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據美聯社報導,《黑豹》男主角查德維克·博斯曼(Chadwick Boseman)因患結腸癌不幸去世,終年43歲。
巨星隕落,博斯曼依然年輕,卻被結腸癌無情奪去了生命,美國娛樂圈譁然震驚之餘,國人議論紛紛,是否對癌的關注度有所上升?對於博斯曼的粉絲來說,這是一個悲劇。但每個獲悉此消息的人,應該對結腸癌或多或少刷新了認知。
人們津津樂道娛樂明星瑣事,如能反問自身健康問題,並敢於挑戰生活常態,開始認真思考癌的重要性,或許,對於日後自己的健康之路,會是一個正確的指引。
除了明星,日常人也會患癌,間或會聽到鄰居逝去的消息,同情之餘,才得知是腸癌所致。
據調查,我國的腸癌已經位列第三大癌,相比較胃癌、肺癌,或許人們對於腸癌的認識依舊單
薄,狹隘的知識層面加上置之不理的態度,認為不會引火上身,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腸癌的五大信號
腸癌是一種典型的「富貴病」,與人們的生活條件和飲食方式息息相關。腸癌最「青睞」這7類人:
1.潰瘍性結腸炎患者;
2.家族遺傳曾有大腸息肉或慢性大腸炎者;
3.腔接受過放射治療者;
4.以前患過大腸癌者;
5.有慢性闌尾炎、膽囊炎或已切除闌尾和膽囊者;
6.50歲以上常進食高脂肪及低纖維食物者。
7.大腸息肉者
腹瀉
早期可出現腹瀉、便秘或腹瀉與便秘交替。也有些人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便意頻繁,裡急後重。此外,大便也會出現變形、變細等表現。
便血
便血原因主要為腫瘤破潰所致,便血色暗紅,排粘液便,或者腥臭的膿血便。
貧血
腫瘤生長需要大量血液供應,所以隨著腫瘤的逐漸增長,病人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貧血。另外,便血也可導致貧血。
腹痛腹脹不適
腫瘤持續增長,部分患者會出現腹部脹痛不適。
腹部腫塊
右側結腸在解剖上具有腔大、壁薄的特點,腸腔內容物多為液狀,腫瘤可以向腸腔內生長,60%~70%的中後期病人可於右側中腹部觸及質硬腫塊,這是右側結腸癌的一個徵象。
腸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有的可能只是腹部不適或者腹脹,這也是很多人並不在意的原因。還有的患者因為出現便血症狀而誤以為是痔瘡,結果耽誤了治療。
食物多樣化,粗、細糧搭配,以營養適宜植物性食物為主,吃多種來源的澱粉,如米、面、紅薯等,和富含蛋白質的植物性食物,如豆類、堅果,限制甜食及純糖飲料。
每天控制牛、羊、豬肉及製品的攝入量,多選擇禽肉和魚肉。烹調魚、肉類食物時溫度不要太高,避免燒焦。不要吃燒烤、油炸、醃製、過燙的食物,少吃加工食物。
烹調油20克左右/日,限制動物脂肪攝入,植物油可選擇橄欖油、玉米油、米糠油等。
食鹽每日不超過5克。
加強體育運動,維持適宜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