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解釋一下一個概念,什麼是EP專輯?簡單來說,就是介於單曲和正常專輯之間的一種迷你專輯,收錄的歌曲一般很少,基本1到3首左右。有很多歌手都發行過EP專輯,我印象中最深的一張EP專輯,就是周杰倫的那張《尋找周杰倫》。嚴格意義上說這張專輯裡只收錄了兩首歌曲,一首《斷了的弦》,一首《軌跡》。不用多說,聽周杰倫早期音樂的人,對這兩首歌應該熟悉的不得了,甚至可以說是百聽不厭!
再介紹一下發行這張專輯的背景。2003年,可以說是周杰倫人氣上漲勢頭最猛的時候,那幾年裡,周杰倫成了華語流行樂壇的代名詞。於是,在那個時候,帶著一點蹭周杰倫人氣熱度的嫌疑,上映了一部電影,名字就叫做《尋找周杰倫》,參演電影的人員放到現在都是響噹噹的人物,餘文樂、吳彥祖、陳奕迅等等!
然後周杰倫自己也客串了一下這部電影,這也是他的銀幕處女作。並且他還為這部電影寫了兩首歌,就是剛剛提到的《斷了的弦》和《軌跡》。
首先說《斷了的弦》,這是那部電影裡的插曲,作詞由方文山完成,作曲也理所應當的由周杰倫自己完成。整首歌,節奏非常輕快,也是周杰倫自己最擅長的R&B唱法,是一首極具周氏風格的音樂作品。很多歌迷朋友們特別喜歡輕輕地哼著這首歌的旋律,那時候我身邊的不論是男同學還是女同學,在寫作業的時候都會不自覺地哼起這首歌。這是一種現象,也是當時校園裡的一種潮流!
然後再說一下那首《軌跡》,說真的,我個人特別喜歡這首歌。如果你去做個調查,說周杰倫發行的那些單曲裡面,最好聽的是哪幾首?這一首《軌跡》應該會被大概率提及到。聽周杰倫音樂的人,肯定都聽過這首《軌跡》,絕對算是周氏慢情歌的代表作。無論是黃俊郎的詞,還是周杰倫的曲,都把整首歌完美的糅合到了一起。
並且這首歌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周杰倫唱這首歌的時候,明顯地帶著一點哭腔,尤其是最後幾句,聲音壓的很低,帶有強烈的個人情感,把這首歌可以說是演繹到了極致。也完全能夠配得上那部同名電影。
直到現在,大部分的周杰倫歌迷都這首《軌跡》依然種愛不已,不是單純地痴迷周杰倫,而是因為這首歌本身確實是難得的一首好歌曲。現在聽起來,滿滿的青春回憶!
有歌迷朋友們說,這兩首高質量的音樂作品,很遺憾的是沒有收錄在周杰倫的正式專輯裡,導致很多歌迷不知道有這兩首歌曲的存在。我覺得這話說的有那麼一點道理,比如那些習慣聽周杰倫專輯的歌迷朋友們,可能就會錯過這兩首歌曲。
如果錯過,那真是可惜;
如果沒錯過,那真是幸運!
2003年,那是大多數90後的青春時候,那首《斷了的弦》和《軌跡》,就是青春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