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和我一樣在追《那年花開月正圓》?你是不是和我一樣想要給吳聘少爺寄個醫保卡?你是不是和我一樣還在迷惑吳聘少爺到底怎麼死的?
上一秒摘果,下一秒離世
簡直驚喜意外的想打人
醫學生追劇就是有優勢啊,看到吳聘少爺七竅流血而亡,有木有一種趕緊去救他的衝動?那就讓我們給他診斷診斷,是神馬原因讓我溫柔體貼、寵妻無度的吳大少爺辣麼早領了盒飯呢!!!
首先,我們來看下症狀,即意識喪失,「七竅流血」。說起七竅流血,這裡不得不提起另外一個因七竅流血而死的人,那就是康有為!
據說,康有為在青島中山路緊鄰劈柴院的粵菜館英記樓吃飯,喝過橙汁後腹疼難忍,當天夜晚嘔吐不止,一日本醫生診斷其為食物中毒,第二天清晨5時,康有為「七竅出血而死」。
可見,七竅出血在歷史上多次上演,而且還都是死的不明不白 。
七竅:指人頭上的七個孔,即兩眼、兩耳、兩鼻孔和口。口鼻等處往外流血。最早見於元·孟漢卿《張鼎智勘魔合羅》第二折:「李大到的家中,七竅流血死了也。」
從解剖學角度上講:眼睛與鼻腔之間有稱作鼻淚管的膜性管道連接,鼻淚管上端埋在眼眶之中,下端開口於下鼻道的外側壁。有些人在滴眼藥水的時候可能會注意到,在滴藥過後,口腔深處能夠嘗到藥水的苦味,那就是因為藥水通過鼻淚管到達了鼻腔,進而流到了口腔深處。而耳孔與口腔也是相通的,準確地說,是中耳腔與鼻咽部之間有一根被稱作耳咽管的軟性管道。這根管道並非一直保持暢通狀態,只有當人打哈欠、咀嚼等下頜動作較大時才會開通,雖然在正常情況下,中耳腔與外界有耳膜隔斷,但耳膜本身是相當脆弱的。口腔和鼻腔則由鼻咽部連接,絕大部分人都有把水從鼻子裡嗆出來的經驗,這兩者之間的連通可以說是非常緊密的。
那到底有哪些情況下可以見到七竅流血呢?
1、骨折等外力作用
顱底是指顱腔以下的大量複雜骨骼結構,顱底骨折通常是頭蓋骨和顱底的聯合骨折,一般都是線性骨折。作為一種閉合性損傷,骨折本身並不需要特殊處理,而且存活的機率相當大。這種骨折發生的時候,腦脊液與骨折導致的出血可能從鼻耳口流出,雖然並不會直接導致眼睛出血,但連接眼睛和鼻腔的鼻淚管可能使血液擴散到眼睛裡。
此外,一頓暴揍也很有可能七竅流血,眼耳口鼻都在頭部表面,打得巧的話,不用七拳就能讓每個竅都因為挫傷流出血來。
這裡不得不提一句爆炸的衝擊波,衝擊波不僅可以用幾十倍大氣壓的巨力直接擊破七竅,更能像一個巨大拳頭直擊沒有骨骼保護的腹部,使腹壓增加膈肌上抬,大靜脈裡的血液突然被推向心肺,讓心肺的血容量急劇增加。與此同時,衝擊波對於胸廓的壓迫又進一步增大了胸腔的壓力,巨大的壓力可能把心、肺和大血管給硬生生「撐」壞······
2、出血熱
出血熱起病急,有發熱(38℃~40℃)、三痛(頭痛、腰痛、眼眶痛)以及噁心、嘔吐、胸悶、腹痛、腹瀉、全身關節痛等症狀,皮膚黏膜三紅(臉、頸和上胸部發紅),眼結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現大小不等的出血點或淤斑,或呈條索狀、抓痕樣的出血點。嚴重者可以見到「七竅流血」,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血管脆性增加和血小板的減少。
近段時間最火的電影莫過於吳京自導自演的《戰狼2》了,影片中一種非常可怕的病毒——拉曼拉病毒。在現實中它的名字叫:伊波拉(Ebola),於1976年在剛果共和國北部的伊波拉河地區被發現,因此被稱之為伊波拉病毒。伊波拉病毒是當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熱,死亡率高達90%。
形如中國如意,脾氣卻不溫順
3、凝血系統異常
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異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比如血友病、維生素C缺乏症、嚴重肝病引起凝血因子合成及代謝障礙,當然還包括各種原因引起的DIC,抗凝藥物使用不當等。
圖上這個系統某個環節故障導致的凝血系統失靈,失去自我防護的身體分分鐘可能到處飆血,當然可以七竅流血啦。
4、滅鼠藥中毒
滅鼠藥的作用機制基本概括為抗凝血,與維生素K相類似。
2015年,山東巨野縣的一位6歲小孩因食用撿到的棒棒糖,因搶救無效身亡,報導稱死亡時也是七竅流血·····血液中檢出滅鼠藥成分······
所以吳聘的死因到底是什麼?
是另有真兇?
還是真正的不慎墜亡?
從前面我們內容可以知道,如果是中毒的話應該表現為胃腸道症狀以及全身出血症狀,且應該是一個漸進性發展式的病情變,而我們的吳少爺直接倒在地上,意識喪失,生命停止。
如果不是下毒,那會是什麼呢?其實這個也很好解釋。
此前,他被沈星移打成重傷,一度昏迷數日,據判斷,當時應該就是顱內出血。後來不知道是不是周瑩義舉感動天地,讓他起死回生,但這個病根還是落下了!有一集,周瑩說要走,吳聘情急之下不就又暈了,這就說明:顱內的病症並未完全祛除。此次,吳聘為妻上樹打棗,不慎跌落,再次摔到頭部,造成顱骨骨折,七竅流血而死!所以,吳聘的真正死因是腦出血!
哈哈,是不是很機智啊~不過編劇應該是要按照投毒這麼安排的,所以,我吳聘大少爺就是被奸人所害。
再感受一下我甜美的吳大少爺~
你不要以為手中拿著槍就是勇敢,真正的勇敢是你知道什麼是正義,並堅持不做不義的事。 by 蘇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