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記憶保存在哪裡?
我來到了我國古建築保留最好的省份
山西
在這裡我認識了
用一張摺疊椅、一張白紙、一支筆
以自己的方式守護古建築的連達……」
在1月4日播出的央視《主持人大賽》
第9期「走出去」實戰考核中
主持人蔡紫來到山西
採訪古建築畫家連達
她以連達筆下「會說話」的古建築開場
尋找民族文化的「地久天長」
▲蔡紫和連達走訪山西古建
在蔡紫看來
連達抱著「和古建築的每一次相遇,
都是最後一次」的態度
21年尋訪手繪幾千幅山西古建築
守護的是中國的民族文化
▲蔡紫講述連達的手繪作品
節目中
蔡紫提到
山西是我國古建築保留最多的省份
山西古建築有多少
有一份數據很有說服力
去年10月16日
國家文物局公布了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山西共計79處
古遺址、古建築、近現代重要史跡
及代表性建築入選
在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公布後
山西共有國保單位531處
穩居全國第一
蔡紫口中的連達
是遼寧大連人
與山西古建築結緣於21年前
1999年
連達出去旅行
碰上一位山西人
推薦愛古建的他去山西各縣轉一轉
到了山西
連達首先看到的是太原的晉祠
這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
及母后邑姜後而建造的
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
▲連達手繪的晉祠對越牌坊(請橫屏觀看)
在這裡
連達感受到了中國傳統建築的巨大魅力
「300年以上的建築98座,
塑像110尊、碑刻300塊、鑄造藝術品37尊,
周邊還有很多古老的街巷和村落,
這簡直就是古建築瑰寶之所在」
連達發出驚嘆
▲連達手繪的晉祠聖母殿
連達了解到
山西的古建築
涵蓋年代之廣、現存數量之多
在全國居於首位
唐、五代、遼、北宋
金、元、明、清各代的古建築
在山西都能找到
全國僅存的三四座唐代的木結構古建築
也都保存在山西境內
▲連達正在畫山西古建
晉祠之行後
連達決定手繪山西古建築
每年堅持來山西2個月
一畫就是21年
他自費走遍山西絕大部分鄉鎮
探訪了超過千座古廟
為這些古廟畫下了2000多幅「畫像」
記錄下山西很多不為人知的古廟
被圈裡人戲稱為「破廟專業戶」
▲摺疊椅、一個包、文具盒等是連達來山西的標配
「有些古廟、早已殘破不堪,
隨時有坍塌的危險,
自己畫下的,很可能是它們的遺像。」
畫古建的連達
成為最愛山西的東北人
▲連達為即將坍塌的廟宇留下記錄
▲連達手繪的應縣木塔
▲連達手繪的佛光寺(請橫屏觀看)
在山西畫古建20多年
連達為了節約時間和食宿費用
每次天亮就出門
太黑才收工
夏天有時候一天畫15個小時
背著40斤左右的背包
經常徒步去偏遠鄉鎮
最長的一次走了10公裡
每次把費用控制在5000元
雖然過程艱難
但好在妻子和兩個女兒熱心支持
也好在這些年結交了很多山西朋友
總在他最需要的時候
幫他解決食宿、交通等問題
▲連達畫作
說起和蔡紫的結識
連達表示去年9月
他參加了蔡紫主持的鳳凰網《博物志》節目
他們用4天的時間
走訪了太原晉祠、佛光寺和臺懷鎮
山西古建給蔡紫留下深刻印象
蔡紫感慨道
從連達的這一支畫筆中
她看到了」民族記憶「的地久天長
對於蔡紫的推介
連達表示很開心
會繼續努力把這條路走下去
▲連達的部分著作
如今
連達把他手繪的部分畫作出版
《山西古建寫生》
《觸摸,寺廟》
《尋訪山西古廟》
《鬥栱飛簷畫古建》
《得乎簷角梁柱間》
很受古建愛好者和研究者的歡迎
他也被應邀到中國國家圖書館、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和多所高校等地做講座
講述他與山西古建築的故事
雖然不是古建築專家
也不是專業畫家
但連達認為
古建築會說話
他希望
通過它的作品
喚起更多人對古建築的熱愛
以及對鄉野瀕危古建築
搶救性記錄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傳承文化
守護國寶
採寫:田小麗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視頻來源:央視網責編:武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