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朋友圈還算是個挺私人的地方,可以自由地發發自拍、發洩情緒和感慨。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好友裡躺的更多是同事、領導、長輩還有工作上有來往的人。
好幾年前有一次,因為被劈腿失戀分手,我閨蜜特別難過。
於是她半夜睡不著覺就發了一組例行自拍,然後配了一句特別情緒化的文案」我是個傻..."。
發完她就睡覺了,沒想那麼多。
但是沒想到第二天早上打開手機,發現被親友團狂轟亂炸了。
聽到最多的一句是:你怎麼能說自己是個傻...,這叫別人怎麼看你?
她尷尬了一陣,立刻把朋友圈隱藏了,然後一個一個地找理由編了個瞎話糊弄過去。
這是她第一次發現,朋友圈已經不再私密,而是一個」是非之地「。
那麼如今什麼樣的朋友圈才能發,到底還要不要發朋友圈呢?
首先可以了解一下,以下三種朋友圈是經常出現,但其實不怎麼受歡迎的類型:
完全不發朋友圈的人
不發朋友圈的人,往往顯得很神秘,有些人說好,有些人說不好。
而在心理學上來說,不願意表達自己,其實是不在乎自己影響力的表現。
不想被人評價,或者在事業上沒什麼上進心。
有人會找藉口說,明明就是很忙,根本沒空發。
但是再忙的人,拿起手機刷刷朋友圈的時間還是有的。點個分享或者打幾個字,是只需要幾分鐘的事。
只要有表達欲,任何時候都會有時間去發點什麼。
不發,更多的原因則是」不想發「而已。
而在外人看來,尤其是剛剛加你的人,會因為你沒有朋友圈而無從了解你這個人。
這種不了解,當然就不是什麼好印象。
尤其是你的新老闆、新上司等等,對他們來說,了解自己員工最快捷的方式其實就是朋友圈。
不發朋友圈,生生就自己斷掉了一條能夠讓上級發現你閃光點的道路。
經常發家長裡短、曬娃和曬旅遊的人
不知道你的朋友圈裡有沒有寶媽,尤其是那種每天要發好幾條,每一條都是九宮格曬自己娃的寶媽。
我的朋友圈就有,每天打開朋友圈,別人的都讓她刷沒了,翻個好幾頁都只看得到她的娃。
關鍵是,她覺得自己的娃每一張都特別可愛特別不同,但是在我這個外人看來......真的都差不多。
煩不勝煩之下,這種人我都直接屏蔽了。
還有一些人,特別熱衷於在朋友圈曬自己的日常生活,旅遊照片。
如果是積極的一面,比如日常生活裡的快樂小事或者旅遊照片拍的特別美(是別人覺得美,而不是你自己),那麼這種朋友圈還是挺不錯的。
但是很大一部分往往發的都是吐槽,無病呻吟的一些情緒發洩或者拍得不怎麼樣的風景圖,差不多的還要用九宮格發出來那種。(我早期就是這樣)
觀感其實也不好。
喜歡這麼發朋友圈的人,往往是屬於比較自我的類型。
雖然都是他們自己覺得好的,但是卻沒有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是不是好。
他們發的都是自己喜歡的,卻沒有考慮別人喜不喜歡。
這樣的朋友圈,點讚和評論往往也不會多,而且如果你也是這種人,很可能被很多好友都屏蔽了。
直接轉發的人
直接轉發的人,其實是佔比最多的。
因為這不用費腦,又能表達自己,是最快捷的一種分享方式,還能顯得自己很高大上。
比如看到好的文章,比顆心或者複製一句文中的金句。看到好看的圖片和雞湯句子,直接複製粘貼發到朋友圈裡。
但實際上這種發朋友圈的方式,代表這個人被打動很容易,但想輸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很難。
背後的緣由,就是不經常思考所致。當看到好的文章、句子和圖片視頻時,他們心裡只會感慨」說得真好「,然後就發到朋友圈裡了。
但是它為什麼好?好在哪裡?說不出所以然來。
這種朋友圈雖然會引來一些有共鳴的點讚和好評,但是他人對你這個人並不會因此有更好的印象。
為什麼?因為這些好的東西,不是你寫出來的,它們不屬於你,自然對你的形象沒有加分,更不會讓你顯得高大上。
以上三種朋友圈,我勸你千萬別發。如果身邊有這樣發的人,也要注意,至少你能因此更好地分辨對方。
那麼最好的朋友圈是什麼呢?
就是在轉發好文章、圖片或者視頻的同時,能結合過去的經驗和經歷,抒發自己的想法或觀點。
或者通過生活中的小事抒發屬於自己的感慨。
一位500強企業高管,就是這樣通過朋友圈招到了非常有潛力的畢業生。
因為這樣發朋友圈的人,輸出的都是自己的真實思考,首先就讓人知道他是有自主思考能力的人,其次也代表了這個人有強大的學習能力,學習的本質就是思考嘛!
最後,如果輸出的觀點還特別精彩的話,那麼會是你個人形象最好的加分項。
即使不那麼精彩,至少也會給人留下」很有主見「的印象。
思考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說我也想發一個很厲害的文案,就要立刻做到。
每一種能力都是在不斷的練習中才能精進的。
也許開始發的內容看起來很糟糕,但只要行動,就是最好的開始。
不妨從現在開始,先發一條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