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2》播出,受到很多人關注,這個節目中有很多明星演員。參加這個節目的演員可能有兩種目的,一種是想要學習和成長,一種是想要機會。所以,演員之間差異很大。
從四十位演員的配備上看,沒有絕對的公平可言。有些人人氣比較高,但演技不好;有些人演技很好,但是人氣不高。不管是從人氣上或演技上評判一個演員,都不公平。
由於郭敬明給何昶希一張S卡,讓這個不公平更加突出,從而引起爭議。
李誠儒認為:「S卡是肯定演員的演技和表演水準」。
從這個評判標準來看,何昶希確實不該得S卡。他飾演的人物漏洞百出,完全看不到什麼演技。
其他三位導演都不看好何昶希,只有郭敬明孤注一擲。這有點像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一個新手演員,演技很不好,還得到S卡。李誠儒認為這不公平。
《演員請就位2》是一個探討演技的平臺,有頂級導演為演員們指點迷津。節目允許演技不好的演員存在,但是更鼓勵那些有演技、有人氣的演員脫穎而出。這可能是節目組更願意看到的樣子,也是觀眾願意看到的樣子。所以,李誠儒沒有錯。
如果只從演技方面來判定,也有存在不公平。何昶希沒有演過一部影視作品,和那些10多年演戲經歷的人相比,他何來公平?
郭敬明在何昶希身上看到一些他認為好的東西。雖然何昶希是一個新手演員,但是郭敬明在他身上看到學習演技的態度,以及他想要學習的決心。於是,郭敬明給出S卡。
郭敬明給這個「S」三重定義:學生、種子、獨一無二。從這三重定義上看,這張S卡給的合情合理。
郭敬明表示:「如果要拍一部電影,肯定不會選擇他。如果是一個節目,可以選擇他」。
這個節目是探討演技的平臺,四位導演和李誠儒相當於老師,演員相當於學生。老師指出他們的不足,讓他們可以更快的發現自己的問題,從而更好的去成長自己。
這樣的設定可能是滿足節目需求的,不然節目為什麼要找何昶希這樣沒有任何演戲經歷的人來參加呢?
如果從師生關係的角度看,演技差的人可能在四位導演指點之後,演技會有質的飛躍。他們的上升空間非常大,可能會給我們帶來一些意外的驚喜。所以,郭敬明沒有錯。
正是因為演員演技的參差不齊,四位導演才有更多探討的話題,才會讓節目有更多看點。節目組並沒有說出給S卡的標準,導演自行決定,出現爭執很正常,每個人的喜好不一樣。
S卡沒有標準的定義,每個導演都可以給它定義,這可能讓四位導演很難達成共識。所以才會出現一些爭議。
每位演員參加節目的時候,節目組請幾位製片人根據市場需求給演員定級。這個定級是幾位製片人的綜合成績所得,這個S標準沒有什麼爭議。
節目組讓導演自己定義S級,這個就有點難度了。
爾冬陞導演是第一個想給S卡的人,想要給陳宥維,但是其他導演勸他不要給。陳宥維看到爾冬陞導演有點為難,直接拒絕他的好意。
爾冬陞已經說了,得到S卡可以有主動選擇角色的權利。除此之外,並沒有其他好處。
S卡有利有弊,有些演員可能無法很好的權利角色的利弊,從而做出一些不理想的選擇。這就有點得不償失。
陳凱歌對S卡的定義是:「S卡是對演員表演的綜合評價」。這種觀點和李誠儒的觀點差不多,就是以演技定S級。
這種評判對何昶希這樣的新手演員很不公平,根本沒有學習過相關的知識,怎麼和別人有10幾年經歷的演員相比。
在這個節目中,表演算是一錘定音。除了需要演技好之外,還需要有好的心理素質,做到一條過的表演不太容易。這看起來公平了一點。
第一張S卡是陳凱歌導演給出的,給的是任敏。這個S卡給的毫無爭議,她的演技確實很好,值得起這張S卡。
任敏是有演戲經驗的人,知道如何去詮釋角色。和新手演員相比,她的起步高很多。
劉芮麟演戲多年,拍攝過不少影視作品,也遇到過不少導演。他說:「我們有時候拍戲就是這樣的,導演具有很大的話語權。只要是導演看重的人,即使他演技差一點,導演也願意去用他,願意去調教他」。這就是現實。
很多事情都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相對的公平。如果一直以導演的評級標準為準,那初評級也沒有太大意義。初評級是市場評級,導演主要是以演技來評級,這兩種評級完全不一樣。
不管做什麼,我們總會遇到突發情況,這種特殊情況可能會打破平時的一些規則。郭敬明給何昶希S卡就是這種特殊情況,可以允許它的存在。
最後,你怎麼看待這張S卡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