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單人單炮擊落美軍戰機不真實?不!我軍真有這樣的英雄

2020-11-04 虹攝庫爾斯克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在最近上映的電影《金剛川》中,志願軍高炮部隊作為三個章節的其中一章,可謂是濃墨重彩!

而電影裡最激烈的對抗,也發生在美軍戰機與志願軍高炮班的對決中。

美軍在夜間出動了F4U-5N「海盜」夜間戰鬥機,對守衛金剛川工程橋的志願軍高射炮陣地進行空襲,彈雨甚至將志願軍戰士的軀體打碎,而張譯、吳京飾演的高射炮兵戰士則操作2門單管37毫米高射炮,發出了不屈的怒吼。這段場景非常感染人,讓人們感受到我志願軍戰士在技術裝備落後的情況下表現出的革命大無畏精神。

圖片:高射炮打飛機這段還是很熱血的。


電影最後,張譯飾演的高炮班班長「張飛」,在斷了一條腿一個胳膊的情況下,單人操炮,擊落了瘋狂的美軍飛行員——大反派希爾·安德魯(空中呼號:疣豬,美國A-10攻擊機的外號)。

這個片段讓人血脈噴張,算是影片中刻畫得最到位的。

但是也有人質疑了,單人單炮擊落美軍高速戰鬥機,這不真實吧?

圖片:張譯、吳京分別飾演兩名高射炮手。


事實上,這段雖然進行了藝術加工,但卻是有歷史原型的!

他就是志願軍歷史上的一位傳奇防空作戰戰鬥英雄——劉四!單人操炮擊落美軍戰機也並非發生在金剛川邊,而是發生在1951年的黃江橋旁。

劉四,1926年出生在山西省忻州市,1947年參加解放軍,1951年5月跟隨志願軍第65軍高炮獨立第31營入朝參戰,是3連3班的一炮手。

圖片:保衛鋼鐵運輸線的我志願軍高射炮兵。


6月6日,31營3連開赴中線守衛黃江大橋,這是西線部隊的交通要道,也是敵機重點轟炸的目標。

這裡山高坡陡,溝狹谷窄,高射炮工事只能構築在山坡上,和《金剛川》中高射炮陣地位置類似。此後該連各高炮班多次進行對空作戰,守住了朝鮮戰場上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

11月1日,4架敵軍戰鬥機闖入陣地上空,其中2架交叉著俯衝射擊,3班和1班的高炮同時開火,擊落、擊傷敵機各一架。

第二天,敵軍再次出動30多架戰機,輪番向我高炮陣地附近投下9枚炸彈,並掃射數十次,這時凝固汽油彈在3班陣地爆炸,陣地上頓時一片火海。

圖片:37毫米高射炮是當時抗美援朝高射炮兵的主力高炮。


炮位上的劉四、郭三、於楷榮、向永昌等炮手被大火包圍,一塊彈片擊中劉四的臉部,他身子一歪,從瞄準座上栽倒。

當劉四甦醒過來,他強忍傷痛支撐起身體,循目望去發現同班的戰友都犧牲了!

劉四怒火滿腔決心1個人操作平時要7名炮手才能操作的61K型37毫米高射炮打擊敵機。他是瞄準手,先撲到瞄準座上,盯著瞄準鏡轉動方向輪,找好方向,接著又撲到二炮手的位置,雙手控制射擊仰角,腳踏發射開關,壓進炮膛的炮彈呼嘯著直奔敵機,只一發炮彈就將逼近的一架P-51「野馬」戰鬥機打得凌空爆炸(也有稱是F-84噴氣式戰鬥機)。

其餘敵機見勢不妙,掉轉機頭逃之夭夭。

圖片:《金剛川》中高射炮班一段雖然有演繹,但卻也有原型。


下午16時,15架「野馬」戰鬥機再次來襲,身負重傷的劉四已經無力搖動方向盤,新戰士吳玉生跑到陣地接替了他。

頑強的劉四支撐著身子,半蹲在吳玉生身邊,一邊糾正他的動作,一邊指點射擊方向。

一架敵機剛想向下俯衝就被劉四所在的3班高炮和近處的1班高炮擊中機身墜毀。


圖片:收藏在革命軍事博物館的3班英雄高炮,繪有10顆紅星,代表了擊落10架敵機。


為什麼劉四能夠完成單人操炮呢?

首先他並沒有像電影中那樣被炸斷腿腳,只是輕傷,能夠自由活動。

其次,雖然蘇制61-K(M1939)單管37毫米高射炮本身操作需要8個人完成的,但去掉所有彈藥手,最低人數只需要4個人就能完成瞄準射擊。

這4個人的分工分別是:一炮手負責方向操控,二炮手負責俯仰操控和擊發,三炮手負責距離裝定,四炮手負責速度和航向裝定。

3班當時炮班人員傷亡前已經完成了速度裝定,敵機正對陣地俯衝,劉四修正了方向操控後減少了對航向裝定的依賴,然後只需要操控俯仰射擊就行了,最終以一個概略射擊的短點射擊中敵機。

雖然這個戰果有一定的運氣成分,但是單人短時間完成61-K兩個戰位的修正和操控也是相當令人驚嘆的。

圖片:61-K高射炮最少需要4人操作。


現實中的劉四沒有犧牲,在這次戰鬥中,劉四榮立一等功,被志願軍總部授予「二級對空射擊英雄」稱號。而他所在的3班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先後擊落敵機10架,2次榮立集體三等功。

那門37毫米高射炮的防盾板上繪有十顆紅星標誌著3班的戰績,後來這門英雄炮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槍械部移交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永久收藏。要知道,美軍王牌飛行員的標準都只是擊落5架敵機!

而3班所在的那個3連,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取得了擊落美軍戰機46架,擊傷85架的輝煌戰果,最終被授予一等戰功連。

在韓戰後,3連所在的獨立31營與其他兩個營合編成了高炮63師627團,後來又參加了國內保衛東南沿海打擊美蔣偵察機的作戰。並在60年代越南戰爭爆發後,作為63師部隊參與了援越抗美作戰,負責保衛北越人民軍的交通線,再次迎戰美國空軍和海軍航空部隊,並取得輝煌戰績。

圖片:英雄高炮班。

至於戰鬥英雄劉四,在報導中並沒有說他後來的情況。

但是筆者在查詢我軍高射炮兵部隊發展過程中,找到了上世紀70-80年代高射炮兵71師的情況,發現其中一任師長正是劉四,如果不是同名同姓的話,這位高射炮兵師長劉四應該就是那位戰鬥英雄劉四。

高射炮兵第71師,是1965年12月23日由武漢軍區炮兵631團為基礎在江城武漢擴編為高炮師。第一任師長是吉國棟,第二任師長就是劉四。1985年裁軍百萬,該師與武漢軍區同時撤銷。

圖片:高射炮兵第71師劉四師長,應該就是戰鬥英雄劉四(照片源於糊塗翁(任國文) )


圖片:高射炮兵第71師領導集體,其中第一排右二是劉四師長(照片源於糊塗翁(任國文) )

相關焦點

  • 《金剛川》裡單人單炮擊落美軍戰機不寫實?不,咱真有這樣的英雄
    實際上我軍防空部隊在建國後的多次對外戰爭中都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戰鬥英雄和令人驚嘆的戰例,這些都很值得一拍。而令人欣慰的是,這次電影《金剛川》中就有意或者是無意的展示了我軍的一位傳奇防空作戰戰鬥英雄:劉四。
  • 單人單炮擊落美軍戰機!《金剛川》的確真實,咱真有這樣的英雄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電影行業?閒暇時間會不會約上朋友一起去看電影?其實,電影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些事件,電影題材有科幻類、情感類、紀實類等等,本期我們要走近的是以戰爭為題材的電影《金剛川》,於2020年10月上映,參與的主演有吳京、張譯。剛上映4天就有4.08億的高票房,不得不說電影本身質量還是很可以的。
  • 志願軍關崇貴高舉機槍,意外擊落一美軍戰機,為何險遭軍法懲罰?
    而美軍的戰機達到2000多架,戰鬥機、攻擊機、轟炸機一應齊全。由於中國缺乏反制手段,讓美國空軍有恃無恐,因此他們白天黑夜地尋找我軍的蹤跡。只要一發現,便會不吝惜彈藥的予以供給。很快,美軍便炸光了軍事目標以及有價值的民用目標。失去了目標的美國空軍開始變得窮極無聊,只要見到火光,他們便會不管三七二十一,扔個炸彈再說。
  • 一個高射炮彈夾就擊落一架美國戰機?《金剛川》被批:太假!
    《金剛川》該片投資累計四億,從三月立項,七月開拍,十月上映,為什麼這麼著急上映就是為了趕上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獻禮。該片從首映以來票房一路飆高,截至目前在貓眼電影票房排行榜榜一。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觀看完這部影片,其中也有不同的聲音冒了出來:劇情太過誇張,不夠真實。《金剛川》拍的真的很誇張嗎?
  • 金剛川的海盜!張譯對決美軍夜間戰機
    以抗美援朝為題材的電影《金剛川》發布了首支預告。一段獨白在倒計時的氛圍中展開,「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唯一想的事,就是通過那座橋」。電影把視角放在抗美援朝歷史中一段不太為人知的戰場(金誠戰役)故事上,志願軍戰士要堅守金剛川上的工程橋,在敵機炮火下向金城前線投放更多戰力。電影由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領銜主演,鄧超特別出演,將於10月25日上映。
  • 《金剛川》武器高射炮 金剛川電影是真實的嗎
    《金剛川》武器高射炮落後的裝備並不能打到解放軍堅強的意志,我們之所以能贏的最後的勝利,是因為解放軍都有這隨時犧牲自己,奉獻自己的精神。影視中,張譯和吳京管理著高射炮用來對付美軍戰機。
  • 票房7億的國產戰爭片與真實歷史的差距,到底有多大?答案來了
    電影《金剛川》距離真實歷史距離到底有多遠?相信觀看《金剛川》時,許多人都會感到憋屈,為何美軍飛機肆無忌憚地在我軍上空投彈,我們卻束手無策。《金剛川》裡張譯這個角色單人擊落飛機,看似不現實,但實際真有原型。
  • 《金剛川》:這才是真正的超級英雄電影
    影片中所有情節,都圍繞著金剛川上的一座橋展開。我軍的任務就是儘快修復這座橋,讓後續部隊可以通過金剛川,支援金城前線。最終他們也先後以生命為代價,擊落了美軍戰機,為護橋任務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橋體屢次被炸毀,無法正常修復的情況下,我方士兵用人力搭建起一座浮橋,保證大部隊通過金剛川,完成了在美國人價值觀念中,絕對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討論點《金剛川》的軍事層面,看似不合理才更彰顯志願軍奇蹟
    而《金剛川》這部電影裡的故事,講述的就是志願軍某部要在1953年7月12日下午渡過金剛川這條河流,在指定時間(7月13日凌晨6點)到達預定位置。從金城戰役態勢圖可以看出,渡過金剛川的這支志願軍部隊屬於側翼,並不是我軍主攻方向,所以這支部隊穿插的目的,是為了配合主力作戰。所以這個方向上我軍投入的力量並不多,當然美軍也是如此。
  • 不該失去「金剛」的《金剛川》——電影《金剛川》觀後
    《金剛川》取材於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一個真實故事。韓戰後期,志願軍發動了最後一次大型戰役,金剛川是一條大河的名字,為了主力部隊在規定的時間內順利通行,我軍在這條河上修建了一座木質浮橋,因而它既是一條重要的軍事通道,更是數以萬計的志願軍戰士的生命通道。圍繞著這條生命通道,我軍與美軍展開了一場慘烈的殊死搏鬥與較量,我方儘管裝備落後,但依然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譜寫了一曲英雄主義讚歌。
  • 票房7億的國產戰爭片與真實歷史的差距,到底有多大?答案來了
    下面我們從三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先看下故事的設定與真實歷史的差距 相信觀看《金剛川》時,許多人都會感覺到憋屈,為何美軍飛機肆無忌憚地在我軍上空投彈,我們卻束手無策。
  • 我軍公布殲-10「狗鬥」視頻,飛行員卻全程英語,是在警告美軍?
    而在這個時間點,中國空軍罕見地公布了殲-10戰鬥機的「狗鬥」視頻,其中有一點尤為值得注意,這和美國人近來的舉動有何關係呢?據環球網報導,近日,中國空軍公布了一段飛行員駕駛殲-10戰鬥機進行近距離「狗鬥」,並成功擊落「敵機」的視頻。戰機除了可以用於遠距離打擊,在近距離遭遇敵機時,很大可能就會進行近距離格鬥。
  • 《金剛川》的劇情腦洞有多大?如果是真實的戰場情況要慘烈十倍
    老周摘要:抗美援朝題材的戰爭片《金剛川》近日上映,影片反映的是志願軍面對美軍的空襲全力保障在金剛川上浮橋的安全,但是劇情上有不少問題,和當時真實的戰場情況相差太遠。》近日上映,影片反映的是志願軍面對美軍的空襲全力保障在金剛川上浮橋的安全,但是劇情上有不少問題,邏輯上腦洞大開的BUG,和當時真實的戰場情況相差太遠,如果是在當時的戰場上,慘烈程度至少要十倍以上。
  • 講武談兵|血戰到底的底氣:談電影《金剛川》中的志願軍武器
    據不完全統計,當時我軍僅步槍、衝鋒鎗口徑就有多達13種,從最小的日式6.5毫米到最大的11.43毫米,型號多達六七十種,來自十餘個國家。如此繁雜的武器口徑和型號,給我軍後勤保障、槍械維修以及彈藥供應都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而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前身——東北邊防軍成立後,全軍上下進行統一調配,將性能不錯且裝備數量較大、彈藥供應較為充足的槍械型號集中起來,配發部隊。
  • 《金剛川》3個月拍出奇蹟!吳京張譯聯手,擊斃美軍王牌飛行員
    ,奔赴主戰場時,途經一條名為「金剛川」的急流,河上簡易的木橋屢遭美軍飛機炮火轟炸。當工兵連首次將木橋搶修好,兩架美軍偵察機飛抵上空,經驗豐富的關磊,於近乎不可能位置、抓住一閃即逝的戰機,擊落了一架敵機。
  • 《金剛川》吳京和張譯戴鋼盔,是對還是錯?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10月23日,抗美援朝電影《金剛川》上映,引起了大家的廣泛熱議,其中對一些細節的討論也在影迷和軍迷中展開。其中有一個地方被很多人指出——志願軍戰士怎麼戴鋼盔啊?然而,不能造鋼盔,不代表不能配發鋼盔啊!在解放戰爭期間,我軍曾經大量繳獲各種鋼盔,其中以日式的90式鋼盔最多,此外還有美制、英制、法制鋼盔,以及蘇軍留下來的蘇制鋼盔。
  • 94歲空軍戰鬥英雄施光禮憶往昔,飛越三八線擊落美軍戰機
    江蘇省軍區蘇州第五幹休所離休幹部施光禮回憶往昔——飛越三八線擊落美軍戰機■張慧軍前不久,94歲高齡的空軍戰鬥英雄施光禮應邀來到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為幾所小學師生作愛國主義報告。這位精神矍鑠、身體硬朗的老人,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朝鮮戰場上,他先後擊落4架美軍戰機,榮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我是1945年5月入伍,1949年10月經過嚴格挑選,被送到空軍第四航校學習飛行,歷任飛行員、中隊長和副大隊長。」
  • 《金剛川》:美軍炸不斷的橋,是中國軍人血肉築成的長城
    影片不僅描繪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紀律嚴明、英勇無畏的群像,而且著重塑造出張飛、關磊、劉浩等幾個真實可信的普通志願軍戰士個體形象,他們有個性特點,有人物成長,有血有肉,三個視角多線敘事《金剛川》講述了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戰爭最後一次戰役金城戰役前,為了讓志願軍大部隊渡河,我軍工兵連在金剛川上修橋,美軍不斷出動戰機炸橋毀橋,我軍高炮排誓死護橋的故事
  • 擊落敵軍王牌的空中英雄張積慧
    這是一場讓我軍振奮,讓敵人膽寒的戰鬥。這場戰鬥中,我軍飛行員張積慧擊落了美軍王牌飛行員——喬治·阿·戴維斯少校。喬治·阿·戴維斯是美軍王牌駕駛員,是時任的美軍空軍第334中隊中少校中隊長,有著3000小時以上的飛行經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參加戰鬥飛行266次,被譽為美國「空中英雄」。
  • 《金剛川》4天4個億!無腦黑電影,阻止不了票房一路高歌
    還是如無數經典紅色影片的類似情節,我軍戰士有傷不下火線、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的寫照,相信有心人自有公論。因為「希爾」自以為消滅了我軍全部高炮陣地,引導著美軍轟炸機開始新一輪低空轟炸,根本沒有防犯意識,才被張飛出其不意的復仇一擊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