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沙講史堂第一千三百一十期」《成長的煩惱》主角怎麼樣了?爸爸...

2020-12-22 薩沙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薩沙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第188期

《成長的煩惱》主角怎麼樣了?爸爸去世、女兒差點餓死、臭蛋自殺

21:32來自薩沙

《成長的煩惱》主角怎麼樣了?爸爸去世、女兒差點餓死、伯納自殺

1985年拍攝的《成長的煩惱》,可以說是中國人尤其是少年兒童,看到第一部美國情景喜劇。

這個美劇拍攝了7年,影響力長盛不衰,創造了美國歷史上的記錄。

《成長的煩惱》講的是一個美國家庭的故事。

西佛家採用開放式教育,根據三個孩子的性格因材施教,不做強制的要求,讓他們自由發展。這種全新的教育模式,對當時的中國父母衝擊很大,有人完全不能理解。

《成長的煩惱》之所以成功,並不僅僅是劇本寫得好,也在於有一批極為出色的演員。

尤其是三個核心男演員,父親和兩個兒子,堪稱演技之王,後來也很難有人超過他們了。

歲月如梭,電視劇第1季距離今天已經有35年時間了。

那麼這些演員現在怎麼樣了呢?

我們一個個來看。

爸爸

飾演爸爸傑森.西佛的演員,是美國著名主持人艾倫·錫克。

很多人不知道,艾倫·錫克其實是加拿大人,曾長期在加拿大廣播公司做編輯。

艾倫·錫克是個非常有才華的編劇、作曲家和主持人,堪稱多面手。

他贏得過7次艾美獎的提名(五次作為編劇,兩次作為演員),僅僅70年代就寫過至少45部以上的電視劇主題曲。

艾美獎是電視劇大獎,地位如同奧斯卡獎於電影界、葛萊美獎於音樂界、託尼獎於戲劇界一樣重要。

他並不是只會寫稿子的書呆子,還是一個優秀的主持人,非常擅長說話。

在1980到1983年這3年中,他主持的脫口秀節目,至今還保持著加拿大白天節目收視率的最高紀錄。

所以,電視劇中艾倫·錫克流露出的睿智和學者氣質,並不是演出來的,就是他本人。

在加拿大做到頂峰後,艾倫選擇到美國發展。

沒想到,美國的電視競爭,比加拿大要激烈十倍。

艾倫在美國發展並不順利,在同美國著名的脫口秀主持人約翰尼. 卡森的較量中慘敗。

他主持的節目,最終被電視臺停播。

從1985年起,暫時失業的艾倫,參演了ABC的系列情景劇《成長的煩惱》。

他扮演父親傑森·西佛,職業是精神病醫生。

競爭這個角色的演員高達150人,其中不乏著名演員,最終艾倫獲勝。

劇組對於父親傑森的要求很高,直到電視劇開拍前1周,尚且沒有確定人選。

在朋友推薦下,艾倫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參加了試鏡。

結果,艾倫富有智慧的幽默感,打動了導演,成為男一號的最佳人選。

導演選擇艾倫也是有原因的,他幾乎就是傑森·西佛本人,根本不需要刻意去演。

果然,艾倫通過《成長的煩惱》一炮而紅,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著名演員。

遺憾的是,他後來事業卻並不太順利。

《成長的煩惱》造就了他,也限制了他。

美國觀眾接受了好父親的形象,使得艾倫難以去演其他類型的角色。

他曾演過大反派,觀眾卻不接受,收視率不高。

按照艾倫的性格,他不願意永遠演慈父,於是繼續做主持人。

在主持人領域,艾倫非常出色。

他在很多重大的場合擔任過司儀,像1987年的艾美獎頒獎典禮、ABC的迪斯尼聖誕晚會、ABC的動物狂歡節、世界小姐大賽、美國小姐大賽等等。

有意思的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吉娜·託爾森,就是在主持選美大賽時候認識的。

她是1992年世界大賽的選美小姐。

這裡需要說明一個東西。

很多人認為艾倫和女主角喬安娜·科恩斯,只是單純的舞臺上假夫妻,純屬演技。

其實,艾倫在參演《成長的煩惱》前一年,剛剛同妻子離婚。差不多12年後,艾倫才和第二任妻子吉娜結婚。

而喬安娜也是剛剛離婚,9年後才再婚。

在拍攝《成長的煩惱》期間,艾倫和喬安娜都是單身,雙方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很快交往起來。

然而,他們很快發現到這種交往,會嚴重影響拍戲。

他們飾演的是老夫老妻,而不是剛剛熱戀的情侶。

他們都是很敬業的演員,於是制定了幾個原則,其一就是絕對不會單獨去約會。

雖然幾年後,兩人的戀情無果而終,畢竟有過幾年很甜蜜時光。

所以,他們在電視中的恩愛,並不僅僅是演戲。

大家注意,喬安娜在電視中看艾倫的眼神,很多都是含情脈脈的。

我們言歸正傳,2016年12月13日,艾倫因心臟病突發逝世,享年69歲。

艾倫的死亡相當意外,在同19歲兒子打冰球時病發,緊急送到醫院後搶救無效死亡。

其實,他生前身體很好,心臟病只有一些小毛病。

他是唯一去世的家庭成員,葬禮上西佛全家的演員都到了,包括幾乎不同大家來往的「大兒子邁克」。

媽媽

喬安娜·科恩斯在電視劇中,是一個慈母的形象。

她是美國演員,氣質溫和,非常溫柔,身高有1米75,是個金髮美女。

大家也許沒有在意,喬安娜健美的體型,她曾是一個優秀的體操運動員。

她的姐姐唐娜,曾經奪得過奧運會遊泳金牌。

喬安娜也不差,曾在1968年代表美國參加了墨西哥城奧運會,不過沒有獲得獎牌。

在出演該劇之前,喬安娜並不出名,僅僅演過2部電影。

在該劇之後,她的名氣水漲船高,連續參演了16部電影。

不過,同艾倫一樣,《成長的煩惱》限制了喬安娜的事業發展。

由於慈母形象深入人心,導致她難以飾演其他角色,事業一直不慍不火。

無奈之下,她開始轉行作為導演,也曾拍過幾部不錯的影片,但名氣有限。

總體來說,喬安娜屬於成功的事業型女人,同電視劇中差不多。

很多人不知道,喬安娜演電視劇的時候僅有32歲,而不是劇本設定的40歲。

她還是一個單身媽媽,剛剛離婚幾個月,獨自將女兒撫養長大。

長子

頑皮率性的哥哥邁克·西佛,由柯克.卡梅隆飾演。

柯克.卡梅隆的名氣極大,可以說是美國上世紀最有名的演員之一。

他如此耀眼,完全壓倒了西佛家其他的成員。

導演曾實事求是的說:沒有柯克,也就沒有《成長的煩惱》的輝煌。

很多人不敢相信,電視上活潑善於交際的柯克,真實生活中是個保守嚴肅、死板的人,甚至有些遲鈍。

導演回憶:當時對於邁克的定位,是一個活潑可愛,但不太聰明的大男孩。

在試鏡中,柯克曾傻乎乎的詢問「這是不是一個喜劇?我應該按照喜劇來表演嗎?」

來試鏡卻搞不清到底要演什麼,這引起了導演組的一陣鬨笑。

面紅耳赤的柯克沒想到的是,這個不聰明的提問竟然幫了他,由此他成為了邁克。

而柯克完全將邁克演活了,可以說電視劇中至少一半的劇情,都是圍繞著他展開。

電視中的柯克不愛學習,甚至長期不寫作業,連自己的打字機都不知道在哪裡。他喜歡各種玩樂,也喜歡追女孩子。

現實中的柯克卻完全不同,他是一個虔誠的教徒。

柯克本來也是個很頑皮的中學生,同電視劇中的邁克沒什麼區別。

他扮演的邁克以後,卻受到一些輿論的抨擊,認為過於輕浮、不求上進,造成了不好的社會影響。

柯克還是個少年,無法承受這種壓力。

苦惱之下,柯克選擇皈依宗教,還非常虔誠。

而柯克的虔誠,大大影響了他的事業和整個電視劇。

很快的,柯克開始拒絕飾演所謂「教壞了孩子」的劇情。

在柯克的強烈要求下,導演和編劇被迫修改了一些劇情甚至人物的設定。

舉一個例子。

電視中,邁克有個金髮女友叫做茱莉·卡斯泰羅,以溫柔美麗而深受觀眾喜愛。

兩人演的也非常好,邁克曾拉著朱莉的手,對著所有家人的面說:「我要娶朱莉為妻!」

這個場景打動了很多人,然而朱莉卻突然從劇中消失了。

實際上,這不是劇情的需要,而是柯克後來拒絕同她演感情戲。

這個叫做茱莉·麥克拉芙的演員,曾經為花花公子拍過半裸照。

於是,導演無奈之下,只能安排柯克真正的女友,也就是後來的妻子,來扮演他的新女友。

茱莉被迫離開劇組,後來只是又來客串了一下。

而柯克的女友本來只是一個群演,由此一躍成為重要演員,卻不怎麼會演戲。

自然,此舉引起導演不滿,也引起了所有演員的不滿。

觀眾們對高冷的新女友也不買帳,還認為電視劇中的邁克始亂終棄,導致收視率大降。

在和劇組鬧翻以後,柯克放棄極高的報酬,拒絕再出演《成長的煩惱》。

外界認為,如果不是柯克的瞎攪合,《成長煩惱》也許不止只拍7季。

搞笑的是,柯克結婚時,並沒有邀請劇組的任何一人。

別人結婚邀請他,除了和他關係很好的「弟弟」本以外,他和妻子都拒絕前往。

離開劇組以後,柯克的事業並不順利。

其實,柯克是一個優秀的演員,可以飾演很多角色。

只是,他成年後更為虔誠,到了古板甚至死板的地步。

他拒絕同非妻子以外的女演員,演感情戲。

偶爾出現的親密和接吻鏡頭,柯克都要求使用替身。

於是,他推掉了幾乎所有熱門的好萊塢大片。

最終,他飾演和投資拍攝電影,大多是冷冰冰的宗教說教劇,都搞砸了。

他在2014年投資拍攝的《拯救聖誕》,爛的擠掉呼聲最高的《變形金剛4》,獲得金酸梅最差影片獎等6項大獎,甚至獲得IMDB歷史第一低分的榮譽,僅僅獲得400萬美元的票房。

他參演過最成功的電影,是2008年的《消防員》。

這是一部投資僅僅50萬元的家庭倫理說教片,所有參演角色都義務演出,不收費用。

柯克擔任主角,最終電影獲得了5000萬美元的票房。

在好萊塢來說,5000萬票房不算什麼。

對於這種類型的電影來說,5000萬已經是很好了。

雖然事業不順利,柯克卻未必不幸福。

他是個虔誠的教徒,還是社區乃至城市的名人。

柯克一直熱心公益,樂於幫助社會底層的人,具有很好的社會威望。

他和大他6歲(!)的妻子結婚後,兩人的夫妻感情很好,一共生了6個孩子。

孩子們都已經長大成人,家庭生活也很幸福。

由於他曾經獲得過極高的片酬,全家生活還是無憂的,屬於美國中產階級。

其實,這也是一種成功,也許更為實際。

女兒

特蕾茜·格爾德飾演女兒開蘿爾·西佛。

最初開蘿爾的扮演者,並不是特蕾茜,而是伊莉莎白·沃德。

伊莉莎白的演技很好,不過參加了一集的試演以後就被否決了。

伊莉莎白性格較為嚴肅,同其他家庭成員 幽默活潑的風格完全不同。

同時,她的相貌也和其他人有明顯差別,不像一家人。

於是,當初被淘汰的特蕾茜,才得以進入劇組。

只是,劇中的書呆子和小胖妹,在真實生活中曾歷經艱苦,險些送命。

出名以後,特蕾茜對自己的要求很高,由於體型偏胖,所以長期節食減肥。

大哥「邁克」曾回憶:特蕾茜幾乎不吃東西。在劇組時,我從沒看她正經的吃過一頓飯。偶爾吃一片麵包,也是脫脂的,她才十幾歲。當時我就想,這樣遲早會出亂子。

果然,特蕾茜患上了嚴重的厭食症。

身高1米6幾的特蕾茜,體重僅剩不到80斤,注意不是公斤。

由於危及生命,她被迫中斷《成長煩惱》拍攝,長期住院治療。

劇組的人對她都很關心,尤其是「媽媽」多次去醫院看望她,鼓勵她。

最終,特蕾茜戰勝了厭食症,從死亡線上拯救了自己。

目前特蕾茜仍然做著演員,卻不是什麼大明星。

客觀來說,特蕾茜的演技稍差,是全家中最普通的角色,是個乖乖女的形象。

長大以後,她無法飾演乖乖女,又不是什麼大美女,事業發展受挫也是正常。

特蕾茜的感情生活,也很有意思。

24歲時,她同33歲遊泳教練結婚,兩人相差9歲。

婚後他們生有4個孩子,家庭生活很平靜。

小兒子

傑瑞米·米勒,飾演小兒子班傑明·西佛。

他在劇組中的年齡最小,第一次參加演出只有8歲。

傑瑞米是個很有意思的童星,是個天生的演員。

試鏡時,他以小帥哥的外形和一個繪聲繪色的故事,獲得了導演的認可。

他幾乎是在劇組長大的,把《成長的煩惱》當做自己的人生。

「大哥」邁克回憶:每一季拍完後,大家照例會分開,回到各自的家裡,休假一段時間。這時候,別人都很開心,但傑瑞米會非常憂鬱,甚至哭啼。他把我們當做家人一樣,不願意分開。

遺憾的是,傑瑞米的發展卻不太好。

有時候,出名太早不是一件好事。

到《成長煩惱》拍攝結束時,傑瑞米和其他演員一樣,獲得了巨額的片酬,可以一世無憂。

自然,他還並不僅僅是有錢,還是全國知名的童星。

由此,傑瑞米的心態受到很大影響。

離開劇組後,他無心求學,也不願意繼續拍戲,而是一味享受生活。

家人曾經讓他進入大學,但傑瑞米上了1年就放棄了。

平時,傑瑞米主要同朋友們四處遊玩,開各種聚會,甚至撲克賭博,揮霍自己的財富。

他一度從大家視野中消失,身材也嚴重走樣,失去了繼續演戲的可能。

好在,最終傑瑞米算迷途知返,用剩下的一些片酬開了餐廳,以廚師作為自己的職業。

有意思的是,傑瑞米也算能屈能伸,並沒有因為混得不好而羞愧,仍然積極面對生活。

幼女

阿什麗·詹森 飾演 克裡斯汀·西佛。

阿什麗參演時僅僅2歲,只是為家庭增加一個成員,便於編劇豐富劇情。

最初的阿什麗,幾乎可以看做一件活的道具。

今天阿什麗·詹森只有(!)37歲,也是一個演員,還成為大美女。

她參演過多部電影角色,也常為動畫電影配音。

另外,再介紹幾個配角和龍套

配角和龍套

第一是今天大名鼎鼎的萊昂納多。

當時他只是一個小男孩,出現在第7季。

他扮演一個無家可歸流浪少年盧克,被邁克發現藏在學校儲藏室,後被這個家庭收養。

第二是著名的布拉德皮特。

他曾兩次出現,第一次是第3季,這個金髮帥哥同開蘿爾一見鍾情。不過,開蘿爾很快發現,皮特是見了女人就追的花花公子。

第二次是第4集中扮演一個本崇拜的搖滾歌星,也是人品低下、非常粗魯的傢伙。

第三是丹澤爾·華盛頓。

華盛頓是個龍套,在第1季中一閃而過,扮演一個黑人警察。

第四是馬修·派瑞。

《老友記》的主角馬修不是龍套,是個配角。

這又是開蘿爾的男朋友,出現在第4季,意外死於車禍。

為此,劇中的開蘿爾悲痛了很久。

第五是希拉蕊·斯萬克。

《百萬美元寶貝》的影后,在劇中是一個微不足道的龍套。

她在第7季出演一個女學生,露面只有幾秒。

第六是美國總統川普。

川普很搞笑,是一個甚至沒有出場的龍套。

在第5季中,西佛家為了慈善,搞了一個家庭捐款聚會。

還不是美國總統的大亨川普,表示要來參加。

不過,傻瓜川普搞錯了時間。

他來的時候,西佛全家都在樓上,忙著洗澡和換衣服,只有臭蛋在樓下坐著。

臭蛋不認識川普,以為他只是一個鄰居大叔,胡亂招待他吃了幾塊牛肉乾。

川普倒是個不講究的人,同臭蛋聊了幾句,丟下一張10萬美元的支票,就揚長而去。

西佛一家,白白準備了幾天,好在還是拿到了慈善捐款。

其實,最讓人遺憾的配角還是伯納。

這個非常出色的小配角,非常陽光的男孩,成年後卻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

在受到疾病折磨20年以後,飾演伯納的安德魯·科尼格,選擇在加拿大一個公園中自殺。

他早在1年前就下定了決心,將幾乎所有的財產都分給了親友,從美國一直旅遊到加拿大。

可惜,伯納並沒有真正擺脫成長的煩惱。

這部美劇直到今天也是同類美劇的頂峰之作,他的演員陣容被稱為A級絕配。

上圖是2001年全家人再次聚首的照片。

經典就是經典,永遠不會過時。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