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木心先生以一首樸素的小詩,追憶曾經的那份慢時光。
德國作家米切爾·恩德,則將自身對於「快與慢」的辯證思考與天馬行空的想像相結合,以一個童話故事,向世人揭示時間的奧秘與生命的真諦。
發表於1973年的《毛毛》,是幻想文學大師米切爾·恩德的扛鼎之作,曾榮獲12項國際國內文學大獎,自出版之日起便一直暢銷不衰,在歐洲乃至全世界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堪稱是一部能與《小王子》相媲美的生命寓言。
壹:善於傾聽,是一個人最大的魅力
故事的主人公毛毛是一個平平無奇卻又神秘十足的小女孩兒。 她矮小瘦弱、衣衫襤褸,頂著一頭亂蓬蓬的頭髮,還總是光著腳跑來跑去,獨自一人住在廢墟堆裡,靠人們的救濟為生。沒有人知道她的來歷,也無法確定她的年齡,仿佛就是在一夜之間,城市裡便多了這樣一個孩子。
可如果你把她當成一個普通的流浪兒,那就大錯特錯了!毛毛擁有一項神奇的魔力——善於傾聽。
在她面前,笨嘴拙舌的人會變得口齒伶俐,束手無策、猶豫不決的人會明確自己的目標,畏畏縮縮的人會變得無拘無束、落落大方,遭遇不幸、心情抑鬱的人會變得自信又快活,甚至是非常狡猾的敵人也會不知不覺中說出自己的秘密......
因此,毛毛很快就成了大家心目中的重要人物,無論遇到什麼事情,人們總是脫口而出:「去找毛毛吧!」
通過毛毛的視角,城市裡那些模糊的面孔也逐漸變得清晰起來,我們認識了身材魁梧、留著兩撇翹鬍子的泥瓦匠尼科拉,身體瘦弱卻熱情善良的酒店老闆尼諾,口齒伶俐、想像力豐富的帥小夥導遊吉吉,掃大街的怪老頭貝波……
在這本書的第一部分,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記錄毛毛和人們的日常,有鄰裡之間的爭吵,有孩子們玩鬧的歡笑,有不被理解的孤單寂寞,也有王子和公主相守相伴的浪漫童話,這裡的生活平靜而充實。
貳:平淡之中見奇趣,樸素之中寓深意
時間就是金錢,這似乎是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類似於「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樣的俗語,我們更是耳熟能詳。
假如有一天,時間真的變成了像金錢一樣可以量化的財富,你會如何支配自己的時間呢?
米切爾·恩德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重新審視時間的機會。
在《毛毛》的童話世界裡,存在著用來存儲時間的時間銀行,以及專業的銀行業務員灰紳士,你可以將時間存儲起來,甚至還可以收取利息。
理髮師弗思先生是時間銀行的第一位顧客,為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時間財富,他將母親送進了養老院,把心愛的鸚鵡賣給了寵物店,也不再喜歡和別人閒聊,一心一意埋頭工作。總之,他拒絕做任何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情。
漸漸地,像他這樣的人越來越多,隨著人們工作效率的提升,大片的高樓拔地而起,整個城市的面貌煥然一新。
可人們在拼命節約時間的同時,似乎失去了些什麼。不信,看弗思先生就知道了!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他就不再是從前那個一天到晚都樂呵呵的理髮師了,而是變成了一個精神煩躁、怨天尤人、鬱鬱寡歡的人,如同行屍走肉般渾渾噩噩地活著。
同時,小女孩兒毛毛也為此苦惱不已,因為她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人們都匆匆奔忙著與時間賽跑,沒有人顧得上來看她,小城裡平淡而充實的生活不復存在!
這正是作者的高妙之處,於最尋常處著筆,一步步循循善誘,讓你不自覺地開始思考:時間究竟意味著什麼?
叄:慢慢來,反而走得更快
毛毛想要探尋這一切怪象背後的原因,卻一再遭到灰紳士的阻撓和威脅。
與此同時,一個巨大的秘密徐徐展開:原來,灰紳士們是以竊取人類時間為生的怪物,所謂的時間儲蓄根本就是個騙局!
毛毛決定揭穿這一陰謀。
就這樣,拯救人類這一偉大使命被賦予在了一個瘦弱的小女孩兒身上,這看似荒誕,但其飽含懸念的設定往往能創造出意外的驚喜,讓你在讀完之後回味無窮。
這樣集偉大與平凡於一體的矛盾衝突貫串了全書,例如,其中一個章節的小標題叫做:瘋狂的追趕,慢吞吞的逃遁。
當灰紳士在城市裡急匆匆地追趕毛毛時,毛毛正在烏龜卡西歐佩亞的帶領下徐徐前行,灰紳士們越是加速,反而前進地越困難。
因為時間的管理者霍拉大師默默操控著一切——在追尋時間的道路上,走得越慢,前進地越快。
沒錯,乍然一看這是不合常理的,卻它卻恰到好處的地詮釋著「欲速則不達」的真理。
這些年來,「快」,似乎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個關鍵詞,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大家恨不得把一分鐘掰成兩分鐘用。
但如果一切都以效率為先,你便會喪失許多珍貴的體驗和感受。電子閱讀方便快捷,卻沒有書香四溢的厚重感,快餐省時省力,卻少了幾分小火慢燉、精磨細做的味道。
慢下來並不意味著懶散、拖拉和逃避,而是讓人們在馬不停蹄的生活節奏中找到一種平衡,即使身處鬧市,也能在心中修籬種菊。
肆:時間就是生命,生命就在我們心中
人類的生存狀態和精神情感家園一直是米切爾·恩德重點關注的對象。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西方資本主義經濟飛速快速發展,但一系列社會問題也逐步顯現:環境汙染、交通擁擠、人情冷漠……現代文明的浪頭來得太過猛烈,以至於人們在一場狂歡之後迷失了方向,於焦慮、迷惘的漩渦中苦苦掙扎。
正是在這樣的境況中,米切爾·恩德創作了《毛毛》,他說:
「忘記了自己內心世界的人也就忘記了自身的存在價值。內心世界是外在世界的補充,我們必須去發現他、完善他。倘若我們不能經常作心路之旅去找到這種價值,那我們就真正迷失路徑了。 」
其實毛毛就是我們內心的產物,她代表著人類內心最本真的部分。
人們和毛毛在一起幸福地生活著,意味著人們關照了自己的內心世界,諦聽了心靈的聲音。而一旦人們心中充滿物慾、放棄思索與交流,毛毛就面臨危險。灰先生們與毛毛的鬥爭正是人類內心世界兩股力量的較量。
另一方面,作者讓毛毛充當故事的主人公,是因為他相信孩子的力量。孩子的心靈潛藏著成人世界裡日漸遠去的純真和想像力,這些珍貴的品質會召喚受蒙蔽的人性再度回歸,引領我們的內心走向澄明詩意之境。
對於社會上摸爬滾打的成人來說,這本書是港灣,讓忙碌疲憊的心靈得以休憩;
對於尚且懵懂的孩子來說,這本書更像是指引他們前進的燈塔,小女孩兒毛毛的故事會讓他們明白:
時間是金錢、是財富,但它更是活力四射的生命,當你學會享受生命的樂趣,不盲從、不急躁,一步步慢慢來,用心經營好自己的人生,你才真正成為了時間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