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和孩子之間,也是需要有儀式感的。
雖然說,我們每個人都很清楚,父母是和我們最親近的人,但是,作為子女,我們卻很少在父母面前展示最真實的自己,並不是每個家庭的孩子,都可以和父母自然相處的。
就好比節日、生日送父母禮物這件事。在很多年輕人看來,這是對父母「愛」的表達。但是,每當我們把東西遞給父母的時候,父母必是會說我們瞎花錢,哪怕他心裡樂開了花。
一次兩次或許還好,如果每次我們送給父母禮物的時候,父母都是這種態度的話,漸漸地,我們也難免會失去了送禮物的心情。
但其實,生活中還是需要有一定的儀式感的,特別是父母和子女之間,需要這種儀式感,讓我們靠得更近些。
說到女神湯唯,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
我們都知道,湯唯嫁給了韓國導演金泰勇,兩個人婚後生了一個女兒。
因為湯唯生女兒的時候已經算是高齡產婦了,所以說,不管是產前還是產後,都一直蠻辛苦的。
而現在距離湯唯產女,也已經過去了4年的時間。在這4年裡,湯唯雖然沒曬過女兒的正臉,但是也一直有發動態記錄一些日常,或者是提起自己的女兒。
這不,最近湯唯在某品牌的宣傳視頻中,曬出了自己41歲生日時,女兒送自己的一串手鍊,上面還刻著她的名字,毫不吝嗇地表達了自己的喜悅之情。
由此可見,雖然湯唯的女兒才4歲,但是卻很懂事,也很知道體恤、感恩自己的母親,所以才會這樣做。
雖然說女兒的禮物並不貴重,但是,我們確實可以從這件事中看出母女情深。
在一些思想較為傳統的家長看來,就算是沒有這些形式上的東西,自己也一樣會愛孩子,而這種所謂的「儀式感」,其實就是浪費錢做無用的事情。
但其實,這種「儀式感」雖然看起來是一些虛無縹緲的東西,但是卻非常必要。因為有了這種儀式感以後,會有以下這些好處,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 孩子更理解父母、更感恩父母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在孩子教育上非常花心思的家長,他們為了教育好孩子,找了不少方法,對孩子十分上心。
可是讓他們很難接受的是,他們明明對孩子付出了足夠多,但是孩子長大以後卻並不感激他們,還非常喜歡頂撞他們,甚至會成為一個「白眼狼」。
之所以這樣的原因,其實就是因為缺少這種「儀式感」。父母的確很愛孩子,但可惜的是,他們採取的方式,是讓人感受不到的方式。
試想一下,一個人每天都只會兇你,逼你做各種你不想做的事情,還美其名曰為你好,你犯了一點錯誤就又是打又是罵的,你心裡是什麼感受?
就算明白這是愛,但是這種方式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接受的。他們感受到更多的是,壓迫。
但是,如果在生活中增添這些小小的「儀式感」,一切就會變得不一樣。孩子會感受到你的用心和你的愛,彼此之間送的禮物不一定貴重也不見得多有用,但是用心就夠了。
說白了,這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必要的情感溝通,這會讓孩子更理解父母、更感恩父母。
2. 親子關係更和諧,家庭更幸福
雖然說現在有很多家庭中的家長和孩子看起來關係很好,但其實這些家長對他們的孩子一無所知,孩子和他們的關係也不見得就那麼親密。
但是,如果在生活中增添了這些「儀式感」的話,對親子關係的拉近是很有幫助的,孩子和家長的關係會越來越好,越來越緊密。
3. 孩子在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有更好的性格
在這種有愛的環境中,孩子也會擁有更好的性格,不管在面對什麼事情的時候,他們都會更積極、更勇敢,在社交的時候,他們也會更善解人意,人緣會很好。
但是,如果孩子生活的環境讓他們感受不到愛,一切就不一樣了,孩子很可能會變得負能量滿滿,成為一個很喪的人。
4. 孩子的幸福感強,心理更健康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只關注孩子的學業。但其實心理健康問題,同樣重要。孩子生活在一個沒有愛,沒有幸福感的家庭中,他們更容易患上心理疾病。
我之前就有一個這樣的朋友,他表示他的童年,最害怕的就是回家,因為父母總是吵架,他每次都要在家門口聽一聽家裡的氣氛,猶豫再三,才不得不推門進去。
以致於後來的他,活得很壓抑,也不適應社會,生存得很艱難。
由此可見,父母和孩子之間,也是需要「儀式感」的。
寄語:
父母和孩子,本是最親近的人,有時候卻反而成了最疏遠的人。「儀式感」並非是浪費錢,而是親子關係的潤滑劑。
今日話題:你覺得父母和孩子之間需要儀式感嗎?你都是怎樣和父母相處的?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交流探討。