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佳句:
Algunos buscan la felicidad, otros la crean.
有些人尋找幸福,而另一些人則創造幸福。
開始瓦倫西亞的介紹之前,點開今天這首歌,聽著旋律或許有一些朋友會和我產生共鳴。之前看過對這首歌的一段評論說:我們穿梭在街頭巷尾,在繁華的高樓大廈之間,為了生活和理想而闖蕩,可到了最後才明白,家才是幸福最後的歸宿,而你恍然,想回去的時候,卻發現永遠都回不去了。在心靈裡你就像一隻落魄失去方向的候鳥,再也沒有一個屬於你的南方。
如果喜歡這首歌的朋友可以去看他的歌詞和MV,正好它也是一首和瓦倫有關係的歌曲:🎵在西班牙的海邊,在瓦倫西亞的舊城裡...
在瓦倫的這一周過的很快,課上的也很充實,很巧的是這周的主題就是La publicidad,和我學的專業上算是對口,所以在課上可以和老師聊的很開,很開心可以重溫一些之前學過的專業名詞和內容。其實說來真的慚愧,總是沒有開始自己真正該做的事,一直在逃避,也一直不願去面對,總是以想家作為沒有動力的藉口。還是希望自己能儘快擺脫這惰性吧。
瓦倫西亞(Valencia)作為一個西班牙東南部知名的旅遊城市,還是西班牙第三大城市,它的知名度也是不用說的了,提到瓦倫,西班牙海鮮飯估計是大家第一個會想到的當地美食,還有一種飲品,就是街頭有很多小推車販賣的Horchata de Chufa,據說已經有四百年的傳統了,Chufas翻譯成中文學名叫:油莎草,又名油莎豆、鐵荸薺。它喝起來的味道有點像小時候喝的花生奶或是豆奶,哈哈,不過夏天冰冰的喝一杯真的很爽,據研究介紹它能調節膽固醇和腸道功能,還包含各種維生素...(不過也有朋友說能量有點高的,所以要減肥的女生還是謹慎著喝吧)
西班牙海鮮飯(La Paella)作為瓦倫西亞最著名的一道菜,它甚至已經上升成為了西班牙的一種象徵。不過,儘管叫做海鮮飯,但其實它起初與海鮮並不相關。最初的海鮮飯並無名稱,用料也極其普通。普遍的只要備齊大米、兔肉或雞肉外加蔬菜,然後隨便放在一口平底鍋裡來個大雜燴就成了,後來這道做法簡單但又營養豐富的菜餚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隨著這道菜的發展,其原料也開始豐富多變起來。終於,在海鮮原料介入後,「Paella」也總算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海鮮飯」。
因為此次作者在瓦倫並沒有沒點海鮮飯,所以圖片只能從網上找了...
(圖源網絡)
(圖源網絡)
瓦倫西亞是羅馬人在公元前138年建立的殖民地,幾個世紀後,在711年,穆斯林佔領了這座城市,帶來了他們的語言、宗教和習俗。1238年,阿拉貢的基督教國王海梅一世(Jaime I de Aragón)重新徵服了這座城市,並將土地分配給幫助他徵服這座城市的貴族。在拉丁語中瓦倫西亞原名是 Valentia,是「強壯」、「活力」的意思。在摩爾人佔領時期被叫作 Al-Balansi。經過變音,在西班牙語和瓦倫西亞語中分別演變成 Valencia和València。
瓦倫西亞藝術與科學之城
(Museo de Bellas Artes de Valencia)
瓦倫西亞的藝術與科學城是由國際知名的西班牙建築師聖地牙哥‧卡拉特拉瓦設計的,他負責了索非亞王后藝術歌劇院、半球劇院(Hemisfèric)、科學博物館、植物園和多功能館;而菲利克斯‧坎德拉則設計了海洋水族館主要建築物獨特的屋頂。
它是一座致力於科學和文化傳播的複合式建築,由六個主要元素組成:半球劇院,IMAX電影院、數字電影院和數字投影院;植物園,花園景觀區及停車場;科學博物館,為創新的互動科學中心;海洋水族館,為歐洲最大的海洋水族館;索非亞王后藝術歌劇院,為歌劇節目專業的演出場地;多功能館,為複合式的建築提供多功能空間。
國立陶藝和奢華藝術品博物館
(Museo Nacional de Cerámica)
博物館成立於1954年,坐落在馬爾格斯宮(El palacio del Marqués de Dos Aguas)內。博物館中收藏了很多重要的陶瓷作品,有史前、羅馬、希臘和阿拉伯各種風格的。同時也不乏當代作品,例如有畢卡索籤名的陶器製作。馬尼塞斯(Manises)、帕特納(Paterna)和阿爾科拉(Alcora)等地的陶瓷傳統工藝在這裡也多有陳列。
瓦倫西亞大教堂
(Catedral de Valencia)
瓦倫西亞教堂所在之處曾是西哥特人主教座堂的原址,摩爾人統治時期改為清真寺。在收復失地運動後,1238年,第一任瓦倫西亞主教將清真寺祝聖為天主堂,根據海梅一世的命令,供奉聖母。當時牆上還有古蘭經銘文。1262年,主教將其拆除,興建新的教堂。該主教座堂主要為加泰隆尼亞哥德式風格,但是也包含了羅曼式、法國哥德式、文藝復興、巴洛克和新古典主義元素。
教堂內部有很多細節都值得慢慢去看,這裡我就不一一指出了,等以後你們自己來慢慢探索吧。
聖杯教堂(Capilla del Santo Cáliz)現在的聖杯禮拜堂是安德魯-朱利亞(Andreu Julià)的作品,採用了哥德式的花紋風格(1356-1369年),最初是為了舉行教堂會議的分會會議。1916年將 "聖杯 "搬到禮拜堂之後現在的名字就此而來。這隻精緻的瑪瑙聖杯。據說是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中使用的聖杯。
BBC英倫網有篇文章介紹這裡聖杯的漂泊之旅:
第一任教宗聖彼得把杯子帶到了羅馬。當時教宗是唯一能舉行主持彌撒的人,鑑於這個杯子基督曾用過,聖彼得和歷任教宗也就在彌撒的聖餐禮中使用這個杯子。之後,從公元257年開始,羅馬皇帝瓦勒良(Emperor Valerian)開始迫害基督徒,聖杯放在羅馬已經不安全了,便送往西班牙的韋斯卡(Huesca)」。聖杯估計在韋斯卡藏了幾百年,直到公元8世紀,阿拉伯帝國的倭瑪亞王朝徵服西班牙,為防聖杯被掠奪,基督徒又將聖杯轉移到西班牙北部,藏於聖胡安德拉佩納(San Juan de la Peña)的懸崖修道院中。
這段神奇的聖杯漂泊之旅它的真實性我們不得而知,但據可靠的記錄,1399年這年,瓦倫西亞聖杯出現在阿拉貢國王馬丁一世的聖遺物匣中。根據大教堂的記錄,1416年阿方索五世即位後,遺物匣運到了瓦倫西亞,後來交給大教堂以償還債務。儘管戰爭時期,聖杯曾數次神秘失蹤,最終還是宿命般於1939年回到瓦倫西亞大教堂。
瓦倫西亞鬥牛場
(Plaza de Toros de Valencia)
據介紹鬥牛場建於19世紀50年代,它是新古典主義風格,特別是簡單的多立克體,靈感來自於羅馬民用建築,例如弗拉維厄斯圓形劇場(羅馬鬥獸場)和尼姆圓形劇場(法國)。它是由瓦倫西亞建築師Sebastián Monleón Estellés建造的。結構是由一個具有48個邊的多邊形組成,外部有384個拱形,採用了Neomudéjar風格的磚砌而成。
瓦倫西亞中央市場
(Mercado Central de Valencia)
在西班牙除了每個城市都有的Plaza España,另一個就是中央市場了。這是一座瓦倫西亞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築,由FrancescGuàrdiai Vial和Alexandre Soler i March於1914年開始建造。它毗鄰絲綢交易所和布魯日城市廣場。
瓦倫西亞史前博物館
(Museu de Prehistòria de València)
在博物館中,展出了從舊石器時代到西哥特時代的考古材料。如果對文物或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倒是可以去看看。
總體來說,瓦倫西亞不愧是西班牙第三大城市,一周的時間想要看完所有的有趣的地方也是不可能的,再加上上午要上課,很多地方下午都關門了,有遺憾也有很多收穫。記憶頗深的是有一天下午和同學沿著海岸線走了將近8公裡去了瓦倫附近的Alboraya,在這裡有一個號稱小威尼斯的港灣(Port Saplaya),那一天真的是累慘了,不過那天的落日彌補了所有。
Port Saplaya這次的瓦倫之行還是收穫頗多的。這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及建築個人認為值得慢慢逛,等疫情過去以後,有機會希望可以再來,到時也可以盡情的感受它的沙灘與海水。
在此如果小夥伴有啥疑問也可以隨時私信,我會力所能及的給一些小建議
最後引用一句今天推薦的這首歌的歌詞:we are all dreaming of leaving,but wind up in the end,spending our time to get back home again. 我們都曾想離家闖蕩,但兜兜轉轉,發現自己窮盡一生都在找尋歸鄉之路.
如果喜歡作者的內容,可以關注公眾號並加星標!謝謝!🍷
非常感謝你的「讚賞」「轉發」 「分享」和 「在看」 ☕️
📷 文中照片源於作者;另感謝陳同學為作者拍的人物照片
📖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百度百科;http://www.visitspain.com.cn/;https://www.cac.es/en/web/ZH/Descubre-CAC.html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tra-44482752
💡 文章內容皆為作者各官網查詢及翻譯,如有不適當的地方,歡迎留言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