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如果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這句電影經典臺詞是很多人的口頭禪。
但是如果你發現你的天賦,又或者是你熱愛的事物,是常人觀念所不能接受的,你會怎樣?
比如,身為男生,心中最熱愛的卻是芭蕾舞?
「質疑 無法掩蓋熱愛」
影片《跳出我天地》中的主人公是一個11歲的小男孩比利,從小就和爸爸、哥哥還有一個年邁的奶奶生活在英國的北部小鎮。
比利的家庭經濟情況並不樂觀,但是比利的爸爸每天都會給比利50便士,讓他去學習拳擊,他認為一個男孩子學習拳擊可以防身,也可以更有力量,讓他更像一個男子漢。
但是,讓比利爸爸沒想到的是比利在一次機緣巧合機會學習了芭蕾舞,每天瞞著家裡用50便士去學習芭蕾舞。
爸爸知道後,非常生氣,但比利問他:「學芭蕾有什麼不好?」
爸爸回答:「女生可以,男生不可以。男孩子應該去踢球,或者打拳擊。」
之後,舞蹈老師給到比利一個去參加皇家芭蕾舞團甄選考試的機會,卻也因為家裡發生一些事而錯失,老師來到家裡勸說家人,卻大吵一架,不歡而散。
這些打擊並沒有讓比利放棄,他一直在練習跳舞,之前有老師教他,給他上小灶,之後他自己跳,儘管他得不到家人的理解也沒關係,他就是喜歡跳舞。
「堅持 越努力越幸運」
直到有一天,他在排練室跳舞被爸爸發現,這一次他沒有退縮,他在爸爸面前第一次,完整的跳了一支舞,那一刻,他不是他的爸爸,而是他的觀眾,他就是要給爸爸表演。
也正是那一次,爸爸看到了比利的天賦,看到了比利跳舞時的專注和投入。
比利爸爸隨即找到了舞蹈老師,希望能再給比利一次去參加甄選的機會,並四處籌錢,爸爸甚至放棄罷工和賣掉比利媽媽的遺物,他心裡只有一個想法:如果比利真有這個天賦,就讓他去試試,別把他耽誤了。
影片中爸爸對比利跳舞,從一開始極力反對到之後的鼎力相助,都讓我看到一個爸爸對兒子滿滿的愛意和希望,但是,如果不是比利的堅持和不放棄,是否能讓他的爸爸作出這樣的改變呢?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追夢 也要顧及現實」
生活不僅可以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接受了現實,承擔了責任,並不是向生活妥協、屈就,而是為自己的生活提供了一份保障,一份安心,這樣,遠處的風景會更富有詩意。
但是,不接受和解決眼前的苟且,又有什麼資格去追求遠方呢?
假如比利的爸爸自始至終都沒有支持過比利跳芭蕾舞,最終導致家庭關係破裂呢?假如比利最終沒有成功被學院錄取,這麼多年的努力和金錢都白費了呢?
電影和人生的區別就在於,電影總能在跌宕起伏的情節之後,收穫一個感動的結局,但人生不是。
今天節目裡一位年近6旬的阿姨,就抱怨自己的丈夫因為想實現自己的夢想,近10年一直從家裡拿錢,甚至還用掉了女兒的房貸錢。導致現在40年的婚姻面臨破碎,女兒甚至想要斷絕父女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