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把《罪夜之奔》的男主角寫成了「阿富汗裔」,熱心的劇迷馬上就指出他老家是巴基斯坦。我錯了,謝謝指正。
該劇上周大結局,給尋求正義的劇迷們送上了一碗溫暖的雞湯,最後喵星人那一幕堪稱完美。
然後我就在想,為什麼腦中想的和筆下寫的會不一樣?腦電波和記憶到底會如何欺騙我們呢?就像《罪夜之奔》裡的Naz那樣,那個晚上他喝酒嗑藥後到底做了什麼?
腦子斷片的確是一種很恐怖的感覺。美國某18歲女孩斷片醒來後意識到自己被輪姦了,那是另一個層次的痛。
最近,好萊塢再起「導演強姦」風波。《一個國家的誕生》的導演內特·帕克在1999年的強姦案,被媒體翻出來炒了個底朝天。
內特·帕克現年36歲的內特·帕克受到美國歷史真人真事的啟發,在2009年就開始撰寫電影劇本,把黑人牧師奈特·特納在1831年領導著名黑奴暴動的歷史故事搬上大銀幕,並且自編自導自演。
今年1月,《一個國家的誕生》(The Birth of a Nation)在聖丹斯電影節上榮獲最佳評審團大獎,讓各家電影公司上演了一場打破頭的爭奪戰。最後,福斯探照燈影業很壕地拿出1750萬美元(約人民幣1.16億元)買下了發行權。
美國權威娛樂雜誌《好萊塢報導》、《綜藝》和《娛樂周刊》均稱,《一個國家的誕生》是「角逐明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最有實力之作」。
《一個國家的誕生》劇照這名種子選手現在深陷輿論泥石流。
福斯探照燈的官方回應是:「我們了解帕克先生當年在賓州大學被控強姦罪,我們也知道他當時被無罪釋放,所以福斯探照燈會堅持站在帕克先生的背後。能夠把他如此偉大的電影搬上熒幕,我們深感自豪。」
2016年聖丹斯電影節上的合影,中間為帕克。事實上,《一個國家的誕生》在聖丹斯上映後,一個叫ohnotheydidnt的播客就揭發了內特·帕克的案底。但由於這些網站都是芝麻大的小博客,沒有引起福斯探照燈高層的注意,而且那張1750萬美元的購買協議已經籤了。
現在回想,難道沒有人想著去查查帕克的維基百科頁面嗎?
當時揭發帕克歷史的播客頁面。上周,我在洛杉磯把這部電影又看了一遍。撇開電影本身黑奴起義歷史的藝術再現和演員們奮力精湛的演技不說,整部作品把奈特·特納這個人物描寫成了一名黑人上帝。片中屢次出現非裔演員扮演的天使,這些都非常符合好萊塢現在對影視內容種族多樣化的需求。
《一個國家的誕生》和《為奴十二年》不同,講的完全是黑奴的自我救贖,其中多處展現了白人奴隸主性侵黑奴女人。我第一次看的時候,覺得當時的美國白人真不是東西,正義感和認同感完全站在歷史和電影這邊。
聖丹斯電影節時,這種震撼力也觸動了很多影評人和觀眾。
《一個國家的誕生》劇照片中,內特·帕克扮演的男主角黑人牧師奈特·特納,是一個非常有愛的丈夫和父親。在妻子被輪姦、臉都被毆打變形後,他終於拿起斧子砍死了自己的奴隸主,要翻身當家做主人。
但我第二次刷這部電影時,導演的強姦風波正被炒得沸沸揚揚。
於是,每當他那副大義凜然的形象出現在大銀幕上時,我滿腦子都是疑問:這個男人把女性被性侵後的脆弱和無助展現得如此完美。然而現實生活中,他卻在17年前被告強姦女同學。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偽君子?
這還是一張好人臉嗎? 作者和帕克(右)的合影。這張照片拍攝於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舉辦的慈善晚宴上。當時,內特·帕克非常友好,並要求我在他的手機上留下號碼和郵箱地址,隨後他通過郵件感謝我對他電影的支持。那是今年8月4日。
大約十天之後,再看他的新聞,幾乎全和一個單詞聯繫在一起:「RAPE(強姦)」。
1999年,19歲的內特·帕克是美國名校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在校學生。他和《一個國家的誕生》的另一位編劇讓·麥克詹尼·西萊斯坦,是學校摔跤隊的重點培養對象。
那年的8月20日,帕克和西萊斯坦陪同校一名18歲的女生到宿舍,當時女生已經喝醉。第二天,女生醒來,發現自己一絲不掛,下體出血,才意識到自己被強姦了。該女生把帕克和西萊斯坦告上了法庭,警方以「嫌疑強姦、性侵、虐待」等罪名拘捕了兩人。
帕克和受害女生的電話紀錄片段。在法庭上,帕克和這位女生的電話通話紀錄被呈上作為證據。在兩人的電話聊天紀錄中,女生向帕克求助,說她懷疑自己懷孕了,但不知道孩子是誰的,她要知道那晚和自己進行性交的除了帕克還有誰。
帕克說,西萊斯坦當時也在,那是一場3P,對方沒有試圖阻止他們的意思。
官司打到最後,法庭宣判帕克無罪,理由是他和原告在8月20日晚前曾有過性行為。帕克也一口咬定他不知道女生當時已經醉到不省人事,他以為女生是自願的。
西萊斯坦被判6個月到一年的監禁,但他緩刑上訴成功。原告事後沒有再出庭作證,西萊斯坦便也逃過了一場牢獄之災。
帕克隨後轉校到奧克拉何馬州立大學,並在那裡接觸到大量的黑奴歷史書籍。正是這些書,啟發了他寫劇本拍電影的創作欲望。
今年原本是內特·帕克的大好之年,他以前演過一些配角,但一直沒有火。《一個國家的誕生》成本只有1000萬美元,光靠福斯探照燈給出的發行權購買費就賺回了成本。
帕克本人也到處進行媒體宣傳,在黑人社區和民主大學進行反種族歧視的演講。
帕克參加2016年聖丹斯電影節。正所謂樹大招風,這種高調的曝光激起了原告兄弟的憤怒,他決定把這個陳年老案曝光。
原告女方的名字一直處於保密狀態。她的兄弟約翰尼對《綜藝》雜誌說了很多關於賓州大學當時偏袒學生運動員的行為,讓他的妹妹在官司之後感到非常羞辱。她不僅沒把強姦犯繩之於法,反而讓自己丟盡了面子。
帕克和受害女生的電話紀錄片段。賓州大學確實有過這方面的黑歷史。
2012年,該校前橄欖球隊主力教練傑瑞·桑達斯基被判性侵男生等45項罪名,賓州大學也被曝出包庇了他長達15年的性侵行為。
受害者家屬稱,大學對強姦案的草率處理,給受害者及其家人帶來了永久性的心靈創傷,當事人曾兩次試圖自殺。
電影導演被告強姦,帕克不是第一個。在他之前,伍迪·艾倫和羅曼·波蘭斯基兩位導演都曾被控強姦和性侵,但電影事業卻沒有受到衝擊。
波蘭斯基在1977年被控強姦當時年僅13歲的未成年少女。在被判刑前的數小時內,他成功逃到法國,並再也沒有回美國。
住在歐洲的波蘭斯基沒有停止拍電影的腳步。2002年,由他執導的《鋼琴師》,不僅創造了全球1.2億美元的票房,還為他和阿德裡安·布羅迪分別摘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兩項大獎。之後,凱特·溫斯萊特和伊萬·麥克格雷格等大牌明星都加盟過他執導的電影。
已經83歲的波蘭斯基。伍迪·艾倫老爺的性侵案就更具戲劇性。他先是和前妻的養女宋宜結婚,然後他的另一養女告他曾多次性侵自己,並在2014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前夕,在《紐約時報》上發表公開信。
老爺子對此一直沒有作出任何公開回應。「精靈女王」凱特·布蘭切特在一個月之後,憑藉伍迪·艾倫導演的《藍色茉莉》 成為奧斯卡影后。
伍迪·艾倫親吻愛妻宋宜。帕克的案子和以上兩位的情況有所不同。
伍迪·艾倫和波蘭斯基在陷入強姦風波之前,已是好萊塢頗有名望的導演了;而帕克正處在事業的上升期,還沒有站穩腳跟。
伍迪·艾倫從未因強姦罪被告上法庭,而波蘭斯基的確被判強姦罪,美國試圖從波蘭引渡他但失敗了;帕克被告,但沒被定罪。
帕克是黑人,原告是白人,直接跟美國「種族分裂」這一敏感詞掛鈎。
最重要的一點是,狀告帕克的女生無法再出來說話,因為她已經死了。
2012年,原告在戒毒所裡吞服了大量類似苯海拉明的藥物,被人發現時,她已經死亡。在死亡鑑定中,法醫認定她長期服用抗抑鬱症和焦慮症的藥物,而這些藥物都是醫生為她的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開的處方藥。
8月16日,帕克在臉書上公開道歉,稱自己「被愧疚吞沒」。
上周日,他在《一個國家的誕生》觀影活動之後的Q&A上,對媒體進行了公開道歉。
他的原話翻譯是,「我年少時,認為性對象越多就越有男子氣概。我那時候就是一隻狗,我知錯了,我的確傷害了很多女人。19歲的時候,我覺得3P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只要有女生點頭願意跟我上床,我就是人生贏家。」
然後,他表示自己很後悔,「我到處做採訪,希望大家能從我的電影中看到種族歧視對人類文明的摧殘,但從來沒有想過男權主義對這個社會造成的傷害。」
所以,「 強姦風波」中的帕克變成了美國女權主義支持者的攻擊對象。
的確,不管當時那個女生是不是自願,她都已經不省人事了,誰都不應該動她一根汗毛,更何況是和兩個男人性交。
奧斯卡組委會主席謝麗爾·布恩·伊薩克也是非洲裔美國人,她並沒有看過《一個國家的誕生》,但她認為導演被控強姦是私人事情,電影是無辜的,她呼籲觀眾們「應該去看這部電影」。
Daily Beast的專欄女作家稱,美國黑人一直看著迪士尼童話般的黑奴歷史改編作品,她覺得是時候讓黑人們團結起來去看一部關於黑人的電影了。
美劇《逍遙法外》女主角維奧拉·戴維斯也是非洲裔美國人,她說自己對這件事沒有看法,也不會因此想去看這部電影。
《好萊塢報導》要求奧斯卡評委對此事表態,有女會員站出來公開表示「自己不會去看這部電影」。
奧斯卡女會員表示「不會去看這部電影」。帕克於2007年結婚,有四個女兒,其中一個女兒來自於他和前女友。今年帕克為自己的新生女兒取名「正義」(Justice),現在看來,是不是有點諷刺……
《一個國家的誕生》將在10月7日在北美上映。雖然此片在中國沒有上映的消息,但豆瓣上已經有網友對此做出了強烈反應,連「人血饅頭」這詞都用上了。
豆瓣網友評論截圖9月初,帕克還會帶著電影去參加章子怡當Platform主競賽單元評委的多倫多電影節,我也會採訪他。
看完此文的你會去看他的電影嗎?你們想問他什麼呢?
《一個國家的誕生》海報【作者自述】我在美國從事影視媒體工作,是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俗稱「金球獎組委會」)的會員。簡單說,本人的日常工作可以概括為看片!採訪!再看片!我是一名獨立電影迷,喜歡赫爾佐格、文德斯和李安,也是 《欲望都市》腦殘粉和《勝利之光》死忠粉。大家可以去我的新浪微博「婷不下來的看片房」留言,問我任何問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