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師恩·瀟湘晨報尋找「星城四有好教師」活動自啟動以來,得到了廣大家長和學生朋友的熱情支持。截至8月31日,組委會共收到了500餘份教師提名資料,經過資料審核,共45位優秀的中小老師進入投票評選。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位支教老師。
曹永健:「與螢火蟲一樣發光」
「我們有了自己的作品集啦!」2020年秋季開學這一天,螢火蟲教室傳來孩子們的歡呼聲。暑假,曹永健老師和家長義工精心編撰,兩本作品集《宇宙的另一邊》和《如果世界重新開始》帶著油墨芬芳,作為特殊的開學禮物送到了孩子們的手上。
小學生出作品集,這在螢火蟲教室不算稀奇。而這個故事,要從三年前開始說起。2017年暑假,曹永健結束了在邵陽為期一年的支教,回到了他的原單位,一所童話校園——長沙市天心區青園中信小學。他主動向學校申請,從一年級帶起。他渴望擁有一間自己的教室,就像農夫渴望擁有一片自己的土地。
曹永健把這間和他相遇的教室命名為螢火蟲教室,他希望孩子們像螢火蟲一樣,每個生命都能發光。歷史學者傅國湧在贈予螢火蟲教室的題詞寫道「與螢火蟲一樣發光」。從此,螢火蟲成為了每個孩子生命中的最為豐富而又獨特的意象,發光是他們內心的召喚。
讓閱讀照亮每一個孩子
在與孩子相遇前,曹永健就在精心謀劃。建立一間閱讀教室的構想,在他腦海中想過不下一百遍了。開學後的第一件事,曹永健召集家長,開了一個「打造一間閱讀教室」為主題的家長會。
曹老師的想法,很快得到家長們的支持。願望變成行動,三百冊優質繪本,和一張立式書櫃,不到一周,就全部到位。曹老師認為,「讓每一個生命發光」這個班級願景,要落實到日常的閱讀中,而閱讀習慣的培養,越小抓起效果越好。「一年級是孩子們閱讀的敏感期、關鍵期。」這是曹老師在家長會上多次強調的一個觀點。
開學第一周,「螢火蟲故事會」就正式啟航了。曹老師大聲地讀書給孩子們聽,他看著孩子們的眼睛,孩子們有多愛聽,他就有多愛讀。大聲地給孩子們讀故事,是曹老師做得最不動聲色,又最有聲有色的活動。說其「不動聲色」,是因為這是螢火蟲教室的日常生活,它和呼吸一樣自然,說其「有聲有色」是因為,曹老師讀故事,本身就魅力紛呈。故事被喚醒,孩子們被滋養。
他還記得開學第一周,給孩子們帶來的是《好餓好餓的毛毛蟲》,那隻毛毛蟲最開始只是月光下的一顆小小的蛋,當它於一個晴朗的日子孵化出來後,「星期一,它吃了一個蘋果。可是還是肚子很餓。星期二,它吃了兩個梨。可是,肚子還是很餓。……它在裡頭住了兩個多星期,然後,把繭咬破一個洞,鑽了出來……」小螢火蟲聽著聽著就明白了,那是一個關於毛毛蟲成長的故事,是一個「破繭成蝶」的故事。在一個個尋常的日子裡,孩子們像小毛毛蟲一樣,啃食著書本,貪婪而滿足,一個學期內,曹老師給孩子們朗讀了110個故事,他的QQ「說說」留下了這段美妙的旅程。如今孩子們越來越豐盈,羽翼上也必將有著蝴蝶的斑斕。
有數據為證。在剛剛過去的三年級升四年級暑假中,胡鈺妍同學每天閱讀一本書,完成了300萬字的閱讀量;連子策同學沉迷於歷史,他刷爆的是一套讓高年級學生也望而生畏的《易中天講中國史》;閱讀小達人馮天麒完成了挑戰40本童書的假期任務。這樣的例子並非孤例,每一隻小螢火蟲都幸福而貪婪地閱讀著。
閱讀之於他們,就是最為普通的日常。有閱讀的日子,好有味。目前,螢火蟲教室有藏書1500冊。家庭藏書超過500冊的家庭在他們班達20戶以上。「我們每個學期都會更新圖書。」曹老師作為領讀者,帶領小螢火蟲在閱讀的世界飛翔。
沒有圍牆的教室,更有光
有人說,關上教室的大門,教師就是牆內的國王。曹老師要走不尋常的路,他不做教室的國王,他要推倒圍牆,「沒有圍牆的教室,更有光」,這是他的想法。
如何推倒教室的圍牆?曹老師有三點做法:
一是開發獨具特色的班本課程。在國家課程外,曹老師潛心研究,根據孩子們各個階段成長的特點,開發了一年級的童謠課程,二年級的節氣之美課程,漢字之美課程。三年級的整本書共讀課程。他說,要以課程超越課堂。每天早上,曹老師帶孩子們一起誦讀童詩。「伴著蟋蟀的琴聲//石頭做了夢//它夢見自己長了葉兒//綻了花苞//它覺得身上痒痒//在長胖長高//晨曦中,石頭醒了//它看見石縫中//鑽出了一株小草//正迎著風兒//點頭微笑」這是李少白老師的詩歌,而飲食這些珍貴的文字,是孩子們在每一天黎明的美好期盼。穿越了這些課程的孩子,思維靈動,想像飛揚。
二是讓活動引領孩子成長。在螢火蟲教室,每一個月都有主題活動。他們根據繪本課學習,開展了「原創繪本創作大賽」;根據漢字課程的推進,開展了「認識幾個字」的漢字尋蹤活動;根據小古文課程的進展,開設了「愛上小古文」的主題活動;在學習了李少白爺爺的詩歌周后,曹老師邀請著名詩人李少白爺爺走進螢火蟲教室,和孩子們一起共度「詩心擁抱童心」的詩歌時光。活動不僅局限在教室,曹老師還會把活動帶向戶外。每個學期,曹老師都會帶孩子們走出教室。他們徜徉在在草坪上,在藍田下,在大自然中,成為自然之子。2018年春遊,曹老師帶孩子們在省植物園尋找「清明」節氣有代表性的物候,在戶外誦讀春之歌。2019年5月,曹老師和家長聯合策劃,開展了螢火蟲教室首屆帳篷節,在帳篷裡,孩子們講故事、看星空、捉小螢火蟲,度過了一個美妙的夜晚。
三是搭建平臺讓每個孩子發光。「我的學生六年下來,想忘掉我都不容易。」這是曹老師的玩笑之話,這話中也有深意。他每個學期,都要帶孩子們印製文集。這些文集,就是孩子們成長的腳印。一年級時,腳印淺淺的,那是閱讀掠影,親子之間的閱讀照溫馨而幸福。二年級的文集是「一千零一夜」,孩子已經會寫淺淺的,短短的詩句;三年級時,班級印製了集體詩集,部分孩子還有了個人作品集。讀寫結合讓孩子們更閃亮。曹老師推薦學生在《中國教師報》《十幾歲 ·小學生閱讀與寫作》《天心教育》等報刊雜誌發表文章多篇。
曹老師的用心耕耘,贏得許多讚許。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獲得者,應用地球物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何繼善,為螢火蟲教室題寫「讓每一個生命發光」的班級願景;被稱為「湖南好外婆」,著名的圖畫書創作者、畫家蔡皋奶奶寄語小螢火蟲「生命因閱讀而閃亮」……
為鄉村留守兒童「築夢」
曹永健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農村娃。他的老家在郴州永興,隨著「中國銀都」聲名鵲起,漸為人知。但說到他的家鄉黃泥鄉沙坑村,知道的人寥寥無幾。他的家鄉雖不算窮鄉僻壤,卻也是藏在山坳之間,就在這個相對閉塞、落後的小山村,他度過了自由自在的童年。
在漫長的小學時光,童年曹永健想讀書卻無書可讀。最難忘的事情不是發生在教室,而是在田野上,在小溪邊。他小學時光沒有童謠,鮮有故事,閱讀對於他和同伴來說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童年沒有獲得足夠的「養料」是他們的遺憾,好在童年的快樂、自由、無憂無慮每日與他們為伴。長大後,一路遠行,故鄉成了遠遠的背景。近幾年,每次回家鄉,他心中總有說不出的惆悵,好像被最熟悉的地方拋了出去。
由於做教師的緣故,每次回家,他都會準備一些童書,期許給村裡的孩子們帶去些微精神的光亮。從低段的橋梁書,到高段的文學作品,一一送給孩子們。
去年,讀初一的曹教宣對曹永健說,他最大的願望是擁有一本作文書,原因是沒有作文書導致他的語文成績很差。曹永健聽了很心酸,一向不買作文書的他,第二天到縣城給他買了兩本書,其中一本就是他想要的作文書。
被曹教宣的願望所觸動,他發起了一項針對農村孩子閱讀現狀的調研,發現農村孩子的閱讀視野極其有限,人均藏書不到兩本,兒童文學作家的名字一個也說不出來。
如何改變這種現狀,成了他思考的重點。於是,他利用自己的公眾微信號發起了籌建鄉村螢火蟲閱讀館的倡議。他在倡議書中寫道:只有點亮自己,才能照亮世界。對於鄉村孩子,沒有誰比他們更熟悉螢火蟲的光芒,那是童年的天空裡最明亮的閃爍。成立鄉村螢火蟲閱讀館,就是要讓精神的種子,閱讀的種子,在那片土地上生根發芽。
很快,曹永健募集到了兩萬元現金。歷時半年,他精挑細選1800冊圖書,跨度從幼兒到高中,涵蓋文學、百科、歷史等領域,希冀更多的鄉村孩子愛上閱讀,那麼一個簡易的圖書館,只要能讓它流動起來,就是一個地方最活躍的精神之源。
2016年6月18日,由曹永健發起籌建的鄉村螢火蟲閱讀館在他的家鄉落成。此後,曹永健的公益之舉,一發不可收拾。2017年,他在邵陽成立了第二家鄉村螢火蟲閱讀教室。2019年4月,他又攜帶愛的力量,在望城喬口成立了第三家鄉村螢火蟲閱讀館。2020年8月,他發起倡議,「給鄉村的孩子添一張書桌」活動得到廣泛響應,他回到鄉村螢火蟲閱讀館,開展了為期三天的公益活動。郴州新聞聯播對此次活動進行了長達三分鐘的播報。
「我要把在長沙面向城市孩子做的閱讀帶回農村」,說這句話時,曹永健望著遠方。他眼裡閃著堅定的光芒,那是螢火蟲的光。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為弘揚人民教師高尚師德,激勵廣大教師忠實履行教育職責,營造尊師重教良好社會風尚,瀟湘晨報十幾歲雜誌社特推出致敬師恩·2020尋找「星城四有好教師」活動。本次評選活動由湖南省教育學會特別指導,瀟湘晨報、十幾歲雜誌社主辦。 此次評選活動是推選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面向長沙市各中小學校,接受學校推薦或學生提名。評選工作委員會將嚴格把關,以教師的師德表現、專業素養和工作實績作為衡量標準,最終優中選優,評選出十佳「星城四有好教師」進行表彰。
點擊下方投票二維碼,為你的老師投票吧!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