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誇張地說,電影《夏洛特煩惱》是我在大銀幕上看到過的最好的喜劇,沒有之一。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但我不想把第一句話複製粘貼三遍,這樣顯得很不幽默,所以大家想跟我產生共鳴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去影院親自觀摩。
對於我這樣看過近千部經典影片的骨灰級影迷來說,我從來都認為,國產電影基本就是垃圾場殘次品,像最近上映的什麼妖塔之類的作品,就是典型的代言,就連消磨生命都不配。在看《夏洛特煩惱》之前,這部作品在豆瓣上的口碑高達8.5分,這個挑剔的平臺的大眾點評,往往代表著一種風向標,指引著你的看片方向。
好的喜劇有很多,但能把笑聲淚水和情懷結合地如此一致的,《夏洛特煩惱》不逞多讓。影片講述昔日校花秋雅的婚禮正在隆重舉行,學生時代暗戀秋雅的夏洛看著周圍事業成功的老同學,心中泛起酸味,借著七分醉意大鬧婚禮現場,甚至惹得妻子馬冬梅現場發飆,而他發洩過後卻在馬桶上睡著了。夢裡他重回校園,追求到他心愛的女孩、讓失望的母親重展笑顏、甚至成為無所不能的流行樂壇巨星。在醉生夢死的過程中,他發現自己就算功成名就,但身邊的人都在利用自己,一切都是過眼雲煙,只有馬冬梅是最值得珍惜。
這部影片的牛逼之處在於,強大的編劇團隊編織的一個倒敘的美夢故事,一個懷揣夢想卻人生失敗的loser,不甘心自己曾經浪費和流逝的青春人生,決意重新再來一次。一切人生都在可預見性中錯位發生,所有的笑料都相互關照環環相扣,幾乎做到全程無尿點。在這個過程中,男主角意識到,人生其實不必如此遺憾,因為人生就是遺憾的藝術,人生再來一次,縱然成為萬眾矚目的大明星,自己仍然活在巨大的遺憾中,只有真正陪伴自己的人才值得珍惜。整個電影都瀰漫著一種巨大的傷感,苦心經營後仍然一片虛空的無力感,荒誕又真實的含笑帶淚的人生解剖課。作為跟片中男女主角同樣參加過97年高考的我來說,這種共鳴尤其深刻。
懷舊和情懷是影片的主菜,開心麻花團隊有效地掌握著社會的痛點,所有傑出的喜劇,背後都站著一個憂鬱的悲劇。無論是老師的不稱職和收受學生禮物,還是校長的官僚主義,還是這些年虛高不下的房價,還是嫁土豪的擇偶觀,都進行了巧妙的諷刺和鞭撻。而這一切的設定,都是我們這個社會付出的慘痛代價,人們在電影中會心一笑,然後一瞬間不得不陷入思考。在這部影片中,我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經歷的所有的青春的傷痛和美好,你會在這個過程中黯然神傷,那些年我們愛過的那個人呵,你在哪裡啊。
《夏洛特煩惱》的性質被劃為喜劇,其實它還兼顧著青春偶像劇的性質,如果你把它當成青春偶像劇來看,也實在是太棒的一部電影。建議開心麻花團隊開一個電影拍攝培訓班,把《何以笙簫默》、《匆匆那年》、《我就是我》、《同桌的你》、《初戀未滿》、《怒放》、《青春派》、《激浪青春》、《少年輕狂》等爛片的導演都弄來做個行業培訓,騙錢也是需要門檻的好嗎。同期還有徐崢的《港囧》,如果沒有《夏洛特煩惱》做對比的話,《港囧》其實還馬馬虎虎說得過去,如果跟同樣走在懷舊和情懷的道路上的前者做對比,那就太露怯了。看看開心麻花如何向經典致敬,如何用老歌激蕩觀眾的往日情懷。無論從哪個方面,《夏洛特煩惱》都完爆《港囧》。
沒有一線大明星,沒有什麼小鮮肉,沒有鋪天蓋地宣傳,在強手如雲的國慶檔電影中,《夏洛特煩惱》最開始並沒有獲得院線的重視,只是被認作是國慶檔的「配菜」,上映第一天僅有12%的排片率,收穫2380萬票房。因為內容做得太牛逼了,這部電影很快在社交網絡上收到追捧。在豆瓣上,《夏洛特煩惱》以8.5分的評分完勝同檔期影片。
因為《煎餅俠》而一炮走紅的董成鵬在微博惺惺相惜地說:「微博上關注我的人,大部分應該都是喜歡喜劇的,小部分愛我的顏,我希望你們都去看《夏洛特煩惱》,我看完以後深深被震撼。這種震撼叫做:多虧《煎餅俠》7月份就已經播了否則該多不好意思搖旗吶喊啊。」韓寒則驚呼:「剛看完《夏洛特煩惱》,意外,驚喜,大讚,決定二刷,極力推薦。從片方到演員我都不認識,但這部電影不到十億票房就太可惜了。」
隨著《夏洛特煩惱》越來越受到歡迎,該片的排片率越來越高,而票房收入呈現遞進式增加。截至10月4日上午10點,實時票房數據顯示,《夏洛特煩惱》票房已過兩億,成為國慶檔電影最大的黑馬。了解開心麻花團隊的人都知道,《夏洛特煩惱》的成功並非狗屎運,這是他們在話劇領域耕耘12年,最終厚積薄發的碩果。
熱映完全在開心麻花預期當中。電影《夏洛特煩惱》由話劇改編而來,粉絲基礎已經存在,題材也已經經受市場考驗。根據公開轉讓說明書中,作為話劇,《夏洛特煩惱》自2013年以來在全國範圍內共演出350場,每場容納的觀眾人數為1000人,平均上座率為95%。
假設《夏洛特煩惱》最終票房突破5億、分帳1/3,《夏洛特煩惱》給開心麻花帶來的收入可能將超過1.5億。對於2014年收入1.5億元的開心麻花來說,這意味著一部《夏洛特煩惱》就讓公司2015年業績成功翻倍。以50元一張票的價格計算,5億元的票房意味約1000萬人次觀看《夏洛特煩惱》,而在過去12年開心麻花所有的話劇觀看人次才150萬次,這部電影相當於過去12年話劇觀看次數的7倍左右。
開心麻花一下子進入了一個巨大的風口,這也正是開心麻花的戰略意圖所在。開心麻花總經理劉洪濤曾經對外表示,話劇市場最大的問題是成本和規模之間的矛盾。話劇很難大規模複製,每一次演出成本都不斷往上走,但票房收入增加其實存在天花板。「真正讓我們決定做電影的是《泰囧》,當時我們就想一樣是喜劇,我們也能做好。」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夏洛特煩惱》沈騰說,「現在做電影門檻低,甚至可以說是沒有門檻。開心麻花選擇把《夏洛特煩惱》打造成第一部電影的時候,經過了周密的計劃和前期準備,可以說開心麻花是最有資格做喜劇電影的。」
巧合的是,就在《夏洛特煩惱》上映前一天,開心麻花向新三板提交了掛牌申請,正式登陸資本市場,這看上去並非無心之舉。因為,電影對開心麻花的意義太重大了。在經營模式上,開心麻花以製片人為中心,操作方式則和電影類似,這也為公司進入電影行業做了鋪墊。進軍電影可能會再造一個開心麻花,甚至可能再造多個開心麻花。而登陸新三板的一個直接原因就是為進入電影行業募資。
開心麻花團隊相比於趙本山團隊和郭德綱團隊,他們只是一個屌絲團隊,但這個團隊一直在喜劇領域精耕細作孜孜以求,最終誕生出《夏洛特煩惱》這樣的精品。他們的成功沒有什麼秘訣,如果說有,那就是認真做出好東西,市場永遠不會辜負好東西。就像做公眾號一樣,你可能粉絲基數很少,但如果這篇文章足夠牛逼,它就可能通過一小部分鐵桿粉絲像野火燎原一樣傳遍大江南北,這是對創作者的褒獎和尊重。
在某種程度上,《夏洛特煩惱》不僅僅是屌絲的逆襲,更像是一個小號的逆襲。夏洛在電影裡沒有實現的夢想,開心麻花在現實中實現了。
《夏洛特煩惱》的火爆告訴我們,趙本山只是農民式的娛樂,郭德綱流於市井式的搞笑,開心麻花團隊代表著一種城市中產階級的審美趣味。這不是娛樂,也不是搞笑,這叫幽默,幽默是精神的果實,高級審美的一種核心產品。
《夏洛特煩惱》的火爆告訴我們,拍電影的可以不用坑蒙拐騙也能掙錢,怎麼掙,站著掙,光明正大地掙!拍電影不是一個沒有門檻的行業,不是誰都敢拿著一張名片說,我是導演!
《夏洛特煩惱》的火爆告訴我們,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在影院裡不看國產垃圾,國產電影同樣可以不是垃圾的代名詞,這部電影的意義在於,它客觀上製造了一個行業標準。達到這個標準,你無愧於電影人的稱號,低於這個標準,片頭片尾你還好意思打上自己的導演、編劇和端茶倒水的場務名字嗎?
《夏洛特煩惱》的火爆告訴我們,屌絲逆襲儘管是極小概率事件,但屌絲是可以逆襲的,只是你需要付出的遠超過你的想像。
《夏洛特煩惱》的火爆告訴我們,不念過往,不懼未來,活在當下,這比什麼都重要。
聲明:所有文章都是本公號原創,如需轉載引用,必須在後臺申請授權。
微博號:王旭的王
微信號:wangxudewang
這個公眾號的前身是「旭託邦」
從不重複他人傳播的陳詞濫調
用犀利的視角解讀人性和社會
帶你牛逼帶你飛的毒舌藝術家
文藝連萌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如果你覺得作者不錯並想打賞,請點擊下面二維碼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