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face:
突如其來的疫情將每一顆蠢蠢欲動的心困在家裡。女生新做的指甲被自己摳了,剛染的美美的頭發現在連照片都不敢發,就因為怕別人想在自己頭上炒菜;女生起碼還有指甲摳,男生在家都無聊到想要拆家了,紛紛表示願意與家中二哈和解,因為這段在家的日子「終於明白二哈為什麼會拆家」。
而我也在始料未及的情況下,從大年三十兒到大年初四5天(沒洗頭的)時間全部貢獻給了王者榮耀。在我兩位弟弟的陪同下,我們三排玩了一把又一把,終於英勇地把我的鉑金1玩到了鉑金2。(我基本只玩妲己,將近1000場)
不過也沒有太傷心,畢竟遊戲的懲罰機制和隊友匹配機制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問題;說輸贏看天收也不過分,畢竟不是每回都能匹配到厲害的隊友或者是弱雞的對手;三排也不是五排,戰隊整體技術水平還是游離不定的。
但是既然玩了就要有點收穫,我在這5天MVP不少,輸的也多。慢慢發現了幾點總是「slayed」、「defeat」的原因,遊戲如人生,你怎麼玩遊戲,就怎麼過人生。這句話也算不上誇張。因為你在遊戲中體現的策略思維和風險意識,不過現實版的複製,只不過會略微誇大,畢竟失去的是虛擬的生命,還可再生。
王者榮耀新皮膚「五嶽」系列
01
輸不起,缺乏成長型思維
畢竟姐弟一起玩,我弟弟們總覺得我好歹是個女娃子,還天天看上去是個精(she)英(chu),很忙的樣子,肯定沒時間玩遊戲(太天真了)。所以他們想carry我的欲望非常旺盛。但是誰知老天不遂人意,卻總是被我拿MVP。
其實我只在乎結果,但是對他們來說,有的時候他們局內的表現誰好誰壞比比賽結果還重要。結果很多次就算是贏了,我兩個弟弟要麼因為他們沒有carry我心生鬱悶,要麼互相比較誰玩的更好,有一次還吵了起來,差點動手。
如此計較的後果就是,他們經常會心態崩盤,紛紛扔掉手機表示(今天)玩不下去了,雙手抱頭埋入胸口,不曾失戀但卻勝似失戀。
這麼怕輸,如果這僅僅是在遊戲中,也就算了。但實際上你在任何場合所做的決定,都多少代表了你的為人。遊戲尚且如此,人生又怎麼樣呢?
這幾天我給其中一個弟弟補習了幾個小時的數學題,一旦遇到難一點的題他都會很崩潰地說:「反正我也學不會,我不學了。」而我只有在軟硬兼施的情況下,才督促他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難題,中間他還被我說哭了2次。
王者榮耀新皮膚貂蟬「貓舞幻影」
為什麼我會顯得如此「無情」且「強硬」地對待自己的弟弟?會不會顯得太絕情了?
因為如果我不這麼做,未來的考試、社會將會對他更無情。
失敗和受挫在所難免,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觸碰到自己能力的邊界,遇到自己難以解決的困難,和比自己優秀很多的人。很多人會因為太害怕「失敗」而不願意去努力,因為一旦去努力就可能會面臨「嘗試失敗」的痛苦,而躺在那裡就可以給自己找藉口「我只是沒有努力,不代表我很失敗」。
有種思維叫做「成長型思維」。意思就是雖然現在我還不會,但是我通過不斷努力練習,技能和能力是可以慢慢提升,並且達到較好水平的。與之相反的是「固定型思維」,科學研究表明,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會比固定型思維的人更加成功。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擴展的圓,害怕失敗的人總是蜷縮在既有的大小,而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卻總能開闊自己的邊疆,自己的格局將越成長越高遠,他們的人生也將更加精彩。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成長型思維。我在生活中聽過太多人抱怨自己「我命不好」、「我本來就這樣」、「我已經這麼大年紀了」云云,這是屬於還沒跑呢自己的心態建設就崩了。可能是為懶惰找藉口,也有可能是真的缺乏自信,總之這種思維是對個人成長最有毒的存在。
而如何獲得成長型思維呢?這是一個需要從生活小事改變的長期過程。我會不斷push我弟弟去解決一道道的數學題,就是要他在這個過程中了解到他自己是可以學會這些他曾經覺得不可能的題目的,他是可以戰勝困難的,這種自信需要一點點地建立。推而廣之,當面臨其他學習甚至現實生活問題時,他也會用更自信的心態去面對和解決,而不是逃避和頹廢。
王者榮耀新皮膚莊周「玄嵩」
02
缺乏風險意識,本質上是缺乏想像力
蔣方舟在《不平等是怎樣產生的》一文中提到:2個幼兒,同時被教導不要爬上窗子,因為會「掉下去」,理解能力好的幼兒聽進去了,另一個理解能力差因而沒聽懂,因此後者的生存的風險要比前者高。
蔣方舟把這個現象的產生歸結於理解能力,我覺得與理解能力息息相關的,恰恰是想像力。
試想一下,理解能力好的幼兒,一定是對「掉下去」產生了本能的恐懼,加深了印象,從而記得更加深刻;另一個孩子卻沒能在腦海裡產生一個恐怖的想像,因而容易淡忘這個叮囑。可見想像能力的差距對人面臨的風險產生的巨大影響。
從17年開始玩王者榮耀,我就認識到「輸贏乃兵家常事」,但是我最不能接受的一個現象是,同一個豬隊友不斷地跑到敵人堆兒裡面送死。你一邊憋在塔下小心翼翼地保命保塔,結果看到你的一個隊友一次次地英勇衝鋒,耳邊不斷傳來「An ally has been slayed」,玩遊戲的朋友一定知道心裡會有多火大。
我剛開始一直難以理解這種行為,直到某次我發現我弟弟也有這個習慣。我捏著拳頭,好奇地逮著他就問:
「來來來,老弟,你跟我講講,剛才那波敵人明明4個人:程咬金、貂蟬、百裡守約、孫尚香都在那,你一個凱衝上去,是覺得活膩了嗎?為啥要上啊?」
結果我弟一臉認真地回答了我,他的回答讓我覺得我的認知邊界得到了擴展,他說:
「因為我覺得我可以把那個百裡殺了。」
還來不及崩潰,我不禁大聲喊叫了起來:
「可是還有3個人,還有3個人在他身後啊,你肯定會被殺死的啊!」
然後我弟弟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了一句:
「我當時覺得我要是死了,換了那個百裡也不虧啊。」
「但是你沒有考慮到你衝到那裡了,百裡的隊友會不管他嗎?」
我弟弟沉默。
在此我想說的是,在做任何決定前,我們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將可能出現的所有結果儘量都在大腦裡面過一遍,而不是要等待現實的教訓一次又一次地砸在自己身上,才知道「哦原來這樣會死啊」、「哦原來不應該冒冒失失地衝上去啊」或者「哦我不該說那句話啊」。
遊戲可以重啟,人生不可以。三思才能後行,如何三思?充分發揮想像力,羅列事情最有可能的發展走向,判斷自己能否接受這個結果,最後作出決定。請不要做一個「為了避免思考願意做任何事情」的普通人,不怕輸是挺好的,但是人生很多事情卻是輸不起的。
同理,想像力的缺乏也可以用來解釋一個萬年難題——「為什麼有些女生總是遇到渣男」。
難道她們笨嗎?很多高學歷的女生也會不斷遇到渣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些女生太在意當下男生給她提供的情緒價值,而缺乏了對未來的想像力。如果她能夠提前想清楚跟這個男生在一起可能遇到的困難(比如男生不愛乾淨,有暴力傾向,或者花心等),並且對這些困難進行評估自己能否接受,那麼在收到表白後就能做出更理智的決定;即使他們已經在一起了,也能在發現問題時,及時止損。
王者榮耀新皮膚妲己「時之彼端機械姬」
03
缺乏對規則機制的了解,走很多彎路
這裡說的其實是我了。我玩妲己2年,目前也快登上襄陽市服了,但其實花了很久的時間在於熟悉英雄的打法上。
比如如果看攻略你就會知道:
妲己要儘量避免硬剛,因為本身脆、跑得慢,前期簡直不要太弱;
妲己遇到刺客可以選擇「輝月」這件裝備,能免去最厲害的瞬間致命傷害;
妲己跟團要站在後排,保護自己的同時找機會連放2-3-1技能......
這些寫在攻略上的大白話現在對各位玩家來說已經是常識,而大多卻是我自己摸索出來的。前期因為不喜看攻略、學習玩法,經常被我鑽石室友狂叫吐槽—— 「你看看你死的都不值錢了!!!」
相比之下我的室友們就顯得更加謹慎和理智。她們提前研究了各個英雄的技能特性甚至歷史背景,了解銘文的搭配,了解出裝,了解平臺的活動......就像他們比我更喜歡了解學校的政策、國家的政策一樣。
這是我非常大的弱點:一方面是因為懶不想學,另一方面不願意囿於規則,不喜歡按照規矩辦事。實際上我是個大方向上很有計劃性,但是戰術層面上非常懶惰的人。
王者榮耀新皮膚甄姬「幽恆」
我僅僅是在遊戲這樣的嗎?不,我在生活中也是這樣。
打個最直白的比方,做公眾號到現在時日不短了,之所以還沒能發展成大V,我心裡很清楚。有個重大原因是:雖然我看過了很多漲粉引流的方法,但是我因為懶沒有去做;而且很多平臺引流機制我也不願意去了解學習,更不願意按照其規矩辦事兒。所以目前公眾號的體量還是沒有發展起來。(能擁有現在的你們我非常感恩,麼麼噠)
這也許也解釋了為什麼,「明明道理都懂了,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除了公眾號以外,我的懶散和不守規矩也影響到了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校招求職。很多同學從大二大三就開始熟悉心儀的企業、找相對應的實習機會,有針對性地培養自己的技能思維。而我基本上秉持著「無知的自信」,沒有做任何相關準備,還自詡千裡馬,希望企業伯樂能夠發現自己。所以我的第一次秋招幾乎是慘敗。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對機制規則的漠視其實也代表了我準備並不充分,我不夠尊重規則。但是人在江湖飄,不論黑道還是白道都有自己的社會行為code,不懂這些,你將永遠是行外人,野路數永遠登不上大雅之堂。尊重規則,並利用規則自己上位,再謀求成為制定規則的人,也許才是古往今來成功人士的道路。
今天總結一下,之後就慢慢改吧。
遊戲見人生。擁有一顆成長型心態、發揮想像力三思後行,以及尊重並且利用好規則,不僅可以助你登上遊戲的王者,也能帶你走向人生的巔峰。
當然,遊戲雖好玩,可不能貪玩,而耽誤了自己原本的日程計劃。
我努力從在家躺著玩遊戲的4天中,榨取了如上有營養的乾貨給你們,希望給你們帶來一點有(wan)價(you)值(xi)的思(gan)考(huo)。
那麼問題來了:
我還要在家呆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