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iTSCPHOTO,關注這個接地氣的視覺公眾號
我叫陳翀,我的工作是一個商業廣告攝影師,大家的印象中,商業攝影師身邊都是接觸美女,生活就是一道靚麗風景線,的確,我身邊不乏這樣一些朋友,但我可能是一個另類吧。
因為從小喜愛大自然,但平時忙於工作沒有時間去旅行,很羨慕那些國家地理攝影師去外面旅行拍風光。所以把目標投向了微距生態攝影,從身邊看似微小且平凡的事物中發現不一樣的世界,也是一樁樂事。在野外上尋找「模特」
剛開始玩微距攝影的時候,自認為對攝影還有點功底,無非就是對焦放大嘛,拿起相機就一陣按快門,結果回來一看片,大多都模糊了,原來微距攝影還不是那麼容易啊!標準的微距拍攝姿勢
除去對焦失敗和焦平面控制的原因外,最主要原因是在微距狀態下,光線不足,快門速度不夠導致的抖動,難怪說攝影就是「用光的藝術「。分析一下目前微距攝影用到的一些用光的技術手法,主要3種1.自然光拍攝
2.人工光源拍攝
3.人工光源混合自然光,這些方法都各有利弊,現成的閃燈系統,不能達到自己要求的,就自己動手DIY改裝(玩微距還順便鍛鍊了動手的能力)
學會了用光,設備也配置好了,當我的相機,鏡頭,燈光,所學的攝影技巧等所有東西都準備好了,滿懷信心的跑去野外準備拍大片的時候 , 才發現以上這些原來都不是最重要的,經常由於找不到昆蟲會空手而歸,原來生態微距攝影最重要的是「模特」啊!螞蟻跑的太快,不好拍,那蝸牛絕對是一個好的模特
我在通過自然生態攝影拍攝過程中學習到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應該尊重每一個生命體。用自己的眼光和理解去記錄表達它們,那怕是微不足道的小螞蟻
一隻5毫米左右的舉腹蟻在風雨中背著水球勇往直前在樹幹上急速前行。放大倍率3倍左右,景深極淺,手動移動相機追隨跟焦點,終於在按下幾十張快門裡,記錄下這張精彩的瞬間。
雨後花園間活動的小瓢蟲,背殼上還掛著水珠,從水珠中折射出美麗的花兒仿如置身童話世界.
交尾的豆娘擺出一個標準的愛心形狀,哈哈,大自然真是好神奇.
出去野外,避免不了風吹日曬,蚊蟲叮咬
一隻白紋伊蚊在我手上吸血,喲!這個也是不錯的「模特「那我換個角度拍試試看
低的平視角度把吸血的蚊子拍成一個龐然大物,那根吸血的口器清晰可見。吸血鬼這個外號名副其實!
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的定律: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
好吧,那就練習不斷的拍積累下了厚厚的練習作業本.
微距這個項目賽事,原本拍微距只是自娛自樂,從來沒有想過參加任何比賽,覺得這種世界性的攝影大賽離自己很遙遠,但朋友跟我說:你的微距拍了這麼多年,拍的也不錯可以試試「。我就是抱著試試的心態去投稿參賽,既然比賽也就認真看了歷屆微距獲獎照片,看完了這麼多優秀多國外攝影師作品,我第一感覺是自己還需要提升提升空間。我需要重新拍些有新意的照片當時離比賽截稿日期就兩個月時間,剛好時間節點上是剛剛過完冬天過完,這個時候的昆蟲還太少,基本都還沒出來。唯一最多的就是一年四季都那麼勤勞的小蜜蜂,我當時使用的是富士的xt1,選用微單相機的好處是,所看即所得,還有翻轉屏很適合拍攝昆蟲的低角度。富士的膠片模擬色彩也非常棒,於是我拍了很多蜜蜂的照片但我看完後,覺得照片雖然顏色漂亮,但是蜜蜂這種類型的題材實在是拍的太多了,
如果只是拍清楚,拍唯美那也太糖水片了。
我需要突破!
在蜜蜂這個題材下拍出不一樣的感覺,我注意到由於是微距的原因,主體以清晰外,背景都虛化了,環境其實交代的很少。所以我換個思路,能不能拍出帶環境的微距片,像拍人文一樣來表現昆蟲的生活狀態的「蟲文」片。
於是我想到了用廣角,但是當時市面上並沒有這類型的廣角微距鏡頭,所以我又查找資料研究決定自己做一隻超廣角微距的蟲眼鏡頭,
在網上查到些參考數據,準備好工具和材料,說幹就幹,經過幾個晝夜不眠不休、連續奮戰,終於搞出一個原型。
那天天氣很好,天空晴朗,豔陽高照。我帶著蟲眼鏡頭裝在富士XT1上,在野外尋找我的模特。
終於我發現一隻蜜蜂在白色的野花上採蜜,太陽剛好在它背後射過來,這不就是我想要的場景嗎,我馬上調整好相機參數,裝上了閃光燈,慢慢靠過去,機會可能就只有一次,我按下了快門.
晴朗的天空,豔陽高照。蜜蜂在烈日下辛勤的採集花蜜。我採用低角度拍攝加了閃光燈補光,達到了光線前後的平衡,表現出太陽和藍天,主體的蜜蜂又曝光正常細節豐富。太陽照的我晃眼,我看著太陽底下工作的蜜蜂也聯想到自己,給這張片子起了名字《烈日下的勞動者》,後來這張照片在比賽中突圍而出獲得了微距組金獎。這個是人生中第一次參加這種國際大賽得獎獲得的莫大的鼓勵。在以後的微距拍攝中我更加注意觀察自然攝影中的故事性,而不止是拍清楚拍靚麗。每年的春夏之交,蜉蝣羽化成蟲,婚飛交尾,短命的成蟲只有幾個小時的時間進行交尾,然後悽然死亡。雌蟲的卵沉入河底後,幼蟲在河底會呆長達3年的時間,然後才能變為成蟲。 蜉蝣的幼蟲在河底會呆長達3年的時間,然後才能變為成蟲。每年的春夏之交,蜉蝣羽化成蟲,婚飛交尾,短命的成蟲只有幾個小時的時間進行交尾,然後悽然死亡。聽起來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在有限的一天裡尋找生命的意義。我給背景的散尾葵打上黃色燈光,把片子拍成神秘的剪影效果,意喻蜉蝣在生命中在最燦爛輝煌的時間相遇上發生的故事。《相遇》使用富士的XH1微單拍攝,在背光情況下也能很準確的對焦。《蝴蝶效應》一隻菜粉蝶在黃昏下的格桑花上展翅騰空而起,不知這個世界因此會產生什麼改變?我把這一刻定格記錄下來,器材使用富士的XT22108年富士舉辦了極致影像大賽,其中有一項目是微距,既然是極致影像,我思考我要什麼題材才能表現極致這個主題,我想到了微距微光攝影,這個很有挑戰的項目。小時候耳熟能詳經常聽到:「每當夜幕低垂的時候,螢火蟲點亮它那微弱的燈光照亮這個世界」。拍攝難點螢火蟲的發光亮度很低,而且對焦的時候不能開燈,不然會驚嚇到著螢火蟲飛走從而導致拍攝失敗。我只能在全黑暗中對著螢火蟲尾部的微弱光點對焦,幸好使用富士XE3微單相機,可以在很暗的環境中找到螢火蟲的尾部發光點,如果換成是單反根本是找不到目標對焦。由於曝光時間比較長,螢火蟲經常在運動的過程中,現場不可控因素太多、導致拍攝成功率非常之低,拍了幾百張不到一張能拍到。微距考驗的不止是技術更加是耐心。同時野外環境非常多蚊子的幹擾,這時後不能急躁,緊緊的盯著屏幕尋找螢火蟲對焦構圖,極端挑戰攝影的耐性和耐力。在被蚊子叮了幾十個紅包後,終於幸運的拍到了一張成功的照片。《螢火蟲》這張照片十分幸運地挑戰富士極致影像大賽成功,獲得富士組的全場大獎,這個對我來說真是意外的驚喜,未曾想過小眾題材的微距照片能在,綜合類型比賽中脫穎而出。(本次比賽共有6個組別)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富士品牌相機是非常明智的決定,能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國際上現存著一項這樣的預測:如果蜜蜂從地球上消失,那麼人類最多只能存活4年。這項預測雖然無法被證實,也可能有所誇大,但卻道出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蜜蜂的重要性超乎我們的想像。很多人都知道,我們最基本的糧食就與蜜蜂密切相關,正是由於蜜蜂傳播花粉,才得以保證農作物的產量。數據顯示,世界上大約76%的糧食作物要依靠蜜蜂來傳花授粉,要是沒有蜜蜂,我們的食物產量就會大幅減少。
《關係》夕陽西下,蜜蜂爭取最後的時間去採集花蜜,閃燈打亮了蜜蜂和前景的花朵,遠處的人影處於黑暗中兩者形成強烈對比關係。我常想:人類一方面提倡保護自然,,一方面又在過度的索取而破壞自然,人類如何才能取得一個和自然間平衡的關係?給地球一個更好的未來。這個需要好好思考微距攝影最開始只是自我娛樂的方式,但通過這個攝影的過程中我學習到很多攝影以外的知識,鍛鍊了動手的能力,心態更加的平和,通過觀察自然以小見大地了解這個世界,感嘆造物主的神奇從中領悟了很多道理。
陳翀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