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儷終於帶著新劇來了!
最近,孫儷搭檔趙又廷和楊超越的新戲《理想之城》,舉行開機儀式。
這是繼《安家》之後,孫儷接拍的又一部現代都市劇,眾多網友紛紛表示對新劇的期待。畢竟,「娘娘出品,必屬精品」已成了一種孫儷現象。
但是也有網友表現出了對孫儷演技的擔憂,這些年,習慣了沿襲大女主風格的孫儷,似乎不管演什麼,都脫離不了「娘娘」形象的加持。
尤其在現代都市劇《安家》中,這一點表現的尤為明顯,浮誇的演技、程序化的演繹,讓一時還未從古裝劇中穿越過來的觀眾多少有點不適應。
可以說這部劇,觀眾對孫儷有多少期待,就有多失望。
《安家》作為孫儷這些年來的第一部職場劇,從一開始口碑就兩極分化,差評率暴增。
除了劇情本身的水土不服,給孫儷設置了很多束縛之外,孫儷的在角色的駕馭和表情管理方面也頻頻遭到吐槽:
為了刻意突出氣場而面無表情,將店長演出了辦公室主任的樣子,滿臉的抱怨表情,讓人一秒出戲。
為了表現角色的強,孫儷的主要表現方式是:瞪眼、梗脖子、時刻準備發飆。這樣的詮釋方式,讓人只感覺到強勢而不是強大。
一句「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仿佛看到了甄嬛+羋月+周瑩的綜合體從畫面走出,讓人分分鐘跳戲。
劇中有一幕,孫儷勸說海清買房的這段對話,連帶著自己的夢想,夾雜著詩與遠方的描述,分明是煽情勸說,卻總讓人有一種「看,這是娘娘我給你打的江山」的錯覺。
反而從海清45度揚起的頭,和柔和的眼神中,更能看出她對詩與遠方的憧憬,也更能讓人入戲。
甚至有人拿孫儷和袁泉比,同樣是演女強人,同樣是走路,看看《我的前半生》中袁泉飾演的唐晶,氣場強大,自信滿滿。
而孫儷飾演的房似錦,則時刻都像打了雞血一樣,鬥志昂揚。
在一部沒有大女主人設的電視劇中,習慣性地用霸氣側漏的眼神和表情,去駕馭一個房產中介公司的普通職員,怎麼看都少了些生動、真實、自然。
導演曹極曾說:「一個演員最好的狀態,就是將自己融入了角色的人生。」
相比於孫儷的「端著」,《少年派》中閆妮的演繹無疑達到了最好的狀態。
閆妮飾演的一位母親,有多少人覺得那就是自己的母親。太像了。你看不到任何演的成分,她已經和角色融為一體了。這就是最質樸的表演。
白玉蘭獎於閆妮而言,名至實歸。與孫儷而言,不是運氣不好,是演技停留在《甄嬛傳》上,再難上一個新的臺階。
一直以來孫儷在觀眾心中就是演技的保障,不論年代不論題材,各種角色仿佛都能被駕馭的很好。
這種認知尤其在《甄嬛傳》之後被推到了頂峰,孫儷靠著甄嬛走出了一條大女主之路,到如今也無人能出其右,可後遺症也很明顯:太強了。
儘管孫儷已經不再演「娘娘」這個角色了,但是大女主戲份依然無法從孫儷身上抹去,這從某種方面說是對孫儷以往演技的一種肯定,但是過分沉迷在過去的經歷中無法突破,也是對新角色演繹的一種阻礙。
從《那年花開月正圓》到之後的《羋月傳》,讓人明顯感覺到,不管是哭戲還是做其他表情,孫儷都讓人有一種用力過猛的感覺。
事實上,拍《羋月傳》的時候,孫儷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從臺詞到表演,方方面面都要去「甄嬛化」。
孫儷花了三四個月的時間準備,找來復旦老師上私人定製課。
然而某些特定的情緒表達,穿鑿的痕跡依然會在不經意間流露。用力過猛地外放,越來越剎不住車。
《羋月傳》中的羋月性格倔強,前期孫儷詮釋角色的方式主要是在嘴巴和眉眼上用力。雖然表達出了意思,可終究不自然,一看就是在故意使勁兒在演。
後期,羋月掌了權,那種強勢的表演才慢慢與角色本身貼合,不至於太違和。
在《那年花開月正圓》中,也有同樣的問題。
周瑩是陝西姑娘,性格豪爽,不拘小節,因為跟著父親江湖賣藝,市井小民的氣息濃厚。
為了演好少女時期的周瑩,孫儷刻意地搖頭晃腦、走路東搖西歪,給人的感覺不是江湖兒女的豪爽,反而是過於扭捏作態的粗鄙。
直到後期比較擅長的感情戲份,孫儷的演技才回歸。
這次到了《安家》也是一樣的,因為沒有相關的生活經驗和體驗,情緒的過度宣洩成了常態,而人物本身的穿透力卻沒有體現出來。
當然,不是說孫儷的演技不好。相反她的演技和一眾80後小花相比,簡直一騎絕塵。
但是她的好不是自然而然的流露,更多靠的是對角色的理解和琢磨,靠的是一種人物設計。
在拍《那年花開月正圓》時,孫儷很驕傲的和導演說「我感覺我剛剛演出了8個層次」,丁導笑笑沒說話。
這種要演出幾層幾層的演技,算是程式化流水線的演技,技術上無可指摘。
但是與那種「能將自我完全代入,承受入戲和出戲的痛苦」的演繹,出來的效果肯定是大相逕庭的。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孫儷的大屏幕之路不順的原因吧,電影就是把人物的線條放大,尤其是臉部的微表情變化,而這恰恰是孫儷表達不出來的細膩。
回顧孫儷過往電視劇,她是好劇代言人,被高度評價「演啥像啥」。
17年前,孫儷憑藉《玉觀音》躥紅,一舉拿下第22屆金鷹獎最具人氣女演員。
後來又憑藉《一米陽光》,奠定了在影視圈的地位和基礎。
8年前,萬人空巷的《甄嬛傳》,更是讓孫儷穩坐古裝劇「第一女主」,孫儷演技的金字招牌徹底打響。
後來的《辣媽正傳》《羋月傳》《那年花開月正圓》也都收穫不錯的口碑,不過卻再難達到昔日的巔峰,如今這部《安家》也是,雖然熱度不減,但是在孫儷整個作品中,並不算很出色。
從當初的青澀出演,到如今的駕輕就熟,不可否認,孫儷是靠著一步步的踏實和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就像導演鄭小龍說的一樣,她是特別努力,靠自己的意志,努力去完成作品,一步一個腳印的演員。
這幾年,孫儷更是把絕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家庭和孩子的身上,女兒「小花」出生後,孫儷就很少演戲了,《安家》也是在時隔4年後,再次接拍的第一部現代劇。
無論對於生活還是演戲,孫儷都有著自己的執著和努力。
在挑選劇本方面,也越來越傾向於清一色的大女主戲份。包括最近開機的《理想之城》。
但是,東西再好,看多了也會讓人產生審美疲勞。
更何況越來越重的,讓人難以產生共情的「演」,已經讓人忽略了角色本身的真實。
演戲沒有公式,不能用一種套路去接所有角色。觀眾們想看的是角色的帶入,而不是做作的強勢。
好的表演,不需要歇斯底裡地去喊,也沒有稀裡譁啦地去哭,沒有藉助任何外部因素來表演的時候,觀眾此時此刻才能走到角色心裏面。
真心希望孫儷在新劇《理想之城》中的演繹,能夠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驚喜。
. END .
【文| 璇璣】
【編輯| 月伴星河】
【排版 | 知愚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