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運動會在不同的場地上進行,各個球場的特性也成就了風格而不同的球員,納達爾是紅土之王,費德勒在草地上稱霸,而硬地場則是德約的天下。
2004年法網冠軍高迪奧就曾說過:「我覺得球場是網球比賽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今天我們也要試圖找出風格迥異的球場之間的差別,同時也要探究球在不同球場上會有些什麼差異。最重要的,就是看看球員們是如何應對不同場地的。
在每次對拉的過程中,球和地面的接觸時間非常的短,通常只有0.004-0.005秒,接觸的瞬間就會決定球的走向。通過高速攝像機,我們就能清楚的看到不同類型的場地是如何影響球速和彈跳高度的。當然,球員是如何移動擊球,我們也能夠知曉。
紅土場是三種場地中球速最慢的,正如高迪奧所說,一名優秀的紅土球員,需要全面的技術。在紅土場,球在接觸到紅土鬆軟的地面時,會「扎向」球場,球速跟著減小,但彈起的角度是增加的。紅土場的特點就是球反彈的高,以40度進入角為例,在紅土上的彈出角度為44度。同時,球也會受到沙土顆粒的影響減緩球速,若以100km/h的速度進入,那麼彈起速度約為57km/h。同時產生阻力。有一項數據也能夠說明這一點,紅土場上的ACE球率只有5.5%,是三種場地類型中最低的。
兩屆大滿貫得主卡費爾尼科夫在分析紅土場的擊球時就說:「在紅土場上,有充分的時間擊球,但是比賽會很累,因為更多的是主動擊球,提高速度,製造旋轉。」的確,紅土場有更多的時間回位,也可以使用滑步。也因此,紅土場上的發球得分率僅為61.5%,在三類球場中也是最低的。
但紅土之王納達爾就非常了解紅土球場的特性,他非常擅長用旋轉,納達爾的上旋平均轉速高達3200轉,四巨頭的其餘三位,則都在3000轉以下。「他知道如何跑動,在紅土場他表現的會更優秀,只要他掌控了比賽,他就能用強力上旋將對手拉出場。」2004年的法網冠軍高迪奧如此評價納達爾。
ATP最重要的巡迴賽中,硬地佔到了70%。要打好硬地的比賽,需要強有力的發球和底線,以及非常好的身體素質。在硬地上,球不會像在紅土那樣「扎」進表面,因此球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同樣是100km/h進入,在硬地上彈出時,速度能達到67km/h。速度快,但硬地的彈起角度也並不低,同樣是30度角進入,硬地的彈出角度會達到41度。同時彈起的高度也很高,能夠達到162cm。
硬地的球速通常都比較快,彈起也比較高。但根據一項經過17年研究的調查顯示,在硬地比賽時因傷退賽的情況比其他場地類型多。高迪奧對此深有感悟:「硬地受傷尤其嚴重,如果在硬地跑動時間過長,對膝蓋損傷嚴重,比起軟質球場對於身體傷害更大。」在因此在硬地打球也有「代價」。
「德約毫無疑問是硬地球場的頂級球員。他能進行長時間的跑動,底線技術出色,擊球很有威脅,能隨心隨欲的控制擊球角度。在場上拉開對手,使得對手難以回擊。」卡費爾尼科夫如此評價硬地場的德約。高迪奧對德約的評價也非常高:「他在硬地上的擊球遊刃有餘,跑動更有效,防守很好。」
當球落在草地上時,草被壓低,回彈很低。高迪奧就說:「感覺球根本不彈跳一樣,球彈起時,往前一滑。」從數據上看,若球以30度角進入,那麼彈出的角度為36度。但球速卻沒有降低,100km/h進入,彈出速度可以達到73km/h。一項數據顯示,草地賽上平均會比紅土和硬地多打30分。
在草地打球感覺更像貼著地,很難進攻和跑動。因為球場會非常滑。在草地上想要趕上球速,球員必須快速反應和移動。草地比賽的破發率通常只有33%,是三種場地中最低的。但費德勒無疑是高迪奧最欣賞的球員。「他的擊球點更短,但是他的跑動更高效,他還擁有著強大的發球技術。」
在高速攝影機下觀察,球接觸地面的瞬間完全改變了球的行程。也製造出了不同風格的網球。若要判斷一場比賽的勝率,比賽場地的球速是很重要的判斷依據。以納達爾為例,納達爾是紅土霸主,其他場地也很優秀,但場地球速會很大程度影響他的勝率。
通過納達爾在蒙卡、邁阿密和辛辛那提的勝率對比,我們會發現,在最慢的蒙卡,納達爾的勝率高達94%,而最快的辛辛那提則是69%,邁阿密居中78%,由此可見,球速越快,納達爾的勝率也就越低。
視頻來源:Unibet,發布時間201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