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華晨債券違約風波未了 2019年退休原董事長被調查 華晨集團破產重整或有隱因? 來源:券商中國
拔出蘿蔔帶出泥。
自10月23日,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華晨集團」)旗下債券實質性違約後,事件持續發酵,11月20日,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債權人對華晨集團重整申請,標誌著這家車企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12月4日,圍繞華晨集團,事件又有了新進展。據遼寧省紀委、監委消息,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祁玉民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值得一提的是,華晨集團原董事長祁玉民在2019年3月已經因為年齡原因退休,此番卻在債券違約背景下遭遇調查。
業內人士分析,在經濟轉型背景下,華晨集團違約有諸多方面的原因,亦不是一朝一夕,由於華晨集團沒有核心技術、自主品牌弱,過度依賴華晨寶馬,自身營業收入下降、短期債務比例高和融資環境惡化等導致違約。
退休董事長被調查
根據遼寧省紀委監委消息,華晨集團原黨委書記、董事長祁玉民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履歷顯示,祁玉民生於1959年,1982年參加工作,畢業後就在製造行業打拼,曾在大連重型機械廠、大連重工集團工作,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擔任遼寧省大連市副市長,卸任大連市副市長職位後,祁玉民於2005年12月擔任華晨集團董事長職務,直至2019年3月正式退休。
這意味著,祁玉民真正掌舵了華晨集團多達14年,2018年可謂華晨集團的「高光時刻」。祁玉民在華晨集團2019年新年寄語中表示,2018年華晨集團營業收入突破2000億元,利潤350億元,成為第一個年銷售額達到兩千億級的省屬企業,榮登中國企業500強和中國製造業500強。
華晨集團官網顯示,2019年4月,遼寧省委決定由瀋陽市副市長閻秉哲接替祁玉民任華晨汽車集團董事長。
資料顯示,2002年9月,華晨集團由遼寧省政府出資,系國有獨資企業,2016年5月,將20%股權無償劃給遼寧省社保基金會,變成遼寧省國資委和遼寧社保基金會分別持股80%和20%,華晨集團是遼寧省國資委重點國有企業。
截至2019年年末,納入公司合併報表範圍的一級子公司為15家,二級子公司為19家;其中共有3家上市公司,分別為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華晨中國」)、上海申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申華控股」)、金杯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金杯汽車」),持股比例分別為 42.32%、12.8%和 24.38%。
華晨集團屬於汽車製造行業,業務板塊布局上,華晨集團以整車、核心零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汽車售後市場業務為主體。華晨集團旗下的汽車品牌包括「華晨中華」「華頌」「華晨金杯」等自主品牌以及「華晨寶馬」「雷諾金杯」等合資品牌。
遠東資信分析師張妍認為,從最近違約的華晨集團事件,可以看到在經濟轉型的背景下,沒有核心技術的汽車製造公司如果沒有主營收入和利潤增長,很容易被市場淘汰。作為擁有多家上市子公司的國有企業,華晨集團出現債券違約問題的原因涉及自主品牌弱帶來的主營業務收入下降、短期債務比例高、融資環境惡化等問題。
數據顯示,2019 年,華晨集團(合併報表)實現營業收入1811.29億元,同比增加 19.57%;實現淨利潤109.5億元,較上年增加12%,其中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79億元,而 2020年上半年,華晨集團首次業績由盈轉虧,實現歸母淨利潤-1.96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華晨集團屬於典型的「子強母弱」,華晨集團業績增長主要是二級子公司華晨寶馬業績增長,華晨寶馬是寶馬集團和華晨中國共同投資設立合資企業,華晨中國佔股50%。
華晨寶馬幾乎養活了整個華晨集團。根據華晨中國(合併報表)2020年上半年年報,華晨中國營業收入僅為14.5億元,2019年全年營業收入為38.62億元,較2018年下降11.77%。淨利潤方面,2019年華晨中國(合併報表)淨利潤為67.63億元,而華晨寶馬貢獻了76.26億元,也就是說,剔除華晨寶馬的淨利潤,華晨中國的2019年淨利潤虧損了近8.63億元;今年上半年,華晨中國(合併報表)淨利潤為40.45億元,剔除華晨寶馬的利潤,華晨中國虧損3.4億元。
華晨集團已被裁定破產重整
經歷過2018年高光時刻和2019年董事長變更後,華晨集團在2020年卻急轉直下。
10月23日,華晨集團發行的10億元私募債「17華汽05債」未能按期兌付,發生實質性違約。截至目前,華晨集團已構成債務違約金額合計65億元,逾期利息金額1.44億元。
11月20日,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債權人對華晨集團的重整申請,標誌著這家車企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據遼寧省國資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華晨集團長期經營管理不善,自主品牌一直處於虧損狀態,負債率居高不下。2018年以來,遼寧省政府及相關部門一直努力幫助華晨集團解決現金流問題,但其債務問題積重難返。
華晨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重整隻涉及集團本部自主品牌板塊,不涉及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及與寶馬、雷諾等的合資公司。
在華晨集團債券違約後,大公國際10月28日,將其主體信用等級從BBB下調為CCC。此前,東方金誠和大公國際多次下調華晨集團的主體信用等級。
11月30日,東方金誠發布評級公告表示,華晨多隻債券到期並停止計息,且未按時足額兌付債券本息,將華晨集團主體信用等級從CCC級別下調至C級。
然而,作為遼寧國資旗下重點企業,華晨集團的違約備受外界爭議,也引來監管的調查。
針對華晨集團債券違約,11月20日,證監會發布公告,對華晨集團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並決定對其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立案調查,對華晨集團有關債券涉及的中介機構進行同步核查,嚴肅查處有關違法違規行為。同日,上交所也向招商證券出具了監管警示函,警示函稱招商證券在承銷並擔任「17華汽05債」受託管理人期間,存在未及時履行受託管理人信息披露職責、未有效履行受託管理人信用風險管理職責等違規行為。
海通證券分析師杜佳在其研報中認為,此次監管在華晨破產當日宣布行政監管措施及立案調查,表明監管對維護債券市場平穩運行發展、保護投資者權益的決心,嚴守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高度重視債券市場風險管理工作。
海通證券認為,具體來看,釋放出兩個信號:1)監管高度重視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債券市場良好秩序。2)守住風險底線,支持合法合規融資發債。維護債券市場正常功能,支持各類所有制企業合法合規通過債券市場融資發展,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促進債券市場平穩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