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暴擊,就像萬裡無雲的晴天裡突然地一場暴風雨,沒有任何準備,直接淋頭而下,不管此時此刻正在還是已經經歷了什麼,它來了,接著就好。
壓死駱駝的稻草,可能就是在那一滴雨水滴到臉上的時候,垮了。
關於生活的暴擊,辯手馬薇薇說,生活的暴擊不是成長的必需品,暴擊讓我們學到的東西,在別的地方也能學到。關於值不值得感激生活的暴擊,她說「每個人都應該長成他想要的樣子,每個花都應該開在它想開的時候。如果不得已,讓我們在一個角落委屈地綻放,那也不要感謝把我們移植出沃土的那些人」。
值不值得感激,對已經走過去的人來說,是回頭看,因為已經是過去時,對還沒有走過的人來說,是恐怖的未知,感激在當下是沒時間去想的。對已經歷過的張靚穎來說,她選擇平靜地接受,然後解決。這是近期她在參加一檔節目時說過的話,而在經歷的過程中,更看重的是自身的價值,她說:「當我擁有了好奇心樂觀幽默健康自信等諸多品質和能力後,我會缺愛情親情友情嗎?它對我來說是一個結果,不是一個過程。」這個觀念在她的人生中,左右著她的決定。
01、只有自己強大了,想要的會來臨,不想要的也會、
作為歌手的張靚穎深知,當自己強大之後,就會擁有選擇的底氣。感情不是生來就有的,是後天用時間和精力一點一點培養的,而現實是生活的基礎,當你有了底氣,這些也不會因為現實而失去。而這最重要的是提升自我價值。
自我價值是一個人的基礎屬性,它包括自尊自愛自信,它也是完整人格的基礎。當自我價值完整的存在於人格中,圍繞其產生的三觀和對自己的人生定位與目標的設定,就像一個小風暴一樣,在人的意識中建立和成長,隨著環境的變化和經歷的越來越多,一個人的自我價值就愈加明顯,當到一定程度後,就會吸引愛情親情和友情。
自我價值也會直接影響我們對對象的認知、情緒和行為。拿競爭對手舉例,若是自我價值認識清晰,對對手的認知就不會有偏頗,對方不會太過強大,讓自己緊張,也不會太過弱小,讓自己無視,而此時的情緒就會平穩,行為舉止也不會過於消極或者高調。
有些人的自我價值是依附於他人實現的。他人說的話就是自己的標準,而對張靚穎來說「我的榮耀是我的行為不是大家的眼光」。
一個內心強大、三觀正確、目標明確、情緒穩定且行為適度的人,很難不吸引一些人的喜歡。所以張靚穎堅定自我價值對自己的重要性,堅定自己的選擇,堅定感情會隨之而來。
02、經歷了,有傷痛,也學會了責任堅強獨立和接受
張靚穎有一首歌,歌詞裡有一段是這麼寫的「事與願違的狼狽 時間會安慰 曾任性而無畏 哪些錯 哪些對 都是青春美好的回饋 風過雨過以後的我 成長了那麼多」,這也是她對自己年少時期那段經歷的總結。
疲憊過,跌倒過,期待過,任性過,痛苦過,勇敢的花蕊也害怕枯萎,但她還是將那視為青春美好的回饋,已經擁有了那麼多,最珍貴的,是眼下。如今芳華已過,人生是那個人生,而張靚穎已經成長,她穿上了印滿了笑臉的盔甲,將軟弱包裹隱藏。
張靚穎對自己的中年和晚年也有期望,她希望中年的自己能更柔軟,會依賴,能夠接受別人的照顧。而晚年,張靚穎希望自己還是那麼美,增長了年齡,絕代了芳華。
人生這幾十年,選擇如何迎接這「人生不如意事之八九」,是需要勇氣的。
她說,這就是真實的人生,經歷過不幸才能體會到幸福,經歷了不如意才會懂得珍惜擁有。不論是經歷什麼,已經知道摔碎了之後是多少片,再一次也不過如此,那個時候已經懂得珍惜已經可以體會幸福。
如此堅強,如此接受,如此坦然,仿佛銅牆鐵壁,但在這之下還是那個穿著盔甲的她。她承認自己會難過,承認自己躲避負面情緒,只是心裡明白難過是不可避免的,沒有人會百分百地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事情,做不到感同身受,如今的她很難再在別人面前曝露自己的軟弱。
從人生下來就應該有危機感,到我的榮耀是我的行為不是大家的眼光,再到事業不應該是衡量人生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張靚穎已歷盡千帆。
面對生活的暴擊,她沒有選擇退縮,迎難而上,一點點一點點地體味生活賦予她的經歷,然後從中摔出自己悟到的道理,用這些道理,推進自己向前方邁進,不論將來要面對什麼,不論有多難,初心不會變。
03、愛情就是愛情,不會變成親情,也不能只有一點點,那還不如沒有
關於愛情和婚姻,張靚穎認為愛情是必要的,但婚姻不是,有愛情兩個人開心的待在一起也是可以的。而對那個婚內著名的在一起久了愛情就會變成親情的理論,她也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她說,愛情就是愛情,它不會變成親情,愛情如果更好,它是加上了親情,不喜歡那種所謂的老夫老妻,大家都很隨意,因為已經變成了親情的樣子,愛情沒了就是沒了,不要解釋為變成親情。
而且愛情不可以是一點點,一點點的話不如沒有。張靚穎是一個濃烈的需要愛情的人,她沒有給自己的愛情留下一點點讓它消失的藉口,除非真的消失了。
藉口這個東西,在年少的時候會有,但當經歷過之後,發覺與其找尋藉口,不如坦然面對。
一直對「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心有觸動,半生的經歷,可以是前半生,可以是後半生,而有的人用半生就經歷完了其他人一生也無法經歷的事情。經歷不能用時間來定義,心態也不能。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年齡的數字越來越大,當他人對自己的稱呼從哥哥姐姐轉變到叔叔阿姨在轉變到爺爺奶奶,當容顏逐漸從稚嫩變得慈祥,時間雖然給容顏增添了歲月的痕跡,但無法撼動對初心的堅持,不論外表如何改變,內心仍然可以在歸來時還是那個少年,清爽、乾淨、靈氣,這是一種知世故而不世故的境界。
對於張靚穎來說,愛情就是她知世故而不世故的那一塊。那場演唱會事件,那場婚禮,在那段時間頻繁霸佔熱搜,一個對愛情如此看重的人,在親情愛情公眾自己四方的拉扯下,她挺了過來,用自己強大的內心,也在這個過程中,讓自己變得更為強大。這之後的張靚穎沒有選擇放棄愛情,這個愛情不針對人,是愛情本身,這種愛,不是濃烈也不是成熟,是簡單。
而那些愛情裡的傷痛,可以坐下來好好聊,可以就可以,失敗就失敗,接受結果,至於安慰,有些安慰有還不如沒有。
理智下來,選擇面對解決接受承擔,這不一定對愛情的結果有用,但對自己一定是一種推動,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人生沒有留太多時間,讓你站在原地哭。
但她不是生下來就堅強,也不是不會釋放,除了給自己定時的三分鐘哭泣時間,還有一個就是唱歌,歌聲是她釋放情感和軟弱的出口。
唱歌是她的天分,也是她一個很奇妙的緣分。在現實裡無法發洩的情緒,可肆無忌憚地唱到歌裡,然後用恰如其分的理由告訴大家,所有的歌唱的都是歌曲本身。
在某和鄧紫棋合唱的《雨蝶》,就能聽出張靚穎和鄧紫棋完全不同的心境。關於這首歌,知乎裡有個評論,我覺得是非常不錯的。
主持人說,在歌唱中的張靚穎是動人的迷人的,那裡能感受到她釋放的柔軟和軟弱。
是的,完全同意。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私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