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二戰最難看的手槍,造價僅2美元,美國造了100萬支,很罕見
眾所周知,手槍相對於步槍來說,其體積嬌小、操控靈活,但打擊威力比較弱,但是勝在射擊命中度較高,是一款近距離防身的最佳武器。甚至有些手槍稍微改造之後還可以當做狙擊槍或者是步槍使用,比如二戰時期八路軍所使用的毛瑟手槍,在自主改裝加持上槍託和快慢機之後,實戰的實用性比栓式步槍更加能夠給敵人造成威脅,但前提也得是基於手槍整體的工藝以及先進的系統才行。
不然太過於廉價的手槍在戰場上那就是等同於拖後腿的角色,曾經美國在二戰時期,就打造了這麼一款製造粗糙、外形醜陋、結構簡陋的手槍給軸心國的抵抗組織使用。該槍械就是FP-45解放者手槍,此手槍敷衍到什麼程度呢?算上人工,一共造價成本僅僅2美元,換算人民幣不足15元一把,然而美國卻在6個月的時間內生產了100多萬把投入戰場上,據計算,當時製造該槍械平均一款只用了6.6秒,被稱作裝配速度最快的武器。
該手槍僅由23個零件組成,內部結構過於簡單,性能也是非常的雞肋,是一種單發滑膛手槍,意思就是只有單發模式,裝彈量只有一發,火力持續能力很弱。不過在美軍的眼裡給遊擊隊組織反擊已經夠用了。在1942年的時候,納粹德軍連戰連捷,整個法國淪陷,大量的殘軍被德國逼退至英國,而當時領導遊擊隊的戴高樂只能帶著隊伍邊阻擊邊反抗。
但因為戰鬥武器消耗過重,現有的裝備嚴重不能滿足作戰的需求,為此只能向當時製造武器出售的大國--美國尋求援助。本以為美國會給製造出有利於軍隊組織反擊的槍械,結果FP-45解放者手槍的到來僅僅只能繼續過著挨打的日子,不過該槍械的本身定位就是類似於「刺殺手槍」,在靠近德軍官員或士兵發動突然襲擊,然後憑藉手槍可以奪取對方的武器作戰。
解放者手槍體積也非常小,全長僅14.1釐米,使用的是口徑為0.45英寸ACP彈,不過在這100萬支槍中,有一半是給歐洲,有一半是亞洲,美國自己基本不用,因為戰前戰後此槍都暴露了很多的問題,如可靠性不高、故障率較高、射程短、火力差等。直到1945年二戰結束,美軍開始實施大量的回收銷毀計劃。物以稀為貴,故而二戰後,該醜陋的手槍變得極為罕見,成了槍械收藏家的最愛,如若在市場上出現一支FP-45解放者手槍必定會被炒上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