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ps:點擊上方藍色【彩色斑馬】查看往期內容 ---
彩色斑馬有話說:
最近,15歲的歐陽娜娜備受關注:參加真人秀《偶像來了》獲林青霞親自介紹;參演電影《北京愛情故事》、《破風》,被譽為「零死角美女」;是美國寇蒂斯音樂學院最年輕的大提琴主修生;12歲舉行大提琴獨奏會,是臺灣「國家演奏廳」最年輕的獨奏表演者;還跟媽媽合著了一本書《成為最好的自己》。
歐陽娜娜家世好、有天賦,但15歲如此優秀,父母的教養至關重要。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歐陽娜娜的媽媽&伯樂&啦啦隊長——傅娟。
傅娟是臺灣的資深藝人及節目主持人,能唱能演。此外,她還在臺灣的育兒圈裡頗有名氣,因為,她有三個多才多藝的女兒和一套獨特的教育理念。
傅娟的三個女兒妮妮、娜娜、娣娣從小參加各種才藝比賽:大女兒13歲時,打進植村秀創意彩妝大賞決賽,在花式溜冰和競技體操方面都有特長;二女兒2012年舉行大提琴獨奏會,是臺灣「國家演奏廳」有史以來年紀最小的獨奏家,13歲考上美國數一數二的寇蒂斯音樂學院(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成為該校最年輕的大提琴主修生;小女兒娣娣則是各種舞蹈比賽的常勝將軍。
孩子讀名校、有才藝,可以說,傅娟的教育成果是能媲美「虎媽」了,但兩者背後的教育理念及價值取向卻大相逕庭。
傅娟認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靈魂,母親的使命就是像伯樂一樣找出這個與眾不同的閃光點,發現、關愛、陪伴、滋養,最終,讓這個與眾不同的閃光點變為熠熠生輝的天賦。
大女兒妮妮四歲時第一次畫水彩畫,小手顫巍巍地握住畫筆,鮮麗生動地勾勒出了「媽媽在跳繩」的模樣,於是,傅娟發現了大女兒的第一個閃光點——美術。上小學六年級時,剛學了五個月溜冰的妮妮就獲得了臺北市花式溜冰錦標賽國小高年級女生組第一名,於是,傅娟又發現了大女兒的另一個閃光點——運動。
傅娟的這個「伯樂」理論贊同的人很多,但能堅持不懈、一直貫徹的卻很少。因為,相信孩子的天賦、任其自由發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家長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自己的期望。
曾經,傅娟也跟很多媽媽一樣,興衝衝地帶著有美術及體育天賦的妮妮,跑遍琴、棋、書、畫及舞蹈教室。結果,妮妮學鋼琴,練不到幾分鐘就會放下初學者琴譜《拜爾》,完全不按媽媽的計劃行事,母女倆的關係甚至一度因此受到影響。
反觀二女兒娜娜,兩歲多時,就對歌劇《魔笛》中的「夜之王后詠嘆調」很有反應,五歲開始學琴,僅三個月就趕上了妮妮以前的所有進度。
由此,傅娟領悟到了順應孩子天性的重要性。後來,她讓妮妮參加美術班、體育班,讓娜娜學習鋼琴、大提琴,娣娣則專攻舞蹈。三個孩子個得其所,各自優秀。
傅娟表示,每個父母都是知道自己孩子的特長和個性的,問題只是——你願不願意相信和支持。
一般家長的想法是:哪科弱就補哪科,不能有短板。但傅娟的理念正好相反,她認為,真正該補的不是弱科,而是強項。
對此,傅娟的解釋是這樣的:勉強孩子去補弱項,最多只能讓這個弱項從差變成中,但補孩子的強項,就有機會讓孩子發揮潛力、出類拔萃、樂在其中,哪個比較划算呢?
在教養的過程中,傅娟逐漸發現並接納了三個女兒的三種個性:老大妮妮像兔子,聰明、敏捷但沒耐性重複細節;老二娜娜像烏龜,有毅力、肯苦練,特別喜歡排時間表;老三娣娣像獅子,很有表現欲,掌聲和舞臺是她前進的動力。
「時間表如果排給妮妮或娣娣,就是廢紙一張,但娜娜的時間表就可以細到這20分鐘練第一、第二首,休息10分鐘,再練第三、第四首。」
傅娟認為,臺灣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忽略個別特質,只強調考試成績。只要孩子不擅長記憶、背誦,就很難在體制中獲得肯定。
傅娟舉了個例子,臺灣學校給孩子的成績單毫無感情,除了分數,就是冷冷淡淡的一句:「某某科要加強」。妮妮小學畢業時,曾到夏威夷遊學四周,學校寄來的成績單洋洋灑灑一大篇,仔細評估了妮妮的各種特點,包括:善於與人相處、懂得分享、有藝術天分、擅長運動,等等。
傅娟說,這才是有溫度的成績單。
相比之下,臺灣的教育體制總希望孩子能在同一時期達到統一標準,但孩子就像花朵,不同的花朵有不同的花期,為什麼要像武則天一樣強迫所有花同時開放呢?
養育孩子,其實就是在跟自己的童年對話。
傅娟本人從小喜歡表演、唱歌,父母一直全力支持,長大後,傅娟一直體會著用興趣賺錢的幸福與滿足。她說,人生最重要的事,不是考高分、進名校,而是每一天都開心地活著,做自己有熱情的事。
「我希望我的孩子們也能擁有這份幸福。妮妮跟我一樣,數學不好,但那又怎樣?充其量只是將來無法成為數學教授罷了,那本來就不是她想要的,我又何必苦苦相逼?」
每個孩子都有特長,但在把特長磨練成天賦的過程中,會遭遇很多挫折,只有發自內心的選擇,才有持久的動力。當孩子的心態是「我想做好」,而不是「父母希望我做好」的時候,結果會很不一樣。
娜娜一天8小時苦練大提琴,遇到無法突破技巧難關的低潮,會邊練邊哭。妮妮看不下去,質疑媽媽「讓妹妹沒有童年」。傅娟也很惶恐疑惑,總會一對一地跟娜娜「密談」確認:「這麼痛苦,你還要繼續嗎?」娜娜總是肯定地回答:「這就是我的童年。」
小女兒娣娣從5歲起,就表現出對舞蹈的熱愛和自信,練韻律體操可以邊哭邊拉筋,連續練三、四個小時,因為「她知道好的表演要靠努力練習換來」。
曾經,妹妹娜娜的音樂比賽成就是妮妮「青春期最大的沮喪」,但在她第一次主動要求超時苦練花式溜冰後,傅娟就帶她參加表演和比賽,讓她建立自信。傅娟也鼓勵不會看譜的她,學習薩克斯,最終讓妮妮在其中找到了樂趣,也因為重建自信,可以跟妹妹同臺演出了。
傅娟說:「我不懂美術、體育或音樂,但我很會做一件事:幫女兒們拍拍手。我很清楚自己的角色,我不是教練,而是啦啦隊長。」
愛就會克制,喜歡才會放肆。
順應孩子的天賦,而不是自己的期望,是欣賞、尊重、成全及信任,更是真正的愛。
本微信號發布的所有內容,除已標明外,版權均歸「彩色斑馬」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投稿及版權合作:leo@colorfulzebra.com
音頻童話《捲毛王子》——【Leo說】這不是一篇童話,而是一個關於愛和緣分的真實故事。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