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今年最毀三觀的娛樂圈新聞,非韓國「勝利門」莫屬,一個瓜牽扯出一整片爛瓜田。
「勝利門」曝光後,歌手鄭俊英也很快因涉嫌迷奸偷拍女性、傳播情色視頻接受警方調查。
從那個齷齪的聊天群記錄來看,能夠確認的受害女性就多達10人,她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服下迷藥,遭遇性侵和偷拍,視頻被群成員私下傳播。
今年4月,韓國SBS電視臺報導了最新受害者的採訪——
2016年,這名女性受害者受邀參加聚會,飲酒後便瞬間失去意識,第二天被朋友打耳光、掐大腿和手臂才勉強醒過來,明顯被下了強力迷奸藥。
直到「勝利門」曝光,她才知道當年失去意識的時間裡,自己遭受了侵犯和偷拍。
對此,加害者金某毫無道歉之意,反而說「發生關係是自願的」。
但實際上,這次侵犯給受害者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創傷。
她不想看到更多女性遭受侵害,於是鼓起勇氣找到了記者曝光。
雖然金某最終因強姦罪名被警方逮捕,但「偷拍門」的坑並沒有填滿。
就在這個月,韓國媒體又挖出猛料,三年前鄭俊英和前女友之間的偷拍性醜聞其實另有黑幕。
這個事件原本的結論,是鄭俊英在前女友的同意下拍攝了視頻,但擅自進行傳播,最終以鄭俊英的道歉告終。
但實際上,鄭俊英在接受調查時得到了警察的包庇,才得以在短短17天內脫罪。
細思極恐的是,當時涉案的鄭俊英前女友,明明一開始報了案,但後來莫名其妙地改了口,還遞交請願書,承認視頻是在自己同意下拍攝……
雖然目前對鄭俊英的調查還沒有結束,但「偷拍門」事件卻足以引起我們的警覺——在我們注意不到的陰暗角落,一直有一群不懷好意的人在進行「網絡性犯罪」。
巧的是,上個月韓國上映了一部喜劇犯罪片,劇情直接「預言」了「偷拍門」——《女警》。
看海報就知道,這是一部雙女主設定的犯罪片。
「豹子女士」羅美蘭飾演的女主美瑩,原本是女子刑警機動隊的女警。她在90年代立下赫赫戰功,拿過表彰狀、上過報紙頭條。
以她當時的拼勁兒,用不了多久就能成為韓國警界的女性神話。
然而影片開場時,她卻成了一名文職警察,在信訪室接待前來報案的市民。
原來,美瑩在工作和家庭之間選擇了後者,早早結婚生子。
但她的婚後生活並不幸福,丈夫空有當檢察官的理想,連考十年也沒有通過司法考試,成了在家吃軟飯的弱雞。
美瑩的文職工作也不開心,最近還多了個「拖後腿」的同事——從刑警隊「發配」過來,接受調職處分的智惠,而她恰好還是美瑩丈夫的妹妹。
不過這部電影的重點,並不是同為警察的嫂子和小姑子如何在工作中撕逼,而是她們意外發現的一宗網絡性犯罪案件。
有年輕女孩前來報案,稱自己被人拍攝了不雅視頻並上傳到網站,一旦網站會員點讚數超過3萬,這段視頻將會被瘋狂傳播。
遭遇這種情況的年輕女孩不止一人,此前就有女大學生因為被偷拍而跳樓自殺。
於是,為了阻止視頻的傳播,美瑩和智惠暗中展開了調查。
兩人很快發現,最近自殺的幾個女孩都遭到了同一伙人的侵害。
起初,她們在夜店被人搭訕,由對方帶進私密的包廂。
由於陌生人看上去溫文爾雅,號稱做「香水生意」,女孩們並沒有多加防備。
但實際上,這夥人說的「香水」是種強力迷藥,噴上後會讓人陷入昏迷,即便之後醒來,身體也會動彈不得。
根據這些調查,智惠找到了那夥犯罪分子。
他們一共四人,分工明確,從製作迷藥、猥褻拍攝到上傳視頻都是「流水作業」。
而且為首的反派心狠手辣,不僅給智惠下了圈套把她迷倒,還打算直接殺人滅口。
好在除了智惠之外,還有美瑩這個資深女刑警全力追捕。
在兩人的合力之下,這個殘害無數女孩的犯罪團夥最終被就地剿滅。
客觀來說,《女警》並不是一部質量上乘的商業片,全片幾乎都在仰仗羅美蘭一人的精湛演技。
雖然片中不乏追捕罪犯的段落,但都被處理成了誇張的搞笑橋段,所以這部電影的犯罪懸疑感基本被喜劇元素所覆蓋。
但這並不代表《女警》這部電影不值得一看。
它最大的價值就在於,揭露了當下網絡性犯罪日漸猖獗的現狀,並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探討和反思。
影片試圖通過各種指涉現實的細節,探討網絡性犯罪的根源。
比如,片中女主的查案過程並不順利,一開始她們打算從傳播視頻的網站入手,但卻遭到其他科室同事的推脫,理由是投訴太多,人手不夠。
後來好不容易確定了犯罪地點,想請刑警同事出警,沒想到反被同事的「受害者自願論」懟得無話可說。
不僅如此,影片同時也讓我們看到,女警在工作中,通常要面臨更多意想不到的歧視和偏見。
比如,男同事看智惠她們非常焦急,就冷冷地飄出一句,你們女警就是容易激動……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部電影雖然走的是喜劇路線,但內容並不空洞,包含了韓國日益凸顯的網絡性犯罪、職場性別歧視、失去民心的公檢法等社會問題。
因此,作為一部韓國犯罪片,《女警》某種程度上完成了「自黑」的標配任務。
但值得玩味的是,這部電影在上映前,竟然遭到了部分網友的惡意刷低分。
理由嘛,就是「警匪片的雙主角怎麼能都是女性」……
可見,號稱以「電影改變國家」而著稱的韓國,不知道還要拍多少部呼籲男女平等的電影,才能改變國民固有的性別偏見啊。
事實上,這部《女警》根本不是一部簡單粗暴地為女權吶喊的電影,它揭露了更深層的社會問題。
片中的網絡性犯罪案件,原本不是兩位女主的職責所在,但美瑩和智惠卻一直在利用各種手段進行調查,即便遭遇了生命威脅,也從未想過放棄。
對此,美瑩在片中也給出了她自己的理由——那些受害的女孩說,是因為自己疏忽才會發生這種事,這種想法讓我火大生氣。
而美瑩氣的,正是荒唐的「受害者有罪論」。每當有女性遇害案件發生,總有一波聲音認為是受害者的錯,給受害者及其家屬帶來二次傷害。
比如這樣的言論,你們應該都不陌生——
「這麼晚還坐網約車,沒有安全意識嗎?」
「穿得這麼暴露,難怪被人伸鹹豬手。」
「為什麼強姦犯不找別人,就盯上你了呢?」……
包括開頭提到的鄭俊英和前女友的性醜聞事件,當時在鄭俊英「誠懇道歉」後,立馬就炸出一批「受害者有罪論」的支持者,無端詆毀報警的前女友。
在他們的助攻下,拍攝、傳播情色視頻的鄭俊英成了「一直默默承擔的受害者」,被暴露隱私的前女友反而成了「想紅的心機婊」。
再比如「章瑩穎案」,經過兩年的時間,兇手才承認罪行。而在這之前,你一定也在網上看到過各種質疑章瑩穎父母的鍵盤俠言論。
但實際上,嫌犯克裡斯滕森的犯案早有預謀,是徹頭徹尾的惡。即便那天章瑩穎沒有上他的車,他也會想辦法尋找下一個目標。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產生受害者有罪論的人,通常十分堅信「善惡有報」。當社會案件讓他們看到現實中善惡失衡時,他們內心會產生自我懷疑。
而為了轉嫁這種顛覆三觀的不安全感,這類人往往會把矛頭轉向受害者,認為受害者「有錯在先」,所以才會遭受侵害。
這種心理的確是生而為人的一種缺陷,但不應該成為我們主張惡的藉口。惡就是惡,它有時毫無理由。
從這個角度看,《女警》是一部巧妙利用喜劇元素揭露社會現實的電影,它有不足之處,但它也把正在滋長的黑暗面曝光了出來。
這是一個好的開始,至少讓我們看到,通過電影我們還有找到正義的希望。
也許是國內最認真的電影自媒體
長按掃描二維碼關注
點個在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