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吃200多頓火鍋是種什麼體驗?乾隆:謝邀,朕就是這麼火辣辣

2021-02-23 東家APP

《延禧攻略》講究歷史細節這件事,已然成為了這部劇的一大亮點。

除了乾隆印章和各種非遺技藝,劇中最令人稱道的莫過於,各種神還原的清廷美食。

對於我們這種狂熱而挑剔的吃貨來說,當藕粉丸子、海生包爾斯克、胙肉等聽都沒聽過的食物一出場,什麼後宮鬥爭,什麼劇情走向,還重要嗎?

我們只關心:他們這吃的是啥啊?這玩意兒好吃嗎?感覺挺好吃的啊……

而最近的兩集真的令我很興奮,我知道該來的總會來的,原因就是下面這幅圖:

看到沒有?!準備了火鍋!

這個曾經制霸紫禁城,乾隆吃了一輩子的「愛新覺羅家私房菜」終於登場了。

俺 們 內 噶 的 火 鍋

清代著名吃貨作家袁枚在《隨園食單》提過:「滿菜多燒煮,漢菜多湯羹」,簡單說北方人喜歡烤肉和開水燙,南方人喜歡湯湯水水。

會有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入主中原的滿洲人,來自寒冷多雪的關外,農產品少,日常食品來源多是打獵到的肉,所以愛吃的基本上是高熱量的肉類,沒有蔬菜。當然,東北乾冷的氣候,也比較適合烤肉和煮湯。

那到底有多愛吃呢?

隨便挑一個記錄來看,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八月十六日至九月十六日的一月內,皇室就吃了23種火鍋,合起來有66次,具體說有雞鴨火鍋、舒意火鍋、全羊火鍋、黃羊片火鍋等等。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一年,乾隆皇帝大約吃了200多頓火鍋……

我覺得這可能是愛情吧。

而清廷火鍋中的食材,也頗具東北特色。

在康熙時期,有鍋名為「十二品野味火鍋」。十二種配菜分別是:葷菜有鹿肉片、飛龍脯、狍子脊、山雞片、野豬肉、野鴨脯、魷魚卷、鮮魚肉,素材有刺老芽、大葉芹、刺五加、鮮豆苗。

純純的東北風(你們誰知道刺老芽,刺五加都是啥菜?感覺挺好吃的啊…)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裡遊的、山裡長的匯聚於一鍋之中,我就想問問還有sei ?!

鹿肉:在我們現代的眼光來看,吃鹿肉是件很稀奇的事。

但是對住在關外的滿州人來說,鹿肉是家鄉的美食。因此清代的火鍋也有加鹿肉的。但畢竟是關外才有的特產,要依賴地方官進貢,因此入關後的數量不會很多。

血腸:根據伺候慈禧太后的《宮女談往錄》回憶,一年裡有三個月都要吃火鍋,裡面放些什麼呢:「東北的習慣愛吃酸菜、血腸、白肉、白片雞、切肚混在一起。我們吃這種鍋子的時候多。有時候也吃山雞鍋子。」

 

血腸是什麼?是把豬血加入其他作料灌進腸衣煮製而成的,是名聞東北的地方菜,現在東北還有酸菜白肉燉血腸這道特色菜。

涮羊腰子:清末的時候,端郡王載漪的大阿哥溥俊曾被慈禧太后立為皇儲,在宮裡住過幾年,他就曾說內廷涮肉,喜歡涮食羊腰片,而且與當時民間不同,是用刀切腰子的橫斷面,不僅片大,而且會格外鮮嫩。

燕窩:乾隆是個養生愛好者,每餐必要一頓燕窩。燕窩說穿了,就是膠原蛋白,沒有味道,加什麼都適合,所以早餐來個燕窩火鍋很適合。

只是印象膠原蛋白在高溫下營養都會被破壞,煮成火鍋的燕窩到底還有沒有養生功能,誰知道呢?

逾 千 人 的 夕 陽 紅 主 題 火 鍋 大 趴 踢

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皇室又添新丁,乾隆帝為表示其皇恩浩蕩,在乾清宮如期舉行了千叟宴。宴會場面之大,實為空前。年過60者約有3000餘人,共聚一堂。

整個宮內觥籌交錯,熙熙攘攘,殿廊下布50席,丹墀內244席,甬道左右124席,丹墀外左右382席,計800席之多。這些人中有皇親國戚,有前朝老臣,也有從民間奉詔進京的老人。

當時推為上座的是一位最長壽的百歲老人已有141歲。乾隆和紀曉嵐還為這位老人作了一個著名的對子:

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

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

根據上聯的意思,兩個甲子年120歲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歲。下聯是古稀雙慶,兩個七十,再加一,正好141歲,堪稱絕對。

清《千叟宴圖》

而這一次的消耗也是很驚人的, 據清宮內務府《御茶膳房簿冊》記載,乾隆五十年的千叟宴,一等飯菜和次等飯菜共八百桌,連同御宴,共消耗主副食品如下:

白面七百五十斤十二兩,白糖三十六斤二兩,澄沙三十五兩,香油十斤二兩,雞蛋一百斤,甜醬十斤,白鹽五斤,綠豆粉三斤二兩,江米四鬥二合,山藥二十五斤,核桃仁六斤十二兩,曬乾棗十二斤二兩,香草五兩,豬肉一千七百斤,菜鴨八百五十隻,菜雞八百五十隻,肘子一千七百個……

又據清宮內務府《秦銷檔》記載,千叟宴席每桌用玉泉酒八兩,八百席共用玉泉酒四百斤。 為舉辦一次千叟宴,內務府葷局和點心局還要燒柴三千八百四十八斤,炭四百一十二斤,煤三百斤。 

在這場豪宴上,老人們大快朵頤,狼吞虎飲。據說暈倒、樂倒、飽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數……(這麼大年紀了,你們這都是弄啥咧

沒 有 一 頓 火 鍋 解 決 不 了 的 問 題

沒有什麼事,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就兩頓。

 

清宮規定,每隔三年進行一次進行秀女選拔,一般為八旗官家十至十七歲的少女,出身須高貴,備選為妃嬪、貴人等,或為近支宗室指婚對象。

另有一種情況,每年進行一次,選擇的秀女是補充官女的,從八旗中的包衣(奴隸)階級中選拔,沒有參加選秀者,都不準私自進行嫁娶。

 

有沒有覺得很眼熟?是的,魏瓔珞就是通過這個管道入宮的。

俗話說侯門一去深似海,入宮以後再也出不來了,所以選擇秀女的時候,許多姑娘哭哭啼啼和父母話別,可是又不得不去啊。

這時候清宮怎麼安慰這些秀女?給她們一頓火鍋。

 

乾隆三年正月初八前一日《御茶膳房檔案》載:「正月初七日,御花園挑選女子,賞女子八百五十四人用菜一百七十四桌,每張熱鍋一個,用豬內一斤八兩,蒸食一盤,爐食一盤。」

 

希望這些美食可以安慰一下這些入宮少女的孤寂。畢竟清代規定,入選的秀女要到25歲以後才能放出宮嫁人。在這期間,不但不能回家,娘家人也不能來探望。

 

根據《清稗類抄》記錄,慈禧太后也想用火鍋籠絡人心

據說,慈禧曾經想廢掉光緒皇帝,想獲得大臣的支持。有次大臣徐桐入宮,慈禧賞他吃銀魚火鍋。吃完後徐桐向太后言謝,太后卻偷偷告訴他:「皇帝不能生啊,大清可能無後了。」潛意思是:「皇帝不能要了,你幫我拿個主意。」

 

徐桐畢竟是老江湖,知道太后只是想找個替死鬼,所以回一句:「我怎麼知道皇上能不能生。"

 

之後太后不管講啥,徐桐都以火鍋吃太飽了,腦袋血液都倒流到胃裡為理由,胡言亂語,太后沒辦法只好讓他走了。

 

不知道是不是賞賜的火鍋不夠好吃呢?

從關外東北到寶島臺灣,從巴蜀天府到江浙沿海,如今的火鍋,已經成為中華大地上的「基本操作」。

沒辦法,誰叫火鍋是火鍋呢,從帝王到販夫走卒,人們對熱量和溫暖的追求,大概是它始終不退流行的原因。

此生,我還沒見過一個沒吃過火鍋的中國人。如果真的有這樣的人,請告訴我。

今晚,火鍋,你請。

撰 文 |  莎莎&Luca

編 輯 |  Luca

圖 片 | 來源於網絡

 / 你準備先看哪篇 🔍 / 

木葉盞 | 菖蒲  | 徽墨

碧螺春 | 口紅色號 | 布鞋 | 金磚

饒宗頤 | 周有光 | 李清照 

林徽因 | 張伯駒

關注中國最贊的匠人手作平臺 東家

相關焦點

  • 史上最愛吃火鍋的人,一年吃了200多頓火鍋,鹿肉燕窩燙火鍋吃
    火鍋據記載,乾隆四十四年的八月十六日到九月十六日這一個月內,整個皇宮就吃了二十三種火鍋,全部加在一起,也就有六十六頓火鍋,而且火鍋的種類也是數不勝數,有雞鴨火鍋、全羊火鍋、舒意火鍋等,這樣一算下來,乾隆在一年內大概可以吃兩百多頓火鍋
  • 故宮吃火鍋,不用買票就能進!還有「朕店之寶」了解一下→
    尤其是乾隆皇帝,對火鍋已達到痴迷的地步,一年365天竟然吃200多頓火鍋,而慈禧太后不僅愛吃火鍋,還發明了新穎吃法「菊花火鍋」。身處故宮,角樓餐廳給自己的火鍋系列取名為「朕的火鍋」,首推則是慈禧鍾愛的萬壽菊花鍋!
  • 《延禧攻略》的火鍋宴登場了,原來乾隆真是史上最愛吃火鍋的皇帝
    除了乾隆印章和各種非遺技藝,劇中最令人稱道的莫過於,各種神還原的清廷美食。對於我們這種狂熱而挑剔的吃貨來說,當藕粉丸子、海生包爾斯克、胙肉等聽都沒聽過的食物一出場,什麼後宮鬥爭,什麼劇情走向,還重要嗎?我們只關心:他們這吃的是啥啊?這玩意兒好吃嗎?感覺挺好吃的啊……而最近的兩集著實讓人興奮,該來的總會來↓↓↓
  • 古代皇帝都吃這些東西?
    沒想到吧,其實火鍋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清朝的火鍋都是很正宗傳統的銅鍋,以葷菜為主,一般是羊肉與野味,因為滿清貴族最愛的就是野味。乾隆本人非常喜愛火鍋,因此也讓火鍋也成了宮廷菜餚,據歷史考究,到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一年間,乾隆皇就吃了200多頓火鍋。
  • 《延禧攻略》劇透:乾隆下一集要開火鍋趴
    ,每個人都配有一個鍋子,可以吃到熱飯菜,於是她們最常吃的就是一人一鍋的火鍋,放到今天就是「涮涮鍋」了。 而且她們雖然是宮女,但是吃的可不少,有涮羊肉、酸菜、血腸、白肉、白片雞、切肚,除了吃什錦鍋,有時候還會吃山雞鍋子,距記載一年裡宮女有三個整月吃鍋子。正月十六日才撤鍋子換砂鍋。
  • 新開業的故宮火鍋一晚僅開30鍋!「奉旨涮鍋」真不便宜!最愛吃火鍋...
    身處故宮角樓餐廳給自己的火鍋系列取名為「朕的火鍋」首推慈禧鍾愛的萬壽菊花鍋記者了解到,傳說中「菊花火鍋」是慈禧的發明,這火鍋,源自一種名叫「雪球」的白菊花。每年深秋,慈禧便讓御膳房端出小火鍋,隨後再將洗淨瀝乾水分的菊花瓣放到銀盤裡,一齊擺上膳桌。
  • 皇帝自稱為「朕」,太上皇自稱什麼?李淵很憋屈,乾隆很霸氣
    顧名思義,太上皇就是皇帝的父親,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也不過只有26位。第一位太上皇幾乎是和「皇帝」的名號同時出現的,是秦始皇為自己已故的父親所上的尊號。皇帝自稱為「朕」,太上皇自稱什麼?李淵很憋屈,乾隆很霸氣在決定使用「皇帝」的稱呼後,秦始皇也制定了眾多彰顯皇帝至高無上的規定,比如皇帝的印章獨稱「璽」等。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皇帝有自己專屬的第一人稱代詞——朕。
  • 乾隆皇帝的火鍋搭配,有點奇葩
    古代宮廷中,以清宮對火鍋最情有獨鍾,《宮女談往錄》裡說起清宮的飲食,就曾有這樣一句話: 從十月十五起每頓飯添鍋子,有什錦鍋、涮羊肉,東北的習慣愛吃酸菜、血腸、白肉、白片雞、切肚混在一起。我們吃這種鍋子的時候多。有時候也吃山雞鍋子。反正一年裡我們有三個整月吃鍋子。正月十六日撤鍋子換砂鍋。
  • 乾隆一個月吃60次火鍋,為什麼他不胖?!
    今天有一條熱搜拳打雙 11,腳踢眾明星,力排眾議成功登頂👇就是這條#中國人有多愛吃火鍋#,果然民以食為天,在火鍋面前每個人都要低頭!早在 3000 多年前的商周時期中國人就開始恰火鍋了。到了漢代發明出了鴛鴦鍋👇等到清朝就更不得了了,大豬蹄子乾隆一個月內吃了 27 種火鍋共計 60 次!
  • 立白火鍋英雄第五站【謝記姐妹滷味串串】
    #立白火鍋英雄# 第五場開吃!
  • 吃過火鍋 吃過雞,吃過火鍋雞嗎?
    2020年的冬天比以往冬天更冷一些,真的冷了,最近聽說有種火鍋挺風靡朋友圈的。火鍋雞。不知道大家有所了解沒?吃著咋樣?心血來潮就想自己做一份吃下。確認過眼神,就是你了走起買原材料,雞要新鮮的兌點白酒火鍋底料,能吃辣的再加入點辣椒整點忘情水開大火咕嘟咕嘟一下
  • 長沙解放西網紅火鍋店,8大滷味,12種免費甜品,就算排隊也必吃
    這幾年長沙湧現了許多的火鍋店和湘味烤肉店,去年有一家滷味火鍋店感覺「一夜之間」家喻戶曉,身邊的朋友,特別是小姐姐們都在討論,說要排很久隊,千萬不要周末去,火鍋很特別,是用滷味下到火鍋裡,店鋪的裝修也是復古風格,明亮溫暖,有一種七八十年代公共食堂的感覺,聽說了那麼多,柚子也沒去吃,因為我真的很討厭排隊
  • 火鍋對於四川人的意義,吃火鍋的享受
    對於血液裡都流淌著火辣辣基因的四川人來說,火鍋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哪怕是四川30幾度的大夏天,都會看到很多四川人一邊抹著汗水一邊吃著火鍋,不管是什麼,我們都可以往火鍋裡面下,火鍋兔、火鍋雞.....還有火鍋魚和蛙。對於愛美的人來說,火鍋既鮮美又營養,是吃貨們的好選擇。
  • 哈米吉多頓戰爭的實情真相(上)
    現今基督教會似乎對哈米吉多頓戰爭有了稍微不同的另一種見解。不僅是基督教徒,世人也自編自撰著有關末世哈米吉多頓戰爭的劇本。不久前在美國好萊塢以行星侵入地球引起末日事件的主題製作了電影,片名為「哈米吉多頓」,此影片吸引了許多人的關注。  當我們查看現今基督教會存在的大部分預言解釋和世人製造的末日的情景時,大體上可分為以下三種。
  • 皇帝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是什麼?乾隆給出「標準示範」
    而在稱呼上,秦始皇也開始由寡人改稱為「朕」。很多人就感到好奇,如果皇帝退位了,當上太上皇后又該如何自稱呢? 這一問題在《舊唐書》中有明確記載,唐玄宗李隆基退位以後,把皇位傳給了兒子唐肅宗,他依然自稱為「朕」;不僅如此,我們清朝乾隆皇帝當了三年太上皇,卻一直沒有放權,始終壓著嘉慶皇帝,他在那個時期同樣稱自己為「朕」。由此可見,皇帝退位成為太上皇以後,依然能夠以「朕」自稱。
  • 謝邀,人在知乎,剛好十年
    2011年1月27日,知乎正式上線的第二天,「flypig」首次在回答中表明自己受到了邀請,隨著邀請回答機制的普及,久而久之,答題前先「謝邀」就變成用戶間的約定俗成。隨後,「謝邀體」更是因「謝邀,人在美國,剛下飛機」的突然出圈,有了完整的格式。
  • 火鍋怎麼做簡單又好吃?教您一招,不用火鍋底料,好吃得很!
    火鍋不僅僅是一種味道,也是一種家庭氛圍和朋友一起聚會的喜氣。日常在家裡做火鍋,也省得各種菜餚炒炒炒的麻煩,也不用擔心菜涼。咱們中國歷史上,乾隆皇帝就非常喜歡火鍋,他60大壽的時候,還擺了火鍋的千叟宴......
  • 酷暑與火鍋才夠味,在辦公室裡吃外賣火鍋是什麼體驗?
    3位麥粉在辦公室裡吃現煮火鍋,親測火鍋外賣……品牌:喜記潮牛莊火鍋套餐:潮汕牛肉火鍋鍋底:牛骨鮮湯鍋,測評結果僅供參考:喜記潮牛莊火鍋測評測評的是深圳十年老字號品牌的火鍋店 — 喜記潮牛莊火鍋,地道潮汕味,網友們的評分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