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瀾採訪張國立:張默是一個很有個性的孩子,但是也的確惹了一些麻煩,作為父親的心態很糾結吧?
張國立沉默了一下,躊躇著開口:對,我是覺著他……他……運氣太不好了。
換了幾個話題,楊瀾又回到這個問題上,張國立含糊其辭地說:他遇上太多的麻煩事了,這麻煩事當然跟他也有關係。但是從父親的角度來講,不能夠全歸結到孩子身上。
楊瀾:你的名氣對他來說也是一種壓力。
張國立:過去我沒有覺得,後來慢慢覺得可能是這樣的。因為他身上也有一股勁,可能還是想更好。
張國立1988年與前妻羅秀春協議離婚,與鄧婕結婚。當時只有6歲的兒子張默撫養權歸母親。
作為父親,張國立感覺從小陪伴兒子太少,虧欠了他,所以對於兒子的要求是有求必應,有些溺愛的過頭了。
儘管如此,張默對父親還是相當的排斥。他曾經向好友抱怨:「他為了工作而沒有讓我享受到和同齡人一樣的父愛。」
張默本身就比同齡的孩子叛逆很多,連報考中戲的時候,父親的職業那一欄他寫下了:下崗工人。這樣張國立很是心痛但也非常無奈。
在張國立眼中,張默從小就在劇團中長大,趴在臺口看著自己演戲,所以自己覺得張默身上那種對戲劇的熱愛,比自己還要單純,要濃鬱。
真的可憐天下父母心,當張默被爆出不良事情的時候,張國立表示,做為一位父親,對此感到深深的痛心和愧疚,也希望大眾能夠給張默一個機會。
這是心底對兒子有著虧欠的父親所想,因為覺得對不起兒子,所以當他犯錯誤時,沒有從事件本身對他進行規勸和引導,而只是歸結於「運氣」,把錯誤都攬到自己的頭上。
張國立贏得了事業又抱得美人歸,卻輸了唯一的兒子。兒子是他心頭上的一道無法抹去的傷疤,他是否也曾後悔過自己年輕時的決定?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為人處事、三觀的建立都是從小一點一滴的潛移默化。孩子終究會長大,當他成熟懂事之後,希望可以讀懂父母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