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王》從1994年前首次登上銀屏,到22年前同名音樂劇在紐約百老匯首演。每一次都是深受好評,有口皆碑。
時隔14年,當之無愧的音樂劇王者之作《獅子王》再次登陸中國內地,帶來原汁原味的百老匯體驗。
這一次的《獅子王》也是本次國際巡演中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一站,同時也將創下國際音樂劇在中國巡演的最高場次記錄,它必將重新定義中國觀眾對音樂劇的期待。
眾多藝術家的加持,才成就了今天萬眾矚目的《獅子王》。
導演/服裝設計/面具及木偶
共同設計/附加歌詞編寫
音樂劇《獅子王》的導演朱莉·泰默(Julie Taymor)是《獅子王》成功的關鍵人物,也是第一位獲得託尼獎最佳音樂劇導演的女性。
朱莉·泰默用她獨創的「二元性(double event)」藝術理念,為角色賦予了更深沉的人性,將塞倫蓋蒂大草原的勃勃生機用極富想像力的方式詩意展現。
演員頭戴動物面具的同時露出臉部表情,當他們站立時,觀眾可以看到擬人化的動物和他們豐富的面部表情,而當他們彎下身子,面具擋住臉部的時候,他們便成為了馳騁在非洲草原上的野獸。
擔任導演的同時,朱莉·泰默也為《獅子王》設計了服裝和面具,並拿到了1999年奧利弗獎最佳服裝設計獎。
老獅王木法沙的所有飾物都是對稱的,他的面具也是圓形的,體現出他作為國王的莊重感。他就像是太陽神,是宇宙的中心。
還有一些動物形象通過和演員身體連在一起的木偶來表現,如:狐獴、山豬、犀鳥、羚羊、獵豹、斑馬、大象、長頸鹿……
場景設計
不同於其他舞臺劇對於投影的依賴,這部音樂劇採用的是簡約的風格——用最普通的材料換來最好的舞臺效果。
太陽是由絲綢掛上竹竿做成的,通過燈光的反射形成觀眾眼中的「太陽」。當絲綢徐徐上升時,新的一天開始了,迎接新生命辛巴的誕生。
燈光設計師
燈光和場景設計相輔相成,數千種燈光設備來捕捉最強烈的舞臺色彩,當木法沙的靈魂出現在辛巴身上時,燈光創造了夢幻般的場景。
他表示:「靈魂沒有實體,但可以靠技術創造出來。」在燈光的配合下,觀眾進入了辛巴潛意識世界。
最佳編舞獎
在獅子王中,舞蹈的呈現方式十分獨特。比起單純的表現出角色的不同情緒,這裡的舞蹈更趨向於表現主義。
舞蹈是故事的一部分,通過舞蹈,觀眾看到了獅群捕獵時的兇殘,牛鈴群踐踏時的可怕,鬣狗們成群時的脅迫。
附加音樂歌詞創作/聲樂編排
附加聲樂和弦/合唱指導
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等歌曲,音樂劇還放大了非洲合唱部分,重新編曲成為舞臺上的一大亮點。
將非洲打擊樂和歐洲交響樂相融合,觀眾們能聽到母獅群與草地的和聲,也能夠聽到非洲打擊樂手的伴奏節奏。
百老匯音樂劇《獅子王》首演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音樂劇之一。
明年,百老匯原版音樂劇《獅子王》國際巡演即將登陸武漢,在家門口看到這部百老匯長期駐演劇的機會來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