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歌手》第四季(以下簡稱《我是歌手4》)中年紀最小的歌手徐佳瑩,首期演唱《失落沙洲》之後,就被寄予厚望,更被不少觀眾稱為是上一季度熱門歌手、音樂詩人李健的女生版。進入節目中期,徐佳瑩的表現一直比較穩定,能走到今天,對她來說完全是意料之外。「我來之前,就覺得自己是第一個被淘汰的選手,因為其他歌手真的太有氣場了。」出道8年的徐佳瑩已經登上過各種舞臺,但《我是歌手》的舞臺對她而言,依然分量很重。她把自己的每一場演出視作「歷史性」,任何差錯都會被刻錄下來,然後不斷循環。
作為一個創作型的女歌手,徐佳瑩並不善於言辭,但她很善於觀察和思考,她告訴南方日報記者:「來到這個舞臺,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知道自己在這個市場上到底處於一個怎樣的地位,我的能力究竟到哪裡。」
南方日報:當初是為什麼來參加《我是歌手4》這個比賽的?
徐佳瑩:很早的時候,我就聽公司的人說《我是歌手》的製作人洪濤老師很重視選歌手,他會去不同的地方聽歌手的現場唱歌。兩年前我在北京舉行一個小型的演唱會。洪濤老師來看我,有一面之緣。直到去年他們來找我上這個節目,我當時很害怕,覺得自己不能勝任。我一直覺得站上這個舞臺的人都是氣場很強的,我湊什麼熱鬧?後來我覺得這個機會不是想有就有的,哪怕我只上一集,也是賺到了。
徐佳瑩演唱《莉莉安》劇照
南方日報:有人評價你就是「女生版」的李健,你覺得自己是這樣的風格?
徐佳瑩:我是一個很被動的人,我對自己也比較遲鈍,真的不太知道自己的風格,我還在觀望。現在才到一半,我也不知道能留多久,對於我來說一切都太刺激了,根本不是我想像的那樣。
有朋友和我說,這個舞臺就是音樂市場的縮影,我覺得這句話很對。來到這個舞臺,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知道自己在這個市場處於一個怎樣的地位,我的能力究竟到哪裡。有掌聲和沒掌聲都要怎麼辦,遇到困難要如何去面對。
南方日報:創作音樂時的狀態是怎樣的?
徐佳瑩:我其實挺不擅長說自己的,我對音樂基本上是一種沒有來由的熱愛,就算我今天不是歌手,我也還是很愛音樂。平時我會經常跟音樂人接觸打交道,當需要在舞臺上表演的時候,我的腦裡的想法就會比較多。因為儲備量很大,所以隨時都會有靈感。雖然說起來每周的改編都有壓力,但是運用起來很好玩,很過癮的。
南方日報:你不是科班出身的歌手,如何去保持自己在音樂上的創造力?
徐佳瑩:除了自己的接觸和積累,最關鍵是入行之後跟音樂人的接觸。每次跟不同人的合作,以及工作機會都讓我見識很多。我平時聽很多很多的音樂,這些音樂的感覺都存在我的腦子裡,在我改編的時候,就會把這些感覺調動出來,然後不斷地去調整。我覺得自己就像臺電腦,不論是生活上還是工作上都不斷向我灌輸跟音樂有關的軟體。
徐佳瑩在錄音
南方日報:你很喜歡和音樂人做朋友嗎,私底下都是聊音樂嗎?
徐佳瑩:會因為音樂拉近相互間的距離,大家會由音樂產生的共鳴而變得熟悉,哪怕是第一次見面。交朋友這件事情上我很被動的,想要和一個做朋友基本出于欣賞。
我的很多朋友都是幕後的。臺灣也有很多創作型歌手,我跟他們都很熟。我們會一起上通告,平時傳個簡訊,如果出專輯有機會在音樂上合作交流就更好。
南方日報:是不是打算借這個機會擴大自己的音樂市場?
徐佳瑩:雖然現在出道很難,但是現在有選秀節目和平臺,網絡更加發達,這些都是以前沒有的。我自己覺得還是先做好音樂。對我來說,人不紅沒關係,歌紅就夠了。好的歌會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和心裡。
徐佳瑩和芒果經紀人李莎旻子
南方日報:對於一個創作者來說,如果積累用完了怎麼辦?
徐佳瑩:這些積累早就已經用完了。來到這個舞臺就好像回到學生時代,什麼都從頭再來,已經沒有了過去的安逸,因為每周都得逼著你去想出不同的改編版本。
別人眼中古靈精怪的特質我當然有。但我在某些方面還是挺倔強的,跟我很親近的人都會覺得我很難搞,很多時候我就是假裝隨和。但是對音樂,我一向都是很有態度。做任何的嘗試,都要過得了我自己這一關,要有感覺,但不會「自虐」,我還是會在適當時候放過自己。
徐佳瑩:我很喜歡創作,所以會給人比較安靜的感覺。當然我確實喜歡記錄生活。我從小就喜歡唱歌聽音樂。並沒有刻意讓自己成為怎樣的歌手,只是珍惜喜歡音樂這份心情,然後引導我走向歌手這條路。我就是離不開音樂。聽音樂最能讓我放鬆,抒發情緒。我覺得音樂讓我多一種方法去跟別人分享和溝通。
南方日報:如果作為一個流行手,肯定就要取悅觀眾,你能做到嗎?
徐佳瑩:對於我的性格,可能會比較難一點,但我始終堅持把歌唱好再說別的,一切慢慢來。其實私底下的我也是很活潑的人。我可以非常「人來瘋」,完全超乎你的想像。然後當我不寫歌的時候,也會思考很多問題,當然,我不會想很多很嚴肅的內容和話題,但我會關注身邊的人,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有跟我有關的事情我都會去想。我重感情,我覺得自己還挺感性,甚至挺情緒化。
徐佳瑩帶著她的專輯
南方日報:有人說你登上這個舞臺也是一種野心,你覺得呢?
徐佳瑩:我覺得這些都不是主要的。我看重的是我的音樂,我的發展有更多可能性,特別是音樂上的資源,還有挑戰。我當歌手有七八年了,已經不在乎別人說我什麼。當然我還是很開心別人開始對我有評價。
好學生也有出頭天
徐佳瑩是真的很低調,一直以來,她認真地唱歌,低調地創作。出道六年出了四張輯,首張專輯出來她就激動地掉眼淚,隨後在短短時間內,獲得六個臺灣金曲獎提名,從最佳新人獎到最佳女歌手獎提名,也曾在臺北小巨蛋舉辦演唱會,座無虛席。她一路走過的路,無愧於樂壇「好學生」的稱號,而她收穫的成績,從側面證明了,即使在充斥著炒作和浮躁的娛樂圈,努力低調的好學生,也是有出頭天的。
作為不是專業出身但愛著音樂的年輕人,徐佳瑩一直都在用她的努力證明自己對音樂的熱愛,證明她的社團音樂教育和她的選秀出身經歷並不是「先天不足」。
曾有人說,登上《我是歌手》的舞臺,意味著徐佳瑩不再躲在自己的世界裡,倔強和安靜地歌唱。對於一個創作型的歌手,我們的期待往往很高。徐佳瑩就是這樣一個被寄予厚望的好學生,她天賦良好、成績優秀、性格低調、認真勤奮,一切都那麼完美,但卻總差那麼驚豔的一筆。
現在,徐佳瑩正努力撕掉小清新的標籤,這對於和她同時代的港臺歌手來說,是不是一個勇敢的跳躍呢?
作者:南方日報記者 鍾琳
(對原文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