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華麗舞臺,不見明星紅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以「夢圓·奮進」為主題的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昨天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啟動儀式。2020年全球暴發新冠肺炎疫情,世界電影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在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的重要節點,全國影院相繼復工復產,北京國際電影節也如約回歸。
導演張藝謀、本屆電影節形象大使吳京、博納影業創始人、董事長於冬、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傅若清、電影頻道節目中心主任曹寅、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黃會林、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著名演員陳道明這八位電影人代表依次發表感言,寄語中國電影。
張藝謀導演說:「疫情還沒有結束,生活不易,創作更加不易。雖然電影不是生活的全部,但電影是一面反映生活的鏡子。有更多的中國故事需要我們繼續講述,有更多的中國故事需要我們講述給世界。我們需要繼續努力,通過我們的工作,給人們帶去一些新的故事,帶去一些感動和力量。」
在吳京看來,和電影短暫的別離,造就了更渴望的觀眾,來自他們的壓力很大,但攀登者就是喜歡壓力,「因為它其實是對電影的巨大熱情和殷切希望,能推動電影向著遠方加速、再加速,擺脫『洛希極限』式的毀滅威脅,成為藝術銀河裡永恆的星球。」
於冬則確信電影國企將為中國電影的發展勇挑重擔,「如今電影重啟,中國在內的世界電影產業都需要復工復產,電影產業格局、生產方式、經營理念都必然會發生深刻調整,越是在這種時刻,越要堅持中國電影人的追求。」
傅若清表示,在當前和未來的一段時間,中國電影人所面對的任務和挑戰依然艱巨,對此他提出三點目標:一是聚焦內容創作,二是加強開拓創新,三是堅持協同共進,「到今天全國已有超過8500家影院復工,多部重量級的新片、大片於近期陸續上映,電影市場正在逐步回暖。在中國電影人的共同努力下,電影產業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在陳道明的眼中,中國電影人都是志同道合的人,因為對電影有追求有理想有信念才從事這個行業:「電影人要發一份光散一份熱,不忘我們電影的初心,這個初心不簡單是電影人的初心,更是作為中國人的初心。」
電影人們還紛紛表示,2020年是對中國電影產業的一次考驗,但中國電影從業者勢必迎難而上,履險如夷。中國電影人正站在前所未有的發展節點,將更加積極地與全球電影人交流合作,傳播中國電影文化,引領新時代潮流。
十年來,北京國際電影節始終秉承「共享資源、共贏未來」的宗旨,倡導「天人合一,美美與共」的核心價值,遵循「國際水平、中國特色、北京風格」的定位,堅持「大師、大眾、大市場」的追求,展現中國從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的輝煌成績。
目前,全球已有超過9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000部影片報名參評「天壇獎」,先後有近50名中外電影人擔任「天壇獎」評委。
北京市場的交易金額也是「流量攀升」,從第二屆的52億元上升到2019年的309億元,籤約金額累計突破1300億元,籤約項目覆蓋全產業鏈,是亞洲最大的電影市場之一。
電影節組委會還特別策劃了「十年·如影——北京國際電影節十周年主題論壇」、「中外電影合作論壇暨影片創投會」、「藝術電影論壇」、「探尋電影之美高峰論壇」、「5G時代,電影的發展與變革」、「國際電影學術論壇」、「未來影像發展高峰論壇」、「中國電影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等十場主題論壇,將邀請近90位業內領軍人物、知名影人和專家學者,發表主題演講,探討電影產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方向、新路徑。
今天,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拉開帷幕,也是在這一天,北京廣播電視臺製作播出了「夢圓·奮進」特別節目,熱愛電影的人成為了舞臺上最閃亮的「主角」。特別節目邀請了中國電影發展中四位有代表性的導演謝飛、張藝謀、賈樟柯、文牧野,在訪談的形式中闡述了他們對電影藝術的堅守與執著。
電影節比電影誕生晚了三四十年,大概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世界上開始辦電影節。為什麼要辦電影節呢?它是主流商業市場的一個補充,特別是推廣多元化電影非常好的一個方式。北京是首都,很多藝術家在這裡,特別適合發掘京味兒的作品,比如老舍先生《方珍珠》改編的電影,然後就是《龍鬚溝》,是話劇改編的,這是北京的一個現象。所以我覺得北京有個電影節,當然是應該的。
電影最根本來說還是得有一個好故事,好故事最主要的就是展現人性:人的故事、人的命運、人的情感……這個是最重要的。對我來說,能打動我的電影就是好電影。電影要體現「三性統一」——藝術性、思想性、商業性,一個好電影一定是在平衡這幾個方面做得非常好,這是很難很難的。
以後電影導演會分為兩類,一類是經歷過疫情的,一類是沒有經歷過疫情的。這個說法實際上來自「二戰」。「二戰」後電影導演分為兩類,一類是經歷過「二戰」的,一類是沒經歷過「二戰」的。這種極端的人類處境,觸發了他們對社會、對人的深入認識、理解,產生了很多新的電影潮流。如果我們創作者不能把我們經歷過疫情後對這個世界嶄新的認識很快地拍出來,觀眾會失望的。
《我不是藥神》的原生題材裡涉及到的是病和死,但是我們拍攝者的目的是通過病和死去表達怎麼生,關注的點是沉重中的那一絲希望。因為我比較關注現實題材,我更喜歡看到人的情感、感受的細節變化,所以我拍的時候會很靠近,儘量做到跟觀眾靠得近一些,而且我會尋求一些更自然的狀態。
隨著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大幕開啟,豐富的主體活動也將一一展開。其中,「北京展映」是最受歡迎的環節之一。今年北影節的展映活動更加豐富, 300多部中外佳作將在各個單元中與觀眾見面。
北影節搶票環節的「秒殺」速度堪比「春運」搶票。今年「北京展映」開票僅10分鐘,已經有72%的電影票售罄。其中,《天堂電影院》、《阿基拉》、《黑客帝國》三部曲等經典影片,開票就被搶光。《掬水月在手》、《慕伶,一鳴,偉明》這樣的國產佳作也是非常搶手,早早售罄,足見不同類型的影片都有強大的受眾支持,影迷的口味還是非常多元化的。
好消息是,今年的電影節彌補了影迷們「手慢無」的遺憾,「北京展映」單元首次設置了線上展映環節。愛奇藝作為獨家網絡展映平臺搭建北影節專區,上線250部左右影片,其中首次一次性上線約50部境內外新片,包括《春江水暖》、《幸運兒彼爾》、《父子情》、《亡命使徒》、《梅朵與月光》等。
電視展映將在北京衛視、BTV影視和BTV青年三個頻道循環播放20部中外優秀影片,這既是10部國外影片首次在國內電視臺播放,也是北影節首次開拓電視端展映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雲觀影」並非是簡單的放映,主辦方還配有導賞解說、主創與影迷的隔空交流等。
北影節當然不會缺少「浪漫的事」,此次組委會貼心地設置了「露天放映」公益放映單元,將覆蓋懷柔區16個鄉鎮街道,展映《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決勝時刻》等影片約30部、500場。
(原標題: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啟幕)
流程編輯:tf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