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化石獵人?意外很簡單

2020-12-28 GEO視界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

很少有人能抗拒那些百轉千折找到寶藏的故事,這也是《基督山伯爵》《金銀島》《辛巴達航海記》幾個世紀來受人喜愛的原因。

但是在真實世界尋寶第一門檻高(要知道怎麼找),第二成本高(要有高科技設備),大多數人只能望洋興嘆,轉身拿起手機或手柄,在虛擬的世界裡滿足自己的冒險欲望。

真實世界的尋寶,門檻高成本高還多半也面臨「上交給國家」,各國都有相應的法律約束。普通人很難染指。

但其實,有一種「寶物」尋找起來並沒有想像得那麼難,如果你對「寶物」的金錢價值看得不高,而對它的「存在價值」比較在意的話,那麼成為本地的「化石獵人」肯定是個聽上去不錯的選擇。

朋友圈凡爾賽草稿:今天收穫不大,主要是一些菊石和海百合化石都很常見,畢竟本地地層O%Rs&adfT,但這是小寶第一次親自動手還挺值得紀念的。X教授說小寶眼還挺尖的。挑兩個品相好的抽獎,剩餘的讓小寶送給學校生物教室去。(回復草稿:X教授唉就是那個地大研究恐龍的,見過幾次人還行吧!

【一】

化石獵人,用工具翻開地球的歷史

想一想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裡,你穿戴好並背起工具,孩子玩著手機疑惑地問你要去哪裡時,你不動聲色稀鬆平常地說「爸爸(媽媽)要去郊區尋寶,」那肯定瞬間你在孩子的腦海裡就高大挺拔起來了。即使沒挖到,當孩子聽你說什麼「村頭兒的寒武紀地層曾經挖出過ABCDEFG,西山的志留紀地層可能有HIJKLMN」的時候,瞬間也會被唬得一愣一愣吧。化石獵人,就是這樣一種只有身處其中才會感受到樂趣的小眾愛好。

左:英國出土的二疊紀的海洋植物化石 右:摩洛哥出土的三葉蟲化石,均為售賣品。

大航海時代讓人類的足跡遍布全球,各種高科技的發展也讓「寶物」輕而易舉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但要說到化石,其實作為「常識」還是一個比較新的歷史。雖然在古希臘時代學者就確認過它的真實存在,文藝復興後科學開始藉助它了解地球的真正歷史,但直到近代它才廣泛被公眾所認知。比如遍布歐洲洞穴的「洞熊」化石,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被人們當做龍或獨角獸的骨頭拿出來售賣,而在中國可能也會被視為龍或麒麟的骨頭。

左:洞熊化石。右:洞獅化石頭骨 石灰巖洞穴因特殊的環境很容易成為古動物尤其是哺乳動物化石的寶庫,但這些洞穴多半地形錯綜複雜,一般人不要冒生命危險。

對於很多人來說,最著名的化石莫過於侏羅紀的那些恐龍,從體型龐大的雷龍,到暴躁獵殺的霸王龍,再到外形獨特的劍龍,恐龍化石的發掘幫助人們認識到那個爬行動物主宰地球的時代,它們的滅絕原因也更引發了人們對自身命運的思考。但其實有史以來生物大滅絕至少經歷了5次,大家卻只關心這些很「酷」的動物,嘖嘖,這倒也是化石的功勞。

當然如果您家住在俄羅斯的薩哈林共和國,那化石尤其是猛獁化石對您來說就太正常了!請在河邊找的時候注意安全!

如果你想成為專門挖掘恐龍化石的化石獵人,那麼不好意思,這類化石您只能去國外挖,另外還有大型哺乳動物化石也是如此,在我國私自挖掘這類化石是非法的,如果「不小心」挖到,務必通知本地的博物館,上交給國家。聽上去似乎很洩氣,但恐龍化石對於初級化石獵人來說也不是那麼好挖的,請問您能識別下圖哪個是恐龍的椎骨化石嗎?

謎底揭曉,從左至右:巨齒鯊、恐龍、巨地樹懶

越是大型的動物化石越難發現,尤其是在保存完整的狀態下,原因不言而喻,地上扔著一大塊肉,就算不被路過的其他動物免費自助餐也會被風吹雨打破壞,變成化石的概率極低。全世界霸王龍化石目前出土數量為50具,其中保存率達80%的鳳毛麟角。很多化石復原都是科學家東拼西湊A的頭骨B的肱骨C的牙齒這樣最後整合出來,再複製放到博物館裡的。

我國對於私人的化石採掘法律條文比較籠統,愛好者要具備基本的常識,如果發現了極其稀有,或者是對生物進化或演化有重要幫助的化石,年輕人務必好自為之主動為科學進步添磚加瓦,請不要不識抬舉。實在不行您可以在淘寶或化石網上搜搜,看看大家賣啥就知道啥不犯法。

但除了這些之外,在廣大的中國,還有很多其他化石可以去挖掘哦。所謂「地大物博」用在本國化石這個分類上絲毫不誇張。

【二】

化石,讓尋寶的喜悅更純粹

「化石獵人」在歐美國家是一項很成熟的戶外運動,尤其面向青少年愛好者,它門檻低上手快,一般多由當地的自然博物館或生物愛好者自發組織。

普通菊石化石一般不大的,售價一般不會超過幾百人民幣,但對於挖掘到它的愛好者來說錢不重要,重要的是撬開結核那一刻的驚喜。就是那種翻箱倒櫃後有所收穫的喜悅,何況這個「家」還足夠大。

說菊石不值錢也不絕對,如果是在加拿大出土的斑彩螺化石,那可就不一樣了,它作為極度稀有的化石在寶石市場僅僅是區區碎片也非常值錢。全世界目前只在加拿大有,僅此一家!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英國的英吉利海峽一側海岸是1.9億年前侏羅紀時代的海床地層,地層抬升變成陡峭的懸崖又不斷被海水衝刷侵蝕,導致藏在這些地層中的化石會時不時被衝到海灘上。因為當時是海底所以沒有那些陸生爬行動物化石,但會有魚龍和貝類、節肢類動物化石。了解本地地理特質與地層歷史,是找到化石的關鍵。

【三】

化石獵人的裝備

上面說了那麼多,讓我們來看看化石獵人的裝備。

工具、服裝

如果您要去的是採石場或者山區峭壁這樣的地方,最好再配置一個安全帽,以上。

再讓我們來看看國內的化石獵人都是怎麼出道的,文字來源於化石網。

成為化石獵人,是一個可以與大地交流,從巖石或沙土中翻閱地球幾億年歷史的愛好。

在出發前您需要做好幾個準備:

1.透徹了解本地地質,知道本地具體在什麼地方會有化石。您可以諮詢本地的地質學學者老師,也可以去化石網和網友探討。

左:看名字很像教科書,但其實是中國化石獵人的培訓秘籍。右:中國有著豐富的地層,20世紀以來出土了很多震驚世界的化石。

2.實地查看,與書本理論知識進行對比驗證。

3.了解當地具體情況,不要造成「隨意破壞山體」「私自開鑿」的違法行為。

4.準備裝備,學習使用。

5.制定計劃,購買意外保險。

6.注意天氣預報,實體尋找。

最後再來欣賞一些神奇的化石吧!都屬於上交給國家後媽媽誇我有出息那種!

看似平平無奇,涮鍋都不起眼的章氏麒麟蝦,實則有5隻眼睛!是雲南澄江化石群中首次發現的物種,澄江化石裡面有很多外星來客一樣的奇異生物,猶如異形實驗室,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提供了有力證據。大家可以去看看。

德國梅塞爾化石坑出土的龜化石,兩隻正在交配的龜還沒來得及分開就雙雙死去。至於原因科學家眾說紛紜,普遍認為是它們在堰塞湖或礁後洩湖中交配的時候,纏綿時間太長墜入了因不流動而毒物淤積的湖底中毒而死,這可真是……秀恩愛死得快。

美國拉布雷亞瀝青坑出土的劍齒虎化石,通身黑色是加州的「鎮州之寶」。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化石陷阱」,在這裡出土的大多數是兇猛的食肉動物,食草動物倒是少數嚴重不符合生態圈規則,原因是瀝青坑是個越陷越深的地方,有動物陷進去的時候,食草動物都躲得遠遠的,食肉動物卻以為免費自助餐來了爭著往前上,真真虎為食亡。

緬甸出土的琥珀化石,由著名化石學者邢立達發掘,這兩塊看上去「滿是雜質」的琥珀轟動了世界,為羽毛起源於恐龍的學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圖片拍攝:邢立達)

巴西桑塔納巖層出土的立體魚化石,栩栩如生完全沒有被壓扁,連鱗片等細節都保留完好。這類化石的形成原因至今不明且全球就此一地,科學家認為「石化」的過程可能從魚還沒死就開始了,學界稱之為「梅杜薩效應」,只能說大自然鬼斧神工。

還有很多化石,等著你去(合法)挖掘哦!

圖片來源:

http://www.discoveringfossils.co.uk/

https://www.ukge.com/

https://getoutside.ordnancesurvey.co.uk/

http://www.uua.cn/ 化石網

http://www.jianbiaoku.com/ 建標庫

《自然》雜誌

其它:網絡

微信號 : GEOChina2014

新浪微博:@GEO視界

相關焦點

  • 恐龍化石獵人的大漠探險
    ——記恐龍化石從戈壁灘到博物館的奇幻旅程。當你凝視著博物館中恐龍骨架的時候,一定會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些龐然大物的遺骸,是怎樣被發現、收集、研究到最後展覽在這裡呢?每年夏天,當學生們開始享受快樂的暑假生活的時候,化石獵人們最忙碌的時候才剛剛到來。
  • 考古遊戲起勢,「恐龍化石模擬器」完成眾籌,蹭《動森》熱度?
    最近,新加入的化石挖掘系統,讓《動森》憑藉著對恐龍化石細緻入微的還原而廣受玩家推崇。無獨有偶,近日,一款同樣以挖掘化石為題材的遊戲《恐龍化石獵人(Dinosaur Fossil Hunter)》在Kickstarter上開啟了眾籌。顧名思義,遊戲的核心玩法,基本可以用「挖掘恐龍化石模擬器」來形容。
  • 12月4日《怪物獵人》性感生化女主大戰火龍:烤肉去!
    類型: 動作 / 奇幻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德國 / 日本 / 中國大陸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20-12-04(中國大陸) 片長: 99分鐘又名: 魔物獵人(港/臺)《怪物獵人》是由保羅·安德森執導,米拉·喬沃維奇、託尼·賈、T.I.
  • 「華麗羽王龍」化石模型成美國恐龍展「明星」---中國科學院
    據了解,3月21日在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開幕的「我們身邊的恐龍」特展,通過恐龍化石、模型、視頻等多種表現形式,向參觀者介紹「鳥類起源於恐龍」這一新的考古學界共識。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星研究命名的「華麗羽王龍」化石模型成美國恐龍展「明星」展品。
  • 我的世界:考古與化石模組,讓玩家感受到遠古恐龍時代的紛爭
    我的世界考古與化石模組,是一款復刻了遠古時代生物的模組,當玩家來到此模組後,會感受到遠古時代當中由恐龍所統治的時期是什麼樣的,而玩家可以在這個時期當中進行生存冒險,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遠古時代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 古脊椎動物化石的寶庫-「盧氏盆地」
    中國是世界上古脊椎動物化石保存較豐富的區域之一,三門峽的盧氏則是古脊椎動物化石蘊藏較多的一個縣。自1934年法國生物學家德日進到盧氏開展科考工作以來,盧氏一直是中外古生物科學家關注的地方。1956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收到盧氏文化館寄去的古脊椎動物化石標本後,所長周明鎮便於1957年帶領40多位專家,到盧氏對地質第三紀進行了一次普查,並在王家坡(當時叫孟家坡)發掘3個多月,挖出了大量的化石。從此,盧氏的化石馳名世界。1984-1985年,盧氏縣文物普查時,認定的動物化石點達40處之多。
  • 【恐龍來了】恐龍化石的演變
    這首先要感謝那些辛苦挖掘恐龍化石的古生物學家們,因為在他們挖掘發現的化石上記錄了恐龍曾經的樣子。  恐龍死後,身體中的軟組織因腐爛而消失,骨骼(包括牙齒)等硬體組織沉積在泥沙中,處於隔絕氧氣的環境下,經過幾千萬年甚至上億年的沉積作用,骨骼完全礦物化而得以保存。此外恐龍生活時的遺蹟,如腳印等有時間也可以石化成化石保存下來。
  • 古脊椎所徐星研究命名的「華麗羽王龍」化石模型成美國恐龍展...
    據了解,3月21日將在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開幕的「我們身邊的恐龍」特展,通過恐龍化石、模型、視頻等多種表現形式,向參觀者介紹「鳥類起源於恐龍」這一新的考古學界共識。古脊椎所徐星研究命名的「華麗羽王龍」化石模型成美國恐龍展「明星」展品。
  • 市民散步發現恐龍化石,發掘已啟動
    > 12月21日,四川自貢市民李先生在散步時意外發現恐龍骨骼化石,當即報告自貢恐龍博物館。
  • 精靈寶可夢——關都化石與化石寶可夢
    關都化石貝殼化石、甲殼化石是在很久以前棲息在海裡的古代寶可夢的化石。好像是貝殼的一部分。與其他化石不同,琥珀本身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化石。化石翼龍從琥珀中復活的設計可能是戲仿自電影《侏羅紀公園》。關都化石寶可夢——化石盔化石盔基於鱟。化石盔有著棕色的半球形的外殼,殼的上面有兩個黑色圓點,類似眼睛。它有著堅硬外殼,用來保護自己。它與被稱為「活化石」的鱟十分相似,只是沒長劍似的尾巴。
  • 恐龍化石竟成拍賣會的香餑餑
    在價格上,這些化石可能還無法與藝術品相提並論,但隨著人們的興趣日益高漲,它們的價格在一路走高。例如,十年前,象鳥蛋的售價在2萬至3萬英鎊之間,而現在,它們的售價則達到10萬英鎊。海斯洛普指出了此次拍賣中最稀有的標本之一:一具雌性魚龍化石。它高達3.5米(約合11英尺),是拍賣史上最高的。這種史前「魚形蜥蜴」在1.84億年前的侏羅紀早期的海洋中遊弋。
  • 「恐龍界寶可夢」尋找恐龍化石當副業可賺上百萬美金?
    美國西部出現了新形態的淘金熱:尋找史前恐龍化石。在懷俄明州、蒙大拿州和南北達科他州的荒地上,牧場主和牛仔發現珍貴的恐龍骨化石,並利用這些發現拯救生計。尋找這些史前生物的賭注很高,但報酬也可能成正比,有些化石潛在價值高達數百萬美元。
  • 確認是恐龍化石!
    確認是恐龍化石!「在自貢發現恐龍化石,不稀奇;稀奇的是作為研究化石的,這是我第一次獨立發現恐龍化石。」李飛坦言,因為職業敏感,無論到哪種自然環境,他都會不自覺地去看看那裡的地質構造、巖層情況等。散步過程中,李飛同樣是邊走邊看。「咦?那不是塊化石嗎?」走到環湖路邊,李飛看到一處被挖開的山坡,在坡腳位置,有一塊長條形石頭,顏色明顯與周邊不同。
  • 「探秘白堊紀,重返恐龍時代」快來看史前恐龍化石展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紅11月15日上午,「探秘白堊紀,重返恐龍時代」史前恐龍化石展在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舉行開幕儀式。本次展覽由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主辦,北大寶石鑑定中心(青島)教學實踐基地聯合舉辦,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提供展品和技術指導支持。
  • 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卻門可羅雀——我國大量化石博物館面臨運營...
    nbsp&nbsp幾家歡喜幾家愁&nbsp&nbsp&nbsp&nbsp今天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狀況跟20年前的歷史文化博物館類似,「死結」如何打開&nbsp&nbsp&nbsp&nbsp今年,國慶長假恰逢與中秋雙節疊加,打卡各類博物場館也成為越來越多的公眾出行選擇
  • 《寶可夢劍盾》化石寶可夢怎麼獲得 化石寶可夢獲取攻略
    導 讀 在寶可夢劍盾中存在一些在化石拼接錯誤的情況下意外復活的寶可夢,它們分別是雷鳥龍、雷鳥海獸、鰓魚龍
  • 《怪物獵人》電影首曝預告!性感生化女主大戰火龍
    米拉喬沃維奇、託尼賈  本片主要在南非拍攝,其中包括大量沙漠場景,人類世界的特種兵戰士將與《怪物獵人》世界觀中的角色共同與這些怪獸作戰,其中製作組參考了大量恐龍化石,並從南非博物館搬運了恐龍化石作為背景。
  • 專家找到古生物化石,疑似企鵝的近親,滅絕原因撲朔迷離!
    專家找到古生物化石,疑似企鵝的近親,滅絕原因撲朔迷離!曾經南北極是地球上的淨土,如今受全球變暖的影響,面目全非。無數冰川的消融,海平面直線上升,遠古生物的重現天日,這一切令人猝不及防。許多在南北極生存的生物沒了家園,每天要為溫飽的問題發愁。
  • 1941年,北京人頭骨化石遭敵軍攔截,消失79年後下落何方?
    誰曾想到一塊多年前發掘的化石能夠跨越時間限制被持續追尋,甚至成為了國家高度重視的對象和科學家貫徹終生的牽掛。在持續一年的跟進中,他逐漸能夠辨認化石的存在,可惜的是,他所負責的工作階段也只剩下了堅硬的巖石。他並未因此放棄尋找,在經歷了長時間的發掘後,一個全新的洞穴豁然出現。借著光亮許多工人下到底部開始勘測。結果卻意外發現了深處的人頭骨化石。最終,裴文中在小心保護下將其帶離現場交付了地質調查所。
  • 我的世界:化石本該出現在末地,Mojang搞錯了?有恐龍就沒問題!
    我的世界玩家們在外出冒險的過程中有機會見識和收集到各種各樣的方塊,而化石相對來說比較稀少,尤其是主世界的化石,有的玩家挖掘很長時間,始終沒有見過。隨著下界的更新,Mojang為玩家們設計出下界化石,它們要比主世界的化石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