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牙谷牙狗
「宇宙隊就是最diao的!」
在即刻電音錄製現場,張藝興為自己戰隊面對的不公,嘶吼出了自己的聲音。
人們似乎從未見過這樣憤怒的張藝興。他完全背離了此前謙遜、努力的陽光男孩形象。
就連見慣了娛樂圈腥風血雨的著名經紀人楊天真,都不曾想到張藝興會有這樣爆發的時刻。
過去的2018年被譽為「流量明星衰亡」元年。這一年鹿晗在公布戀情之後,人氣下滑,演唱會售票艱難。
吳亦凡因為粉絲刷榜,被全網點名黑。楊洋、黃子韜也鮮有動作。
一眾「流量明星」的倒塌,張藝興卻是個例外。
昨晚熱搜榜上傳出,張藝興成為國內唯一受邀出席美國第61屆格萊美頒獎典禮的歌手。
作為鹿晗、吳亦凡的EXO前隊友,張藝興出道時並非大紅大紫。回國發展之後,也一度被此前的流量明星掩蓋鋒芒。
仿佛是「越努力越幸運」起到了作用,最終張藝興還是憑藉《極限挑戰》的熱播,成為比肩鹿晗、吳亦凡等人的現象級流量明星。
但娛樂圈從來不是一場短暫的戰役,流量藝人身上所有的點被逐漸放大,張藝興也面臨著「摳圖」、「假唱」等多種質疑。
擺在他身後更為致命的問題是:「流量藝人如何突破粉絲的壁壘,成為大眾明星?」
這不只是張藝興一個人需要思考的問題。
01
張藝興今年28歲,但其實,他的星路已經走了22年。
1991年,他出生在藝術世家,父親是聲樂專家,民歌演唱非常出色。
而母親則酷愛舞蹈,經常在每個悶熱的下午拿出麥可·傑克遜的錄像帶來,對年少的張藝興說:「崽,我們來看這個。」
正是這樣的藝術氛圍,培養了小時候的張藝興。6歲,他便成為熱播電視劇《咱老百姓》中的小孫子歡歡;10歲登上林志穎歌友會,憑藉出色的唱功迅速走紅。
15歲那年,張藝興的人生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拐點。
那一年湖南衛視以一檔《超級女聲》火爆全國。同時將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送上中國流行音樂的舞臺。
也是在那年,張藝興父親看到機會,他以50塊錢的賭約,將張藝興推上了舞臺。
卻沒想到,憑藉紮實的舞蹈功底、出眾的長相以及對音樂的熱愛,張藝興從數千名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拿下《明星學院》整季比賽的季軍。
人氣迅速從四面八方湧來。
但瞬間湧入的關注和讚譽,讓年少的張藝興在名利面前失了陣腳。那是他第一次品嘗到被粉絲包圍當作「偶像」的滋味。
這樣的光環讓他時常覺得自己在夢裡。於是他開始頻繁地打遊戲、曠課、不再專心學業。
在自傳《而立·24》書中,回憶彼時生活張藝興寫到:
「我常在半夜驚醒,一個人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周圍一片寂靜。白天得到的讚譽隨風入黑夜。我會陷入恐懼。」
他像任何一個青春期的少年一樣,在思考「我是誰,我到底在幹什麼」的問題。一種從未湧現出的危機感掠過這個15歲少年的心頭。
一次偶然的機會,張藝興在電視上看到了彼時在中國大火的韓國男子組合Super Junior。
其中唱跳俱佳的韓庚成為風靡全國的優質偶像。
夢中驚坐起,張藝興像發現寶藏的男孩,他在心底暗暗發誓,要成為像韓庚一樣萬眾矚目的偶像明星。
02
某種程度上,韓庚是中國娛樂行業的第一代流量明星。
他在韓國出道,成名後選擇單飛回到中國發展,一時圈粉無數。同時,韓庚也引領了無數中國少年走進韓國娛樂行業,激勵著無數在舞蹈房練習的下一代新星。這其中就包括張藝興。
在韓國,練習生是造星工業的開始,諸多俊男靚女經過娛樂公司選拔,接受舞蹈、演唱等專業訓練。
能力優秀者會在公司的安排下出道,接受億萬粉絲的追捧。
但張藝興深知練習生的道路並不好走,淘汰率非常高。殘酷的考驗源自於韓國對藝人的超高要求。
他們需要面容清秀,唱跳俱佳的全能型藝人。
同時還要具備超高的心理素質,能夠扛住娛樂圈瞬間湧入的狂熱,也能擔得起人氣迅速消失的沒落。
懷揣著明星夢,18歲的張藝興經過選拔進入了韓國最大娛樂公司SM,籤約成為旗下練習生。
此後整整4年,是張藝興迄今為止經歷過最為艱難的一段時光。
每次結束訓練前,他需要將自己的汗衫脫下,如果能擰出半桶水,才可回宿舍休息。
在他的自傳中,張藝興回憶彼時的生活:「我每天大概只睡3-4個小時,吃飯半個小時,剩下的練習時間長達近20個小時。」
張藝興對此並不滿足,為了達到導師的要求,他主動提出在訓練時全身綁上兩三公斤的沙袋和啞鈴,邊唱邊跳。
「有時候練得累趴在地板上,一摸,全是汗水。」
這一切的艱辛,是張藝興成名的代價。他曾說:「疼痛是練習生的鎧甲,汗水則是練習生的味道。」
整整4年,人們看到了張藝興身上,拼盡所有努力,用青春賭一個未來的勇氣和決絕。
也正是這段魔鬼訓練,為他徵戰娛樂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2年1月17日,他以EXO成員LAY的身份,同鹿晗、吳亦凡、黃子韜出道。
一年後,成為整個團隊中唯一一位中國籍主舞。在偶像輩出的韓國娛樂行業,打出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天下。
他的第一張專輯《LOST CONTROL》,榮登韓國兩大官方專輯銷量統計榜榜首,一舉超越此前霸榜多日的GD權志龍。
榮耀加身的背後,則是張藝興一貫謙遜的態度。
在頒獎舞臺上,他長跪親吻舞臺,慶祝自己獲得的獎項,四年來的所有汗水換來的肯定,他倍加珍惜。
多年艱苦的付出,使得張藝興成為與鹿晗、吳亦凡齊名的流量藝人。但與其他二者截然不同的是,張藝興始終清醒的知道自己的位置。
在《而立·24》中,回顧自己過去的人生,張藝興動情地寫到:
「所立之處,決定了看到什麼樣的風景,承受什麼樣的責任,展現什麼樣的自我,活出什麼樣的未來。」
03
2014年,鹿晗、吳亦凡兩位EXO團隊成員回國發展,圈粉無數,成為現象級小鮮肉。
也是在此時,張藝興看到了中國娛樂市場廣闊的前景,決定回國發展。
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在任何人眼中張藝興都是幸運的。
回國伊始,他便趕上國內真人秀節目的熱播,籤約《極限挑戰》。
正是這檔以黃渤、黃磊、孫紅雷、羅志祥坐鎮的綜藝節目,幫助張藝興在國內打開局面。
憑藉在《極限挑戰》中的出色的表現,張藝興收穫了出道以來的流量峰值。
數以萬計的年輕女孩向張藝興投來仰慕的目光。張藝興「為夢想努力」的人設也激勵著無數女孩前進。
流量明星與大眾明星最為明顯的區別也恰恰是在這裡。粉絲眼中,張藝興謙遜、努力,所到之處,鮮花掌聲蜂擁而至。
粉絲之外,人們卻對這位小鮮肉明星所知甚少。在少有的幾部電影電視劇中,張藝興並未取得像真人秀一樣的關注度。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儘管你或許從未聽說過張藝興的歌,但他卻創造了一個所有人不得不面對的歷史記錄。
在實體音樂逐漸消亡,音樂版權轉移到線上之後,張藝興的第三張專輯以27元的價格,賣出90萬份。
排名第一的買家,在不會獲得任何更優體驗的情況下,狂買103330張,總價格超過270萬。
張藝興專輯的銷量,也成為了QQ音樂歷史上,銷量最高的專輯。
質疑聲隨之而來。甚至有人說他的唱功還不如網絡主播馮提莫。
不僅是唱功,張藝興的演技也面臨毀滅性的打擊。
在2017年上映的電視劇《求婚大作戰》中,張藝興被曝出表演「摳圖」、「用替身」等諸多不敬業表現。
一時間張藝興被頂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張藝興對此作出回應:因為臨時被提檔,劇方為了加快效率趕進度,分了AB組進行拍攝,張藝興不可能AB兩組同時出現,就用了替身。
同為頂級流量的鹿晗也曾表達過類似觀點。採訪中他說:「如果從頭到尾讓我塑造一個角色,幾乎不可能。」
當下娛樂工業,並沒有留給小鮮肉演員打磨演技的機會。
在人人賺快錢、博眼球的當下,沒有人會對一個流量明星的職業生涯負責,也就再沒有人為認真對待作品的觀眾負責。
長此以往,「流量明星」自然難以將注意力轉移到作品本身上。
04
知名作家韓松落曾對當下流量鮮肉作出過這樣的分析:
「他們就是虛無的熱情堆積起來的蜃樓。是網絡意志充起來的氣偶。
這股能量隨便地把他們當做替身,只用了他們一張臉和一個符號般的性格身世。
這股能量也相當無情,只在一個地方停留至多三年。」
一語成讖。進入到2019年後,曾經的娛樂圈四大頂級流量逐漸衰落。
鹿晗、吳亦凡等老一輩「頂級流量」開始在各大影響力榜單中排名下滑。
但張藝興卻在今年呈現出一種絕地反擊的狀態。
馮小剛把娛樂圈小鮮肉噴了個遍,張藝興卻在他嘴裡落下個「敬業」的美名;
因為熱愛公益,他被韓紅誇成是積極上進的好少年;
就連一貫以毒舌著稱的金星,也對張藝興不吝溢美之詞,在節目裡曾對他多次讚揚。
在光怪陸離的娛樂圈,關注度來的快,去的也快。張藝興深知自己的命門在於缺少作品。
於是就像15歲第一次面對爆棚的人氣時表現的那樣,這個正能量的偶像,希望自己走出之前粉絲的包圍和團隊的保護,憑藉自己的努力,在殘酷的娛樂圈中逐漸提升演技和唱功,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價值。
為此他拜曾經的電影學院教師黃磊為師,打磨自己的演技。接拍《好先生》,與孫紅雷上演對手戲。
在今年黃渤導演的電影《一齣好戲》中,他飾演一位汽修工,隨著電影的熱映,張藝興的演技也開始逐漸得到認可。
同時,張藝興發布自己的第三張原創專輯,主打歌《NAMANANA》一經推出備受好評。
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之外,張藝興也開始為整個行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他參與《偶像練習生》的錄製,希望能夠為當下的「流量明星」作出自己的表率。渴望憑藉一己之力,扭轉「流量偶像」備受質疑的尷尬處境。
也正是在他的幫助下,這檔節目成為2018年最火的綜藝節目之一。冠軍蔡徐坤C位出道,橫掃整個娛樂圈,成為新晉「流量之王」。
面對生猛的後生,張藝興沒有像其他的流量藝人那樣轟然倒下。
他及時調整自己,傾盡全力打造自己的原創音樂作品,承包了從作曲到編曲近乎所有的音樂製作。
曾有人說:「流量明星就像一口沸騰的大鍋,走近一看鍋裡什麼也沒煮。」
換言之,當下的流量明星只有突破作品的瓶頸,人氣才能匯聚成能量漩渦,幫助他們成長為真正的大眾偶像。
05
「我一出道,就是所謂的流量藝人。流量只是一個機會,我的行為能夠配得上這份流量,就會被大家喜歡;配不上,就會被大家吐槽。」
在吐槽大會的現場,張藝興說出了自己對於「流量明星」的思考。
突出粉絲的包圍,走出舒適區,贏得大眾的喜愛,似乎是當下對於他來說,最大的瓶頸。
娛樂圈曾有明顯的兩種爭論,在大眾眼中,偶像和演員、歌手似乎天生具有相反的兩種特質。
偶像需要滿足的是粉絲們的願望和要求,而演員等藝術家更多的需要滿足自我的表達欲望。
因此,前者隨著粉絲的長大會走向衰落,而後者卻可以憑藉深入人心的藝術作品,笑到最後。
顯而易見的是,對如今的張藝興來說,要想甩掉流量明星的標籤,他能做的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
從6歲參演電視劇,15歲獲得當紅選秀節目《明星學院》季軍,到18歲遠赴韓國,擔任SM公司練習生。
此前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鋪成了今天他今天仍舊活躍在大眾面前的道路。
娛樂圈是一個放大鏡,它可以將一個人放大數百倍,迅速推上神壇,財富和名氣隨之而來。
同時一個人身上的弱點也會被放大萬倍,任何一點瑕疵都可能葬身火海。
對於批評和讚譽,張藝興始終看在眼裡。
流量文化大行其道,一方面的確給予了當下的流量明星足夠的關注度和資本。但對於好的作品和好的藝人,公眾心裡自然有一桿秤。
當下,張藝興背後所代表的流量文化正在以一種肉眼可見的速度被大眾淘汰,這是公眾對於娛樂,提出的更為嚴苛的要求。
可喜的是,人們再難將張藝興劃歸為流量明星。
他及時調整自己的方向,演技和音樂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開始向真正的歌手和演員轉變。
這種文化升級的背後,帶給我們的不只是張藝興一個人的蛻變。它同時也敦促著所有流量明星,去理解一個再樸實不過的道理。
腳踏實地,方能仰望星空。沒有真本事,終究會被時代淘汰。
—The End—
文末相遇,感謝閱讀!
將【最人物】置頂/星標
截圖發送至後臺
我們將從中隨機挑選一人
送上一份由【最人物】精心準備的神秘禮物
中獎名單將在第二天的置頂留言中公布
世界那麼大,我們想要成全你的小幸運!
看更多深度人物故事
請長按下方圖片掃碼關注
最 人 物
點擊好看
努力努力再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