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拍攝於1914年的合影,大約是上海美專歷史上最早的照片了。全校師生悉數登場亮相,教職員工正襟危坐,學生們則整齊地站在後面,顯得很正式、很莊重。
1914年,「圖畫美術院甲寅年春季攝影」。劉海粟(前排左5紅箭頭處)與夏建康(前排左1)、丁悚(前排左2)、烏始光、(前排左4)、汪亞塵(前排左6)。(圖片出自丁悚)
前排一個瘦瘦的文藝青年格外引人矚目。他身著挺括的西裝、頸系蝴蝶式領結,尤其是手裡拄著一根非常礙眼的拐杖,幾乎搶了C位上院長烏始光的風頭。
這個青年人名叫劉海粟,彼時年方18歲。他與烏始光、汪亞塵等人共同創辦的「上海圖畫美術院」,剛剛滿了二年的時間。
約1912年手拄拐杖的劉海粟
看官們都知道,拐杖古稱「扶老」,通常是老年人使用的。
漢代曾發布《王杖詔書令》,凡年滿70歲以上的老人,由朝廷「賜之以王杖」,持此杖可自由出入官府。《禮記》所載的「孔日蚤作,負手曳杖,逍遙於門」,指的就是孔子整日柱著拐杖四處招搖顯擺。
因而拐杖具備了多重的含義,無論是在東方、或西方的傳統文化中,常常象徵著權勢和地位,許多君王都是以手握「權杖」的形象出現於公眾視野中的。
劉海粟手拄拐杖,用現在流行詞來形容就是喜歡「裝逼」或「裝酷」。拐杖在他的手中,不過是一個用於表演的道具罷了。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宋人辛去疾的一首詞:「少年不知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書博山道中壁)」
創業之初的劉海粟
《臨塞尚藍色花瓶》(油畫·約1920年)劉海粟
那麼,問題來了。
為啥劉海粟表現的這麼與眾不同呢?答案與他幼年生活的背景有關。
他是江蘇常州(武進)人,1898年3月16日出生於青雲坊村。28號的「劉家錢莊」遠近聞名,他是劉家第九個孩子,取名槃、字季芳,小名「劉九」。
三月的江南,正是草長鶯飛、生機盎然。
此時出生的寶寶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還交有桃花運。小「劉九」長得寬鼻闊嘴、睜著一雙烏溜溜的眼睛,「哇哇」地哭起來聲音洪亮,中氣十足。
其父親劉家鳳經營有道、家境富裕;其母親洪淑宣是著名學者、翰林院編修洪吉亮的孫女,家學淵博。小「劉九」自幼就讀私塾,酷愛胡塗亂畫,後入常州「繩正書院」正式學習書畫。
早期劉海粟(前右1)與父親及家人合影(圖片出自「劉海粟藝術人生圖片集」)
「富二代」的家庭背景與良好的教育,使他打小產生了一種優越感。10歲時充當了村裡的孩子王,自封為通天「大元帥」,還強迫一個大他三歲的女孩做「壓寨夫人」。
1909年母親去世,14歲的小「劉九」很傷心。他把自已的名字改為「海粟」,取自蘇軾《赤壁賦》的句子:「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獨自一人跑到上海。
他進入了周湘主辦的「布景畫傳習所」學習西洋繪畫,半年後自信滿滿地返回家鄉,也仿照周湘的樣子在村裡辦起了一個繪畫學堂。
《喜懼圖》劉海粟(後左)與父親及家人的早年照片
《父親》(油畫)劉海粟
學生中有一個女孩子是他的表妹,叫楊守玉,生的清純甜美、聰慧過人。某個春日的午後,劉海粟以寫生為名約她到桃花叢中,二人情投意合、私定終身。
但劉父嫌楊家清貧,以「八字不合」為由另請人說了一門親事。新娘是丹陽人,名叫林佳,家裡也是開錢莊的,給他帶來了豐厚的嫁妝。婚後剛一個月,劉海粟便按耐不住寂莫,攜著媳婦來到了上海灘。
彼刻的上海被稱為「東方的巴黎」,十裡洋場上燈紅酒綠、魚龍混雜。劉海粟到周湘的「布景畫傳習所」繼續學畫,白天結交三教九流、呼朋喚友,晚間則混跡於酒樓舞廳、花街柳巷。
《一天園圖》(中國畫·1923年)劉海粟
自幼長在深閨的林佳哪裡見過此等場面,雙方遂產生了矛盾,劉海粟很快將她送回常州老家。後來林佳因難產孩子未曾保住,吞金自殺導致終身殘疾。
老師周湘的如夫人孫靜安,年輕貌美、俏麗迷人。她身邊還有一個丫頭叫做孫姝,長的嬌小玲瓏,也有幾分撩人的姿色,常常在畫室裡充當著衣的模特兒。
據說劉海粟將她們主僕二人都勾搭上了,引起同學們的羨慕嫉妒恨。周湘風聞之後氣得跳腳、大發雷霆,不顧一切地在公開場合辱罵劉海粟,並把他逐出了師門。
《言子墓圖》(中國畫· 1924年) 劉海粟
……
我說的這些,並非是津津樂道於劉海粟的私生活,而是他率性輕狂、桀驁不馴的行為,反映了雄心勃勃的徵服欲和佔有欲,展現出一個文藝青年特有的好色、叛逆的個性。
正是由於跟周湘的過節,進一步激起了他爭強好勝的野心。
1912年,年少氣盛的劉海粟與烏始光、汪亞塵等志同道合的朋友,創建了「圖畫美術院」,欲與周湘的「背景畫傳習所」分庭抗禮、一比高低。
1913年劉海粟(右立者)在「圖畫美術院」寫生課堂指導學生(圖片出自「劉海粟藝術人生圖片集」)
1914年「圖畫美術院」石膏寫生畫室的內景(圖片出自「劉海粟藝術人生圖片集」)
但創業的初期很艱難,尤其是遭到周湘的抹黑,雙方在《申報》上打了一場筆墨官司後,「圖畫美術院」很難招到幾個學生,一直不見起色。
不久,周湘的「背景畫傳習所」屢次遭到當局的審查和罰款,還受到流氓無端的打砸。周湘的肋骨也被人打斷了二根,不得不關門大吉,回鄉下療傷養老去了。
1913年劉海粟在「圖畫美術院」校長室(圖片出自「劉海粟藝術人生圖片集」)
坊間傳聞是劉海粟等人在背後使壞,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我覺得編的太離譜了,文藝青年畢竟不是「黑社會」,周湘本人也拿不出真憑實據來。現在時過境遷,更無法加以考證了。
1914年,「圖畫美術院」搬遷至海寧路10號三層洋樓(啟秀女校舊址),新聘了張聿光、徐永清等教師,修訂了學校的章程,改繪畫科為西洋畫科。學生的數量也迅速增加,其中包括了後來著名的畫家徐悲鴻、王濟遠和朱屺瞻等人。
經過二年多時間的摸爬滾打和騷操作,小「劉九」逐漸成熟起來,終於在十裡洋場上站穩了腳跟,拄杖挺胸地步入了一個新的事業階段。
約1914年手拄拐杖的劉海粟
俗話說:「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
他柱著拐杖的照片,表面上看似乎是閒著蛋疼在作秀,實際上則是他內心想法的流露,反映出一種敢於蔑視傳統、挑戰權威的勇氣與心態。
有趣的是,儘管晚年的劉海粟行動不便,卻不願意拄拐杖了。即使拄著拐杖,每當攝影的時候也會趕緊丟掉,因此極少看到他拄杖的照片。
1978年3月11日,劉海粟手拄拐杖(左3)與關良、鄧白、周懷民在廣西桂林。(圖片出自「劉海粟藝術人生圖片集」)
1980年5月劉海粟與夫人夏伊喬在常州青雲坊故居前(圖片出自「劉海粟藝術人生圖片集」)
這不由得又讓我想起了辛去疾《書博山道中壁》的下半闕:「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手拄拐杖玩味的文藝青年劉海粟,已經深深地定格在「上美110」的歷史畫卷之中。
(聲明:本文引用的圖片均已註明出處,版權歸版權人所有。如無意中侵犯了智慧財產權,請立即與本公眾號聯繫,謝謝。)
後記:本公眾號非官方,《上美110》也不是對上海美專歷史的考證,而是講述近代上海美術史上一些有趣的人物與事件。筆者既非美術史論家、亦沒有博導的頭銜,僅為一孔之見。如有不實之處,請不吝指教、歡迎留言。
相關閱讀:
上美110丨一馬當先的張聿光
上美110丨虛渺的「乍浦路8號」
上美110丨周湘的得意門生有「三丁」
上美110丨周湘的布景畫傳習所
上美110丨桃李不言的土山灣
上美110|璞玉成器的掌門人
上美110丨洋夷的他山之石
上美110|不讓泰山的土山灣
上美110丨風從海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