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錯路」!遠離這19種「邪師」

2021-03-02 善妙智慧

學佛弟子,所得一切功德勝利,都是善知識所賜予,所以我們應該以虔誠之心,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如此,修行就能步步上進,近諸佛位。古德有云:「寧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錯路」。而在當今末法時代,正如《楞嚴經》中佛陀所說: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作為一個正信的佛弟子,在學佛之初,必須要有分辨正邪的智慧,否則極易被外道邪師所惑而走入邪路,枉誤今生。

一、喜好浮誇

此類外道邪師,經常讓弟子編寫資料,將自己吹噓成「法王」,「活佛」「金剛上師」「大伏藏師」,「大禪師」等,逢人便發,如世間推銷做廣告一般。與人相處,不論對方根基如何,千篇一律總會將話題引到自己是某某大師轉世,某某活佛與自己關係如何密切,某某社會名流是自己弟子等方面。真正的法王,活佛,伏藏師等決不會以此為標榜,反而會故意隱瞞自己的功德,因為他們知道這樣做會障礙修行。

善知識即使為令弟子生起信心而透露自身功德,也是隨緣而說,且是在弟子已經依止後,而非在初見時。

二、不具傳承

此類外道邪師,不知道修行成就必須依止有嚴格傳承的善知識而行持,他們為誆惑世人,標新立異,自立門派,甚至自稱教主。大善知識皆依佛陀與傳承祖師教法行持,決不會另立一宗,另發明一法。現有宗派的形成,並非宗派創始人刻意為之,而是隨歷史演變,後人加給他這一支的稱呼,並追溯他為祖師的。

每一位宗派的創始者在住世弘法時,決不會到處宣揚「我是某某派祖師」「我有某某新大法」的。

三、賣弄神通

此類外道邪師見地不明,不知皈依,出離心,菩提心,般若智慧是正法核心內容,修行之著眼處,反而以世間禪定引發神通為高明,終日只會吹噓自己有種種特異功能,能見他人所不能見,能聞他人不能聞,能知他人不能知。

大善知識因對心性明了通徹,亦具神變功德,但若非對弘法有益,比如能令弟子生起信心,能譴除邪魔外道等,決不會故意示現,因戒律不允許的緣故。

四、不重戒律

《佛遺教經》中說,佛滅度後以戒為師,可見戒律對修行者是多麼重要。戒不清淨,決不可能生起禪定,智慧方面的功德,更不可能解脫成佛。此類外道邪師不明修學次第,不知戒學重要,妄說般若空理,鼓吹「一切不要執著著相」,不守佛陀制定的戒律,以此標榜為自己的灑脫無掛礙。

大善知識為打破弟子執著,也許會採取看似破戒的極端手段,但為避免不知內情者生邪見,是決不會在大庭廣眾下毫無目的亂來的。而且即使是為折服弟子,也是有相應證量的前提下才做。比如,若想以殺生破弟子執著,首先應具起死回生之功德才行。如同濟公活佛的詩「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後面兩句卻很少有人講。後兩句是:「世人若學我,必定入魔道」。不可不慎也。

五、炒作營建

此類外道邪師不懂修行,既不聞思經論義理,也不持戒打坐,也不在佛之見地與般若義理上用功,終日只在世間四處遊走,募資建寺,營造高大佛像佛塔,且以攀比建築規模,裝飾華麗為能事。佛陀住世時,修行人常住阿蘭若處,根本沒有寺院。過去祖師大德興建道場皆是隨緣,且只以適合修行為著眼點,而不以造型格局之美觀為目的。試觀當今很多空蕩蕩的偌大寺院,多是此類人所建。

六、盲目苦行

此類外道邪師不讀經論,不知佛法依中道修行,為標新立異吸引徒眾,便違反佛制,刻意苦行。有鼓勵學道教辟穀不食者,有吹噓盲目燃指燃身者,有推崇磕頭朝山者,再如佛在世時投灰外道,持雞狗之戒律的外道等,如是盲目苦行,不僅難令眾生解脫,反而會斷除其善根慧命。

大善知識只教弟子在見地上用功,並善於依其根器及所處修行位次,循循善誘之。決不會拔苗助長,讓弟子做力不能及的苦行,而損害他們的身體,動搖他們的信心。

七、枉隨世緣

此類外道邪師貪心熾盛,打著「菩薩應隨順眾生」的旗號,撈取世間名聞利養。他們或辦世俗講座,或著書立說,或開法物流通處,素食店,或專結交高官富商等等,其目的不是為弘法利生,只是為了自己享受。

菩薩隨順眾生,視逆緣與順緣無別,毫不起煩惱。而這些邪師並非如此,一見因緣與自己期待一致便喜形於色慌忙迎上,生怕機會轉瞬即逝;若與自己期待相反,則避之猶恐不及,甚至暴跳如雷。

     八、世俗情深

此類俗習氣甚重,待人接物不依佛制,而依情感。對待師長,同修只以自己好惡而論遠近親疏,或排斥或拉攏之。對待居士亦分三六九等,有供養自己多者,恭敬自己者,順適自己者,便對他格外「慈悲」照顧。反之則冷若冰霜。此類猶如俗人拉幫結派之行為,大善知識決不會做。

真善知識其心平等,或讚揚,或鼓勵,或呵斥,或痛打等等行為,皆是為令弟子得到修法的利益,而非出於世間情感。

九、自贊毀他

此類外道邪師在修行中得到微利,便標榜自己所修法門「天下第一」而貶低排斥其他宗派;本宗之中又誇耀自己最為殊勝,甚至連傳承祖師都不放在眼裡。佛陀開演的種種法門,適應種種不同根機的眾生,排斥其中任何一法門,皆會障礙與之相應的眾生。因此,排斥他宗者皆是大謗法人,其罪業大於造五逆十惡者。

正如《地藏十輪經》中說:「此有一類,於聲聞乘得微少信,實是愚痴,自謂聰敏,於我所說緣覺乘法及大乘法毀呰誹謗,不聽眾生受持讀誦下至一頌。復有一類,於緣覺乘得微少信,實是愚痴,自謂聰敏,於我所說聲聞乘法及大乘法毀呰誹謗,不聽眾生受持讀誦下至一頌。復有一類,於大乘法得微少信,實是愚痴,自謂聰敏,於我所說聲聞乘法,緣覺乘法毀呰誹謗,不聽眾生受持讀誦下至一頌。如是等人,名為毀謗佛正法者,亦為違逆三世諸佛,破三世佛一切法藏,焚燒斷滅皆為灰燼,斷壞一切八支聖道,挑壞無量眾生法眼。」

大善知識為使弟子生信心,會極力讚嘆自己所傳修法,但決不會公開抨擊他宗,更不會指摘傳承祖師。

十、不依經論

佛講經,菩薩造論,皆是為指導眾生修行。修行者當依經論,不應依自己的感覺或道聽途說。祖師垂訓:「以我說法,為謗佛法僧」。此類外道邪師不知何為實修,也不願學習經論,只憑一時靈感胡亂指示他人。不知佛法修行次第根本,只是在一些自己知道的各宗派形式上胡亂引導別人。行此種種,既無正規傳承,又不知具體儀規,也不管是否能使實行者得到利益,只如小孩過家家一般,按程序玩一遍了事。因為無知的緣故,在此過程中,更會時時做出些莫名其妙,似是而非的「開示」:比如,「晚上不能不能讀地藏經」,「火供時燒掉的面越多功德越大」等等違背佛法的顛倒思想。

大善知識則不是這樣,凡有所教授,必然以經論為據以堅定弟子的信心。弟子若提出疑問,他們也不會心生煩惱。

十一、不入實修

此類外道邪師雖廣學經論,但並不信正法,也不依之實修。只如世間搞學術研究者一般,在經論文字相上兜圈子。他們雖著作等身,學問滿腹,但常為煩惱所困,遑論解脫成佛,保持人天福報尚不可能。

大善知識以經論指導實修,通過實修認識煩惱之本性即是菩提,而真正生起聖道功德。他們為調伏弟子,有時雖會現煩惱相,但心中是決無任何煩惱的。佛經比喻為「說食不飽」者即是此類。

十二、常住俗間

此類外道邪師心不能安住在道場,反以「弘法利生」為名四處亂跑。今日要去五臺山蓋茅棚閉關,明日要到藏地求法,後日又要去印度朝聖。他們以此為幌子,遊玩於各地,順便騙取當地信眾的供養。

大善知識皆依阿蘭若處修行,即便有弘法因緣,也是受請而往,傳法立即返回,決不會像常住俗間的邪師一般,不請自到,流連忘返。

十三、經懺營生

此類外道邪師毫無教證功德,根本不具超度眾生之證量,也不知何為超度,只為掙錢餬口,日日在寺院中敷衍拜懺,收取居士供養。若供養少則牢騷滿腹,反之則興高採烈,其表現猶如俗人月底領薪一般。佛世之時修行人皆以自身證量回向於眾生而超度之,根本不用形式上的經懺。施主隨意供養或多或少,行者也不會生分別心。

大善知識致力於實修,決不會浪費時間去趕經懺。他們以大慈悲心發願度盡有緣眾生,也不會為博得名聞利養而作超度。

十四、身見深重

此類外道邪師十分愛惜身命,大部分心思皆花在養生治病,如何延長壽命上。他們樂於求醫問藥,營建寺院以為安樂窩,對於真正的生死輪迴的過患苦痛不曾觀察,對弘法利生事業,亦是不聞不問。

大善知識決不如此,他們為正法住世,終其一生勵力實修,隨緣傳法,不顧疲勞疾病。

     十五、算命看相

此類外道邪師常給人算命看相,說禍福道吉兇,以此為招徠弟子,博得名利的手段。佛制戒中嚴禁弟子佔卜,觀相,預測吉兇,《大智度論》中亦呵責為「邪命」。

若是大善知識決不會以此為業,除非是為了利益眾生的方便。

十六、樂談俗事

此類外道邪師對於學修正法毫無興趣,每日只好談論世間俗事,無論天文地理,時事政治,體育賽事,世風民俗,家長裡短皆津津樂道。若遇居士問如何處理自家俗事,他們不能藉以啟發其出離,從法義上引導其入實修,反而就事論事,卷到居士的俗務中。

大善知識只以眾生的解脫成佛為念,決不會充當此類「家庭輔導員」,以世俗觀點教導人。逢此情況若能對只談俗務之居士當頭棒喝,使其狂心頓歇,才是真善知識,真大慈悲。

十七、造作慈善

此類外道邪師為提高聲譽吸引徒眾,專以搞世間慈善為務,今日慰問敬老院,明日捐助建學校等,而忘卻了出家人修行弘法的本分事。世間慈善雖能救眾生一時之急,但終究是輪迴之因。更何況用十方信眾供養寺院常住的財產救濟世間人,不合佛制,且折損受施者的福報。

因此,大善知識唯以正法布施人,往解脫道上勉勵人,從心性上指示人。其起心動念,言談舉止皆為令眾生皈依三寶,出離生死,明了法性。若非如此,即使做出令天下貧者皆富的慈善事,亦是非正行。正如《華嚴經》中說:「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名魔業。」

十八、世智聰辯

有一類邪師對解脫生死毫無把握,也不知在阿蘭若處實修,只是通達一部分經論的文字相,便以為能弘法利生。他們一遇恭維禮敬即生極大我慢,認為只有自己對經論理解最確切,只有自己所學乃是正法。講解經論時,其目的不在引導人學佛解脫,不過為炫耀自己博學多聞。若人不信服,便與人爭論強壓服之,言詞逼人,煩惱熾盛之態與俗人吵架無異。更有在網絡上建立論壇,專門以辯論為弘揚正法,剷除魔說者。實際又如何?即使辯勝萬人,對生死能有把握嗎?能給辯論失敗者帶來任何實際利益嗎?若不能,此種辯論不過是世智聰辯,與魔王言說無異。

真善知識相互討論,只為澄清經文本義而依之入實修,決不會為勝負而辯論的。

十九、毀失密行

此類外道邪師為吸引信眾,常有此類言論:「我念某某心咒已經多少萬遍」,「我的本尊是什麼,功德極大」,「我在何處閉關多少年」,「我修行時現起如何殊勝境界」如此言行早已將三昧耶戒中「甚深密義不外洩」一項破壞無餘,死後必將墮落,何談解脫!

大善知識不僅對於自己的本尊,所持咒語,閉關地點,修行覺受等守口如瓶,乃至連修法所用念珠都不示人,怎麼會隨便與無關人談論這些?

所述十九點,是當世邪師典型的表現,哪怕只具一種,即可判定其為邪師,而決不能依止。若已經依止也應儘快離開,不再接受他的教導。

總之,以上對當今外道邪師的表現的論述,希望能讓有緣學佛者具足鵝王擇乳的慧眼,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以期在末法時代增上善根,修集福慧資糧,早日成就,利益無邊苦惱眾生。

相關焦點

  • 虛雲老和尚:寧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錯路 !
    這個由於現代的人,根器不及古人,亦由學者對參禪看話頭的理路,多是沒有摸清。有的人東參西訪,南奔北走,結果鬧到老,對一個話頭還沒有弄明白,不知什麼是話頭,如何才算看話頭。一生總是執著言句名相,在話尾上用心。「看念佛是誰」呀!「照顧話頭」呀!看來看去,參來參去,與話頭東西背馳,那裡會悟此本然的無為大道呢?如何到得這一切不受的王位上去呢?金屑放在眼裡,眼只有瞎,那裡會放大光明呀?
  • 寧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著魔
    前面是講出一個理論,這以下引證。引外道的修學心中沒有章法、沒有道法的後果;引用佛弟子依止道法成就了功德。先看外道。佛陀出世之前,印度有九十六種外道,他們也都發心很圓滿,出家求出生死。也就是說,他們也知道生死的痛苦,他們的生命當中也立定了一個要了生死的願力,這個引導力都有,但是不知正法,求升反墜。外道當然不可能接觸佛陀的經論。
  • 普庵禪師說不可供養邪師
    普庵禪師多有邪師。不斷淫而說戒。對面自瞞。汝禮為師。果還邪報。飲酒食肉。日夕貪財作自己。刀山為千劫苦。帶累樂善凡夫。佗世自相殺啖。經雲。我負汝財。汝欠我命。淨名雲。布施汝者。不名福田。供養汝者。墮三惡道。
  • 久久丨寧可千日無機會,不可一日無準備!!
    這篇文章昨天發,可能更應景,但在新年的第一天發,也有著特殊意義。身在體制內,作為無官無職、正處在起步階段的年輕人,是很少有當眾「講話」機會的,一般只有「聽話」的份。這也是造成為什麼許多人不敢說、不會說、說不好的重要原因。
  • 寧可千世不悟,不可一日著魔!
    修行就是與諸魔作戰,所謂生魔、死魔、病魔、老魔,乃至我們五蘊當中的五十種陰魔。魔境一般分為兩大類,即廣義的魔境和狹義的魔境。人的一生總是在顛顛倒倒、妄想紛飛中度過。這些妄想、顛倒無一不是魔境。這是從廣義上來說的。狹義的魔境只有在特定的情況下才會發生,比如在我們修行的過程當中。
  • 如果我誹謗的是一個邪師--大日明王上師慈悲開示
    如果我誹謗的是一個邪師如果我誹謗的是一個邪師,這個開示的內容是比較多一些。這句話其實是有些人用這句話,為自己去誹謗一些他認為的邪師,來作一種證明。我誹謗的是個邪師我也沒誹謗三寶,對吧,而且我誹謗他,幫助別人不要誤入岐途。就這個意思。首先,我這個圖片,地藏經婆羅門女救母。
  • 揭露印廣邪師慈航淨苑邪教的真面目
  • 揭秘: 末法時代邪師的表現有哪些?
    若錯誤地依止了毫無修行證量的邪師,反而墮落更快。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因此在決定依止之前,一定要小心抉擇觀察避免被邪師所騙。邪師多是打著佛陀正法的旗號,現與正法相似的形象,其言語行為極具迷惑性,對經論了解不多的初學佛者最易上當。那麼,邪師通常有哪些表現呢?
  • 打退邪師邪法邪鬼邪術
    世風日下,邪師作亂,昌行邪術,施邪法,念邪咒,發邪符,放邪鬼,美其名曰:「治惡」,實際教導徒眾「懲仇」。
  • 圓觀:邪師即善知識,邪見即菩提
    【按:這是承諾給一個道友寫的文章。為了消除與邪師邪見的對立心。】       蕅益大師說過,正因緣境為圓觀基礎。所謂正因緣境,就是以十二因緣之緣起正觀,遠離外道斷常二見。一切塵勞是如來種。山海色味無二無別。"                                                                                   ----《摩訶止觀》
  • 別捨不得,這樣聯繫你的人,寧可單身也要遠離
    最初在聽這句話的時候,覺得很空洞,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可漸漸地,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確實,很多時候只有我們捨棄了,才會有得到。所以,這種有舍才有得的思想,陷入了一個因果。這就好比,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你今天的失去,在將來必然還會得到。
  • 女人,寧可不嫁,也莫嫁錯
    這句話極有道理。我甚至認為,女人,寧可不嫁人,也莫嫁錯人。為什麼寧可不嫁,也莫嫁錯?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不嫁和嫁錯的害處與好處。這樣對比一下,我們就會發現,其實,女人,寧可不嫁人,也莫嫁錯人。因為不嫁人跟嫁錯人相比較,利大於弊。更準確地說,是女人寧可不嫁人,也別嫁一個很糟糕的人。我來舉兩個例子吧。
  • 這三種朋友,能夠遠離就是莫大的福報
    而反過來惡友和「邪師」也是一樣,他們就像是黑風黑霧一樣,把您的智慧和善良之光都無聲無息的吹滅,再把您帶到一條不歸路上,等到您發現了恐怕已經晚了,很多只能自暴自棄,一條路走到黑。因此我們在擇友上一定要慎之又慎,比如下面這三種朋友,您能夠和他們保持足夠的距離,就已經是一種莫大的福報。
  • 女人寧可單身,也不要和這2種窮男人在一起,等到結婚就晚了
    這也不一定,因為除了富二代,我們平常人積累的財富都需要一定的時間。男人一時的窮並不可怕,可怕的就是他認為他這種窮理所應當,如果一個女人真的下決心和你在一起,無論你在什麼她都願意和你一起奮鬥。這就和男女之間的思維差異有一定的關係了。女生一旦選擇一個男人,那麼這個男人一定是他最愛的。只有喜歡才願意付出。男人一時的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進取。
  • 真正高層次的人,都遠離了朋友圈裡的這幾種人
    所以,真正高層次的人,都認清了身邊的人,遠離了朋友圈這幾種人。 都說,寧可在人前罵人,也不在背後說人,在背後詆毀別人,談論別人是非的人,其實這樣的人是最容易缺失的人。 一個人越是缺什麼,就越會去證明一些什麼。在那些背後談論別人的人,往往是自己達不到別人的高度,而肆意去挑撥是非。
  • 碰上這幾種人,當瘟神一樣遠離就對了!
    正所謂「人善被人欺」生而為人,理應善良但是若碰上某些人你人再善良也好,千萬不要管他們心軟了,也就害慘了自己第一種:人再善良,也要用在對的地方不然就好比「農夫與蛇」農夫見蛇快被冷死了,心生憐憫帶回家中結果蛇不但不感恩,還反咬了農夫一口你說這農夫是不是蠢?
  • 【何嘉欣】國不可一日無防
    國不可一日無防福清市實驗小學六年十班這一切都是為了國家的安全,為了億萬人民的幸福。他們錚錚鐵漢的本色,他們真摯的愛國情懷將永遠烙印在我心中。孫子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最根本、最長遠的利益是安全利益,沒有強大的國防,沒有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一切都無從談起。事實證明,一個國家如果忽視國防建設,居安忘戰,馬放南山,就難以避免戰爭的災禍。
  • 皈依邪師慘遭下蠱毒!持梵音楞嚴咒終破解
    皈依邪師慘遭下蠱毒!持梵音楞嚴咒終破解作者:首楞嚴三昧  【編者按】末法時代,邪師邪教層出不窮。他們借用佛教名相,欺騙群眾,來學邪教。或用邪咒巫術蠱毒來召喚邪神淫鬼附體,讓人雙修邪淫不止,無法自控;通過惡神惡鬼來禍害人,控制人;讓人不持戒,吃肉喝酒……  而末法時代,眾生由於障深慧淺,無法分辨邪正,往往欲學佛法,卻誤入邪師邪教歧途,無法自拔。  如何防止眾生誤入邪教邪師歧途,如何挽救已入邪師邪教歧途的眾生?
  • 為了保護狗狗的嗅覺,最好遠離這6種氣味!
    相信不少的人都知道狗狗的嗅覺很靈,說狗狗是依靠嗅覺來生存的狗狗也不為過,吃喝拉撒都需要嗅覺來實現,但是有很多種氣味會對狗狗的嗅覺產生破壞性,為了保護狗狗的鼻子和嗅覺
  • 男人寧可單著也不會娶這3種女人,尤其是第二種,原因很現實
    男人對以下這三種女人,寧可單著,也絕不會去娶的,尤其是第二種。究其原因,特別現實。第一種:有「公主病」的女人。經常看到一句話,有些女人,沒有公主命,卻得了公主病。與其找一個得了「公主病」的女人,還不如單著,這可能是很多男人共同的心聲。事實上,就算男人年齡再大,變成大齡剩男了,也不願意去找一個「公主病」的女人當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