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為佳能,下為尼康。刨除各種設置、鏡頭的不同,單比較照片。
這一組來說,我認為D610勝,5D2在各方面表現都不理想
這一組兩個閃光不同,但5D2的色彩不是很討喜,畢竟這是紅圈鏡頭,而尼康除了臉部光不足,其它還好
這一組5D2表現的膚色不錯,而D610則偏黃,但我仍然覺得背景方面D610更好
這一組D610沒有給模特臉上補上光,色彩過豔麗,而5D2曝光過度比較明顯
這一組D610受到炫光影響色彩變差,但5D2表現的顏色過於單一
可以說,這兩組照片都拍的很粗糙,很隨意,並算不上人物外拍的好例子,但如果兩個攝影愛好者都是馬馬虎虎的拍,則可以反映出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不修片的話,D610的色彩、背景、曝光等更容易讓人喜歡。
而在DxoMark上,5D2得分79分,D610得分94分,相差很大。從我的角度看,如果都是一萬元,還是應該購買只要8500元的D610,然後配上35 2D、50 1.4G、85 1.8G這些便宜的鏡頭,效果應該不比佳能紅圈變焦鏡頭差,反而要好很多。
有人會說,你推薦定焦比變焦好,這樣對佳能不公平,但我們也要發現,佳能在現在定焦鏡頭方面,尤其是低端定焦鏡頭方面,提供的選擇並不足夠好。
我們再來看看最近佳能的一些新品鏡頭的樣張,也能說明問題:
這張是EF-S 10-22mm f/3.5-4.5 USM的,雖然是半幅,但衣服一點細節也沒留下也說不過去啊
這張是EF 16-35mm f/4L IS USM,色彩感覺平淡無奇
這張是EF-S 24mm f/2.8 STM,感覺人臉太白了
這張是EF 24−105mm f/3.5-5.6 IS STM,感覺暗部也不是很好看,不夠優雅
總之個人不是很喜歡以上這些佳能樣張,為什麼不喜歡,可能就是眼睛的感覺,讓我們來看看徠卡M的暗部表現(注意是暗部),也許就明白了,我在上網搜了兩張。
所以,我們也沒必要迷信全副,迷信L頭,自己水平有限的話,合適的定焦頭,合適的機身,往往意味著合適的下色彩和效果,也就往往更方便我們拍出自己滿意的照片。有感而發,有感而發而已。
如果想學攝影,大神會給你推薦佳能,尼康,從入門機到中高端,拍星空要用超廣角鏡頭,拍人像要用微距定焦,機器沉重,價格也沉重,入個門要小1萬。
後來隨著索尼推出了全畫幅微單A7系列,機身輕便不失專業性,索尼大法好火變了攝影圈。
如今,華為配備了徠卡鏡頭,三星稱自己的手機攝像頭總分第一,攝影的門檻越降越低。
如上,傳統數位相機正遭受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暴擊。根據CIPA(日本影視器材工業協會)近日公布的全球相機出貨量報告,今年2月份全球數位相機的出貨量為935148臺,同比減少了30.3%;可更換鏡頭相機的出貨量為521217臺,同比減少了34.7%。
根據公開數據,相比於2013年全畫幅微單尚未問世,從今年1、2月的銷量看,單眼相機的銷量下降了63%。
盛極一時的數位相機如今成為了傳統相機,單反的相機的銷量這幾年可謂跳水式下跌,單反還有未來嗎?佳能、尼康又將何去何從?
單反,被淘汰是必定的
單反頹勢已顯,被淘汰是註定的。從本質上來說,單反是攝影器材,是一種精密的機器,任何機器都有生命周期,也終究會被創新的產品取代,只是時間問題。單反的全稱是DSLR(可換)單鏡頭反光式取景照相機,也是替代了前一代攝影機器TLR發展而來的。
TLR的全稱是雙鏡頭反光取景相機的全稱,採用取景、成像雙光路,但是有視差,體積大,取景物像是倒置的,更換鏡頭不方便,這就意味著在新聞、體育等快速攝影領域基本用不了。
那個時候的攝影機只有專業攝影師會用。
而SLR通過一片反光鏡和五稜鏡,解決了取景和成像光路的一致性,體積也大幅縮減。而單反(DSLR)則是沿襲了SLR的結構,成像媒介從膠片變為電子傳感器,憑藉著單反,尼康和佳能也逐漸確立了壟斷地位。
但是單反最大的硬傷就是,由於反光鏡,光路徑邊長,厚度不能做的更薄,導致了機身沉重,攝影也因此無法真正的普及。而微單對這個硬傷的改變,很快讓單反的地位走下神壇。
微單,其實是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MILC,開創者索尼取消反光板,縮小鏡頭和傳感器的距離,大大縮小的相機體積,同時在對焦等很多專業功能上不輸老牌單眼相機。
微單對於機身體積的進一步解放,很快吞噬著單反市場。根據CIPA的數據,2018年8月微單的銷量僅佔可換鏡頭相機銷量31%,而在2018年12月份,這一比例已經達到了47%。
微單在攝影功能的不斷完善的同時,體積的解放讓攝影器材變的更接地氣,但是微單的鏡頭依舊是傳統的笨重鏡頭,頭重腳輕的體驗依舊被很多攝影者吐槽。
只要攝影需求在,攝影器材就會一直更新換代,而最終活下來的都是能面向大眾的產品,操作性更強,更容易攜帶。
佳能尼康的終點可能不是攝影
如果單反的走下神壇是註定,那麼賴以生存的佳能、尼康又將何去何從?在單反時代,這兩家企業長時間確立了壟斷地位,但是產品擠牙膏式的更新也備受吐槽。在受到微單的衝擊後,從它們的動作來看,或許沒有把攝影視為歸途。
在攝影器材更新來看,佳能和尼康在過去兩年幾乎沒有單眼相機新品發布,到了更新節點的尼康D5600和佳能80D也未見升級跡象。
兩家企業的發展重點也開始轉向全畫幅微單,去年尼康發布了微單Z7和Z6,隨後佳能就發布了EOS R以及針對EOS R系統開發的4款RF鏡頭。
但是這兩家企業始終沒有對攝影器材的顛覆性創新,而是和索尼搶佔微單市場。這或許和無法放棄鏡頭的既得利益有關。攝影圈有「玩攝影,窮三代」的說法,真正掙錢的是上萬塊的鏡頭。
尼康和佳能作為老牌的攝影企業,有著豐富的鏡頭群,在短期內,專業攝影師對鏡頭的需求是無法替代的;但從長遠來看,當年柯達也是因為無法放棄膠捲這塊肥肉,無視攝影硬體的更新,而在數碼時代走丟。如今固守鏡頭的尼康和佳能,又是否會步柯達的後塵?
這兩家企業似乎早就為自己找退路。根據公開資料,尼康未來將致力於擴大半導體業務,顯微鏡成像、醫療健康保健解決方案等;佳能也在2016年宣布以395億元收購了東芝醫療器械子公司。
「尼康好還是佳好?」這應該是每個新手入門攝影領域時會問的一個問題。其實對於單反品牌來說,並不僅僅只有尼康和佳能,像卡賓、萊卡等等還有很多,只是這兩個的名氣比較大,所以很多人都誤認為單反就只有尼康和佳能。
首先來說說佳能。
「佳能,感動常在。」或許是因為成龍大哥代言的原因,在國內佳能的名氣要大於尼康很多(小編這裡講個小小的梗,話說成龍大哥代言一個垮掉一個,為什麼佳能還這麼火呢?)
佳能最大的特點就是在人像上面要比尼康的更加柔和。也就說佳能在拍人像的時候會機器自動做點小小的處理。但是尼康就拍的很真實,就連臉上一塊小小的斑點都可以拍出來。這裡小編就有個小小的建議,愛拍女票的就不要買尼康,之前小編拿著尼康給女朋友拍照片後沒有處理就直接給她看了,結果就給打的要死。
接著咱們再來說說尼康。
尼康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影像從心。小編的理解就是拍照技巧是基礎,用心才是重點。就像我經常掛在嘴頭的一句話:一張照片一個故事。
用尼康和佳能對比,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便宜。就拿新手經常玩的入門級來說,對於一個普通愛好者來說,尼康的3300和去年才出來的3400基本上就可以了,這兩部機型加上一個狗頭的價格一般是不會超過2500的,如果想買一個一頭多用的,就換成一個18-135的基本上也可以滿足日常需求,價格也不會超過3500,這個價格是很多人都可以接受。
第二尼康因為本身在光學產品上面就是專家,所以它的鏡頭相對而言就會便宜一點。而對於喜歡玩單反的人來說,經常換個鏡頭耍一耍是個很正常的事。那麼佳能的鏡頭如何呢?Canon具有高科技的產品手法,L頭更是現在專業攝影屆必不可少的利器,所以很多專業人士基本上手裡都是佳能的機型,價格當然也是很高。
那對於新手來說,到底應該選佳能還是選尼康?這個問題應該主要是看你自己的需求。如果你只是作為家用我覺得尼康就好,如果你是像往專業方向發展買佳能也不錯。當然小編現在遇到一個很尷尬的問題就是本來只想做個業餘的,現在玩玩就想往專業的方向去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