毒」。將疫情政治化、標籤化,甚至將特定國家汙名化,不僅解決不了自身的問題,反而嚴重侵蝕國際社會的團結合作。
  • 攜手克時艱 共創新未來 2020絲綢之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碩果纍纍
    發揮平臺優勢   成員間攜手抗疫據介紹,面對2020年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通過構築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媒體聯盟,用行動堅定維護多邊合作機制,攜手全球媒體推動影視文化產業繁榮,謀求互利共贏新發展。「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共同體充分發揮聯盟平臺優勢,積極鼓勵成員彼此支持、守望相助、以開放合作的實際行動支持全球共同抗疫,彰顯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刻內涵。」
  • 習近平:攜手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
    今年,亞太經合組織的一項重要任務是開啟2020年後的合作願景,我們達成了共建亞太共同體的目標。我們應該以此為新起點,開啟亞太合作新階段,延續亞太地區強勁發展勢頭,迎接亞太地區共同繁榮未來,共同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第一,堅持開放包容。
  • 全球抗疫24小時:譚德塞批評某些國家將疫情政治化 土耳其一市長新...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全球疫情數據(北京時間6月22日7時—6月23日7時) 世衛組織:截至歐洲中部夏令時間6月22日15時50分(北京時間6月22日21時50分),全球確診新冠肺炎8860331
  • 中國發布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中方立場文件《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中國外交部和生態環境部於9月21日聯合發布了峰會中方立場文件《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中國在行動》,從生態文明思想、國內政策措施、促進可持續發展、全社會廣泛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和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方面系統闡述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經驗成就和立場主張。立場文件指出,中方支持聯合國舉辦生物多樣性峰會,讚賞聯合國一直以來在推動全球環境治理進程所作努力和貢獻。
  • 高揚人類命運共同體偉大旗幟 攜起手來戰勝疫情
    當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全力阻擊疫情蔓延,國際社會凝聚共識、合力抗疫的關鍵時刻,西方某些國家政客卻抱持冷戰對峙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鼓動種族主義和狹隘民族主義言行,將中國抗疫行動「政治化」,冷漠傲慢、幸災樂禍甚至落井下石,製造和傳播「源頭論」「賠償論」等「政治病毒」和「精神毒瘤」,惡意汙名抹黑中國,而對本國抗疫不力、幾萬生靈罹難的事實卻漠然視之。
  • 美國深陷疫情政治化「泥潭」
    新華社記者 劉 傑攝據美國《國會山報》報導,美國政府要求自7月15日起國內醫院將新冠疫情相關信息直接「越級」呈交聯邦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不再經由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上報。此舉引發美國公共衛生專家對國內疫情數據進一步被政治化的擔憂。當前,美國在疫情政治化「泥潭」裡越陷越深,導致疫情失控。
  • 各國攜手防疫 共建平安家園 |戰「疫」關鍵詞48期
    國內疫情向好態勢來之不易,嚴防境外輸入不能掉以輕心。然而防輸入不能僅靠政府,普通老百姓的配合同樣重要。此外,我們同住「地球村」,各國之間攜手防疫也是重中之重。中國網(議庫平臺)《戰「疫」關鍵詞》欄目第48期呼籲:我們一同攜手,配合防疫,遵規守矩,共建平安家園。
  • 中國駐外大使宣介「中國倡議」:堅持多邊主義,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加強合作抗疫,構建衛生健康共同體中國駐牙買加大使田琦在牙買加主流媒體《集錦報》發表署名文章《加強夥伴關係攜手應對全球挑戰》。文章強調,任何國家都無法單獨戰勝疫情,國際社會唯有加強夥伴關係才能共克時艱。中國將繼續高舉開放合作大旗,堅持多邊主義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更加主動地擴大對外交流合作。
  • 世界呼喚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從2012年黨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到2013年習主席在俄羅斯提出樹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命運共同體意識的重大倡議,以及此後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聯合國安理會都先後將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要理念寫入決議,標誌著推動共建美好世界的大勢所趨和人心所向。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首要的就是保障人的生命安全,這是一切目的的基礎。
  • 疫情為鏡:「科學共同體」的挑戰與應對
    全球「科學共同體」之願景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表明,人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在面對來自自然界和未知領域的挑戰面前,人類能否繼續通過科學尋求聯合與合作?科學的共通性能否戰勝政治帶來的分裂性? 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兼總編輯慎海雄在致辭中強調,受地緣政治的影響,當前全球面臨著科學問題政治化等各種複雜嚴峻的挑戰,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在科學方面加強合作。「應對全球挑戰不僅是政治家和精英群體的責任,更是具備科學素質的媒體、科學家和社會公眾的共同使命。」
  • 弘揚「上海精神」 深化團結協作 構建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歷史已經並將繼續證明,睦鄰友好必將超越以鄰為壑,互利合作必將取代零和博弈,多邊主義必將戰勝單邊主義。 當前形勢下,上海合作組織要弘揚「上海精神」,深化團結協作,為地區國家穩定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多實踐探索。 第一,加強抗疫合作,構建衛生健康共同體。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續蔓延。
  • 中國加強國際合作打造更廣平臺 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在全球抗疫的危急時刻,一列列馳騁的中歐班列,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民眾帶去寶貴的防疫及生產生活物資,成為沿線國家和地區攜手抗擊疫情的「生命通道」「命運紐帶」。截至11月初,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萬列,運送貨櫃92.7萬標箱,同比增長54%,通達歐洲21國。其中,運送醫療物資近800萬件、6萬多噸。守望相助,命運與共。
  • 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守道義 全球抗疫大考的中國「答卷」
    揚正義:務實求真 尊重科學在人類應該攜手共渡難關的時刻,個別國家的一些政客出於狹隘的個人或政黨利益考慮,將病毒汙名化、疫情政治化,不遺餘力地散播「政治病毒」,成為阻礙全球疫情防控的逆流。中方實事求是、公開透明地發布疫情信息,盡己所能為其他國家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積極開展抗疫國際合作。公道自在人心。
  • 第一觀察| 習近平主席論述全球抗疫的6個維度
    一些西方政客企圖將疫情政治化、病毒標籤化,只會將國際抗疫努力拖向消極僵局。  二、指明方向  ——作出「團結合作是戰勝疫情最有力的武器」論斷  面對這場「大疫」之考,人們應該怎麼辦?  在國內,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努力,付出巨大代價,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面對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國向國際社會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積極開展抗疫國際合作,攜手應對共同威脅和挑戰。
  • 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走深走實
    從積極推動抗疫國際合作到提出促進世界經濟復甦一攬子中國方案,從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到合力應對氣候變化,從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到引領全球減貧合作,中國奮楫破浪,堅毅前行,以實際行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歲末之際,本報從今天起推出「2020·年終專稿」系列述評,聚焦大變局下中國與世界的深度互動,回顧特殊年份負責任大國的勇毅擔當,矚望後疫情時代世界的發展走向。
  • 中國科協:願與世界同行共建科學、價值、命運共同體
    中國科協:願與世界同行共建科學、價值、命運共同體 2020-08-10 21:41:21 孫自法 攝   中新網北京8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懷進鵬院士10日表示,中國科協願與世界同行共建「以理服人」的科學共同體,「以德服人」的價值共同體,「以人為本」的命運共同體。
  • 顏旭:戰勝疫魔亟須強化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面對難以琢磨的傳染病疫情,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國,都可能會受到侵擾。在新冠肺炎疫情幾乎波及全球的當下,需要世界各國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高舉人道主義的旗幟,深化國際合作,強化包容聯動,共同鑄起捍衛生命的銅牆鐵壁。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