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6
本周熱點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近日,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主任克魯格表示,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人們對新冠病毒的了解,比起2020年它剛開始傳播時要更多了。克魯格認為,新冠肺炎疫情或將於2022年年初結束。這種病毒將繼續存在於人們中間,但必要的限制措施將成為過去。不過,他強調說,這只是一個預測,因為沒有人能確切地說出局勢會如何發展。
點評: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的判斷對社會和經濟發展具有關鍵性影響。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表示,三月初是國內疫情拐點,今年底有望恢復到疫情前狀態。全國疫情都可常態化防控。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一家英文版刊物載文指出,國內疫情進入最後撲滅階段(有媒體譯為「進入最後撲滅階段」)。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提出,(疫情)逐漸進入常態化的階段,直至全民疫苗接種覆蓋的完成。看來,我們距離「後疫情時代」不會很遠了。進入「後疫情時代」,人類面臨的社會經濟發展任務將更加繁重。我們應該立即著手研究如何應對「後疫情時代」對人類的全面挑戰。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重申寬鬆貨幣政策,維持債券購買】據中新經緯報導,2月23日,美聯儲網站披露鮑威爾出席參議院銀行委員會半年度貨幣政策報告聽證會發言。對於美國當前經濟形勢,鮑威爾稱,經濟發展依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疫情的傳播及為控制其傳播所採取的措施。雖然持續進行的疫苗接種為美國經濟今年晚些時候恢復到更正常水平提供了希望,但經濟復甦仍不平衡,前進的道路高度不確定。希望保持當前寬鬆的聯邦基金利率目標。
點評:為挽救因疫情造成的經濟衰退,一些國家,特別是美國實行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全球債臺高築。2020年,全球債務增加24萬億美元,全球債務總額達到了創紀錄的281萬億美元,相當於世界生產總值的355%。全球債務形勢的走向將取決於政府財政形勢。國際金融協會預計,2021年,全球政府債務預計再增加10萬億美元,最終超過92萬億美元。財政債務的貨幣化導致資金流動性過高,孕育著金融系統性風險,爆發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增大。新冠疫苗將扭轉新冠肺炎疫情的泛濫。然而,在後疫情時代,根治一些國家的債務饑渴症的「疫苗」還沒有找到。
【超300億資金灰飛煙滅,是誰導演了比特幣這波「來回割」?】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比特幣在經過一輪上漲後,一度站上58335.10美元,緊跟著(2月22日至23日)又暴跌2天,而在暴跌的這2天中,比特幣一下子大幅反彈,一下子又大幅下跌,來回割,超300億(人民幣)資金被吞。拋售比特幣的主要力量,來自華爾街對衝基金。美債收益率走高引發通脹交易升溫,令他們紛紛選擇逢高拋售比特幣獲利離場。華爾街投資機構認為美債收益率走高與通脹交易升溫,會觸發美聯儲提前收緊貨幣政策,因此受益貨幣寬鬆而上漲的美股與比特幣,驟然成為他們拋售的主要對象。
點評:美國著名投資機構MicroStrategy 的CEO預測:比特幣市值有望達到100萬億美元。這個說法基於他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展望:「這是一個價值500萬億美元的貨幣星球,最外層是貨幣,然後是股票、債券和房地產。」500萬億美元?他的真實目的是把全球金融市場的泡沫吹大。就在此時,比特幣行情猶如過山車,再次表現出它的不確定性。人的行為最忌諱不確定性,經濟行為尤其如此。不確定性是指經濟主體對於未來的經濟狀況尤其是收益與損失的分布範圍以及狀態不能確知。這在金融市場交易中表現尤為突出。人們常用「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形容沒有本原的事物。特斯拉CEO馬斯克和美國財政部長耶倫的幾句空話就讓比特幣價格劇烈起伏,說明比特幣沒有本原。目前看來,虛無縹緲的比特幣交易只是冒險家的遊戲,它給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加了碼,使市場監管任務更加繁重。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近日,一家名為Aleph Farms的以色列公司推出世界首個3D列印肋眼牛排,用真正的牛肉細胞培育出牛肉,然後使用3D列印技術列印出整塊牛排。全程都經過了嚴格的把控,保證了最終成品牛排的肉質、口感和營養都絕佳,與真正的牛排一樣「嫩滑多汁」。
點評:手中有糧,心就不慌。腳踏實地,喜氣洋洋。今天談吃,有兩個寓意:一是過元宵佳節,給節日增添喜慶氣氛;二是強調吃對人類的重要意義。發展農業生產是利國之本。就製造業而言,儘管高科技產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但食品工業同樣舉足輕重。這條新聞表現了國外以高科技發展食品生產的新面貌。3D列印等數位化技術在食品生產中的作用不可忽視。農業現代化要靠科技創新,食品工業的創新更是突飛猛進。吃上科技飯,人類才有希望。
【打響種業保衛戰:種子「卡脖子」,究竟「卡」在哪兒?】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導,現在我們飯桌上的一些蔬菜和肉,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進口」的。種業「卡脖子」,究竟「卡」在哪兒?有專家指出,我們真正是「卡」在育種原創性的技術。隨著我們對生物育種新技術的應用,會發現我們可能更需要去挖掘一些品種的性狀基因。但是真正卡的問題是自己對一些品種的功能性狀基因的挖掘不足,我們沒有辦法找到真正能適應提高產量的、抗蟲的、抗除草劑的這些基因的組合,我們沒有這些基礎的材料,可能就很難把我們的種子按照生產所需要的需求,能夠更精準地瞄準需求去設計出我們想要的種子。
點評: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種為先。發展種子事業事關民族命運。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種業市場。缺了種子,何談農業?近年來,國際大資本紛紛涉足國內種子市場,威脅國內企業的種子生產。從這條新聞可以看出,我們的種子事業被「卡脖子」,主要原因是種子的科技創新滯後,癥結在於基因研究的缺失。中國的基因研究並不輸給國外,其中人類基因組研究處於國際領先水平。「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關於種子的基因研究就格外重要。我們需要急起直追了。
- 浙大財稅大數據與政策研究中心-
-IFDP-
▼
地址ADD: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海洋大樓326室
郵箱 E-MAIL:ifdp@zju.edu.cn
電話TEL:0571-88208628
▼
浙江大學財稅大數據與政策研究中心是在浙江省推進政府數據化管理的背景下,以學科建設和為政府與社會服務並重而成立的產學研一體的研究中心。本中心以財政學、公共管理學學科建設、為政府和社會提供相關服務為宗旨,利用財經大數據平臺,致力於研究財政作為國家治理基石的有關問題,通過研究成果助力國家治理進程的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