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侖新發掘東周遺址的短視頻,新華社中文、英文、日文三種語言播發

2021-01-12 北侖發布

11月14日晚,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發布考古通報:北侖發現一處東周時期文化遺址,今年6月至10月完成考古發掘。遺址位於新街道永久村盧鄭自然村西側、平風嶺隧道南側,命名為四顧山遺址,出土有陶器、原始瓷、青銅器和少量竹木器等。東周時期遺存豐富,保存情況較好。

四顧山遺址發掘區周邊環境

日前,新華社中文、英文、日文三語播發寧波北侖東周文化遺址短視頻。

中文版

英文版

日文版

連結閱讀:

四顧山遺址有何亮點?11月15日,記者聯繫了該遺址發掘現場負責人付琳博士(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助理教授、特任副研究員)。通過電話,他向記者描述了距今約2500年前,一個越國邊疆聚落,努力參與到吳越爭霸中的生動場景。

四顧山遺址主發掘區航拍圖

發現:這是商周時期的寧波

付琳一直致力於研究江南早期國家發展進程,對江南區域的商周時期考古資料非常熟悉。

所謂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說起東周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說起春秋戰國大家就都耳熟能詳了。這一時期,寧波毗鄰越文化的重要中心——紹興,地處越國的「東疆」。

早期考古發現表明,當時,寧波城邑大約位於今天的慈城城山「句章故城」。沿慈谿至北侖的一帶「海岸線」上,分布著若干大大小小的聚落,人們「飯稻羹魚」,善於行船,體現了典型的海洋文化和港口文化特徵。

「在寧紹乃至整個江南地區,保存完好的東周時期遺址並不常見。」這也是付琳對四顧山遺址特別看重的原因。

四顧山遺址的發掘源於北侖區黃山路西延工程建設,客觀來說,這是一次搶救性發掘。配合工程進度,2019年7月至2020年5月,當時的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現為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廈門大學、北侖區文物保護管理所等三家單位,對遺址進行前期勘探與試掘,發現此處文化堆積非常「單純」。

「這一點非常不容易。」付琳解釋說,兩條試掘探溝出土的陶片,年代特徵明顯,排除其他推測,考古隊認為,這就是東周時期的原生堆積,且保存狀況很好。

以往發掘的江南地區東周遺址,基本上都被後來歷朝歷代的生產生活嚴重破壞;而四顧山遺址不同,遺蹟保存相當完整。另一個難得之處是,此前寧波發現的商周遺址多為土墩墓,居址、聚落並不多見,而四顧山遺址的發現,填補了這部分資料。

冶煉:揭開越國邊疆的一角

出土青銅箭鏃

正式發掘從今年6月開始,先清理出明清地層,繼而是宋元地層。在宋元地層,考古人員清理出灰坑、灰溝和一座墓葬,殘存兩枚隨葬的銅錢表明其宋墓的身份。

發掘了2個月後,屬於東周的場景終於揭開。

「說到東周,大家或者概念模糊。但說起吳越爭霸、臥薪嘗膽,幾乎每個人都知道。」付琳說。

關於四顧山遺址遺存主體,目前斷代為春秋晚期到戰國中期,涵蓋越國向北方擴張的一段時間。

爭霸離不開軍事實力的支撐,武力和兵器必不可少。最能代表當時經濟發展水平的,便是青銅器和鐵器,比如青銅鏟、青銅箭鏃、青銅魚鉤、鐵錛……這些在四顧山遺址均有出土。

「相比中原地區,江南銅礦、錫礦之類的礦產資源相對稀少,故而中原能出土大規模青銅禮器,而江南有限的礦產資源不得不精打細算地用在兵器、農具上。」付琳說。

讓付琳感到驚喜的是,就在這1000平方米的發掘區,考古人員發現了一處「煉爐」。

「上面一層滿坑的石頭,有燒紅、燒裂的痕跡。下面是一層竹木結構,底下還有小坑。」付琳推測,這極有可能是當時人在做「找礦」的試驗,看附近的礦石裡是否能夠煉出銅鐵。「我們已發現了一些金屬顆粒,但具體的成分及含量還有待進一步檢測。」

「因為時間點恰好契合,我們不妨這樣設想:越國向外擴張的時候,舉全國之力鑄造兵器,連地處邊陲的這個中小型聚落也捲入其中,嘗試為國家提供武力支持……」付琳笑著說,考古需要科學精神,也是「補史」的過程,面對這個缺少文字記載的邊陲聚落,大家不妨發揮有根據的想像,去還原當時的歷史場景,從而獲得更豐富的認知。

原始青瓷、印紋硬陶:典型的東周特徵

煉爐航拍圖

在整個四顧山遺址,最能體現東周時代特徵的,是出土的陶瓷。

發掘出土的陶器和原始瓷器主要有:原始瓷碗、原始瓷杯、原始瓷盅、原始瓷盤、印紋硬陶罐、泥質陶豆、泥質陶盆等。

我國的原始瓷大約始現於商代前期,它是在陶器燒制工藝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與印紋硬陶有密切關係。原始瓷所用原料為瓷土,燒成後的器表呈青黃色或醬褐色,總稱為原始瓷。原始瓷的創燒標誌著制陶技術經歷了一次質的飛躍,為後來成熟瓷器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寧紹地區是我國原始瓷的重要出土區域。「四顧山遺址的特殊處在於,除了原始瓷,還發現了與制瓷活動相關的沉澱池和儲泥池,相當於找到了胎土淘洗、存放的區域,為原始瓷的生產作為規模化、系列性活動,補上重要一環。這一手工業遺蹟,在之前吳越考古中從未發現過。」付琳說。

沉澱池航拍圖

在發掘這處沉澱池時,還出土了不少倒在坑裡的樹木,吸引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等相關機構來提取樣本,試圖通過樹木年輪測定出更為精確的年代;青銅等金屬器,也吸引了北京科技大學、廈門大學等單位主動介入檢測。

「科技考古除了可以提供更精確的年代,還能提取更多用於深入闡釋歷史的重要信息,歡迎大家共同協作開展研究。」付琳說。

▲出土的銅魚鉤

▲出土青銅鏟

▲出土原始瓷盅

(北侖發布綜合編輯,資料來源:新華社、寧波晚報、甬派)

相關焦點

  • 濮陽帝丘遺址發掘現場曝光,考古發掘工作已進入尾聲!
    5月26日,濮陽縣五星鄉西高城村帝丘遺址考古發掘現場,來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4名考古發掘技師,正帶領50餘名工人,冒著烈日在這裡揮汗如雨,尋找帝丘。純人工挖出來的考古坑簡直像個藝術品。記者 趙國棟 攝坑底的土需要工人們上下配合。
  • 手機中文翻譯日文如何完成?三種方法讓你的手機秒變翻譯機
    或者是我想將中文翻譯為日語該怎麼做呢?別擔心,小編分享給你三個好方法。一:手機語音助手現如今的手機都有語音助手功能,比如小編的小米手機就有小愛同學這樣一個助手,它除了能幫我更快捷地使用手機功能外,也是一個翻譯好幫手。打開語音助手,進入錄音頁面開始說話,在說出的中文末尾加上日文翻譯幾個字,就可以將中文快速的翻譯為日文,是不是很簡單。
  • 裴李崗遺址考古發掘研究取得新進展——
    本欄圖片均為記者 溫小娟 攝  20世紀70年代末,新鄭裴李崗遺址曾進行過3次考古發掘,填補了仰韶文化以前中原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一段空白,樹立了中原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研究的標尺,被譽為「考古聖地」。  2018年,裴李崗遺址重啟發掘。
  • 阿里釘釘發布海外版DingTalk Lite 支持英文、日文等多種語言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 記者 勃潺】4月8日,阿里釘釘正式發布海外版DingTalk Lite,支持繁體中文、英文、日文等多種文字和語言,主要包括視頻會議、群直播、聊天、日程等功能,疫情期間面向全球用戶免費。
  • 福建萬壽巖遺址的故事
    近期,在新華社播發的《習近平講述的故事》系列節目中,報導了習近平同志曾作出批示,從炸藥包下搶救回萬壽巖遺址的故事。正是這份批示,救下了一個距今18.5萬年的史前遺址,守住了一份中華文明留給人類的遠古記憶。萬壽巖遺址在哪?其因何被歷史掩埋、又如何被重新發現?
  • 運用鏡頭語言來拍短視頻
    2019是貨真價實的短視頻元年,短視頻從民間玩兒的草根文化一躍登上了大雅之堂。官方各路媒體,從地方電視臺、報社。。。。。
  • 【徵集令】「年夜飯·我掌勺」短視頻徵集活動開始啦!
    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春節期間人員流動性大,「原地過年」「居家過年」是今年各級政府倡導的主旋律。為此,中視協市縣電視臺委員會和新華社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CNC)、新華視訊手機電視臺聯合開展「年夜飯·我掌勺」系列短視頻徵集活動,市廣播電視臺面向我市各界徵集相關短視頻,具體要求如下:1.視頻內容:美味年夜飯,可以是一桌飯菜,也可以是一道美味;2.視頻時長:2分30秒之內;
  • 晨讀| 英國首相詹森因接觸新冠檢測呈陽性患者需自我隔離
    安徽歙縣摔打男童幼師被停職近日,一段安徽歙縣某少兒服務中心男童被老師摔打的視頻熱傳。有家長稱,詢問老師時還被告知是不小心被門夾到,查看視頻才得知真相。據警方15日通報,傷者左手確為該機構老師所傷。目前涉事老師已被停職。罕見!
  • 我州這個山城遺址入圍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據FM1059延邊交通文藝廣播報導)日前,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誌社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行,在論壇上發布了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山東滕州市西孟莊龍山文化遺址、黑龍江齊齊哈爾市洪河遺址、陝西神木市石峁遺址皇城臺大臺基遺蹟
  • 郭元咀遺址為解開「長子國」之謎提供新線索
    郭元咀遺址為解開「長子國」之謎提供新線索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海冰黃陂魯臺山郭元咀遺址不僅規模大,且延續時間較長,已發現屈家嶺時期、商代、西周、東周及唐、宋、清代等時期文化遺存,其中商代遺存最豐富、發現最重要。
  • 韓國製定使用英文、中文、日文標示餐飲食品名稱的指南
    食品夥伴網訊 7月15日,據韓媒報導,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和國立國語院制定了《公共用語的外語翻譯及標記指南》,內容包括餐飲食品名稱用英文、中文、日文進行標示的指南。   此前,只有翻譯及標記公共用語的英文指南,但考慮到韓國的外國人訪問比例,將其範圍擴大到中文和日文,制定了相關指南。   在將餐飲食品名稱用中文標記時,要突出食材名稱、味道、烹飪方法、形態中有特徵的要素,進行簡潔的翻譯。
  • 九大世界語言的數學效率:中文是英文的兩倍,是阿拉伯文的五倍!
    那麼,語言對數學有沒有影響?當然有,數字在不同語言中的效率是不同的,高效率的數字發音對數學教育至關重要!YouTube上有一個視頻,街訪不同國家的路人,進行一些數學的運算,中國路人的數學水平完全碾壓其它所有國家!中國人數學厲害的底層原因正是中文數字發音簡潔高效!
  • 這十大考古新發現,個個大有來頭!
    02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20年5月5日,經過演示匯報、評議和投票等環節,首次以網絡會議形式召開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揭曉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新華社發(中國文物報社供圖)  皇皇巨城 巍巍高臺  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  皇城臺作為石峁遺址的核心區,其所帶給世人的新發現不斷刷新學術界的認識,改變了對中國早期文明發展高度的傳統認知。
  • 元大都遺址發掘始末-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為了保證正常交通秩序,我和考古隊新分配來不久的大學生祁慶國,經過五個夜晚發掘完畢。這是一座南北方向的單拱弧面橋,全長38米。橋面平鋪錯縫青條石,石橋涵洞單拱券頂,涵洞下是一條東西偏北的溝渠,呈仰鬥形,底部平鋪大條磚,兩側溝壁錯縫順鋪長方磚。溝底磚面以下散見元代平鋪的小薄磚,溝身兩側牆外均有黑色淤泥,證明這裡的溝渠和石橋是在元代舊水道的基礎上建造的。
  • 媒體融合語境下的短視頻
    2019年,中央級媒體打造的「央視頻」「人民日報+」等短視頻應用落地,標誌著資訊類短視頻成為短視頻領域新的競爭高地。藉助短視頻平臺的傳播優勢,傳統媒體極大地擴展了新聞的傳播範圍和觸達邊界,得以創新新聞報導形態和受眾連接方式。 同時,主流媒體也積極打造自身的短視頻平臺。2014年,新華社發布新聞資訊類短視頻平臺「15秒」[2]。2019年,人民日報社推出短視頻聚合平臺「人民日報+」[3],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以短視頻為主、兼顧長視頻和移動直播的「央視頻」[4]。
  • 新華社打造的這首英文MV,果然非同凡響!
    新華社打造的這首英文MV果然非同凡響《WE ARE ONE(在一起)》全球第一支原創「抗疫」英文MV!
  • 東京奧運會口號只有英文引爭議,新華社給出四字中文翻譯
    新華社在報導中特別寫道,「United by Emotion」, 中文可以叫「激情聚會」。 日本《日經新聞》將口號日文版翻譯成了「感動で、私たちは一つになる」,其日經中文網站翻譯為「感動讓我們成為一體」。《日經新聞》稱,這一口號想要表達的是,希望人們因感動而相聚,並能以此為契機超越國籍、宗教、差異等障礙,建立起一個互相融合的共生社會。
  • 新華社原創英文歌曲We Are One
    新華社原創英文歌曲We Are One 發表時間:2020-04-16來源:新華社 當前抗擊新冠疫情是全人類共同的主題新華社打造原創英文MV
  • 《英雄之城》等作品獲第三屆女記者短視頻大賽特別報導獎
    12月16日,由北京市婦聯、首都女記協、新華網共同舉辦的第三屆女記者短視頻大賽分享會在京召開。本屆大賽由47家理事單位和近400名女記者的積極參與,評出獲獎作品128個,其中特別報導獎3個、一等獎20個、二等獎40個、三等獎65個。
  • 《正當防衛4》怎麼設置中文好 設置中文三種方法介紹
    正當防衛4設置中文三種方法介紹 正當防衛4漢化教程大全 以上就是正當防衛4設置中文三種方法介紹,想來大家都了解了吧。玩法技巧 | 視頻解說 | 新手指南 正當防衛4怎麼設置中文好?想來很多朋友都還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正當防衛4設置中文三種方法介紹,需要的朋友不妨進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