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縣金村鄉蘭莊村蘭雙勤:養牛致富勁頭足

2020-12-24 每日甘肅

蘭雙勤 養牛致富勁頭足

每日甘肅網6月23日訊 據隴東報報導(通訊員劉華南、任芳偉)「自從養起肉牛,我家的光景一天比一天好,要是放在以前,這樣的光景想都不敢想。」說起現在的好日子,寧縣金村鄉蘭莊村貧困戶蘭雙勤激動地說。

蘭莊村是寧縣一個偏遠的川道村,地形溝壑縱橫、交通閉塞,產業發展後勁欠缺,是全縣重點貧困村和省級深度貧困村。前些年,肢體二級殘疾的蘭雙勤獨自撫養3個子女,靠著十幾畝莊稼勉強維持生計,生活舉步維艱。

近年來,金村鄉鼓勵引導群眾在發展種植業的同時發展特色養殖,並無償為村民搭建牛棚、投放牛犢、提供養殖技術指導。蘭雙勤在幫扶幹部的動員下決心養殖肉牛,借著寧縣到戶產業獎補的東風,蘭雙勤買了兩頭基礎母牛,搞起了肉牛養殖。

「2018年初我買了兩頭肉牛,每天精心照顧著,看著它們,我覺得日子有了奔頭,人也有了精氣神,後來政府又給了我7000元獎補資金,更加堅定了我靠養牛脫貧致富的決心。」蘭雙勤告訴記者。

2019年剛過完年,蘭雙勤一家從窯洞搬進了蘭莊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政府在新家附近給他免費蓋了一座牛棚。養殖條件好了,蘭雙勤逐步擴大了養殖規模,2019年底存欄量已經達到6頭,當年光靠出售牛犢就收入了近1萬元,等肉牛出欄又會有一筆可觀的收入。

產業增收穩定了,蘭雙勤的致富勁頭越來越足,他告訴記者,今年他想將自家的肉牛養殖規模擴大到20頭。

相關焦點

  • 蘭莊村:樹信心強產業,走穩生態小康路
    走進素有寧縣「天然氧吧」之稱的金村鄉蘭莊村,只見群山環繞、林木蔥蘢、流水潺潺、片片良田裡莊稼拔節生長,掩映在花木叢中的農家小院素潔雅致,處處盡顯脫貧攻堅以來村莊發生的可喜變化和鄉村振興呈現出的勃勃生機。
  • 蘭莊村:擁抱青山綠水,實現產業強村
    寧縣金村鄉蘭莊村地處子午嶺腹地,村上利用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大力發展富民產業,實現了生態文明與脫貧攻堅雙贏。蘭莊村位於寧縣東部,一條延綿的平道河穿村而過,孕育了266戶910人的小村落。蘭莊村長期以來種植冬小麥為主,戶均小麥種植面積在10畝以上,因為受海拔影響,每年小麥復甦季節容易出現霜凍天氣,受自然災害影響較大。農業生產過程中,川地路難走,機械使用率低,需要大量的青壯年勞力。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蘭莊村依託當地資源優勢註冊成立了寧縣金村子午春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鼓勵貧困戶培育油松、側柏容器苗。
  • 擬命名2019年度寧縣「最美家庭」「最美家庭成員...
    王愛梅家庭 寧縣金村鄉蘭莊村教子有方家庭(8戶)張富祥家庭 寧縣新莊鎮頡家村楊 芳家庭 寧縣和盛農貿市場楊奎芳家庭 寧縣和盛鎮廟花村四組徐鐵虎家庭 寧縣九峴鄉川口村張新會家庭 寧縣九峴鄉馬窪村王智剛家庭
  • 殘疾人黃光全的養牛「致富經」
    記者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組織的「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秋冬季主題採訪團來到貴州省石阡縣石固鄉蒲草塘村時,黃光全一邊往牛舍搬運草料,一邊向記者介紹自己的養牛「致富經」。  黃光全視力三級殘疾,無法進行農業勞動,父母年逾七十,兩個孩子分別在讀初高中,妻子是家裡唯一正常勞動力。
  • 盧凱:返鄉養牛致富 帶動鄉親增收
    盧凱是興仁市大山鎮豬槽箐村的創業能手,2016年,在外辦紙廠的他選擇回鄉創業,從此開始了他的養牛事業,5年多來,他不僅成了村裡的養殖大戶,還帶動了鄰裡鄉親共同增收致富。
  • 寧縣良平鎮:疫情防控一線,最「悍」半邊天
    寧縣良平鎮:疫情防控一線,最「悍」半邊天 2020-02-13 14: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幸福保山:芒寬鄉規模化養牛見成效,群眾增收致富笑開顏!
    來源:保山日報近年來,保山市隆陽區芒寬鄉為積極響應打造「綠色食品牌」,適應市場需求,2013年引進保山市偉農農牧有限公司,大力發展規模化肉牛養殖,通過企業帶動,養殖業逐漸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帶動本地群眾增收致富。
  • 周家鎮「牛司令」葛新鋒 新年致富「牛」勁足
    說起新年願望,他用數字說出了自己新一年的打算:「我希望養牛規模是現在的3倍,達到100頭。年收入達到50萬元,帶動農戶30多戶,幫助鄉親們的『錢袋子』鼓起來。」葛新鋒曾經也有外出務工闖蕩的經歷,但他覺得根在老家,在外務工心裡總不踏實。2008年,葛新鋒前往內蒙古學習肉牛養殖技術後,2011年拿出家中所有積蓄,開始了自己的養殖之路。
  • 彭鬧如:貧困戶變養牛大戶 幸福生活「牛」起來
    從貧困戶到當地聞名的養牛大戶,從一個年收入不到10000元的低收入家庭,變成了如今年收入10萬餘元的致富能手家庭,鎖石鎮景星村村民彭鬧如通過依靠黨的惠民政策和勤勞的雙手,改變了一家人的命運。冬日的午後,天氣陰冷,彭鬧如卻在紅薯地裡大汗淋漓幹著農活。
  • 產業扶貧結碩果 幸福花開別樣紅——寧縣「脫貧攻堅宣傳周」發布...
    寧縣的各大企業帶著琳琅滿目的特色農產品在此展銷,吸引了眾多市民購買。與此同時,在西部創客會議室裡,寧縣脫貧攻堅成就展正式啟動,各界嘉賓、媒體記者齊聚一堂,共話寧縣全面小康的美好願景,共享寧縣脫貧成果。近年來,寧縣圍繞「兩不愁三保障」,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脫貧攻堅的先導工程,逐項補齊達標。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目前,寧縣村村通上硬化路,戶戶吃上放心水,人人住上安全房。
  • ...養牛養出「牛日子」丨百裡杜鵑管理區金坡鄉錦星村村民王德順
    考慮到我們村山多、植被茂盛的資源優勢,最終,我決定發展養牛產業。  發展方向確定了,資金又成了我面臨的新難題。為了幫助我家早日擺脫困境,鄉村兩級幹部為我制定幫扶措施,幫助我理清了發展思路,申請的小額貸款解決了養牛啟動資金問題。
  • 寧縣鬼與鎮原鬼的故事
    ,鎮原人鬼多」,還有「三個鎮原鬼,鬼不過一個寧縣老實」的說法,大抵是因為這兩個縣都是人口大縣,也是文化之鄉,人們都頭腦靈活,生意經不錯,很會鬥智鬥勇。 法會這日,小崆峒山頭善男信女絡繹不絕,人潮湧動,這些面鬼全部被拿出來用於法會活動,人們都指指點點,說大鬼是寧縣人捏的,小鬼是鎮原人捏的,說寧縣人捏的鬼大,鎮原人捏的鬼小,你傳我,我傳他,漸漸的就傳成了:「寧縣人鬼大,鎮原人鬼小」,後來這句話就漸漸被傳開,人們都說三個鎮原鬼比不過一個寧縣鬼,但關於寧縣人與鎮原人捏面鬼的故事原本卻漸漸被人們淡忘。
  • 民兵帶頭致富,遼寧省清原縣百餘貧困戶脫貧
    胡景發是于家堡村的民兵連長,同時也是縣人武部培養的致富帶頭人。自2014年起,縣人武部就為他發展黑木耳種植提供全方位支持,安排他到撫順縣黑木耳基地學種植技術,為其協調創業貸款,聯繫銷售出路……隨著黑木耳種植產業規模擴大,致富帶頭人的作用日益凸顯。
  • 養羊和養牛哪個省力風險低?為什麼?
    養羊和養牛哪個省力風險低?為什麼?牛和羊都可以實行圈養或自然放牧,在圈養中,羊對圈舍的要求比牛高,而且羊圈既要求架空防潮,又要保證冬暖夏涼,耐熱耐寒能力遠不如牛,飼料又必須勤添勤喂,不能一次性投喂,否則因唾液汙染後,羊就不會採食而浪費草料,這樣就必須要花費大量的人力。
  • 官莊鄉葛沽塘村「80後」夫妻養牛實現創業夢
    官莊鄉葛沽塘村「80後」夫妻養牛實現創業夢 2020-12-23 2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興義農商銀行:金融活水「餵」出「哞哞」致富聲
    中新網貴州新聞3月26日電(範元青)麗日暖陽,萬物生長,查白村柏油馬路旁邊的黑麥草長勢喜人,牛兒的「夥食」不用再愁,養牛戶省心不少。  近日,為全力支持產業結構調整,助力群眾脫貧致富,有效解決群眾在生產生活過程中的實際困難,興義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尤昌文帶領業務骨幹深入農戶家中,全面了解農戶養殖經驗和資金需求。
  • 綏德韓雪俊的致富路:從一頭牛到三十頭牛
    7月14日,在綏德縣崔家灣鎮舉辦的第三屆「崔家灣好人」表彰大會上,來自該鎮王梁川村村民韓雪俊,憑藉從養1頭牛到養30頭牛的勤勞致富事跡,榮獲了「自強勵志典範」榮譽稱號,為鄉親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 他用金融思維顛覆養牛產業,4年就成為養牛能手,如今年入3500萬
    張石本來是上海一家證券公司的投資經理,年薪百萬,卻偏偏回家養牛。他養牛有高招,賣牛有門道。僅用4年時間成為當地養牛行業翹楚,他的肉牛的年銷售額就達到三千五百多萬元,還帶動了當地三百多戶農戶一起增收。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 烏蘭浩特市畜牧工作站專家指導農民朋友科學養牛
    養牛,特別是肉牛養殖是農民致富的一條好門路,但要想獲得較高經濟效益,必須堅持科學飼養、精細管理、品種改良。一、保持良好生長環境肉牛養殖必須要做好牛舍建設,因地制宜建造冬暖夏涼的牛舍,冬季要做好保溫,舍內溫度在5℃以上。要求每天定時清理糞便,清掃圈舍,刷拭牛體,增強體質,減少運動,利於增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