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按鈕播放歌曲
樹欲靜而風不停 子欲孝而親不明
船若要靠岸 著愛找燈塔
我若要出外尚煩惱 是媽媽
身軀這領衫 想你雙手一針一線
人生這條路
一步一步牽阮行 一年一年甲阮晟
我若嗽你心痛 我若餓你不甘吃
我若哭 你的目屎著擦襪幹
我若跌倒 親像針刺你心肝
我恨什麼命 我改什麼名
我怨什麼痛 擱卡痛嘛是伊
因為我是 你的心頭肉
文字:閩南一號 歡迎指正
母親節閱讀,入選中學課本的散文:《田野上的白髮》
劉益善
母親50歲後,頭髮日漸白了。先是兩鬢,後來是額前,再後來滿頭蘆花,讓我們感到心痛。
父母都不願離開家,家裡有豬雞水牛,有房子和責任田。上高中的小弟還要人照顧,患不治之症的父親不能勞動,裡裡外外都是母親一人操持,她頭髮還有不白的麼?
4月的一個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車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時已是晚上11點多了,家裡沒人,門上掛了鎖。奇怪,這麼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氣乍暖還寒,夜風吹過,身上有陣陣涼意。朝遠處田野望去,怎麼回事呀?空曠的田野上有燈火閃爍,不時有陣陣敲盆的聲音傳來,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到了田邊,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裡。只見母親一手提著臉盆,一手握根棒子,敲擊著,發出噹噹的聲響。母親在田埂上蹣跚地轉悠,田埂角上放著盞馬燈,燈火如豆。田裡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見撒下的稻種已經抽出嫩芽。母親身上披了件破棉襖,手裡不停地敲擊著。我叫了聲母親,母親見是我。停了下來,臉上溢著慈祥的微笑。在母親停下的當兒,有一群黑乎乎的東西衝向秧圃。母親一見,立刻又敲起來,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親說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種一個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沒有辦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邊守著。母親告訴我,父親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經在田邊守了三個晝夜了。
母親和我說話,手裡還在敲盆,沿著田埂蹣跚而行。我跟在她後面,心裡沉沉的。母親,您該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勞作了一輩子,難道不該享享福麼?我知道,我是勸不動母親的,她離不開她的田野。平時我們勸她,她都說:你們不要管了,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那個夜晚,我陪著母親在田野上敲盆趕鼠。母親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動著,夜色裡,只有母親的白髮看得清楚。夜風吹著,母親的白髮在田野上飄拂,飄拂,飄拂出我一臉淚花,飄拂出我又一段回憶。
父親病倒時,正是鄉下大忙季節。母親忍著悲痛,半夜裡起來拔好秧,運到水田裡。一早回家服侍父親吃藥,再趕回田裡插秧。一大塊白晃晃的水田裡,只有母親孤單的身影在移動。隨著母親身影的移動,水田裡嫩綠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來,整齊勻稱,像塊綠色的地毯。母親是高明的織工,織著綠色;母親是勤勞的春蠶,吐著綠絲。
我趕回家幫母親插秧,到田邊時,一塊大田,母親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體力不支,已不是彎腰在田裡移動,而是雙膝跪在泥水裡,艱難地爬行。母親的衣褲沒一處幹的地方,渾身是汗漬泥水。母親跪在田裡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著淚水衝到田裡,喊著:「媽,您不該這樣拼命!」
母親見是我,想站起來,努力了兩次卻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親,感到母親已瘦得皮包骨頭。母親臉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髮被汗水溼透了,沾在額上臉上脖子上。我為母親拂了拂頭髮,一陣風吹來,白髮在田野裡飄拂起來。母親說:「搶季節要緊啦,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沒說話。把母親送回家,就跑到田裡。沒命地插起秧來。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親的白髮在眼前飄拂,想到母親跪在田裡的身影,便覺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氣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母親離開我們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親的白髮。她的青絲變白髮,是歲月的辛勞所染。母親的白髮,裝點著故鄉的田野,溫暖了我的心靈。
劉益善簡介:祖籍湖北鄂州,生在武漢江夏,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曾仼湖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長江文藝》雜誌社社長、主編、編審,湖北省有突出貢獻專家。現仼湖北省報告文學學會名譽會長、武漢東湖學院駐校作家。發表小說、散文、詩歌500餘萬字,出版詩歌小說散文報告文學作品30餘部。組詩《我憶念的山村》獲《詩刊》1981——1982優秀作品獎,組詩《聞一多頌》獲《詩選刊》年度詩人獎,紀實文學《窰工虎將》獲全國青年讀物獎,中篇小說《向陽湖》獲湖北文學獎與漢語女評委獎,短篇小說《東天一朵雲》獲湖北文學獎,散文《飄揚在田野上的白髮》獲全國漂母杯散文獎,散文集《民間收藏紀事》獲第八屆冰心散文獎,長詩《中國一個老兵的故事》獲首屆方志敏文學獎詩歌類大獎。有詩文譯介海外並選入中小學課本。
母親就是忍著脫胎換骨之痛
生下你後還要忍痛再看一眼的人
是那個在你蹣跚學步跌倒時
慌張不迭的人
是那個在饑荒時節
把唯一的一碗米飯留給你吃的人
是那個在你感冒發燒生瘡生疔時
四處求醫 四處求神拜佛的人
是那個為了讓你穿上新衣服
願意將祖傳玉鐲子當掉的人
是那個為了你擁有美滿婚姻
聲淚俱下阻止你輕妄戀愛的人
是那個為了幫你照看小孩
願意犧牲晚年清閒日子的人
是那個在你事業順遂時
囉裡八嗦告誡你謹慎過好日子的人
是那個在你久不還家時
絮絮叨叨念數著你的歸期的人
如果還有其他的定義
那也只有這個天下人共同的定義:
母親是天底下最貼心最偉大的人
感謝閱讀
作者簡介
♫. ♪~♬..♩
柳小黑,福建漳浦縣人,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漳浦縣作協副主席,漳浦縣委黨校高級講師。已出版個人作品集《幸福樹》、詩集《幸福在紙上誕生》。
漳州本土作家 陳燕松《母親節裡說母親》
陳燕松
母親節到了。我想起遠在老家的母親。
母親今年八十有六。母親的一生,平凡、普通,實在尋不出一件轟轟烈烈的事來。然母親於我,是天底下最好的母親。
母親是外村人,剛滿周歲就被我老家的外婆抱養。抱養的原因,據說是生母離世,當賣貨郎的生父四處走街串巷,實在照顧不了她的生活。有一次,我村過節演社戲,生父一頭挑著雜貨,一頭挑著她,走二十裡路,趕集來了。晌午時分,在我老家外公處歇腳。萍水相逢,彼此聊起生計的不易。或許是天意,或許是緣分,樸實善良的老家外婆將她留了下來。自此,母親的人生在我老家開始了。
母親勤勞能幹,敢說敢做。十六歲那年,東山島解放。老家村裡成立婦救會,母親被推舉當了副主任。過了二年,村婦救會主任嫁給一位解放軍軍官,隨軍遠走他鄉。母親自然而然頂替當上主任。先是婦救會主任,後又改稱婦聯會主任,母親這一當,就當了三十多年。母親常為村裡人排憂解難,做了不少好事。興辦婦女夜校,教婦女學文化;調解鄰裡糾紛,勸導家庭和睦。有時,也從家裡勻出口糧,接濟困難人家。村裡人喜歡她,敬重她。
母親經常說,輸人不輸陣,愛拼才會贏。在母親操持下,村婦聯會年年都是縣裡先進單位。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是母親當村婦聯主任的最後幾年。在全縣婦聯工作會議上,母親多次上臺作典型介紹。母親不用講稿,講工作,講體會,如數家珍,一講就是一個小時。那時,我已在東山縣委辦工作。縣婦聯黃主任碰到我時,總是豎起拇指,說:「你母親不得了,大字不識,講起話來頭頭是道,生動感人。」聽到讚揚,我為母親感到驕傲。
我的父親,三歲時爹親離世,五歲時娘親為尋生計遠渡南洋,十三歲時相依為命的奶奶也撒手歸西。父親孤苦伶仃,艱難度日,在苦水中浸泡長大。1950年夏天,東山島解放。二十歲的父親,個頭瘦小,衣著破爛,恰好被村土改工作隊趙隊長撞上,叫到村部當通訊員。1952年,父親入了黨,成為村裡第一個入黨的人,並當上村黨支部書記。1954年,母親也入了黨,是村裡第二批入黨的人。也許是身世相似,也許是工作交集,同在村裡做事的父親母親,相識相愛組成了家庭。自此,父親母親相伴相隨,經常一道早出晚歸,被村裡人稱為模範夫妻。1999年冬天,在一個寒風徹骨的夜晚,父親突然發病離開人世。喪夫之痛,竟使母親哀傷過度病倒在床,時一年有餘。當時,我已調到薌城工作。在那段日子,每到夜晚,我都打電話給母親,同她說說話。捱到周末,我總趕回老家探望母親。回到家裡,凝視相框裡的父親,看著病床中的母親,我常常盈滿淚水。
想起母親的好,往事歷歷在目。我讀小學三年時,有一次母親到漳州市(今薌城區)參加龍溪地區婦女工作表彰會。回家時給我帶回一本厚厚的書。這是一本長篇小說。我感到驚喜,忙問母親,為何買了一本這麼厚的書。母親說,好不容易出趟遠門,想為你買一本書。書店的人說,這本書,厚厚的,可以認識很多的字。這樣的書,兒子該用得著,掏錢就買了。那時,我尚不認得書中全部的字,卻讀懂了母親的心。一九八五年元月,當我入黨獲得批准時,特地趕回家告訴母親,心想她定會誇獎一番,鼓勵一番。母親聽後,只是淡淡笑了笑,說:「入黨好。要好好做事。」母親用她多年的黨齡,告訴我該如何去做。這句話,我記住一輩子,受用一輩子。
日子過得很快,我離開東山到市區工作,算來已二十餘年。母親一直住在老家,由大哥大嫂照看。大哥大嫂很是孝順,母親的生活過得簡單自在。約個把月,我都會回老家一趟,看望年邁的母親,陪她吃頓飯,聊一聊家常。偶遇有事,回家也就少了些。母親總是打來電話,問我為啥沒能回家。母親說,「見不到你的面,聽聽你的聲音,也好。」每逢於此,我的心裡,總是湧上濃濃暖意。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親節到了,我想起母親,想起滿頭霜白的母親。母親老了,我會常回家看看。
感謝傾聽
作者簡介
♫. ♪~♬..♩
陳燕松:福建作家協會副主席,著有散文集《夢見太陽》《品味人生》
編輯:閩南一號 歡迎指正
閩南一號徵集素材:歡迎大家向我們提供:照片、視頻、航拍、vlog視頻、自媒體拍攝或對身邊發生的事有任何意見和看法或牢騷等等原創新鮮素材,一經採用我們將獎勵您30-100元不等的獎金!聯繫微信:18876320591,同時攝影大賽正在進行中,歡迎大家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