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傳道、援業、解惑也

2021-02-19 蕭秋水

中國最偉大的「師」,是孔子,自1989年起,曲阜每年都會舉辦「孔子文化節」,非常熱鬧。2012年,曲阜更邀請於丹到曲阜進行講座,並聘為「曲阜市文化發展顧問」。

前幾天,由于于丹老師鬧了個京師大學堂的大笑話,我寫了《於丹大師,我們偏不忘記你鬧的笑話!》,

有人評論說:在大學教授裡面,於丹還算好的,至少還能寫寫雞湯,我認識很多浪得虛名的教授,一輩子翻來覆去就那麼幾個觀點幾個句子,三句兩句不忘推銷他的作品,你看他們的微博都會吐!

還有人說:沒有靠於丹長年瞎掰,孔子在80後90後眼裡,連個炸雞都不算。

看著挺悲哀的。

敝鄉淪落至此,的確也挺可悲的。

我高中就讀的學校,原名「曲阜一中」,後來更名為「明德中學」,我覺得後者好,「明德」二字,出自《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但是,畢業於明德學校這事,並不值得讓人驕傲,最重要的,在於是否明德。

前面那位評論者的關注點,在於浪得虛名的教授,我認識一位不浪得虛名的,他叫秋葉。


但是秋葉老師長得不如於丹周正,也不善於打扮,沒辦法光鮮亮麗地站在百家講壇,被捧為明星,所以,即使他桃李滿天下(除了武漢工程大學的教職,還有網絡教育,這樣說,並不誇張),即使他寫了28本書,也不能成為被人追捧的學術明星,甚至,他也會被視為「三句兩句不忘推銷他的作品」的人,而他在高鐵上的奔波、往返於各高校間的演講、線上線下培養90後……這些嘔心瀝血的行為,並不會被拿出來大肆讚揚。在這個師德敗壞才能上頭條的時代,一位勤勤懇懇的老師,沒有新聞可挖,吸引不了眼球。

我還認識另一位不浪得虛名的,他叫陸亞明。


嚴格來說,他不算是正規的大學老師,他是深圳之窗網的CEO,被深圳大學聘為傳播學院的客座教授,他對待學生如對自己的孩子,除了自己授課以外,還調動自己的社會資源,請業界頗富盛名的朋友去給自己的學生上課,讓學生的知識和社會保持同步。公司的事情已經非常繁多,而他還要抽出很多精力教學,在他的身上,的確是體現了「傳道、授業、解惑」的師道。

除了他們以外,我還知道很多優秀老師的名字,比如西安歐亞學院的黃鑫老師、雲南的Mr_呆老師、崑山的劉星老師……他們都不是明星,只是在自己的教職工作中,兢兢業業。

除了這些在校任教的老師,我還知道一些不是老師但是擔當起老師職責的人,比如@漁說 ,他培養了大量的人才,這些人才如今散布在各大企業,他們待他,與其說是老師,不如說是「同學」,因為他更喜歡被人稱為「老唐同學」。老唐同學是操心的命,經常都是做一件事的時候,本來只是參與一下,結果弄成策劃者、主事者。


中國傳統的「尊師重道」,如今,怕已不存。人們更尊重能夠幫自己賺錢的師,所以,很多培訓大師、營銷大師被捧到了天上,當然,心靈雞湯也是必要的,所以於丹大師「還算好的」。

而很多老師,也當不起「師者」這個稱號,種種劣跡,就不說了。

而我始終不曾泯滅希望,就是因為,我看到還有很多老師在做實在的事情。他們,都是明德之師。

我自己,不敢自稱人師,更不喜歡好為人師,然而我也以師者的標準,要求自己。

上周,見一位在行學員,她的謙恭有禮、明亮、信心都給我很深刻的印象。回來後我寫了一篇《在行的故事:開始起飛的小女孩》,開頭,我套用杜拉斯《情人》的開頭,寫下一段:

2025年,我已經老了,有一天,在一處公共場所的大廳裡,一位優雅的女性向我走來。她主動介紹自己,說:「蕭老師,我記得你。十年前,我曾經通過在行約見你,向你諮詢個人品牌,現在,我是特為來告訴你,我已經成為這個行業的頂尖人物,出版了5本暢銷書,做過上百次演講,讓無數人受益。」

有人給我評論說:

「改變自己很難,改變別人也許更難,蕭老師熱情幫助年輕人,讓人敬佩!不過,期望別太高哇...持久的改變是系統性的變革。」

我回覆說:

「我做了自己該做的,不強求結果。各有各的緣法。」

「該做」,「做」,對我來說很重要。我永不當鍵盤俠。

少時,不太喜歡孔子,感覺他太羅嗦,我更喜歡孟子的剛正不阿,「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後來,年歲漸長,慢慢地開始理解孔子、喜歡孔子,他是溫厚的老者,閱盡滄桑,心懷慈悲。杏壇春暖,升座講學,72賢徒環繞著他,這樣的情景,想想都讓人覺得溫馨。

也許如今,孔子更多被用於商業,而少人真正重視其內涵,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如此。而且,在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也還有真正願意遵循孔孟之道的人。

我曾經想過,也許在未來,葉落歸根,仍如幼年一樣,住在孔廟隔鄰,每天耳濡目染孔孟之道,那時的我,應該會寧靜地研究《論語》,寫些心得吧。

德不孤,必有鄰。

祝老師們節日快樂!

願老師們共同維護師道尊嚴。

願人們學會尊師重道。

相關焦點

  •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舉辦合唱)影片最後,馬修被校長開除。
  • 師者,是「授道解惑也」還是「父母可替也」?當下教育何去何從?
    先說老師,形容老師,韓愈的《師說》有這麼一句經典的話語「師者,傳道受道解惑也」,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交給學業、解釋疑難問題的人。但是當下,有些老師卻為這個古代非常崇高的職業沾上了一些不知名的東西,可能這也是從古至今一個繞不開的死結。
  • 師者的教育藍本,談唐朝「大儒」韓愈的教育思想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任務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傳道,即傳授儒家仁義之道;二是授業,即講授儒家的六藝經傳與古文;三是解惑,即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提出的疑難問題。(2)以「道」為求師的標準。
  • 為師者唯一的原則是正派 秉持師德
    所以唐代大文學家韓愈《師說》特別提出來一句話「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什麼道?傳道——傳大自然的道。我們就是向自然學習,以自然為師;然後順乎自然,去建立各個專業,這樣就叫傳道。受業——好好正面傳播專業知識。解惑——針對學生提問,深入淺出地解答。
  • 中華故事第三十一集|《古文觀止》: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
  • 五旬女道士獨居山中二十載:傳道解惑 不忘初心
    &nbsp&nbsp&nbsp&nbsp五旬女道士獨居山中二十載:傳道解惑 不忘初心&nbsp&nbsp&nbsp&nbsp從蘭州市五泉山下向東走一公裡的紅泥溝裡,有一間隱秘在山中的「志公道觀」,今年55歲的黨嗣仙就是道觀的主持。
  •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渭南師範學院權美平博士專訪
  • 《星球大戰》師者——電影對東方師徒關係的解讀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東方的師徒關係在西方電影中是以怎樣的形式出現的呢?這裡舉幾部比較顯著的電影。。。東方電影中的師徒關係1, 黃飛鴻與他的弟子們。。。梁寬,林世榮,等等。。。徐克的黃飛鴻電影第一部中各弟子云集,個個都很強大。到了第二部,梁寬換成搞笑路線的莫少聰,使得師徒情中又多了份詼諧與幽默。現在想起那些阿寬阿榮之類的,很親切的感覺。對於這份師徒情,莊重嚴肅中又不乏親和。
  • (解惑篇)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