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姜文、郭文景論戰辛辣有趣,神仙掐架我們要使勁兒吃瓜

2020-09-19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

近日,學者易中天發了一篇《姜文勸架,請別開罵》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層浪。在文人掐架已基本滅絕的當下,姜文能帶著技術含量的極高的《七絕》出山打筆墨官司,可謂一大景觀。陳丹青為何懟郭文景,木心到底是不是大師,這些掐架的根由、來龍去脈都不重要,吃瓜群眾極力讚譽的是大導演姜文公開掐架的「積極」態度。

吃瓜不怕事大,網友感嘆的是姜文「勸架文」太短看得不過癮。而陳丹青到現在仍未公開給個回應,姜文一拳打在空氣中,又讓吃瓜者追了個寂寞。

易中天代發姜文的勸架文,加了個小註:「今年9月1日,畫家陳丹青致函音樂家郭文景,表示不同意郭文景對木心先生的批評。由於郭先生是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作曲,陳先生又曾經表示非常非常喜歡這個作品,因此姜文導演授權本號獨家發布他對此事的觀點如下。」這幾句話也沒講清楚郭文景怎麼瞧不上木心、陳丹青函裡寫了什麼,只發了姜文的短文和一首勸架《七絕》,《姜文勸架,請別開罵》很快成了爆款文,好事兒的網友迅速站隊誇讚姜文「奇才」「活出了心目中的樣子」「通透義氣,純粹不羈」。

要弄清楚此段公案的來龍去脈、姜文勸的什麼架,還得往回倒,追溯陳丹青和郭文景過招的經過。

8月20日,音樂家郭文景在其朋友圈發布「狼子村說木心」消遣文,該文一條條地懟木心的文字。木心說「我是一個人身上存在了三個人,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作家,還有一個是畫家,後來畫家和作家合謀把這個音樂家謀殺了」。郭文景批註「這種不交稅,無成本,無法證偽的牛逼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吹,樂見大家一起來吹。」

木心說「東方的音樂越聽人越小,世界越小。西方的音樂越聽人越大,世界越大」。郭文景怒懟:「純屬放屁!川江號子、信天遊、草原的長調、藏區的牧歌、古琴、笛子、嗩吶……我越聽天越寬、地越遠,最後聽見人在天地蒼穹間。」

木心說:「貝多芬是德國樂聖,博大精深,沉鬱慷慨。莫扎特是俄耳浦斯的快樂、和平、祥和的一面,蕭邦是憂傷、自愛、懷想的一面。」郭文景譏諷道:「省省吧,這些陳詞濫調誰人不知?哪個不曉?但是,我必須指出,這濫調,是對三位作曲家最淺薄的解讀。」

郭文景選的都是木心談音樂的文字開懟,並強調懟的不是木心這個人,而是一種文風和宣傳方式。

把木心推上「文學大師」地位的陳丹青自然是氣憤到極致。9月1日他對郭文景消遣文進行回應,文中稱對方貴為教授、作曲精英、國際名角,而不惜自己上網破相,「辭氣如是之汙穢,面目如是之難看」,這就是「悍然罵街,又虧又土」。陳丹青勸郭文景「贊人也好,罵人也罷,說出的都是自己」。

9月7日郭文景又寫一篇態度平和的小文回應陳丹青,指出木心能演出的音樂作品,其實就是高平(整理木心音樂遺稿的音樂家)的作品,他厭惡的是有關木心獄中彈琴和寫書的說法,因為難以置信,需澄清證實。

9月8日,陳丹青再次作出回應:「文景弟,謝謝回復。看來你頗委屈。」陳丹青說,郭文景懟木心、反感「宣傳手段」、深疑木心手稿,均無妨,使他驚嚇的是一副打上門來的兇相。

「現在你說你『並無怒氣』,『隨手調侃』,那可更其輕佻了。老木心生前受盡屈辱,今已成灰。你若要懟他一下子,腔調稍微好看些。想想吧,你我都是六十好幾的老狼羔子,裝成藝術家混世,浪得虛名,遇事遇人,不可輕易破相露底,這點小道理,諒必不會完全不懂吧。」最後陳丹青說,「眼下你、我、小松,均已破相,至此轉為喜劇,給看客們添些笑料吧。」

在掐架文化中一般流程是,有人看不服,站出來罵街;有人不忿,氣急了人身攻擊;旁人介入,拉偏架「和稀泥」。

姜文就是那個「和稀泥」的人,不過比前兩位的掐架更能發揮自己的技巧,是屬於文人口舌大戰中善於「打冷拳」的,字字有玄機 ,句句穿心。姜文寫道,「驚聞郭陳二老新近有染。染在哪裡?染在音樂上:三線譜不是五線譜,他師傅不是他師傅什麼的……」這是站在郭文景的立場暗諷木心只識三線普不知五線譜。

最後強調:「希望陳老多向郭老請教音樂,三人行必有你師嘛。兩人行也有。木老教得你,郭老就教不得?我看可以教一教。」最精彩的是最後附上的《七絕》詩:「陳木可觀不可雕,勤能補陋難補騷。東施代有東施效,秋泯夏蟲子莫號。」態度和才華都一目了然。

木心到底有沒有真學實料,是不是文學大師,每位讀者心目中都有自己一桿秤。喜歡他的讀者如沐春風、如同找到了知音,不喜歡他的讀者嗅著氣味躲得遠遠的,文學喜好本來就是私人化的事情。這樁掐架最大的亮點就是姜文,如果如網友所說這是場「神仙打架」,引發此案的陳、郭在認真「打架」,姜文則是那個「神仙」。

姜文不僅讓這場文化圈內的互懟成了大眾的談資,還火上澆油燒了一把,讓戲更好看了。文人掐架講究要有「罵魂」,太專業地討論深度問題沒意思,太直來直去的沒勁,出口就人身攻擊的段位也不高。讀書人的「罵」能叫罵嗎?必須得有水平、有文採、有靈魂才行。要不多少年過去了,大家記住的是魯迅懟人的打油詩、精彩典故,而非別人對他氣急敗壞的難聽詞彙。

嬉笑怒罵、鐵齒銅牙、拉架勸理都是技術活,功夫全在筆頭上,罵人靠的是個人修為,講究的是天地靈氣,能否讓吃瓜群眾看得有興致、津津有味決定著罵戰的精彩程度。至於這場掐架,最終雙方是鬧崩了散落一地雞毛,還是江湖泯恩仇,看戲的人也不用在乎,不必勸,好好當觀眾樂呵樂呵。比如,寫一寫姜文的《七絕》,趕個時髦秀秀練了很久的書法。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相關焦點

  • 郭文景陳丹青兩大師神仙開懟,姜文一舉動暴露高情商
    近日,易中天在姜文的授權下,通過社交平臺發布了一篇姜文撰寫的短文和詩句,結果網友們發現這是一篇"勸架"文。據悉,今年8月20日,音樂家郭文景無心作曲為了消遣寫了篇文章"說木心",文章最後表示:"我其實懟的不是木心這個人
  • 陳丹青從藝術走向忠孝,郭文景只談造詣。名利和尊嚴哪個重要?
    )姜文 1963年(演員、導演)陳丹青2020-1953=67(歲),郭文景 2020-1956=64(歲),姜文 2020-1963=57歲,論資歷陳丹青佔上,論年紀還是姜文氣盛一些。對於陳丹青,姜文只算小輩,最後搞來搞去作了一首「七絕」來諷刺陳丹青。
  • 瓜已經吃夠了,那就來詳解姜文這首七絕罵詩,為什麼比電影還精彩
    秋天裡的第一杯奶茶讓人暖心暖胃,秋天裡的第一個瓜也讓人吃得相當過癮。瓜本身相信大家已經吃透了,大約就是音樂家郭文景批評作家木心寫東西不實誠,木心的學生陳丹青就站出來反對,一個不知名的小松同學拉了偏架此文不討論幾人混戰,就單擇一擇這首詩,看一看姜文的文筆究竟有多騷。明眼人讀一遍就差不多能了解姜文的立場。本以為小松同學偏袒郭文景已經夠偏的了,誰知姜文竟然直接結結實實地一屁股坐在了老郭這邊。他仿佛把刀架在陳丹青脖子上,嘴上卻喊著:"公平,公平,還是tmd公平!
  • 郭文景與畫家陳丹青因木心的評價互懟!姜文通過易中天公眾號勸架
    作曲家郭文景與畫家陳丹青因對>木心的評價互懟起來,而姜文專程通過易中天的公眾號來勸架。今年9月1日,畫家陳丹青致函音樂家郭文景,表示不同意郭文景對木心先生的批評。由於郭文景是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作曲,陳丹青又曾經表示非常非常喜歡這個作品,因此姜文在易中天的公眾號發布了他的觀點
  • 陳丹青回應狠懟木心的狼子村,姜文半路入場送瓜到嘴邊,真香
    就是《文學回憶錄》的那個木心,畫家陳丹青一手捧紅的恩師。有人說是文學大師,也有人說是三流作家,反正褒貶不一、爭議挺大的。《懟文一篇》列舉了數條木心點評音樂的觀點,並一一駁斥之。動不動就是「放屁」之類的字眼,懟的確實夠狠。那麼郭文景又是誰呢?姜文知道吧?《陽光燦爛的日子》裡,郭文景正好是這部電影的配樂,而且現任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的教授、博士生導師。
  • 陳丹青回應狠懟木心的狼子村,姜文半路入場送瓜到嘴邊,真香
    就是《文學回憶錄》的那個木心,畫家陳丹青一手捧紅的恩師。有人說是文學大師,也有人說是三流作家,反正褒貶不一、爭議挺大的。《懟文一篇》列舉了數條木心點評音樂的觀點,並一一駁斥之。動不動就是「放屁」之類的字眼,懟的確實夠狠。那麼郭文景又是誰呢?姜文知道吧?
  • 木心「大師」論戰續:姜文「辣」評,陳丹青、郭文景再論木心
    編者按:近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郭文景在網絡發布一篇批評木心的短文,引發陳丹青先生回應。9月13日,學人scholar公眾號首發四川美術學院史論系教授、藝術學者牟群先生《》一文,反響頗大。歷史學者伍國先生(見)也來稿評論。導演姜文在閱讀一文後,寫下以下內容:導演姜文。
  • 姜文又把陳丹青給懟了,他倆之間到底有什麼事?今天跟你聊聊
    因為文化和影視千絲萬縷的關係,影視圈的姜文也牽扯進來。姜文主要就是寫了一首七絕,這首七絕詩引發了不小的關注和爭議。更有意思的是,姜文這首七絕詩發表在品三國的易中天的社交平臺。一時間各種人物非常的微妙,估計很多吃瓜群眾看的一頭霧水。小編給大家從頭捋一捋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說清這件事不複雜。先從幾個人物說起,第一個就是作家木心,也是當代的畫家和詩人。
  • 姜文諷刺陳丹青是因為與陳逸飛有個人'恩怨'。
    姜文諷刺陳丹青是因為與陳逸飛有個人&39;有關。8月下旬,著名作曲家郭文景先生寫篇文章,批評已故文化名人木心先生。視木心為恩師的陳丹青頗為不平,撰文反懟,結果引得郭的朋友姜文寫詩助戰,引發網友一片熱議場面。姜文的七絕:陳木可觀不可雕,勤能補陋難補騷。東施代有東施效,秋泯夏蟲子莫號。有網友說姜文是演員,和畫家、音樂家不搭檔。
  • 姜文勸了個偏架,易中天發了個文章,書法家坐不住來湊熱鬧了
    郭文景、姜文、陳丹青事出音樂家郭文景。郭文景這個人為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寫過曲子,而這部電影正是姜文導演的。同時,這部電影也深得大畫家陳丹青喜愛,應該說是姜文的粉絲。這樣,三人便有了交集。,而陳丹青是木心的學生,陳丹青看不下去老師被懟,就回懟了郭文景。
  • 原來陳丹青與姜文還有這種舊瓜葛
    陳丹青與陳逸飛的淵源,可以追溯到35年前,那一年,陳丹青18歲,而25歲的陳逸飛已經是上海美專公認的三大才子之一,&39;&39;初成立的上海油畫雕塑創作室成了上海油畫的惟一中心,陳丹青特意想法子結識陳逸飛身邊的人,通過劉躍真的引薦,兩人得以見面,並很快成為朋友。
  • 姜文勸架太好玩!《陽光燦爛的日子》作曲與畫家掐架,他作了首詩
    近日,易中天在姜文的授權下,通過社交平臺發布了一篇姜文撰寫的短文和詩句,結果這是一篇"勸架"文。還附上一首自己創作的七言絕句詩。事情是這樣的,今年8月20日,郭文景無心作曲為了消遣於是寫了篇文章來"說木心"。
  • 姜文手撕陳丹青?我只能說懟得漂亮,早就看這老公知不順眼了
    自從拍完電影《邪不壓正》,姜文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在公開場合露面了。卻說最近姜文公開懟了著名文化人陳丹青,這個事兒挺熱鬧。要說起此事源頭,還要從第三個人說起,那就是郭文景。他是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主要為各種歌劇和話劇作曲,比如歌劇《駱駝祥子》和《狂人日記》,總的來說他的作品主要都屬於陽春白雪,普通觀眾了解不多。
  • 姜文寫詩諷刺陳丹青不留情面,網友仿寫了一首反駁姜文,更加毒辣
    「木心有個弟子,叫陳丹青。音樂家郭文景寫文懟木心,作為弟子的陳丹青看不下去了,以寫公開信的方式,站出來反駁郭文景。緊接著,牟群出來拉偏架,發表了《木心是悲劇命運代表,但不是藝術大師——致郭文景、陳丹青兄》,最後這場鬧劇以姜文的勸架收場。
  • 姜文寫詩勸架陳丹青,才情斐然揮毫秀書法,水平中規難讓網友服氣
    作曲家郭文景和畫家陳丹青因為木心而相互懟上了,究其原因,還是藝術價值觀念不同產生了分歧。二人的拉扯,結果被第三人搶了風頭。這人就是大導演姜文。郭文景 姜文 陳丹青姜文搶風頭的原因聽來讓人也很吃驚,竟然是由於一首勸架詩,如下:
  • 姜文教會我,如何以勸架的名義欺負人
    郭文景、姜文、陳丹青中國文藝界正在上演一場轟轟烈烈的「神仙打架」。緣起8月20日,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曾為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作曲的郭文景先生,朋友圈發文懟了木心,用「純屬放屁」、「吹牛逼」來評價木心的文風,用「陳詞濫調」、「淺薄」來評價木心的音樂見解;9月1日,木心的弟子陳丹青老師,致信郭文景,斥其「辭氣如是之汙穢,面目如是之難看」,「悍然罵街,又虧又土」。
  • 姜文的勸架像是姜娘娘拉偏架
    郭文景罵了木心,陳丹青懟了郭文景,然後姜文用易中天的帳號來勸架,名義上勸架,看下來完全是拉偏架。文中言之鑿鑿的讓郭文景教陳丹青前幾天看了丹青罵郭文景的帖子,才知道郭文景是搞電影配樂的,在下頭次聽到這名字。於我而言,看過陽光這部電影,真沒留意裡面的音樂。固然木心不是文學大師,更像是文學老師,可普通人對文學更多的是感受,不在於那些文學理論上的厚重,試問幾個人完整的讀過《百年孤獨》呢?
  • 木心與郭文景之爭:西方音樂和東方音樂,究竟誰的世界觀更大?
    陳丹青、郭文景和姜文之間的嘴仗,最近吸引了不少關注。本文無意梳理整個過程,而只想談談郭文景駁木心的部分。木心曾說:東西方在音樂上存在巨大分歧。東方音樂越聽人越小,世界也變得很小;西方音樂則越聽人越大,世界也變得越大。
  • 陳丹青:談韓寒 姜文 馮小剛,說說藝術與時代的關聯
    陳:節目作完我們再沒聯繫過。晶報:對被外界誤解,您通常願意怎樣面對?陳:誤解就誤解了嘛。媒體的功能原本是傳播與溝通,現在有些媒體就是製造誤解,放大誤解,巴不得誤解。(事件發生後,陳丹青一直沒有正面回應過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