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小明,今天考紋飾類型。這 ↓ 是什麼紋樣?」
小明:「是谷紋~」
老師:「回答正確,那麼這是 ↓ 什麼紋樣?」
小明:「呃,是蠶紋?」
老師:「沒錯, ↑ 是蠶紋。那麼這個 ↓ 呢?」
小明:「呃、呃、雲紋?」
老師:「錯!這 ↑ 還是蠶紋!繼續說,這 ↓ 是什麼紋樣?」
小明:「(哭)還、還是蠶紋?」
老師:「大錯!這是勾雲紋!」
老師:「不及格!傳統幾何紋樣這門課重修!」
我在編輯藏品文案時,最苦惱的就是界定紋樣類型了。
當然,幾何紋、動物紋、蟲草紋這些大類自然是分得明白。
但是如同上面那個又不及格的小明一樣,雲紋、勾雲、蠶紋等等相似而不同的,要如何區分?
簡直愁死個人。
何況還有螭紋、蛟龍紋怎麼分?虎紋、蜻龍紋怎麼分?卷草紋和纏枝紋怎麼分?
請問上圖中哪個是蛟龍紋哪個是虎紋?
哪怕紋樣辨別方式可以參考資料,但實際上沒有師傅帶,沒有豐富的上手經驗累積,就抓不住其中關竅。
何況很多紋樣實際上是有語境背景的,沒有史學知識、國學知識就無從判斷。
就像那個 ↑ 蛟龍紋,龍頭在哪兒我都找不到,我怎麼知道這是個蛟龍?它為什麼不能是個長蟲?!那個國博的蠶紋為什麼不是勾雲紋?
所以請尊重那些收藏圈子裡的真專家,一個簡簡單單的器名,寥寥幾字是需要很龐大的知識體系來凝聚的!
所謂:
臺(文)上(案)一(十)分(個)鍾(字)
臺(資)下(料)十(五)年(百)功(萬)
下面先來總結一下各類幾何紋樣的辨識方法
您學不學得會,我也不知道
就像我不知道這期的小明重修後
能不能通過一樣_(:3」∠)_
繩紋
形似繩索絞纏狀,流行於漢代以後。
弦紋
一種較細的像琴弦一般的線條紋樣,常常作為界欄出現。自新石器時代出現至今都有應用。
弦紋中有一類較寬的瓦紋,紋中間呈凹槽狀,形似板瓦。
席紋
初時為製作陶丕時,下墊的席類器物留下的印痕。經審美發展後,匠人會特意使用工具在器物表面劃出/拍印出此類紋飾。
紋樣以十字形為主,但不限制於十字,只要是細密的編織樣紋路,都可以叫席紋。
線條紋
顧名思義,各類線條組成的裝飾紋樣,與弦紋、席紋區別在組成方式。
蒲紋
由數條平行直線交叉形成一種格形花紋,形似編織的蒲蓆。因雕刻刀法較深,又有一定的坡度,使得格紋呈現淺浮雕的多角形狀。紋樣簡單利索,樸素大方。
乳丁紋
一種高凸於平面器物上的圓乳丁狀紋飾,又稱乳突紋。與蒲紋區別在圓滑的表面上。
連珠紋
又稱圈帶紋,將數個小圓圈橫式排列,做輔助裝飾用途。「珠」的形制不局限,或實心、或空心,或單環或同心多環等。
西晉青瓷罐
冀藏文化網拍平臺有售
谷紋
圓乳狀顆粒(穀粒)加上彎曲的短線(谷芽),也叫蝌蚪紋、豆芽紋。
雷紋
雷紋又稱回紋。由方折角的迴旋線條組成。回紋寓意富貴吉祥,民間稱連續的回紋為「富貴不斷頭」。也常與雲紋組成雲雷紋。
雲紋
雲紋形狀有多種,如捲雲紋、勾雲紋、雲朵紋等。
捲雲以雲頭+雲尾的結構,以簡單的線條柔和迴旋表現,單朵出現。與雷紋的分別,看線條轉折是直是曲。
勾云為兩端內卷的勾,或整齊排布或相互勾連。與雲紋(蠶紋)區分方法就是看內卷形式、單朵捲雲之間是否相互連接。
雲朵紋,強調寫實性,也包括了後期發展出的如意狀雲頭紋。
p.s. 實在分不清,統一叫雲紋也就是了。(人不要難為自己)
蠶紋
蠶的圖案化形象。一般呈S形捲曲,圓頭,有兩目(有的也沒眼睛……)。多用為器物口沿下或足部裝飾。盛行於商代和周初。
時代是鑑別的重要依據,因為其他朝代不流行蠶紋的話,就可以把扭轉曲線的紋飾叫雲紋了!
其他各類青銅器紋樣
環帶紋:一種變形獸體紋,寬闊的環帶似獸類身軀上下起伏,波谷之間裝飾有凸出的目、口、鱗等。
皿紋:皿字形圓環。
渦紋:模仿自然界水渦形態。也有火紋的說法,源自太陽崇拜,因為圓形旋轉螺紋也被視為太陽的形態。
到這裡似乎告一段落了呢~
然而你別想結束《紋飾分類》課程哦~
還有動物紋、蟲草紋、人物紋呢!
歷 | 行業自救指南
史 | 「碰瓷」 | 《在你面前的是一個__瓷器》系列第一PA 瓷器各部位類型說明
文 | 圓●妙不可言
章 | 白瓷 | 緙絲與陶瓷的跨界合作
冀藏文化網拍平臺,品藏希冀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網拍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