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草間彌生的10件軼事

2021-02-17 Enjoy雅趣

人人都愛草間彌生。這是個沒有理由的肯定句。

今年,藝術家草間彌生90歲了,她的身上有著常人不可理解的執著與能量,她說:自己是為了這個世界的愛而創作。

除了南瓜和圓點外,你對她還有多少了解?來一同探尋這位「圓點女王」的傳奇人生與非凡創作,並欣賞即將於香港春拍亮相的一系列精彩紛呈的草間彌生作品。

Yayoi Kusama, photo © Jeremy Sutton-Hibbert/Alamy

1


年幼的草間彌生熱愛繪畫,但卻被視為叛逆的行徑,她的母親不許她繪畫,並把顏料和畫布拿走。

拍品編號79

草間彌生 (日本,1929年生)

《無限之網(TWHOQ)》

壓克力 畫布(三聯作)

每幅 194 x 130.3 cm.

整體 194 x 390.9 cm.

2006年作

估價:港元 25,000,000 - 35,000,000

將於5月25日在佳士得香港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呈獻

2


年屆86歲的草間彌生曾表示:「美國是孕育我的地方」。


草間彌生出生於1929年的日本松本市。當她二十多歲時,決定遠赴紐約追尋自由和名聲,藉以反抗父母的傳統思想和道德觀。


拍品編號80

草間彌生(日本,1929年生)

《宇宙》

壓克力 畫布

162 x 130 cm.

1993年作

估價:港元 12,000,000 - 18,000,000

將於5月25日在佳士得香港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呈獻

3


草間彌生的藝術創作與其精神健康狀態密不可分。


她稱自己的作品為「藝術藥物」。在紐約首獲注目的畫作《無限的網》,其創作靈感正是源於自小困擾著她的幻覺問題。

她在WABC電臺接受藝術評論家戈登·布朗(Gordon Brown)訪問時透露,自己早於1963年便出現幻覺:「我筆下的網不僅超越自己,更超越畫布本身。這些網一直延伸至牆壁、天花,最終覆蓋整個宇宙。」她自1977年起,自願搬進東京精神療養院,一直入住至今。

拍品編號78

草間彌生(日本,1929年生)

《南瓜》

彩繪 強化玻璃纖維 雕塑

110 (高) x 120 x 120 cm.

2007年作

估價:港元 8,000,000 - 12,000,000

將於5月25日在佳士得香港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呈獻

拍品編號77

草間彌生(日本,1929年生)

《南瓜(T.B.H)》

壓克力 畫布

38 x 45.5 cm.

1998年作

估價:港元 4,000,000 - 5,000,000

將於5月25日在佳士得香港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呈獻

4


唐納德·賈德(Donald Judd)是最先賞識草間彌生的畫作《無限的網》的評論家之一,這位藝術評論家後來成為極簡主義運動的領導人物。


他於1959年的《Art News》寫道:「作品呈現既複雜又簡單的效果。」《無限的網》畫作在當時已售近200美元;於2014年在佳士得的拍賣上更創下紀錄,成交價高達710萬美元。

草間彌生是現今身價最高的在世女藝術家,而《無限的網》是其芸芸創作中最受追捧的一個系列。根據最新統計,她的回顧巡展「草間彌生:無限痴迷」更是2015年全球入場人次最高的展覽。


拍品編號396

草間彌生(日本,1929年生)

《波點》

壓克力 畫布

22.7 x 15.8 cm.

1990年作

估價:港元 1,200,000 - 2,200,000

將於5月26日在佳士得香港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下午拍賣)呈獻

5

草間彌生視安迪·沃荷(Andy Warhol)為好友,但她後來卻指控沃荷剽竊了她的概念。


草間彌生於1963年的一場紐約展覽中,以陽具元素點綴一艘划艇,並在展室牆壁貼滿複印圖像。1966年,沃荷同樣在展覽上運用牆紙,以絲網印刷複印母牛圖像,而他在後來的展覽中亦有採用相同的創作方式。

草間彌生的作品一直以普普藝術的顯著魅力和玩味特色為重要組成部分;2012年曾有記者問她何以選擇南瓜為題,她的答案充滿「沃荷式」的風格:「因為南瓜在視覺上充滿幽默感。」


拍品編號397

草間彌生(日本,1929年生)

《無限之網 (GA. 5) 》

壓克力 畫布

22 x 27.3 cm.

2001年作

估價:港元 1,000,000 - 1,500,000

將於5月26日在佳士得香港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下午拍賣)呈獻

6

草間彌生在美國自成一格,儘管她與多名重要前衛藝術家有聯繫,但她卻從未對外聲稱從屬於任何一項藝術運動,而是稱自己的風格為「草間藝術」。


此外,她經常穿著和服現身私人展覽,時刻提醒藝術世界她的日本出身。

拍品編號398

草間彌生(日本,1929年生)

《無限之網 (OQPZO) 》

壓克力 畫布

100 x 100 cm.

2008年作

估價:港元 3,500,000 - 4,500,000

將於5月26日在佳士得香港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下午拍賣)呈獻

7


草間彌生以一身亮麗的銀色和服裝束,首次探訪約瑟夫·康奈爾(Joseph Cornell)……1962年,位於紐約皇后區的居所.這次會面,開展了草間彌生與這位隱世藝術家十年以上的交往關係。

這段關係後來被康奈爾那位善妒的母親介入;因為有一次碰見兩人正在接吻,她於是拿了一桶水潑在他們身上,令這段戀情隨即無疾而終。草間彌生於2002年出版的自傳《無限的網》中寫道:「我已數不清有多少次曾想飛踢那個又胖又老的女人。」

拍品編號399

草間彌生(日本,1929年生)

《波紋》

壓克力 畫布

45.5 x 38 cm

1990年作

估價:港元 700,000 - 1,200,000

將於5月26日在佳士得香港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下午拍賣)呈獻

8

草間彌生一直透過時裝吸引外界目光。

童年時,她已不按常規地在衣服上繪畫圓點作為裝飾;她於1960年代開設時裝公司,單衣服並未見其著名的圓點,取而代之的是圓孔,而且故意開在胸部或臀部位置;到了1970年代,她又創作了可由數人同時穿著的「狂歡」服裝。

不過這些超越常規的設計,未有延伸至2012年她與Louis Vuitton創作的系列之中——此企劃是品牌歷來最大型的藝術合作項目。近年,草間彌生總是以其招牌紅色假髮和圓點服裝示人。

拍品編號400

草間彌生(日本,1929年生)

《Stars Fell on Earth》

壓克力 畫布

38 x 45.5 cm.

1988年作

估價:港元 800,000 - 1,200,000

將於5月26日在佳士得香港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下午拍賣)呈獻

9

性愛是草間彌生作品的常見主題,儘管她自稱是無性戀者。


她與康奈爾的相愛經歷,是外界所知她的唯一一段戀情,雖充滿激情但不涉及性生活。

她的「陽具椅子」和其他飾上陽具元素的雕塑,某程度上是源於她對性的恐懼;草間彌生指她小時候已經意識到父親生性風流,以及由此而為家庭帶來的苦痛。

拍品編號401

草間彌生(日本,1929年生)

《南瓜 (OOSS) 》

壓克力 畫布

22.7 x 15.8 cm.

2006年作

估價:港元 1,200,000 - 1,800,000

將於5月26日在佳士得香港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下午拍賣)呈獻

拍品編號402

草間彌生(日本,1929年生)

《南瓜》

壓克力 布料 畫布

41 x 31.8 cm.

1981年作

估價:港元 3,000,000 - 4,000,000

將於5月26日在佳士得香港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下午拍賣)呈獻

10


追求名聲是其作品和故事的一部分,草間彌生經常提及當年她抵達紐約後,有多渴望成名。

女性要在陌生國度建立事業本非易事,加上戰後社會對日本的怨恨,使得草間彌生必須擁有堅定不移的信念與決心,才能如她所願獲得外界注視。

她甚至在1966年舉行的威尼斯雙年展上派發傳單,上面印有赫伯特·裡德爵士(Sir Herbert Read)對其作品的描述,指她的創作展現出「奇怪美麗的意象」並「在我們的感官留下懾人的深刻烙印」。

拍品編號403

草間彌生(日本,1929年生)

《南瓜》

水粉 麥克筆 紙板

24.1 x 27.1 cm.

1979年作

估價:港元 350,000 - 550,000

將於5月26日在佳士得香港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下午拍賣)呈獻

拍品編號404

草間彌生(日本,1929年生)

《南瓜》

釉彩 陶瓷 (共五件)

每件 9 (高) x 7.5 x 7.5 cm. 

2002年作

估價:港元 150,000 - 200,000

將於5月26日在佳士得香港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下午拍賣)呈獻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時間

5月25日  下午5:30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下午拍賣)

時間

5月26日  下午1:30

地點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查詢

infoasia@christies.com

+852 2760 1766

版權所有 © 2019佳士得

相關焦點

  • 波點女王—草間彌生
    草間彌生1929 年出生在日本長野縣松本市一個保守的資產階級家庭。10 歲時,草間彌生便被幻覺、幻聽所困擾。這種在醫學上被稱為「人格解體神經症」的精神類疾病伴隨了她的一生。她常常用畫畫來抵抗內心的恐懼。
  • 無限的鏡子 映照草間彌生的圓點宇宙
    赫希洪博物館以「草間彌生:無限的鏡子」(Yayoi Kusama: Infinity Mirrors)為題,展示草間彌生大型鏡像裝置與其他60件畫作與雕塑,探索藝術家如何運用鏡子、圓點、陽具、房間等元素創作。展覽展至5月14日。
  • 專輯 ▎圓點女王 草間彌生
    >一定要畫出更好的作品我就是抱著這個覺悟前往美國的」11月28日草間彌生帶著60件和服與2000件畫作前往美國「當時攜帶外匯出國有很多限制我把那100萬日元換成了美金把這些錢縫進洋裝、塞入鞋尖我還想著賣掉那些畫能夠換錢過活
  • 草間彌生作品全集
    草間彌生短片,《消滅自己(草間の自己消滅)》2002年,草間彌生出版自傳《無限的網》1983年,草間彌生出版新小說《克裡斯多夫男娼窟》獲得日本第10屆野性時代新人文學獎草間彌生的創作被評論家歸類到相當多的藝術派別,包含了女權主義、極簡主義、超現實主義、原生藝術(en:Art Brut)、普普藝術和抽象表現主義等。但在草間對自己的描述中,她僅是一位「精神病藝術家」。從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她企圖呈現的是一種自傳式的、深入心理的、性取向的內容;草間所用的創作手法則有繪畫、軟雕塑、行動藝術與裝置藝術等。
  • 人物丨草間彌生作品特輯
    女人(1953)這件作品是草間彌生剛搬到美國時展出的第一件作品。她從小就被教導並接受西方的藝術影響,特別是在抽象方面。Narcissus Garden(1966)水仙花園(Narcissus Garden)是草間彌生第一次成功進行的表演藝術作品。
  • 如何欣賞草間彌生的作品?
    草間彌生作品我真的佩服有人以為有些神經質的島國大神婆,至今依然活躍世界一線時尚、藝術舞臺,草間彌生真正的將自己的藝術和生活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和世界各大時尚品牌的合作足以說明其藝術的魅力草間彌生:世間萬物,皆是圓點10歲那年,她用鉛筆畫了一個安靜、憂鬱的小女孩,這是她的童年寫照。
  • 草間彌生新個展今日開幕 | 20件新作首次公開亮相
    今日起(7月30日)重新開放,並帶來新的展覽「The Vision Of Fantasy That We Have Never Seen Is This Splendor」(譯作:我們從未見過的夢幻景象竟然如此壯麗),並首次展出近10年創作的20多件新作品。
  • 草間彌生的南瓜
    高凡拍攝第一次看到草間彌生的作品是到島根美術館遊學的時候,當時展什麼我已經沒有印象。
  • 草間彌生 | 住在精神病院的藝術女王
    除了家庭,當時日本藝壇的保守作風與沙文主義也讓草間彌生窒息,美國的包羅萬象令她神往。1955年,26歲的草間彌生在舊書店看到了美國女畫家,被稱為「美國現代主義之母」的喬治亞·歐姬芙的作品,決定要「逃」到美國去,也許那才是適合她自由創作的地方。
  • 草間彌生:若不是為了藝術,我早就自殺了
    她的父親風流成性,而她的母親則會派不到 10 歲的草間去偷偷監視父親和其他女人的交往。如果監視失敗,回到家中,草間就要接受母親的打罵。 草間彌生說:「在這慘澹的家庭裡生活,只有畫畫能讓我清醒。」10 歲左右,她開始用水彩、油彩畫畫,雖然草間表現出超常的繪畫天賦,但母親並不支持,易怒偏執的母親會撕毀草間的畫作,這樣的童年經歷讓她學會了狂熱地工作,快速地創作,同樣,父母過於扭曲的關係讓草間對兩性交往無法信任。 也是這個時候,草間開始出現幻覺。她總能聽到河邊的石子對她說話,看到長著人臉的野花,無數的光斑將她眼中的世界吞噬殆盡。
  • 【課程故事】草間彌生的故事
    根據孩子們的興趣,我在美工區張貼了米羅、畢卡索以及草間彌生的畫作,並就其中的三幅圖進行了記錄。一個星期的觀察過後,我發現孩子們在草間彌生的畫作前停留的時間最長。這位怪婆婆因為童年時期的不幸福而患上了精神疾病,經常產生幻覺。但她卻將自己的幻覺和想像畫了下來,構建了一個波點的世界。
  • 日本著名藝術家草間彌生作品
    草間彌生,日本人,生於1929年。日本先鋒藝術家草間彌生(Yayoi Kusama)是戰後紐約藝術界一位有影響力的人物,他上演了一些挑釁性的事件,並展出了她的「無限網」(Infinity Nets)等作品,草間彌生把唐納德·賈德(Donald Judd)和伊娃·黑塞(Eva Hesse)視為親密朋友,經常被認為是對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的影響,也是流行藝術的先驅。
  • 人物 | 草間彌生:若不是為了藝術 我早就自殺了
    她的父親風流成性,而她的母親則會派不到 10 歲的草間去偷偷監視父親和其他女人的交往。如果監視失敗,回到家中,草間就要接受母親的打罵。 草間彌生說:「在這慘澹的家庭裡生活,只有畫畫能讓我清醒。」10 歲左右,她開始用水彩、油彩畫畫,雖然草間表現出超常的繪畫天賦,但母親並不支持,易怒偏執的母親會撕毀草間的畫作,這樣的童年經歷讓她學會了狂熱地工作,快速地創作,同樣,父母過於扭曲的關係讓草間對兩性交往無法信任。 也是這個時候,草間開始出現幻覺。她總能聽到河邊的石子對她說話,看到長著人臉的野花,無數的光斑將她眼中的世界吞噬殆盡。
  • 92歲的草間彌生:無論在什麼時代,我都依舊前衛
    《無限的網:草間彌生自傳》草間彌生,1929年出生於日本長野縣,10歲起以波點和網紋為主題作畫,1957年前往美國,1960年代蜚聲國際,1977年自願住進精神病院,至今活躍於世界藝壇,作品獲全球1929年,草間彌生出生在日本長野的一戶商人家庭。她的父親風流成性,而她的母親則會派不到10歲的草間去偷偷監視父親和其他女人的交往。如果監視失敗,回到家中,草間就要接受母親的打罵。 草間彌生說:「在這慘澹的家庭裡生活,只有畫畫能讓我清醒。」
  • 從草間彌生的眼裡重新認識圖形——圓
    草間彌生10歲在這樣的遺傳和環境的影響下,本就敏感內向的她,變得更加封閉、孤僻,於是所有未得到撫慰和交流的情感全部都轉移到了繪畫上。圓點的起源就來自於此,草間彌生跟我提及過兩次。」她的創作風格由此奠定基礎。
  • 日本「波點女王」草間彌生作品首次在內地出版
    日本「波點女王」草間彌生作品首次在內地出版 2014-10-22 11:20:10來源:烏魯木齊晚報作者:責任編輯:宋宇晟 2014年10月22日 11:20 來源:烏魯木齊晚報
  • 看完草間彌生的經歷才明白,為什麼她能成為大牌「收割機」?
    10歲開始,草間彌生便被幻覺、幻聽所困擾。這種在醫學上被稱為「人體解體神經症」的精神致病伴隨著她的一生,她時常感覺自己的靈魂離開軀體,被幽暗森林裡的湖水吸引,然後沉溺在湖中央。臨走時,草間彌生決心徹底捨棄過去,便在家外的河堤上毀掉了數千件作品。美國自由開放的環境激發了她的靈感,在西雅圖她的畫作順利賣出,又成功舉辦了畫展,不用多久她就被這座城市所接納了。但是她知道紐約才是她想要去的地方。
  • 展覽 情人節好去處:草間彌生の無限之夢
    ●「安迪·沃霍爾明顯是在模仿我」60年代活躍在美國的草間彌生,一頭海藻般的黑長髮,充滿東方風韻。但她的創作卻極具反抗性和破壞力。▲1963年,草間彌生舉辦個展「千船會」。▲1966年,在沒有收到主辦方邀請的情況下,草間彌生「非法」參加威尼斯雙年展。
  • 「怪婆婆」草間彌生的正版南瓜來了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曹磊3月7日報導:「草間彌生:愛的一切終將永恆」展正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展出。記者了解到,本次展覽共展出42件草間彌生最新作品,最大亮點當屬特別創作了多件大體量特定場域裝置,可以說是為上海「量身定製」。據悉,這是2013年以來草間彌生在上海舉辦的第一次大型機構展覽。
  • 村上隆、草間彌生:與商業對接的日本當代藝術兩劍客
    草間彌生裝置作品,《無限鏡屋——陽具原野》Infinity Mirror Room-Phalli's Field,1965草間彌生在1973年返回日本,1977年入住精神療養院,開始撰寫小說,並成為了日本最著名的當代藝術家。她在1983年出版了小說《克裡斯多夫男娼窟》(クリストファー男娼窟),這本書獲得了日本第10屆野性時代新人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