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是近幾個月來我最清閒地一個周末,沒了三檔綜藝節目地連番轟炸,一時之間我還真有點不太適應。
按照習慣,每一個說唱圈的大事件結束之後,我們都會進行一次全面性的復盤,來觀察在事件進行當中,我們沒能注意到的那些蛛絲馬跡。
這一次也不例外,下面我們就按照開播的時間順序,系統性的回顧一下這三檔節目的得與失。
《說唱聽我的》:當Hit Song不Hit
在《說唱聽我的》開始之前,我就判斷這個節目不會大火。這並不是出於我對節目的偏見,而是來自於一個樸素的判斷:
多個主辦方聯合主辦的節目,一般都不是什麼好節目。如果真的好,早就有投資人搶著砸錢了。
通過之前對ComeLee和GBoss兩位出品方大佬的採訪,我們能夠知道《說唱聽我的》最初的初衷是打造中國版的《SMTM》,讓專業人士而不是流量明星主導節目的走向。
所以節目才請來了幾組業內的知名大佬做製作人,唯一的流量明星小鬼,也是從說唱圈走出去的偶像。
這樣的王炸組合,把所有人的胃口吊到了頂點,我依然記得《說唱聽我的製作人Cypher》發布之後,說唱圈群情激昂的場景,每個人都把這個節目視作中文說唱的大救星。
結果節目一出來,所有人都傻了眼,三組說唱圈大佬完全成了擺設。在前幾期節目中,他們還勉強能夠決定選手的去留,到了「命運電梯」之後,所有的選擇權都交到了觀眾的手上。
我們也很少看到這幾位製作人做出真正的「專業性點評」,節目中有限的鏡頭裡,他們大多時候都是熒幕上的好好先生,少部分時間被安排成了老色批、心系兄弟的人設。
在這個層面上,《說唱聽我的》既沒有靠導師帶來流量,也沒能堅持住「讓專業人士主導」的底線。
在賽制本身,《說唱聽我的》也沒能與《中國新說唱》做出區別,兩者唯一不同的是《說唱聽我的》主動承認借鑑了《SMTM》,而《中國新說唱》一般會直接抄。
觀眾不會在乎誰是虛心學習,誰是惡意模仿,他們只在乎節目最終呈現的效果。
在節目早期的時候,節目組還能創造性地提出「團隊Cypher」的舞臺,並給足選手時間,創作出了《魔動北極星》、《一齣好戲》、《四個我》這樣的優秀作品。
到了中後期,整個節目乾脆就成了「作品+投票+淘汰感言」的循環,毫無亮點且缺乏新意,甚至弄出了「Hit Song」這樣模稜兩可的賽制。
能夠理解的是,在整個節目黔驢技窮的時候,節目組希望通過人為製造一些熱門單曲,通過作品來帶動整個節目的熱度。
但事實證明,單靠作品的質量,完全不足以帶動節目的話題。更何況以Listen Up這麼多年舉辦比賽的經歷,他們理應知道主動製造Hit Song這件事,並不是大部分參賽選手所追求的東西。
來自Underground的rapper們,更加在意自己作品的獨立氣質和個人風格,和Hit Song格格不入,這也導致了最終呈現出來的幾首熱門單曲,並不符合賽制設定時的預期。
更是出現了《走起來吧》這種評分倒數第一、觀眾卻大力追捧的黑色幽默。
在節目之外的運營工作,《說唱聽我的》也不能讓人滿意,總共30次的微博熱搜,大部分並沒有挺過幾個小時。
對於運營方面,我要提出兩個一般人不太注意的點,一是作為節目中流量最高的藝人,小鬼的微博上始終沒有出現過有關這個節目的任何內容,這從客觀上就能說明一些問題。
二是芒果TV內部對於《說唱聽我的》也沒有抱著一個重視的態度,在節目開播的同時,芒果TV真正的重頭戲《乘風破浪的姐姐》正在如火如荼的推進,和冷清的《說唱聽我的》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當然,《說唱聽我的》也並非全無收穫,起碼對於聲聞聚匠、Listen Up、芒果TV三個出品方來說,這檔節目都是成功的。
聲聞聚匠和Listen Up作為致力於泛Hip-Hop行業的公司,在具有了參與製作一檔大平臺綜藝的經驗之後,無論是後續的融資亦或是項目的推進,都具有很大的好處。
而對於芒果TV來說,製作團隊、場地、後期都是現成的,能夠用可控的成本嘗試一檔節目並狙擊競爭對手愛奇藝,這件事情穩賺不虧。
這樣一個相對低成本的節目,作為一次嘗試而言是成功的,上面的一切問題也都可以通過下一季的迭代進行解決。
不過問題在於,在第一季節目中付出了大量熱情和精力的選手們,還有多少回去參加一個前途未卜的節目的第二季呢?
《中國新說唱》:並不存在的rap star
作為一個運營了四年的說唱類綜藝,《中國新說唱》成功幫中文說唱做了兩件好事。
第一件事是讓rapper用說唱賺錢這件事情成為了可能,在這檔節目之前,說唱別說賺錢,就是過上溫飽都很困難。哪怕你是最頂尖的rapper,也要靠工作養活自己的夢想。
第二件事是讓所有人知道了中國有嘻哈,在節目之前,中國大部分人是不知道中國有說唱存在的。
當然,做成上面兩件好事,並不是《中國新說唱》的真正目的,資本的目光從來都是放在流量上。
許多人覺得,愛奇藝和車澈是歪打正著選中了中文說唱作為節目的切入點,然後竊取了中文說唱20年發展的勝利果實,最終把成功攬在了自己的頭上。
很明顯並不是這樣,第一季《中國有嘻哈》的製作成本就高達2億,對於整個網絡綜藝而言,這都是一筆相當巨大的投資。要知道蔡徐坤成名的那檔《偶像練習生》總投資也就3億,可見《中國有嘻哈》的重要性。
對於愛奇藝而言,《中國有嘻哈》一定是經過了充分的考量之後,才最終被確定下來的項目。
從頭到尾,這個節目的目的都是為了追求商業價值,和傳播文化並沒有半毛錢關係,這才有了車澈的那一句,「我只對節目負責,不對這個文化負責」。
在這四年裡,《中國新說唱》經歷過2018年那樣最為痛苦的時刻,所以到了今年,他們有理由蔑視一切外部信息,一心一意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他們把所有的精力全都花在了如何創造更多的熱搜上,甚至不惜提前劇透節目的劇情,以希望引起觀眾們的注意。這也讓《中國新說唱》創造了三檔節目中最高的熱搜。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新說唱》第三季度播放量3.44億,全網第三,熱搜時間也遠遠高於同類節目。
你可以理解這是商業上的慣性,也可以理解這是愛奇藝自身的傲慢。
然而,《中國新說唱》本質上依舊是一檔競技類節目,而並非節目所宣稱的是一檔真人秀節目。
節目每一期登上熱搜的內容,都更像是事先安排好的橋段,並且十分拙劣且顯眼。
在真正的比賽部分,節目的創新乏善可陳。導師方面把熱狗和張震嶽換成GAI、鄧紫棋換成張靚穎,再加上從沒來到現場的樸宰範都被節目組認為是今年的創新。
可觀眾除了學會「想要成為rap star」這個爛梗之外,並沒有任何卵用。
更糟糕的是在作品方面,《中國新說唱》也很難讓人滿意。
能看得出愛奇藝想用製造rap star的方式,讓rap star來反哺這個節目,最終獲得成功。
然而這從來就不是節目組所擅長的事情,《中國新說唱》大部分的流量都集中於節目本身,頭部rapper所獲得的關注遠沒有節目多,這和選秀類節目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此外,經過四年的折騰大部分聽眾已經對於說唱音樂有了初步的認知,節目中強推的風格和觀眾的認知相悖,並不能得到他們的認同。
想要通過一檔節目來引導觀眾的音樂審美,愛奇藝還是有些高看自己了。
以上種種做法,換來的是節目口碑的直線下滑,每一個觀眾對節目都有著深深的不爽,豆瓣4.5分的評分,就是最好的證明。
和《說唱聽我的》不同,《中國新說唱》需要做的是全方位的改變,以緩解觀眾積累許久的審美疲勞。
明年吳亦凡和潘瑋柏都宣布離開這個節目,新的主理人能否帶來真正的改變,我保持謹慎的悲觀。
《說唱新世代》:說什麼不重要,好看才重要。
《說唱新世代》一度是我最不看好的節目,原因很簡單,這個節目最早的時候有著嚴格的年齡限制:僅限18-25周歲的rapper。
但當我知道節目的導演是嚴敏的時候,所有的疑慮就已經煙消雲散了。如果你是《極限挑戰》的老觀眾,那麼一定對於嚴敏導演獨到的想法有所期待。
在節目開播之後,節目的口碑持續升高,最終豆瓣評分停留在9.2,在今年的國產綜藝中高居第五。
能獲得如此高的評分,其主要原因除了自身的出色之外,也有同行的襯託。
和《中國新說唱》不同,《說唱新世代》真正做到了真人秀。在基地的四五十個房間裡,每個房間都裝上了攝像頭,用嚴導自己的說法是,《說唱新世代》變成了全景全時觀察類節目。
在節時長上,《說唱新世代》擺脫了90分鐘左右所謂黃金時長的限制,每期節目都接近三個小時。
敘事空間充分的同時,節目嘗試給每一個rapper展現自己的機會。在其他節目,只有進入決賽才是真正的贏家,或者像GAI說的那樣:「除了冠軍其他都一樣。」
而在《說唱新世代》,每一個rapper都是贏家,像是TangoZ這樣的直播鬼才,甚至找到了說唱之外的其他價值。
我想這除了嚴導本身擅長敘事之外,更是B站的整體氛圍尊重內容創作者所造成的。
在賽制上,「黑膠唱片」的概念雖然沒有延續到比賽後期,但確實在前期的時候製造了緊張的氣氛,讓觀眾有了不同以外的體驗。
在每一個創作階段,節目組也都實際上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給每一個rapper都提出了命題作文,這一點就要比模稜兩可的「Hit Song」和「情歌專場」要好上不少。
並且不管是「命題極限創作」還是「辯論專場」,全都是圍繞B站「尊重內容創作」這一大環境所展開的,《說唱新世代》了解自己的受眾需要什麼,自然能夠迎來口碑的上升。
這種中心化的創作模式,自然也產生了像聖代這樣優秀的表達者。對於一檔說唱節目而言,說什麼也許並不重要,但知道自己想要說什麼很重要。
節目組也並沒有簡單粗暴的讓某個群體或者製作人決定整個比賽的走向,更多的時候,是綜合意見決定著選手的去留。
觀眾、UP主觀察團和製作人之間的觀念有時相互互補,有時甚至截然相反,豐富了這個節目的角度。
當然,B站也並非是完美的,近三個小時的節目時長並不是每一個觀眾都能接受的,節目的歌曲也一直被質疑是否在打「感情牌」。
在商業潛力方面,《說唱新世代》的總冠名費也只有1000萬,如果想要長期運營下去,這樣的收入是遠遠不夠的。
但不管如何,中文說唱都需要《說唱新世代》這樣的破局者,打破《中國新說唱》長期以來的壟斷地位,對於所有的從業者而言,這都是一件好事。
說唱節目已經已經走過了四個年頭,今年的三檔節目遠遠沒有達到大家開始時所預期的那樣百花齊放。
事實上大部分的rapper,依舊在各個說唱節目中來回打轉,真正像GAI這樣能走到主流綜藝節目中的rap star少之又少。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整個市場的行情遠遠不能算正常,三家節目也都存在著各自的難言之隱。
到了明年,也許真正的廝殺才會開始,到那個時候孰強孰弱,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