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10月31日電 (盧玉)每年十月,地處甘肅河西走廊的金塔縣八萬畝胡楊林進入了最美季節。金黃色的樹葉映襯著藍色的天空,進入其中仿佛闖入了童話世界,滿眼都是金黃燦爛,美不勝收。
作為三北防護林體系的一部分,金塔人民60多年來在戈壁灘上種下的防風固沙林,意料之外形成西北最大的人工胡楊林4A級景區,已累計吸引百萬遊客紛至沓來,成為旅遊「打卡」地。
「金塔的胡楊林,景色很美,尤其是金波湖,碧綠的湖水裡倒映著金黃的胡楊,感覺人在畫中遊,美得讓人窒息。」青海遊客馬冬冬在看完甘肅酒泉市金塔縣的萬畝胡楊林後,直言不虛此行。
近年來,金塔積極融入大敦煌文化旅遊經濟圈建設,開發胡楊紅柳、沙漠戈壁、黑河環流等優勢資源,打造文化旅遊大景區,沙漠胡楊林創建為國家4A級景區,連續舉辦十屆胡楊文化旅遊節,通過舉辦沙漠探險、戈壁徒步、汽車拉力賽等體驗賽事,帶動餐飲住宿、商貿物流、文化創意、健康養生等產業發展。
同時,金塔縣完善旅遊基礎設施、補齊各路短板外,啟動「共植胡楊·共享綠色」公益行動,倡議社會各界通過義務植樹、認種認養、共建捐建等形式栽植胡楊。還規劃建設青年勵志林、航天功勳林等20多個主題紀念林,實現胡楊文化在更大空間的發展與繁榮。
每年仲夏時節,在甘肅酒泉金塔縣金嘉路7公裡處的沙漠邊緣,一大批遊客或躺、或埋、或睡,將身體藏進滾燙的沙子裡,體驗沙療帶來的神奇療效。(資料圖) 盧玉 攝
沙療「火」了「熱」經濟
意外興起的「後起之秀」沙產經濟,亦成為金塔民眾增收的重要途徑。
每年仲夏時節,在金嘉路7公裡處的沙漠邊緣,一個個五彩的遮陽傘「綻放」於座座沙丘。滾燙的沙丘上,「沙友」們或躺、或埋、或睡,將身體藏進滾燙的沙子裡,體驗沙療帶來的神奇療效。
金塔縣地處蒙新荒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邊緣,三面環沙且沙粒適中,沙體潔淨,發展沙療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每年的6月至8月份,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享受沙療。
「聽說沙療可以治療風溼痛,所以就過來試試,感覺效果真挺好的。」王雅琴患有風溼病,曾在幾家醫院治療過,效果不是很明顯。後來經朋友介紹,來到金塔進行沙療,經過沙療病情緩解許多,這讓她很是高興。
為了提升治療效果,吸引更多的人前來沙療,金塔縣對醫療人員進行了深度培訓,並免費為沙療人員提供必要的服務,讓沙療過程變為一種愜意享受。當地中醫院醫生表示,像王雅琴這樣來沙療的遊客每年都在增多。統計數字顯示在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
近年來,隨著沙療「升溫」,當地打造醫養結合模式,陸續開發了沙療袋等產品,對沙療療養地周邊進行環境改造提升,建設集沙療、康復、旅遊等於一體的沙漠沙療康養區,更好的推動沙療產業化。
金塔縣還採取「沙療+」發展模式,加速沙療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逐步培育「康養+旅遊」新模式,讓金塔成為更多人的康養首選之地。
圖為甘肅酒泉市金塔縣,遊客體驗採摘葡萄。(資料圖) 盧玉 攝
依村造景四季有看頭
金秋時節,走進金塔縣羊井子灣鄉葡萄採摘觀光園。一串串成熟的的葡萄,掛滿枝頭,吸引眾多遊客走進葡萄園,享受採摘的樂趣。
羊井子灣鄉鄉長張虎介紹說,該鄉把鄉村作為景點來打造,將特色農產品基地以及農業產業示範園作為沒有邊界、沒有圍牆、居旅相宜、農旅整合的大景區,形成田中有園,園中有景,景在村中的發展格局。
每逢周末,一批批自駕遊遊客來到金塔縣金塔鎮紅光村的採摘園、老醋坊、農家樂、民俗客棧,紅光村成為旅遊「打卡」地,周邊垂釣園、會水古城持續火爆,遊美麗鄉村、賞田園風韻、品味大自然、體驗慢生活已成為金塔旅遊新時尚。
近年來,金塔縣培育形成了春季賞杏花、夏季玩漂流、秋季觀胡楊、全年觀神舟的全季觀光精品線路。還根據休閒觀光、農耕體驗、民俗文化等不同類型,打造了一批鄉村旅遊精品村。
同時,金塔縣還開發了番茄紅素、有籽葡萄乾、杏幹、黑枸杞、粉皮等本土特色農產品作為旅遊「伴手禮」,培育形成神州胡楊肉羊、佳誠粉皮、綠源蔬菜、杞航枸杞等優質農產品品牌,不斷推動普通農產品功能化,功能農產品市場化。通過多元化發展助農民口袋鼓起來,幸福感升起來。(完)
【編輯:周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