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深圳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7萬元,你拖後腿了嗎?

2021-01-11 金融界

來源:南方PLUS

4月19日,記者從深圳市統計局獲悉,備受外界關注的深圳市2018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出爐: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221.98億元,比上年增長7.6%,常住人口達1302.66萬人,人均可支配收入57543.60元。總體來看,2018年深圳經濟運行穩健,主要經濟指標表現良好,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

整體概況

年末常住人口1302.66萬人,常住戶籍人口454.70萬人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2.09億元,增長 3.9%;第二產業增加值9961.95億元,增長9.3%;第三產業增加值14237.94億元,增長6.4%。在現代產業中,現代服務業增加值10090.59億元,增長7.1%;先進位造業增加值6564.83億元,增長12.0%;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6131.20億元,增長13.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89568元,增長3.2%,按2018年平均匯率折算為28647美元。

四大支柱產業中,金融業增加值3067.21億元,比上年增長3.6%;物流業增加值2541.58億元,增長9.4%;文化及相關產業(規模以上)增加值1560.52億元,增長6.3%;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8296.63億元,增長12.7%。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302.6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9.83萬人。其中常住戶籍人口454.70萬人,增長4.6%,佔常住人口比重34.9%;常住非戶籍人口847.97萬人,增長3.6%,佔比重65.1%。

工業生產增速提升

深圳成全國首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破9000億的城市

2018年,深圳全部工業增加值9254.00億元,比上年增長9.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5%。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企業增加值下降21.4%;集體企業下降5.6%;股份制企業增長12.8%;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3.8%。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增長6.2%;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0.2%。

分行業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前十大行業依次為: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4.0%;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下降2.6%;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10.0%;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3.0%;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下降12.5%;橡膠和塑料製品業增長15.0%;通用設備製造業2.2%;金屬製品業增長0.5%;汽車製造業增長12.4%;醫藥製造業增長25.0%。

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

民間投資佔固投總額比重達47.6%

2018年,深圳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20.6%。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3.6%;非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8.4%。分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投資增長36.7%;民間投資增長12.5%;港澳臺商經濟投資下降22.6%;外商經濟投資增長30.3%。

分產業看,第二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7.0%;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3.4%。分行業看,工業投資增長8.2%,其中,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22.1%。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平穩增長

通過網際網路實現的商品零售額增長24.5%

2018年,深圳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68.87億元,比上年增長7.6%。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額5424.38億元,增長7.4%;餐飲收入額744.49億元,增長8.4%。

2018年,深圳全年商品銷售總額33081.43億元,比上年增長9.3%。其中,批發銷售總額27658.51億元,增長9.7%。全年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銷售中,食品飲料菸酒類增長14.1%;服裝鞋帽針織類增長3.5%;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13.2%;書報雜誌類增長12.5%;日用品類增長8.5%;家用電器和音響器材類下降8.7%;通訊器材類下降5.0%;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8.7%;金銀珠寶類下降2.5%;汽車類增長25.9%。

進出口增速總體穩定

出口總額連續26年居內地大中城市首位

2018年,深圳全市貨物進出口總額29983.74億元,比上年增長7.0%。其中出口總額16274.69億元,下降1.6%;進口總額13709.05億元,增長19.4%。出口總額連續二十六年居內地大中城市首位。

全年新籤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項目14834個,比上年增長119.5%;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82.03億美元,增長10.8%。

貨物、旅客運輸總量大

國際客運航線通航城市達45個

2018年,深圳全年貨物運輸總量32763.63萬噸,比上年增長1.5%。貨物運輸周轉量2173.97億噸公裡,下降5.6%。全年旅客運輸總量19872.47萬人,比上年增長9.5%。旅客運輸周轉量1180.52億人公裡,增長8.1%。

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25126.71萬噸,比上年增長4.1%;貨櫃吞吐量2573.59萬標箱,增長2.1%,其中,出口貨櫃吞吐量1313.07萬標箱,增長2.8%。全市年末擁有港口泊位數156個,其中萬噸級泊位75個。

全年機場旅客吞吐量4934.9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8.2%。年末國際客運航線通航城市45個,通航國家24個。

全年接待入境過夜遊客1220.2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國內過夜遊客5187.71萬人次,增長7.7%。在過夜入境遊客中,外國人172.96萬人次,下降2.6%;港澳同胞1009.39萬人次,增長2.1%;臺灣同胞37.86萬人次,下降8.2%。全年旅遊外匯收入51.18億美元,增長2.6%。

全年經過一線口岸入出境人數2.52億人次;入出境交通工具1510.60萬輛次。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

最低生活保障金共發放4052.37萬元

2018年,深圳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543.60元,比上年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7%。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0535.02元,增長5.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9%。恩格爾係數為29.2%。

年末全市有1157.00萬人參加了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1127.36萬人參加了失業保險。

年末提供住宿的各類社會服務機構45個,比上年末增加10個,床位數9497張,增長15.2%;不提供住宿的各類社會服務機構和設施數8875個,增長1.0%。編辦登記生活無著人員救助管理站3個,救助管理站床位數624張。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013人;全年共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052.37萬元。

各類學校、在校生穩步增長

全年新增各級創新載體189個

2018年,全市各級各類學校總數達2551所,比上年增加114所;畢業生50.02萬人,招生63.63萬人,在校學生220.92萬人,分別增長9.3%、5.9%和6.1%。年末全市有幼兒園1771所,增加88所;在園幼兒52.42萬人,增長3.8%。有小學344所,增加2所;在校學生102.80萬人,增長6.6%。有普通中學390所,增加22所;在校學生44.80萬人,增長7.3%。有普通高等學校13所,增加1所;在校學生10.38萬人,增長7.4%。

全年全市普通本專科招生2.71萬人,在校生8.62萬人,畢業生2.31萬人;成人本專科招生1.25萬人,在校生2.70萬人,畢業生0.75萬人;普通高等學校研究生教育招生0.65萬人,在校研究生1.76萬人,畢業生0.49萬人。

年末全市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66.60萬人,比上年增長8.3%,其中具有中級技術職稱以上的專業技術人員50.90萬人,增長9.5 %。全年新增各級創新載體189個。新增創新載體中,重點工程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共165個。其中,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5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7個。全年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為22.86萬件和14.02萬件,分別增長29.1%和48.8%。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為7.00萬件和2.13萬件,分別增長16.1%和12.6%;PCT國際專利申請量1.81萬件,減少11.6%。

文體、醫療水平穩步提升

全市市民體質綜合評定達合格以上人數比例為89.7%

2018年,深圳有各類公共圖書館650座,公共圖書館總藏量4295.80萬冊(件),比上年增長5.3%。全市擁有博物館、紀念館50座,美術館11座,擁有廣播電臺1座,電視臺2座,廣播電視中心3座,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達100%。全市電影放映企業數286個,增長14.4%;電影發行企業數3個。

年末全市有衛生醫療機構3806個,比上年增加314個,其中醫院139個,增加4個。衛生機構擁有床位47551張,增長8.4%,其中醫院病床43569張,增長9.2%。全市有衛生技術人員9.37萬人,增長9.8%。全年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完成診療量9985.87萬人次,增長0.3%,其中處理急診673.83萬人次。入院人次162.03萬人次,增長7.4%。病床使用率84.0%。

全市市民體質綜合評定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人數比例為89.7%。其中,優秀率為11.9%,良好率為38.7%,合格率為39.1%。

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5.0%。全市綠化覆蓋面積10.18萬公頃。年末共有公園973個,比上年增加31個,公園面積3.10萬公頃,增長41.0%。城市汙水處理率97.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18403.70噸/日,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

全年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率為0.0125人/億元。生產安全事故362起,比上年下降9.0%;道路交通、工礦商貿和火災等各類安全生產事故3551起,下降17.4%。

下階段,深圳將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全面擴大開放,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高質量發展要求,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

相關焦點

  • 2018年廈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破5萬元 增長9.3%
    海西晨報訊 (記者 王德賽) 近日,廈門市統計局發布數據稱,2018年廈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萬元,達50948元,比上年增加4319元,增長9.3%。從收入結構來看,工資性收入36084元,增長9.6%;經營淨收入4790元,增長10.1%;財產淨收入5780元,增長10.0%;轉移淨收入4294元,增長4.4%。
  • 28228元:你的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拖後腿了麼?
    最近,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這條消息刷爆了各大諮詢平臺和朋友圈,對此我很是好奇,點進去看了幾條,具體的數字我認識,對於裡邊的幾個專業術語不清楚。為了不讓自己顯得無知,專門去查了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意思,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 京滬收入破6萬 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
    內地最富京滬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萬每經記者李彪每經編輯陳旭孫志成近日,國家統計局和地方統計局陸續公布了2018年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
  • 2019年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 你拖後腿了嗎
    (原標題:2019年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情況)一、居民收入情況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8%。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增長(以下如無特別說明,均為同比名義增長)7.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增長9.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2%。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6523元,增長9.0%,中位數是平均數的86.3%。
  • 2018年江蘇省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工資、人均GDP及GDP總量分享
    首先恭喜2018年江蘇省GDP總量突破了9萬億元,達到了92595.4億元(同比實際增長6.7%)。這樣,中國就同時擁有了兩個經濟總量在9萬億元區間的省份了。那江蘇省GDP約為多少美元呢?人均GDP呢?人均收入呢?南生整理後分享給大家。
  • 31省份2019年居民收入榜 京滬人均可支配收入近7萬
    31省份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上海以69442元高居榜首,逼近7萬元大關。北京以67756元位居第二名。上海人、北京人能掙能花,其居民人均消費支出超過4萬元,同樣位居前兩名。  9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全國水平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8%,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與人均GDP增長大體持平。
  • 人均可支配收入「標準」出爐?你達標了嗎?和美國比是高還是低?
    近期,除了全國GDP30強榜單出爐了之外,還有一組數據也出爐了,就是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一段時間,國家統計局發布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去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0733元,和2018年相比,增長了8.9%。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是26523元,增長了9.0%。
  • 廣東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首破3萬元
    19日,國家統計局廣東調查總隊發布數據顯示,2012年廣東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3萬元,達30226.71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也突破萬元大關,實際均增長9.3%。與此同時,消費支出穩步增長,消費結構繼續優化。
  • 滬2018年經濟統計數據出爐!人均可支配收入64183元
    在今天舉行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市統計局公布了2018年上海市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經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產總值32679.87億元,比上年增長6.6%,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9.9%,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2018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4183元。總的來看,2018年上海經濟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顯示出較強的韌性和活力。
  •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年-2018年,324元增加到36698元
    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24元增加到2018年的36698元,名義增長112.2倍,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12.3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純收入)由1978年的143元增加到2018年的14093元,名義增長97.5倍,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13.4倍。
  • 2019年我國臺灣地區家庭平均收入為29.8萬元,人均為7.83萬元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經濟總量最高的省份是廣東省,完成的GDP超過了10.7萬億元人民幣,2020年有望突破11萬億元——按美元算預計能趕超俄羅斯,與韓國旗鼓相當。 第二名繼續是江蘇省,2019年完成的GDP高達9.963萬億元人民幣。預計整個2020年江蘇省的經濟總量會接近或達到10.5萬億元人民幣,從而使得「10萬億元俱樂部」成員擴大至兩名。
  • 北京: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8.7%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20日訊 20日,北京市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發布的數據,據住戶收支與生活狀況調查資料顯示,2019年,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756元,同比增長8.7%。
  • 2014年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58元
    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今天發布消息,2014年,浙江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658元,同比增長9.7%,比上年增速低0.3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影響因素,實際增長7.4%,比上年增速低0.1個百分點。
  • 2018年兩岸區縣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出爐,沒想到臺灣人這麼富!
    1臺北市 95779 臺灣1 2.新竹市 86124 臺灣2 3.西城區 81678 北京1 4.新竹縣 81658 臺灣3 5.海澱區 78178 北京2
  • 2019年上半年,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33860元
    新京報快訊(記者 姜慧梓)7月17日,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發布數據,2019年上半年,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33860元,同比增長8.9%。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59元,同比增長8.9%。2019年上半年,從四項收入構成看,全市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21174元,同比增長8.9%;人均經營淨收入616元,同比增長0.5%;人均財產淨收入5496元,同比增長4.0%;人均轉移淨收入6574元,同比增長14.4%。
  • 上海2019年GDP總額近4萬億 人均可支配收入領跑全國
    來源:中國新聞網原標題:上海2019年GDP總額接近4萬億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領跑全國中新社上海1月21日電 (記者 李姝徵)上海市統計局21日下午發布上海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上海市統計局副局長湯匯浩當日在發布會現場表示,2019年上海GDP(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總量達到38155.32億元(人民幣,下同),比上年增長6.0%。資料圖:上海。中新社記者 殷立勤 攝湯匯浩以「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進中固穩」為2019年上海全市經濟運行總體情況作評。
  • 輝煌十三五·慶雲|202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2.87萬元
    記者在現場獲悉,「十三五」以來,慶雲縣群眾收入持續增長,2020年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分別為2.87萬元、1.62萬元,較「十二五」末分別增長38.0%、47.9%。教育事業實現跨越發展。投入8.2億元建成67所學校、101個單體工程,慶雲縣全面改薄學校建設入選「2020全國民生示範工程」,中考、高考成績穩居全市前列。社會保障取得巨大成果。
  • 2019年廣東各市人均GDP排名,沒想到部分廣東人的收入也這麼低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的GDP總量超越臺灣之後,長期居於全國首位,但人均GDP一般低於北京、上海、江蘇等省市,2019年廣東省的人均GDP未進前八,只排第九,達到9.42萬元,臺灣人人均GDP高達17.88萬元,差不多是廣東的一倍,可以從側面看出廣東人並不是全國最富有的。
  • 2019年重慶市經濟社會發展「成績單」發布 人均可支配收入28920元...
    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5828元,比上年增長5.4%。全員勞動生產率為128035元/人,比上年增長6.5%。據悉,2019年重慶常住人口為3124.32萬人,比上年增加22.5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086.99萬人,佔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6.8%,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全年外出市外人口474.02萬人,市外外來人口182.05萬人。
  • 美國人均年收入6.5萬美元?別被騙了,真實數據你可能不信!
    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9年美國GDP總量為21.37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同時美國總人口為3.28億,那麼美國人均GDP(GDP總量/總人口)就是6.5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