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爸小強」離婚了。
很多人看到這個熱搜時一臉懵,這是誰?
有人說,全職媽媽我們見多了,看了奶爸小強,才知道全職爸爸的生活竟然是這樣的。
沒錯,奶爸小強是一個全職爸爸。
曾經,他有著自己的工作,妻子是一家公司的總經理,由於家中沒有老人幫忙,帶娃這件事一度成為夫妻之間的頭號難題。
這個時候,小強決定辭職,自己全職在家帶娃。
和很多的全職媽媽一樣,全職爸爸小強的一天,也是從夜裡開始的:
深夜23:20、00:00、2:00……他被娃一道道「鬧鐘」叫醒,慌慌張張起床衝奶粉、哄娃睡覺。
一夜折騰下來,已經是凌晨5點。
頂著黑眼圈,望著凌晨5點的城市,奶爸小強感慨萬分——帶娃太難了!
然後就可以休息了嗎?當然不是!
他用視頻記錄下了全職奶爸一天的生活:
出門買菜——1小時;
洗衣服拖地收拾屋子——2小時;
做飯——2小時;
衝奶粉,餵寶寶,哄寶寶睡覺——10次,一次40分鐘;
帶寶寶出去放風——2小時……
一天下來,根本沒有休息的時間。
2019年5月,他開始第一天全職奶爸的生活。
2020年8月,他官宣了離婚。
被問起離婚原因時,小強只說了一句話:
柴米油鹽的瑣碎不斷侵蝕著生活,這麼多年感情也不斷被衝擊留下一地雞毛。
雖然,我們不知道他們夫妻之間具體發生了些什麼。
但是小強說,全職在家帶娃這一年多,他變了很多。
從一個精神小夥,到滿臉疲態的「黃臉大叔」,褲衩背心是帶娃標配;
也經歷過「產後抑鬱」,感受到了和社會的脫節;
就連帶娃去公司找妻子,看著熟悉的職場,他都覺得自己不再自信……
對了,離婚後孩子歸了爸爸。
「你後悔了嗎?」
「你想聽真話嗎?」
這是網友和奶爸小強曾經的一段對話。是後悔,還是不後悔?每個人可能都有著自己的答案。
有不少網友說:這是炒作!孩子可能是租來的!
關於這一問題,有個網友說的話很中肯:
「不管是不是租的,畢竟是沒有證據的事。退一萬步,就算是炒作,但或許能給我們一點啟示:當代社會,女人承受的不止是他表現的這些。」
還有一個媽媽的評論更加扎心:
全網看過的唯一一個帶孩子的寶爸離婚了,不知道中國這麼多一個人帶孩子的寶媽是怎麼渡劫的。
一個人帶娃的苦和累,經歷過的人都懂。
奶爸小強離婚後,網友們不勝唏噓,紛紛表示:
誰帶孩子誰弱勢,誰全職誰離婚,不分男女。
全職爸爸尚且如此,數不清的全職媽媽,更是被「弱勢」圍剿。
這份「弱勢」,像一面無形的牆,阻斷了與外界的聯結,將她們困囿於方寸之間。
首先,與職場漸行漸遠後,也意味著失去了社會價值,被歧視、被拋棄。
比如今年年初,一度引起熱議的外賣騎手葉愛玲。
葉愛玲是同濟大學高材生,畢業後做過管理,創業當過老闆。
生完孩子後,她辭掉工作回歸家庭,一晃就做了十幾年。
兒子上初中後,她想重回職場,卻發現自己早已被時代拋棄,只能做外賣騎手。
其次,全職媽媽創造的價值,往往不被認可。
美國《財富》雜誌做過一項研究:
把全職媽媽所承擔的工作,按照社會職能劃分成保姆、廚師、司機、育兒師、教練、清潔工、銷售……等十幾個工種,以中等工作量消費水平換算,折換成年薪是12萬美元。
可現實中的情況呢?
家裡工作的一方,其創造的價值是可衡量的、顯性的、具象的。
而全職帶娃的一方,前綴往往是「沒工作」「不掙錢」,是理所應當24小時在線的保姆,是無能沒用的寄生蟲,是被排除在「獨立女性」之外的一群人。
蔡康永曾拍過一個短視頻《親愛的,你過得好嗎》,裡面一個全職媽媽令人記憶猶新。
30歲生日那天,她想買個LV包包犒勞幾年來專注養育孩子的自己。
沒想到老公輕蔑地說:
「背LV上街買菜接小孩,人家會認為是真的嗎?」
別說普通人,就連紅遍亞洲的日本巨星山口百惠,也曾被認為拖時代精神後腿。
巔峰時期,她激流勇退,回歸家庭相夫教子。
結果,一家女性雜誌用長篇幅痛批:
「都是因為你,婦女的地位又倒退回十年前,真可惜。」
而最擊垮內心防線的,是承受來自家人的多維度壓力。
韓國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中,金智英生了孩子後放棄經營多年的工作,當了全職媽媽。
而老公所謂的「幫忙」,只是下班後有限的幾小時。
親媽傳統,婆婆挑剔,無論她怎麼做,都得不到認可慰藉。
沒有社交、丈夫無視、長輩不理解,內憂外患之下,她患上了抑鬱症,且人格分裂,經常自說自話、出現幻象。
影片中一句臺詞真實而扎心:
「有時候也覺得幸福,有時候覺得被囚禁,以為繞過這道牆,就會看見出口,卻又是牆。」
每一個全職媽媽,都是在渡劫。
有一部懸疑短片《A藥片》,一度被戳中淚點。
短片中的妻子懷孕生子後就辭職在家,把生活重心都放到了孩子身上。
作為一個新手媽媽,經常哭鬧的孩子讓她常常身心俱疲。
有時候,她也會忍不住朝孩子發兩句火。
然而身邊的丈夫不但沒有安撫他,也不幫忙照顧孩子,反而訓斥埋怨她,讓她收斂一下脾氣。
在一次又一次心力憔悴後,她開始神情恍惚——如果沒有這個孩子,我是不是就不用這麼辛苦了?
下坡路上,她試著鬆開手中的嬰兒車。
在孩子溜走的那一刻,她瞬間清醒過來,趕緊把孩子抱在懷裡。
一個醫生看她精神狀態不好,開了一種神奇的藥片:只要吃要這種藥片,她就能聽懂孩子在說什麼。
三更半夜,孩子哭得聲嘶力竭哄不好,她趕緊吃下一片藥。
奇蹟出現了,她竟然真的聽懂了孩子的語言,拍著孩子的肩膀耐心安撫著。
慢慢地,孩子不僅停止了哭聲,還露出了笑容。
以為這樣就萬事大吉?並不。
由於長期大量依賴藥片,她開始變得越來越不正常,像個孩子一樣:
她會漸漸忘記自己是個媽媽;她開始迷戀孩子的玩具;甚至有一次把孩子弄丟了,她都沒察覺……
直到丈夫終於發現她的異常,開始注意、在意她的舉動後,她突然變回了正常的妻子。
雖然這不是真實的故事,但是類似的事情卻並不少見。
這其實是一種「行為倒退」——因為不安全感,出現了和自己年齡不符的行為倒退行為。
她不是看到了孩子的內心,而是因為自己就變回了一個需要大人關注的孩子。
她所做的一切,無非就是希望被看到。
對於一個孤立無援的全職媽媽來說,老公發自內心的支持和體諒,才是她的解藥。
知乎上曾有人問,一個男人月薪多少才能撐起一個家。
沒想到一個高贊回答是:
「我月薪兩萬,但我認為撐起這個家的,是從不邀功的老婆。因為老婆的付出,家永遠是乾淨整潔的,被子永遠是蓬鬆的,飯菜永遠是可口的……」
所有高大上的讚美詞彙,都不及丈夫對妻子的呵護與認同,給予力量龐大。
梁家輝的妻子江嘉年生了兩個女兒後,身患疾病需要大量服用激素,身材嚴重走形,港媒稱她是「體態臃腫、面容憔悴的大媽」,甚至說她配不上影帝丈夫。
刻薄輿論下,梁家輝實力護妻:
「隨著歲月的流逝,男人往往會變得越來越有味道。而女人的容貌,則在操持家務的油煙中人老珠黃。
這是給我梁家輝家庭的女人啊,沒有她,就沒有我今天的一切。」
賈靜雯生了女兒後,被丈夫修杰楷寵成了公主。
早起做早餐的是修杰楷,下班急著回家的是修杰楷,支持老婆產後健身的還是修杰楷。
正是因為生完二女兒後修杰楷的貼心照顧,賈靜雯又毫無負擔地生了小女兒。
從夫妻升級為父母,是一場道義之交。
最難得的,是心照不宣的默契,相扶相伴的義氣和不離不棄的勇氣。
天寒夢暖,獨木難支。
兩人一起維繫的平衡,才牢固不顫;
兩人共同撐起的家庭,才是溫馨的港灣。
點擊「在看」,不要讓你家中,全職帶娃的另一半,淪為「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