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相障礙共病酒精依賴,如何治療?「臨床研究」

2021-01-13 網易

  雙相障礙(BD)和酒精使用障礙(AUD)經常存在共病的情況,這會增加患者不良預後的風險,包括住院和自殺等。

  許多相關試驗研究也確定了有希望的幹預措施,比如納曲酮和阿坎酸。其他藥物,包括抗精神病藥阿立哌唑,心境穩定劑(包括拉莫三嗪、鋰鹽和雙丙戊酸),抗癲癇藥託吡酯也有一定的療效。

  研究一

  關鍵點

  1、雙丙戊酸鈉已經被證實治療雙相情感障礙和酒精使用障礙的療效;

  2、酒精使用障礙藥物、抗精神病藥和抗癲癇藥具有治療BD和AUD的混合證據;

  3、喹硫平尚未證明可以減少BD和AUD共病患者的酒精使用。

  雙相障礙(BD)和酒精使用障礙(AUD)都是常見的精神疾病,根據DSM-5診斷標準,雙相I型障礙的12個月患病率為1.5%,終生患病率為2.1%。雙相障礙的發病率沒有性別差異,但是與種族有一定相關。對於雙相II型障礙,雖然其預估的終生患病率達3-5%,但DSM-IV報導的終生發病率為0.5%。酒精使用障礙比雙相更為常見,12個月的患病率估計為13.9%,終生發病率高達29.1%。

  雙相障礙和酒精使用障礙共病的情況非常普遍,德國一項研究發現大約1/4的雙相患者具有酒精使用障礙,流行病學也進一步證實了這些臨床觀察。

  儘管雙相和酒精使用障礙的共病率非常高,但相關的藥物治療研究卻較少。在PubMed搜索「酒精、雙相、藥物治療」,獲得了930項結果。評估治療潛力的藥物包括:阿坎酸(GABA受體激動藥,戒酒藥)、阿立哌唑、淫羊藿苷、拉莫三嗪、納曲酮、喹硫平、託吡酯和雙丙戊酸鈉。具有至少一個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的藥物包括阿坎酸、納曲酮、喹硫平和雙丙戊酸鈉。

  抗精神病藥物是研究最多的一類藥物。在3項對照試驗中,喹硫平在減少共病患者飲酒方面優於安慰劑;在心境調查結果中,一份報告顯示喹硫平能減輕患者抑鬱症狀,另外兩項研究沒有顯示出差異。喹硫平治療BD和AUD共病的結果不一,但負面結果較多,大多數隨機對照試驗不支持喹硫平作為BD和AUD共病的有效治療藥物。

  自2002年以來,美國精神病學協會治療雙相障礙的指導標準尚未完全更新,美國心理協會於2005年發布了相關指南,但沒有雙相和酒精使用障礙共病治療的建議。精神藥理學協會(BAP)和加拿大藥物濫用治療指南為BD和AUD共病提供了有限的建議,前者建議使用狹義的循證方法,而加拿大指南建議採取各種各種的治療策略,包括未發表的文獻數據等。

  下表匯總提供了適用的指南建議(指南推薦治療)及其在治療中的地位,以及基於目前文獻綜述(循證治療)的建議。

  表 雙相障礙和酒精使用障礙共病的治療

  循證治療方案

  藥物

  鋰鹽+丙戊酸

  納曲酮加入到常規治療中

  治療情緒症狀

  鋰鹽(青少年)

  如果服用鋰鹽,添加丙戊酸

  服用納曲酮來降低酒精消耗

  二線

  藥物

  無

  拉莫三嗪單藥或添加治療

  丙戊酸單藥或添加治療

  添加雙硫侖

  如果納曲酮不能有效幫助患者戒酒,則換用阿坎酸

  三線

  藥物

  無

  添加加巴噴丁

  添加託吡酯

  鋰鹽

  如果阿坎酸和納曲酮戒酒無效,可以考慮雙硫侖

  證據不足的藥物

  阿坎酸

  無

  阿立哌唑

  加巴噴丁

  淫羊藿苷

  拉莫三嗪

  納曲酮

  託吡酯

  雙硫侖

  不建議藥物

  喹硫平單藥或添加治療

  喹硫平單藥或添加治療

  雙相障礙和酒精使用障礙共病對臨床醫生提出了巨大的挑戰,也成為患者生活質量的重大負擔。共病的患者在幾個方面與酒精使用障礙患者不同,包括躁狂和混合特徵,以及更大的衝動性和更嚴重的抑鬱症狀。精神症狀與其他藥物濫用障礙的高併發症也使得雙相與酒精濫用障礙的治療過程更加複雜。

  新的治療目標,包括衝動性和情緒改善,以及老年治療的挑戰,比如依從性或耐受性差等,都迫切需要進一步的相關研究。對這一類患者的有效幹預可能在於全面改善情緒症狀和酒精濫用問題,鼓勵患者多與臨床醫生交流,提高治療的依從性。

  研究二

  為探討非典型抗精神病藥針對雙相障礙共病物質使用障礙(SUD),尤其是酒精、大麻及古柯鹼的療效及安全性,來自義大利的一組研究者開展了一項系統綜述,文章發表於Clin Neuropharm.上。

  研究者從235項研究題錄中篩選出10項符合條件的研究,並對其進行了定性分析。這10項研究發表於2002至2017年間,包括4項隨機雙盲對照研究(3項安慰劑對照,1項活性藥物對照)、4項開放標籤研究及2項觀察性研究(1項前瞻性,1項回顧性)。

  其中,8項研究所納入的均為雙相障礙共病SUD患者;另兩項研究中,一些未共病SUD的雙相障礙患者也被納入。969名患者中,共病SUD者為793人;所使用的抗精神病藥包括喹硫平(n=337)、阿塞那平(n=119)、奧氮平(n=80)、利培酮(n=62)、阿立哌唑(n=48)。

  總體而言,上述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的耐受性一般較好,因副作用停藥的受試者比例在0-23.9%之間。療效方面,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急性期心境症狀,但針對SUD相關症狀的療效僅體現在缺乏安慰劑對照的研究中。

  6項研究對喹硫平進行了探討。3項安慰劑對照研究中,幾乎所有受試者均共病酒精使用障礙。就改善抑鬱而言,三項研究分別顯示喹硫平與安慰劑無顯著差異、呈現優於安慰劑的趨勢、顯著優於安慰劑但幅度很小;所有研究均未發現喹硫平針對飲酒模式的改善效應。喹硫平與活性對照利培酮進行比較時,兩種藥物在改善心境症狀及減少藥物使用/渴求方面同等有效。2項開放標籤研究中,喹硫平均可顯著改善心境症狀及渴求。

  Brown等開展的開放標籤研究中,相比於患者之前使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藥,阿立哌唑可顯著改善心境及藥物渴求症狀。另一項針對阿塞那平的開放標籤研究顯示,相比於未共病SUD者,共病SUD的雙相障礙患者精神症狀改善更差。

  Sani等評估了80名雙相障礙 I 型躁狂/混合發作住院患者,其中40人共病SUD,40人未共病SUD,使用奧氮平5-20mg/d作為聯合治療。研究結束時,兩組患者的心境症狀均有所改善,近一半實現了完全緩解,而SUD組受試者的藥物渴求及使用也顯著改善。Albanese及Suh開展的研究共納入了16名共病卡可因使用障礙的男性患者,超過80%的受試者的渴求症狀在利培酮治療後得以改善。

  參考文獻

  1.Naglich A, Adinoff B,Brown E S.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Bipolar Disorder with Comorbid AlcoholUse Disorder[J]. CNS Drugs, 1-10.

  2.Sepede G, Lorusso M, Spano MC,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in Bipolar Disorder With Comorbid Substance Dependence: A Systematic Review. Clin Neuropharmacol. 2018 Sep/Oct;41(5):181-19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酒精使用障礙共病失眠的藥物治療
    酒精使用障礙(AUD)相關的睡眠紊亂可能持續多年,即便患者的飲酒問題已持續緩解。一項縱向自然觀察性研究顯示,基線共病酒依賴及失眠的患者中,超過60%在6個月後仍存在顯著失眠,無論其此時的飲酒狀況如何(戒酒、中度飲酒、嚴重酗酒)。 治療AUD患者的失眠時,需要考慮的因素與未共病物質使用障礙的原發性失眠患者存在差異。
  • 關注雙相障礙患者的邊緣型人格特質
    對於雙相障礙患者而言,邊緣型人格特質的存在及其嚴重度與雙相障礙病程顯著相關,尤其體現在有此類特質的患者起病年齡更早,存在酒精誤用史的比例更高;即便僅存在一種邊緣型人格特質,也與雙相障礙臨床轉歸更差顯著相關。
  • 雙相障礙共病強迫症的藥物治療:證據回顧
    醫脈通導讀 本項研究可能是首項專門探討成人雙相障礙共病強迫症(BD-OCD)藥物治療的系統綜述。未來有必要圍繞此課題開展大規模的對照研究,而目前尚未被常規用於治療BD及OCD的藥物(如穀氨酸能調節劑)有望在未來的治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雙相障礙(BD)共病強迫症(OCD)的現象很常見:一項meta分析顯示,BD患者一生中共病OCD(BD-OCD)的比例為10.7%。
  • 不同症狀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如何選擇治療藥物?「專家觀點」
    Goldberg(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精神病學臨床教授,BioXcel Therapeutics, Medscape/WebMD,大冢和Sage Therapeutics的顧問)的說法,當為雙相情感障礙患者選擇藥物治療時,臨床和預後相關因素將最終影響對患者來說最合理的治療方法——但是這是一個平衡的過程。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雙相情感障礙「臨床綜述」
    雙相情感障礙通常發生在20歲左右。起病越早,預後往往越差;治療延遲時間越長,抑鬱發作越嚴重,並發焦慮和物質使用障礙的發病率越高。雙相情感障礙的首發症狀通常是抑鬱,對於大多數雙相I型或雙相II型患者來說,在整個病程中抑鬱發作比躁狂或輕躁發作持續的時間要長得多。由於這個原因,雙相情感障礙經常被誤診為重度抑鬱症。
  • 【雙相障礙】雙相障礙Ⅱ型抑鬱發作患者認知功能損傷特徵研究
    認知功能損害作為核心症狀之一,是雙相障礙病程發展中的重要特徵,常獨立於情感症狀之外[3],僅治療情緒症狀並不足以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生活。研究顯示至少有60%的雙相障礙患者社會功能不能完全康復[4]。因此,認知痊癒(cognition remission)已成為當前臨床治療的新靶點和新目標[5]。
  • 酒精使用障礙共病抑鬱症的首選藥物「研究速遞」
    在對酒精使用障礙(AUD)共病抑鬱症的薈萃分析中,一種藥物脫穎而出,成為最有效的藥物,但很少有患者服用它。 研究概況 這項網絡薈萃分析包括66項隨機對照試驗,對5890名患有酒精使用障礙且共病重度抑鬱症或抑鬱症狀的患者進行了18種藥物治療的比較。
  • 天才與瘋子之間的秘密聯繫:什麼是雙相情感障礙症?
    與單相抑鬱相比,雙相抑鬱起病較急,病程較短,反覆發作較頻繁,其主要區別的症狀有:情緒不穩定性、易激惹、思維擁擠、睡眠增加、體重增加、注意力不集中、更多的自殺觀念和共病焦慮及物質濫用(菸草、酒精、毒品等)。
  • 【雙相障礙】簡明國際神經精神訪談躁狂發作伴混合特徵問卷中文版信效度研究
    然而,多數心境障礙患者並不會經歷這樣的典型混合發作,而是表現閾下的躁狂或抑鬱症狀,容易被誤診或漏診,造成反覆情緒發作及病情嚴重、高共病率和高自殺率、治療結局較差,嚴重影響患者社會功能與生活質量[2]。納入標準:(1)年齡18~65歲,性別不限,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最近一次發作符合DSM-5躁狂或輕躁狂發作診斷標準;(3)已經接受治療或未接受治療患者;(4)認知水平足以理解知情同意和研究內容。排除標準:(1)物質/藥物所致的雙相及相關障礙;(2)其他軀體疾病所致的雙相及相關障礙;(3)躁狂或抑鬱症狀及伴其他症狀(如精神病性症狀)嚴重而不能配合問卷調查;(4)其他情況不合適參加研究。
  • 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秘密」生活
    在所有參與者中,大約有四分之一的人有情感障礙。在調查中,參與者除了要完成一些常規的精神科評估量表以外,問卷還提問了一些個人問題讓參與者進行回答,這些問題的答案給研究人員提供了平時難以看到/接觸到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真實生活。[2]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在情感、身體和精神上都是相當活躍的。
  • 進食障礙與強迫症常見共病「臨床研究」
    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生物醫學和神經運動科學系Anna-Rita Atti博士及其同事匯總了32項研究的數據,這些研究報告了進食障礙和強迫症當前共病、終生共病、或當前和終生共病的情況。其中27項研究為橫斷面研究,5項為前瞻性研究。前瞻性研究的隨訪期從幾個月到幾年不等。
  • 冰與火之歌 | 走進雙相情感障礙的世界
    雙相情感障礙多開始於青少年晚期,貫穿成人期,有一半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爆發於25歲以前。在平均起病年齡上,Ⅰ型為18歲,Ⅱ型為25歲(但相當一部分Ⅱ型患者在發作時都被診斷為抑鬱症,後期才被發現輕躁狂症狀),均早於抑鬱症。因此,雙相情感障礙多數從童年期或青少年期開始發病,往往起病時間越早,結局越堪憂。
  • 雙相情感障礙是小眾群體嗎?| 840萬過山車玩家,期待被你看見
    原創 過山車玩家 雙相躁鬱世界編校 / 李施瑾 審閱 / 許珮瑋雙相親歷者的原創非虛構故事平臺臨床上,雙相障礙指的是一類既有躁狂發作、又有抑鬱發作的心境障礙。躁鬱症與抑鬱症是並列關係,而不是從屬關係。
  • 【科學普及】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你了解雙相情感障礙嗎?
    作者:Matthieu Zellweger圖四:梵谷《向日葵》,來自網絡雙相情感障礙該如何治療?現在針對雙相情感障礙的治療主要有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和藥物治療兩種辦法。
  • 警惕雙相情感障礙
    如何識別雙相情感障礙 雙相情感障礙既不是抑鬱症,也不是躁狂症;它既是焦慮症,又是躁狂症。所以它又稱躁鬱症,患者的特徵是心境在躁狂與抑鬱之間來迴轉換。有一段時間特別焦慮躁狂,突然一段時間又特別低落抑鬱。
  • 識別各類雙相情感障礙症狀,如何讓患者變成正常人?
    不少好萊塢電影的角色都有關於雙相情感障礙的演繹,好萊塢描繪的雙相情感障礙常常都是感到沮喪的狀態,其中的人物似乎也是根據DSM對雙相情感障礙的定義定製的
  • 焦志安教授:以軀體共病為突破口改善精神分裂症的轉歸「CSP2019 」
    8月30日下午,來自山東省立醫院的焦志安教授給我們帶來了《以軀體共病為突破口改善精神分裂症的轉歸》的精彩報告。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療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我們過多的關注了病人的陽性症狀,用各種藥物、各種方法來控制病人的幻覺、妄想和行為問題。我們過多的關注控制病人的精神病性症狀,而忽視了其軀體共病的情況。
  • 世界雙相情感障礙日丨這被稱為自殺率最高的精神疾病,你知道嗎?
    雙相情感障礙在國外也被叫做「天才病」,據相關報導,雙相情感障礙患者自殺風險是普通人群的10倍。19世紀印象派藝術大師梵谷在37歲時用手槍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他死後被診斷可能患有雙相情感障礙。為了紀念這位大師,國際上將他的誕辰——3月30日,定為世界雙相情感障礙日,讓更多人了解並關注這被稱為自殺率最高的精神疾病。
  • 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共病的治療方法「臨床必備」
    在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抑鬱發病率可高達60%;在慢性精神分裂症中佔20%;在第一次治療後仍有50%的共病率。根據Siris等人的研究,抑鬱症患者的症狀範圍從75%(首發精神分裂症)到7%(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不等。 抑鬱症狀必須與抗精神病藥物的副作用以及與精神分裂症相關的主要陰性症狀區分開來。
  • 王伊龍:腦小血管病與血管性認知障礙治療研究進展
    在10月9日的會議上,來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的王伊龍教授帶來了題為「腦小血管病與血管性認知障礙治療研究進展」的精彩報告。 醫脈通整理報導,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