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自建房,滴水要不要留?怎麼留?留多少,這一直都是一個重要的糾紛點,多數人蓋房子時跟鄰居產生矛盾,都是因為這個滴水問題。
有人說我滴水不留,因為我上面是天溝集水,下面接著排水管,所以我滴水不用留。還有人說我房子是四坡流水,所以我只留一點就行,因為不主要從後牆和山牆排水。還有人乾脆認為我就是不留,看你能把我怎麼樣。
千萬不要耍這樣的光棍,也不要不講理,在農村,你有理可以隨便整,沒理你寸步難行,大家都講究個理。你蓋房不留滴水,本身就是不佔理,還那麼橫,鄰居會認為你是欺負他們,他們還在村裡怎麼做人?這事關尊嚴,所以最終會發展成大事件。
事實上,在農村,因為這些事,打死人的也有,所以這絕不是一件小事。
那麼,這個滴水究竟該怎麼留?當因為滴水有了糾紛後,該怎麼去解決呢?
一、滴水怎麼留
什麼叫滴水呢?就是我們蓋房子時,要預留出來一些空間,用作下雨時,我們家房子向下流水。
也就是說,你建房子時,牆不能直接建在你的地方邊上,而是要適當向後退,留出這個空間就是滴水。
那這個滴水具體留多少呢?這個其實並沒有明文規定,但是有一些不成文的規矩。
以前都是一層房屋,所以大家留的時候不用糾結,別人留多少,自己也留多少就行了。以前一層瓦房,後牆是七寸,也就是二十來公分,這七寸就是預留出來的滴水空間。因為我們瓦房是兩坡流水,分別是前面和後面,前面在自己家院子裡,所以不用糾結,後牆則跟別人相鄰,你流水不能流到別人地方上,只能自己預留。
而山牆同樣要留,山牆並不直接向下流水,而是滴水,所以這個可以少一些,三寸,也就是十來公分。
近些年大家的房子都高了,變成了兩層,三層這些,那相應的,這個滴水空間也要多。有人說我接的落水管,為啥還要多留?你落水管還是流到了地下,只要向地下流水,你就必須要留滴水空間。
一層是二十來公分,那兩層就是五十來公分,翻一倍。山牆則不變,因為集水溝裡的水也還是前牆和後牆為主要流水的。
當然了,這個也是可以商量的,比如可以跟鄰居商量一下,適當少留一些,鄰居關係好的話,是可以答應的,但如果別人不答應,那該留多少就留多少就行了。
二、當產生滴水糾紛後怎麼辦
首先我們得弄明白一個問題,為啥別人都留,自己卻不留?為啥自己會跟別人產生糾紛?
當自己預留地跟別人一樣,但是鄰居仍然找自己麻煩,那是他沒有道理,自己佔著理,什麼都好說。
假如是自己並沒有預留,或者是故意少留,那為什麼要這樣做?是覺得自己在村裡挺橫?還是覺得自己能壓住鄰居,他們不敢說話?
只要少留或者不留,那肯定要產生矛盾,當產生矛盾後怎麼辦?有些鄰居也是非常可怕,你蓋的時候沒留,他們天天路過也不說什麼,等你蓋好後,他們突然要量地方,開始找麻煩。
一量,你沒有留,他們那不行,你扒了房子重新蓋吧,重新蓋時把空間留出來。
這怎麼辦?真能扒了重新蓋嗎?那將要浪費多少錢?所以這註定要把矛盾擴大。
所以,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在村裡有多橫,該留就留,不要想著佔那點小便宜。真要是疏忽導致少留了,那也不要跟人多說什麼橫話,託人來管這件事,然後自己該付出點經濟代價就付出。
當這個糾紛是別人家沒留時,自己也不要得理不饒人,商量著什麼問題都容易解決,不要發展到打架,打架從來都只能增加矛盾而不能解決矛盾。特別是農村農具很多,真打起架來,伸手拿什麼也方便,沒個輕重的,一揮手,就有可能產生無法彌補的過錯,真到那個時候再去後悔,可就什麼都晚了。
最後:最後黑嫂仍然要說,這件事沒有誰願意去管,村裡不願意管,住建局也不管這個,留多少,怎麼留,都是農村不成文的規矩,雖然不成文,但大家都在遵守,大家都遵守的,時間久了就成了規矩,自己不要想著去破壞規矩,要不然大家都反對自己。當自己的鄰居破壞了規矩,自己佔著理可以去據理力爭,什麼問題都能得到解決,而打架是最愚蠢後的一種,並且解決不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