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2月22日訊 唐代詩人王維曾經說過:「按節下松陽,清江響鐃吹」。松陽,是中國茶葉百強縣,有中國最大的綠茶交易市場。松陽最大的底色是綠色,最大的優勢是生態。
松陽縣望松街道山仁下村(原崗後村)的茶園裡,村民毛小軍望著滿坡的茶園,很是感慨。「這幾年幸虧省文物局的結對幫扶,我的廠子有了自己的品牌,還開展了茶葉的精加工和深加工。今年疫情期間一直不溫不火的生意逆勢上漲,產值破了一個億呢。」
從倒騰茶葉批發到精加工 「香溢綠谷」闖出了大名堂
毛小軍,1998年畢業後一直在杭州打工。「回老家賺不到錢,那時候幫舅舅管著水電工人,每天50元工資,基本夠溫飽。」
2003年,浙南茶葉市場開始建立,毛小軍似乎嗅到了一絲氣息。「在杭州日子過得緊巴巴,我決定回老家發展試試。其實一開始沒有打算做茶葉批發生意,回老家的時候正好朋友的妹夫跟我回松陽,他當時在江蘇做茶葉生意,路上聊起了茶葉加工和批發。」
一來二去,毛小軍在朋友妹夫的幫助下,倒騰三車皮茶葉賺了幾萬塊。2005年,毛小軍正式進軍茶葉市場,做起了青葉加工生意。那時候炒茶葉沒有什么正式培訓,看著老師傅做就在邊上學。「茶葉粗加工生意利潤很薄,就是跑量賺個差價。2008年,因為炒茶技藝不過關,最多一天虧了6萬多元後,我決定出門學習。」
一年中,毛小軍起碼有兩個月在各個茶葉廠轉悠。「我出門學了工藝回來後輪流給廠裡的工人做培訓,可生意就是沒啥大起色。我沒有自己的品牌,也不知道怎麼去做銷售,農村人麼,想法保守一些,賺點小錢就好。」
2010年開始到2014年的五年間,松陽茶園的面積增長到11.73萬畝,茶葉產量增長到10200噸,產值達到9.05億元,遠遠超過茶園面積的增幅。隨著市場知名度的增大與茶葉交易量的上升,松陽縣逐年健全了茶葉市場、信息網絡和倉儲物流等交易設施,創建綠茶價格指數發布平臺。
毛小軍有很多想法,實際操作時卻非常迷茫。這時候,浙江省文物局進村的結對幫扶讓毛小軍眼前一亮。「駐村指導員一直鼓勵我要創建自己的品牌,讓我做網上直播,線上線下一起上,還指導我開展茶葉的精加工和細加工。他們反覆告訴我,松陽的茶葉那麼有名,我的茶葉質量那麼好,一定要自己做品牌。」
從不解到慢慢接受,「香溢綠谷」品牌誕生。如今的毛小軍摸著腦門笑得很開懷:「真的要謝謝省文物局啊,沒有他們的話,我還在做著最粗的加工生意,大錢讓別人賺,現在生意很好,本地賣100多元一斤的秋茶,到嶗山馬上就賣到300元一斤;還有散茶,加上包裝可以多賣50元一包……今年疫情期間,我們廠不僅沒受到影響,產值還逆勢上漲達到了1.2個億。」
毛小軍說,現在已經有很多文創企業聯繫他,不僅幫著一起賣茶葉,還有開發衍生產品的想法。用他的話講,日子肯定會越過越好。
古建院專家搶修宗祠 留住美麗鄉村的鄉愁
12月2日,山仁下村楊氏宗祠門口,村民舉行了簡單的祭奠儀式後,開始破土修繕。「山仁下村一直是省級集體經濟薄弱村,2018年結對幫扶後經過我們走訪發現,村子還有深厚的人文底蘊。」省文物局駐松陽縣山仁下村幹部施義亭告訴錢報記者。
山仁下村是北宋愛國將領楊家將後人聚居地,但兩個宗祠年久失修、破敗不堪。「鄉愁是村民的情感依託,宗祠是同姓村民共同的情感維繫,保護老屋就是保護民心。」說幹就幹,省文物局柳河局長等人多次到現場指導,組織浙江省古建築設計研究院專家團隊進行勘察和方案論證,一場宗祠老屋拯救行動就此展開。
修繕過程中,施義亭組織村民成立宗祠修繕理事會,籌集捐款7萬餘元,協調修繕資金60萬元,短短3個月時間,就完成了王氏宗祠和村舊會堂修繕工作。「王氏宗祠修繕好後,村民有了祭祀場所,配合文化禮堂建設還有一個小型舞臺,送文化送演出下鄉以及逢年過節,村民可以在裡面看戲聽曲,此外還增加了健身器材、運動設施供村民活動,這些都豐富了村民的精神娛樂生活。接下來的任務就是進行楊氏宗祠的修繕。」
村道上起起伏伏的石頭路,祠堂裡進進出出的村民,這裡只是浙南村莊的一個縮影。施義亭望著遠處成片的茶園很是感慨:這些年我們一方面努力從「輸血」幫扶向「造血」幫扶轉變——爭取光伏項目197萬,幫助村裡每月收益1萬多元,25年持久收益;然後對接了嘉興的飛地項目100萬,每年收益10萬元;還同步建設茶產業園和村物業樓,村集體和貧困戶增收正在持續改善;另一方面努力建設美麗鄉村,除了修繕祠堂,還修建了村裡第一個多功能運動場,垃圾分類池等等;我們還組織聯繫浙江國際美術交流協會等單位送文化下鄉進行文化幫扶。
積極從「農旅」向「文旅」轉變的這些年,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裡旅遊。「村子正在慢慢活起來,這就是希望。」這個年輕人已經在山仁下村紮根兩年。錢報記者得知,前不久舉行的浙江省首屆「最美浙江人.最美文旅人」的評選中,施義亭被評為浙江省最美文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